APP下载

大众传媒对豫东方言生态构成影响状况分析

2014-04-11孙媛媛

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年3期
关键词:豫东量词代词

孙媛媛

(商丘职业技术学院,河南 商丘 476000)

方言作为区域性地方语言,在面临弱势语言同化与消亡的过程中,迫切需要从语言多样性衰退而引起的文化生态衰变中加以保护,重新调查和评估方言的生态构成,以维护语言生态环境与社会、人文环境关系的和谐与完整[1]。豫东地区作为河南方言的重要片区之一,过去曾是中原地区的官话区域,因其各县市间距离较近,日常交往相对密切,对区域方言的语法特点和构成来说具有相似性。在大众传媒快速发展的今天,就其方言生态构成影响状况进行分析,从语法、句法特点,以及具有代表性的词汇音变等方面来阐释其生态变化。

一、语言生态内涵及语言多样性概述

对“语言生态”概念的提出源自上世纪70年代,其主要涵义是以语言多样性与生物文化多样性为基本原理,以隐喻的方式来衍化出的一种语言观,从而将语言作为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强调语言多样性对人类族群文化的依存关系的保护。对语言生态的探讨,源自对人类生存环境遭到破坏的深刻反思,人类作为自然界的成员之一,在维护人类种群多样性的今天,同样需要从生态自然及文化上维持其多元化。语言作为人类文化的重要构成部分,也同样需要从语言生态概念上来保持语言的多样性。从语言的进化和发展来看,我国方言在语言生态总环境中也在不断减少或消亡,尤其是在信息技术突飞猛进的今天,在大众传媒的冲击下,如何维护语言生态系统的平衡,积极有效地保护弱势族群的语言文化,从文化平等、语言平等中来客观、公正、严肃对待语言生态保护问题就显得尤为迫切[2]76-79。

二、对豫东地区方言的生态思考

从行政区域划分来看,豫东地区主要包括商丘、开封、周口及其所辖县市,从方言区域来看属于郑汴片,也是过去中原官话区域。从其语言构成及语法方面与普通话差别不是太大,当然也有不少相异之处,在日常生活中所用的禁忌数字,结婚时忌讳单日子,为了避鳏寡孤独之嫌,走访亲友送礼忌讳单数,为了寓以好事成双,而在亲人病故送礼慰问时又忌讳双数,对三表示有“散”的寓意,对四表示有“死”的寓意,更有意思的是,对于阴历上的初七和初八,也有“七不出门八不归”的说法。如今随着区域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特别是现代经济社会的发展,对于方言的冲击影响巨大。在对豫东区域县城各阶层的调查访问时,能够顺利说出地道的本土方言的市民以高龄人为主,特别是对于一些词汇的发音上,地方方言的阵地也越来越小,对于保持语言生态多样性来说无疑是最为深刻的语言危机[3]24。

三、从豫东方言的词法上来分析方言的变化

词汇是语言中最为活跃的元素,豫东方言词汇在普通话的影响下日渐稀少,很多词汇都难以被人记起和说清。研究方言的变化需要借助于日常生活交谈内容,以老年人为主要参考对象,从交流中来辨析方言变化在不同地方的词汇与发音特征。

(一)豫东方言中的数词

对于豫东方言中的数词来说,普通话里的几分之几,通常为说为“几成”、“几勾”、及“几绺勾”,如例子:今年的小麦亩产比去年多收几成?用“几成”来代表数量时可以为多也可以为少,而对于“几勾”、“几绺勾”时则表示数量不会超过一半。另外对于日常所提到的“八成”,当作为副词时其意思为“可能”,如:这个时候还没有到,八成是不来了。

(二)豫东方言中的量词

再来谈豫东方言中对量词的应用变化分析,量词通常表示数量或单位,主要有物量词和动量词。对于表示度量衡相关的单位,其说法还依然以传统的方言来表示,如以“里”代替“千米”,以“斤”代替“公斤”……,尤其是在农村,对“尺”、“寸”、“两”、“钱”的使用还比较普遍,货币单位对“块”、“毛”的使用也高于“元”、“角”的频率。从豫东方言物量词的使用特色来看,“个”是使用频率最高的词,尤其是在口语交流中,对几乎所有的数量名词往往冠以“个”数,如:桌子上爬着几个苍蝇,地上放着几个砖头,家里有几个房间等。与古代汉语传统相比,对口语中“个”的使用是继承过去的文化体现,特别是在先秦时期,由于表示个体数量的词汇较少,对于“个”最初是表示竹子的单位,而由于竹子的外形似条状形,对其应用范围的扩大便沿着历史文化的变迁逐步延展开来,随之“个”的应用就与许多实物建立了关联。同样,在一些借用量词如一抽屉药儿,一箩头土豆儿,一锅拍蒸馍等也是常见的方言实例。

从产生历史来看,动量词与物量词相比要晚得多,细究历史约在唐代之后才慢慢出现。从豫东方言动量词的应用与普通话相比基本相同,只是对“次”的应用较少,而据王力先生对动量词的考察来看,“次”的产生要晚于“回”,在唐时期对“回”的使用较为广泛,而在豫东方言中“回”的应用要远高于“次”,也就是说,豫东方言里保存了大量古汉语词汇特征。另外在豫东方言中还存在一些特殊的量词,如一嘟噜葡萄(一串儿葡萄)、一蹦儿(一段时间)、一骨堆儿沙子(一堆儿沙子)、一骨朵儿大蒜(一头大蒜),及一揸(将大拇指与中指伸开所测量的距离)等等。

(三)豫东方言中的代词

在豫东方言中的代词主要有人称代词、指示代词及疑问代词。其中人称代词分为单数和复数。

1.表示单数的人称代词用法举例

在作单数时,“我”、“你”和普通话中的“你、我”基本相同,而在作定语时,二者有所不同,对于“我妈……、我爸……”等用法是没有的,在睢县方言中常使用结构组词“嘞”,如“我的妈妈是教学嘞,她的妈妈是开车嘞”。当“我、你”与“这儿、那儿”等短语连用时,不加定语标志“的”,如“你这儿真好看”、“你那儿几亩地植啥种欸?”。还有“俺”在豫东方言中的使用频率相对较高,在《现代汉语词典》中对“俺”的解释:我们(不包括听话的人):你先走,俺几个随后就到。我:你们都走吧,就俺一个人留下。而在睢县方言中,对于“俺”与“我、我们”的用法是不完全相同的,如在睢县方言中,对于“俺”所表示的人称既可以是自己,也可以是亲属中有亲密关系的人,如“俺老婆、俺妈、俺同学”,还有一个特殊的现象是,在两位母亲谈论自己孩子的年龄、身高时,往往这样说“俺没有您高,您比俺大”。

2.表示复数的人称代词用法举例

对于复数人称代词的使用,通常不加缀词“们”,吕叔湘在《近代汉语指代词》中曾这样说道:“单数和复数的区别,在古代汉语里不受重视,尔、我等字是可单可复。近代也还有这种情形;明明所指不止一人,可是不加们字。例如代词后要是说明人数,就常常不加们字,如:我两个(我俩),他三个。”在豫东方言中也常有这样的说法,如在表述人数不多且不需要特指时,可以用“俺几个、他几个、您几个”等,而在需要确指人数时则用“俺三儿、咱五个、他六个”等,在人数超过10人时,也可以说“他15个、咱30个”等。

3.指示代词的用法举例

对于指示代词,豫东方言与普通话差别不大,如“这、这儿、这样、那、那儿、那样”等,对于“这么、这么样、那么、那么样”则没有,从表示程度的用语习惯来看,一般使用[zen31]、“恁”等词来代替,如生活中常这样说:你的书咋[zen31]新嘞?这个闺女咋恁能说嘞!

4.疑问代词的用法举例

在豫东方言中对疑问代词的使用常常有“啥、谁、咋、哪”等,对于“谁”来说与普通话基本相同,对于“啥”指代“什么”时,可以当主语、宾语,也可以做修饰语,如在日常交谈中:您走恁快[nua42]/[tsua42]去?你到底在想[tsua42]/[nua42]?你说的是哪个人?你嘞眼咋哭红来?等等。

(四)豫东方言中的副词

从副词的类别来看,豫东方言与普通话差别不大,而对于具体副词的使用则相差较大。程度副词在豫东方言中主要有“齁、死、生、精、稀、[pia55]”等,而很少用“很、非常、十分、特别”等词汇。如常见的表示程度的副词有:生疼、死沉、齁咸、飞薄、精瘦、稀烂等,对于飞薄是表示薄得不能再薄了,对于[p'ia55]白是表示白得不能再白了。对于其他程度副词如“怪、歇、可”等词,其程度没有“飞、齁”等词严重,但也表示相当“很、非常”,如在方言中:你嘞毛笔字写嘞怪美啊!(字写得不错,但不是特别好看)。

(五)豫东方言中的介词、连词、语气词等

对于豫东方言中的介词用法与普通话基本相同,而所用的介词却不一样,常常以“给”、“搁”、“压”为主。如在日常交谈中:老王给[kei55]家嘞没有(在家吗)?你给[kei55]我说说这个事吧,快把我急死了?你压[ia24]哪过来嘞,咋从没有见过你嘞?对于豫东方言中的连词多侧重于口语化词汇,如:我今儿个太累了,(省略所以)我就不过去嘞;你这样说的太乱了,(还不如)还不胜不说嘞。对于语气词的使用,则常用“吧、啦、嘞、啊、罢”等,用法相对来说与普通话相似,表示语气的停顿。

四、结语

毋庸置疑,推广普通话对于促进中华民族间的进一步融合和沟通提供了有力工具,而对于地域性方言的负面影响也是沉重的,方言的生态变化不是对简单的几个词汇、语音、语法的描述,其最深层次的文化内涵与底蕴,则是构筑语言生态平衡的关键。从语言进化和发展的总趋势来看,由于大众传播的日益现代化,对豫东地区方言的减少或消亡造成了一定的影响。研究方言的生态学变化,需要从方言所处的环境、政治、历史、社会、经济、文化、媒体等多种方面来进行综合比较和分析,更需要社会各界从思想上认识到保护语言生态的意义和重要性,并来共同保护好民族的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做好方言的记录和传承,推动语言生态与文化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 蒋绍愚. 近代汉语研究综述[Z]. 中国语言学年鉴, 1993.

[2] 王 莹.近代汉语代词研究综述[J].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1(04).

[3] 刑福义.文化语言学[M]. 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 2000.

猜你喜欢

豫东量词代词
代词(一)
代词(二)
集合、充要条件、量词
十二生肖议量词
豫东水利工程管理
量词大集合
这样将代词考分收入囊中
豫东水利工程管理
量词歌
豫东调现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