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诗经·郑风·女曰鸡鸣》的诗体辨析

2014-04-11黄小霞

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年3期
关键词:联句鸡鸣诗经

黄小霞

(西南交通大学 艺术与传播学院,四川 成都 611756)

对于《诗经·郑风·女曰鸡鸣》的主旨以及内容,历来有不同的解读,其诗体也因此发生相应的变化。但是,迄今为止,只有程俊英先生一人对这首诗的诗体提出了明确的界定。在《诗经译注》中,程俊英先生为此诗加注标点,将其构成为一首对话体诗歌,兹录如下:

(一)

女曰:“鸡鸣。”士曰:“昧旦。”

“子兴视夜,明星有烂。”

“将翱将翔,弋凫与雁。”

(二)

“弋言加之,与子宜之。

宜言饮酒,与子偕老。

琴瑟在御,莫不静好。”

(三)

“知子之来之,杂佩以赠之!

知子之顺之,杂佩以问之!

知子之好之,杂佩以报之!”[1]149

程先生在此诗的题解中说:“这是一首新婚夫妇的联句诗。……诗的对话和联句形式,给后世诗歌影响很大,可尊为联句诗之祖。”[1]150根据程先生的标点及注释,此诗由夫妻间的对话开始,首章“子兴视夜”一句乃是妻子催丈夫起床,“将翱将翔”一句是丈夫对妻子的回答,第二、三章是妻子和丈夫互诉衷肠,整首诗由夫妻二人的对话构成。

在程俊英、蒋见元合著的《诗经注析》中,作者对该诗的对话形式做了进一步的分析,曰:“张尔岐《蒿庵闲话》曰:‘琴瑟在御,莫不静好。此诗人凝想点缀之词,若作女子口中语,似觉少味,盖诗人一面叙述,一面点缀,大类后世弦索曲子。……’这首诗中有男词,有女词,还有诗人的旁白,参差错落,很有情趣。实开汉武帝柏梁体,为后人联句之祖。”[2]235-236作者根据张尔岐的解读,将原来的妻子之语“琴瑟在御,莫不静好”修定为旁白,但却更进一步强调了诗歌的联句形式,并将其和柏梁体联系起来。

《女曰鸡鸣》是否确为联句诗或为联句诗之祖,要论证这一点,首先要考查其是否为对话体诗歌。虽然对话体诗歌不能和联句诗直接等同,但对话性是联句诗一个必不可少的成份。

一、《女曰鸡鸣》是否是对话体诗歌

关于《女曰鸡鸣》是否由对话构成,对话内容为哪些,古今诸家众说纷纭。

古人皆认同《毛诗序》对此诗主旨的解读,即此诗“刺不说德也。陈古义以刺今,不说德而好色也。”[3]344但在同一主旨的指导之下,各家对此诗内容的解读却大不相同。

郑玄将此诗解读为古代士大夫燕饮宾客之诗,认为首章“子兴视夜”以下乃写士大夫之习射,二、三章乃士大夫燕饮宾客时对宾客所致意之语。至于首章 “女曰鸡鸣。士曰昧旦”二句,郑玄认为乃夫妇对话,是“夫妇相警觉以夙兴,言不留色也。”[3]344。而孔颖达则认为:“鸡鸣,女起之常节;昧旦,士自起之常节,皆是自言起节,非相告语。”[3]345否定此句乃夫妇对话。但即如郑笺所言,整首诗的对话也只有此二句。二、三章虽然是士大夫致意之语,但是无对答,故此很难将此诗确立为对话体。

郑笺和孔疏过于牵强附会,因此很难得到后人的认同。欧阳修在其《诗本义》中就逐条批驳了郑玄硬将此诗解读为士大夫言行的拘泥不通。至于诗歌的内容构成,欧阳修认为:“‘女曰鸡鸣。士曰昧旦’是诗人述夫妇相与语尔,其终篇皆是夫妇相语之事[4]246”欧阳修认为此诗由对话构成,诗歌首章首二句乃是夫妻对话,“子兴视夜”以下及二、三章皆是妻子对丈夫的勉励之语。其解读在主旨上回归毛诗,内容变成夫妻对话,而整首诗的对话形式也得以成立。

欧阳修之后的古代学者大都认同他对此诗的解读。如方玉润就做过简单而准确的概括:“观其词义,‘子兴视夜’以下,皆妇人之词。首章勉夫以勤劳,次章宜家以和乐,三章则佐夫以亲贤乐善而成其德。”[5]211王礼卿“依毛义释诗本义”[6]659,肯定了此诗的对话形式,对对话内容的划分也和欧阳修相同。其云“依毛义”,则其解读直接毛诗序,对郑笺和孔疏的否定也尽在不言之中。既然依据毛诗本义,《女曰鸡鸣》的主旨是刺“不悦德而好色”,内容是夫妻相警戒、勉励之语,形式是夫妻对话,那么齐、鲁、韩三家对此诗又是如何解读的呢?王先谦在《诗三家义集疏》中考证本诗题旨曰“《齐诗》说与《毛》不殊。鲁、韩无异义。”[7]350则三家对本诗主旨的解释与毛诗同。王先谦梳理三家诗义后,也认为全诗乃由夫妻对话组成,对对话内容的划分也与欧阳修等人相同。

另一部分古代学者在肯定此诗对话形式的前提下,认为诗句中有诗人的旁白。至于旁白的诗句为哪些,则又有各自不同的意见。一些人认为旁白在首章二、三句。如朱熹在其《诗集传》中释第一章云:“言女曰鸡鸣,以警其夫。而士曰昧旦,则不至于鸡鸣矣。妇人又语其夫曰:若是,则子可以起而视夜之如何。意者明星已出而烂然,则当翱翔而往,弋取凫雁而归矣。”[8]66揣朱熹之意,“子兴视夜”乃妇人之语,“明星有烂”等后三句则乃妇人言外之意,并未宣之于口,乃是诗人揣测其意而做的旁白。而姚际恒则认为“子兴视夜、明星有烂”应该是妇人催促丈夫之语,“‘将翱将翔’……此诗人闲笔涉趣也。”[9]105细揣首章文意,姚对旁白的划分较朱更为合理。也有人将此诗第二章“琴瑟在御,莫不静好”定为旁白,如张尔岐《蒿庵闲话》所论即是。但是,虽对旁白的划分不同,《女曰鸡鸣》这首诗乃男女对话,已经得到了古人的一致认同。

现代学者将此诗还原成单纯的爱情诗,承认此诗由男女对话组成,但是对对话的内容和角色,又有了一些新的界定。如褚斌杰先生就认为“这首诗写男女私会,他们在一起过夜,并在枕边絮语,相约为夫妇。”[10]90他将“子兴视夜”至“弋凫与雁”划定为女子之语,而二、三章为男子对女子的誓言。程俊英先生则将此诗的对话内容、角色划分得更为细致,且增添了旁白,本文开头已论,此不赘言。

据以上分析,除郑笺和孔疏过分牵强附会已被否定之外,古今各家对《女曰鸡鸣》这首诗的解读,虽然有一定的分歧,但是诗歌的对话体形式却完全可以确定。至于该诗是否是联句诗,则还需要进一步的论证。

二、《女曰鸡鸣》是否是联句诗

《女曰鸡鸣》是否是联句诗,是否可以被尊为联句诗之祖,需要从联句诗的起源、发展和特征来考察。

对于联句诗起源的界定,最早见于刘勰的《文心雕龙·明诗》:“联句共韵,则柏梁余制……”[11]68。刘勰认为联句诗的起源为汉武帝的《柏梁诗》。这一界定得到了古人的普遍认同。明人徐师曾就在其《文体明辨》中发表了相同的观点:“按联句诗起自《柏梁》人各一句,集以成篇。其后宋孝武《华林曲水》,梁武帝《清暑殿》,唐中宗《内殿》诸诗,皆与汉同。唯魏《悬瓠方丈竹堂宴飨》,则人各二句,稍变前体。”[12]110汉武帝《柏梁诗》乃是汉武帝与诸王、大臣联句的七言诗,《古文苑》载:“汉武帝元封三年,作柏梁台,召群臣二千石有能为七言诗,乃得上座。”君臣联句赋诗,乃得《柏梁诗》:

日月星辰和四时(皇帝),骖驾驷马从梁来(梁孝王武),郡国士马羽林材(大司马),总领天下诚难治(丞相石庆),和抚四夷不易哉(大将军卫青)……

全诗共26句,“内容是众人各按其官位咏其职守或情况,一句一意,杂凑成篇,思想和艺术上均无足取。但它在诗体上却有两个特点,一是七言而每句用韵,一是多人联缀成篇。”[13]267

但是对于联句诗的起源,也有别的说法。明人吴纳就认为:“联句诗始著于《陶靖节集》,而盛于退之东野。”[12]57一下子就将联句诗的起源推迟了几百年。但是,就算没有《柏梁诗》在前,陶渊明的《联句》也不能算是联句诗的起源,因为魏末晋初已经有贾充与其妻李婉的《与妻李夫人联句》(一云《定情联句》),所以,吴纳的界定是不准确的。赵翼在《陔余丛考》卷二十三联句诗一条下即对此做了辩驳:“陶渊明有《联句》一篇,是六朝已有之。然联句诗究当以汉武《柏梁》为始。”[14]464可见联句诗起于《柏梁》,已是古人公认。

今人寇养厚先生对联句诗的起源提出了新的见解,认为目前我们能看到的最原始的一首联句诗是帝舜和皋陶联缀而成的《庚歌》。据《尚书·益稷》载:“帝……乃歌曰:‘股肱喜哉!元首起哉!百工熙哉!’皋陶拜手稽首……乃赓载歌曰:‘元首明哉!股肱良哉!庶事康哉!’又歌曰:‘元首丛脞哉!股肱惰哉!万事堕哉!’”[3]130赓歌,即续歌之义。寇先生认为《庚歌》虽然不算是严格意义上的联句诗,但是“其两人唱和,共成一篇,这却毕竟开了联句诗之先河,为联句诗之滥觞。”[15]67

所以,从古今学者对联句诗起源的考察来看,他们都未曾将联句诗的起源与《诗经》联系起来,其原因为何,就要从联句诗的特点来看了。

联句诗在唐代达到鼎盛,特别是韩愈和孟郊的联句诗,堪为代表。韩孟的《城南联句》长达306句,采用“先出一句,次者对之,就出一句,前人复对之,相继成章”[12]57-58的方式联缀成诗。至此,由于联句诗本身的发展以及诗歌格律形式的完善,联句诗发展成熟,形成了自己独有的特征,寇养厚先生对此进行了全面的总结:“第一,它的作者起码不能少于二人,它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赋诗者人各一句或数句,多人联缀而成的一种联合体式。第二,讲究字句的对偶。第三,讲究语言的声律。在以上三个特点中,前一点是联句诗所独具的,而后两点则是一般格律诗所共有的。”《庚歌》、《柏梁诗》、《与妻李夫人联句》以及陶渊明的《联句》都符合第一个特点,是不折不扣的联句诗,只是在对偶和声律上还不成熟而已。

用联句诗的第一个特征来衡量《女曰鸡鸣》,即可以判定它是否是联句诗或是否具有联句的性质。上章分析,《女曰鸡鸣》确由对话组成。但是,此诗作者并非诗中的士与女,而是第三者的诗人。这位诗人将士与女的日常生活对话记录下来,经过加工,写成诗歌。可以想见,诗中的对话应非士、女的原话,而是经过加工的诗的语言,男女主人公原来的对话应该是很家常、口语的,夫妇俩不可能在日常生活中戏剧性地“用对话的形式联句”。程俊英先生所引用的《蒿庵闲话》中也讲此诗乃是“诗人一面叙述,一面点缀,大类后世弦索曲子”,这样的分析是非常贴切的。正因为此诗是由第三者的诗人加工而成,所以后代的一部分解读者才会认为诗中还有不属于对话的闲笔。也正是因为此诗是由第三者的诗人加工而成,所以首章首句才会有“某曰”这样的提示语,而提示语和旁白,是绝对不会出现在联句诗中的。相较之下,《庚歌》反而比《女曰鸡鸣》更符合联句诗的要求和特征。

三、结语

从诗体上来说,《女曰鸡鸣》是一首记录夫妻日常交流的对话体诗歌,它的对话形式或许对后代的联句诗有一定的启发,但这首诗歌本身还不能算是联句诗或者早期的联句诗,程俊英先生将其尊为联句诗之祖,还是有失偏颇的。

参考文献:

[1] 程俊英. 诗经译注[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

[2] 程俊英,蒋见元. 诗经注析[M]. 北京:中华书局, 1991.

[3] 李学勤. 十三经注疏·毛诗正义[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0.

[4] 欧阳修. 四部丛刊三编·经部·诗本义[M]. 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 1935.

[5] 方玉润.诗经原始[M]. 北京:中华书局, 1986.

[6] 王礼卿. 四家诗恉会归[M].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9.

[7] 王先谦. 诗三家义集疏[M]. 北京:中华书局, 1987.

[8] 朱 熹. 诗集传[M]. 北京:中华书局, 2011.

[9] 姚际恒. 诗经通论[M]. 北京:中华书局, 1958.

[10] 褚斌杰. 诗经全注[M].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1999.

[11] 范文澜. 文心雕龙注[M].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1958.

[12] 吴 纳,徐师曾,于北山.文章辨体序说[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1962.

[13] 褚斌杰. 中国古代文体概论[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0.

[14] 赵 翼. 陔余丛考[M]. 北京:商务印书馆, 1957.

[15] 寇养厚. 中国古代的联句诗[J]. 山东大学学报, 1989(2).

猜你喜欢

联句鸡鸣诗经
《中华诗词》第十九届青春诗会师生联句
鸡鸣驿
“和合赤城”藏头诗联句
鸡鸣
鸡鸣与狗盗
诗经
现代诗经
现代诗经
古道鸡鸣
诗词联句句法梳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