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的制度基础

2014-04-10王桂敏夏海贤

关键词:开放型经济体制贸易

王桂敏,夏海贤

(1.沈阳师范大学 国际商学院,辽宁 沈阳 110034;2.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辽宁 沈阳110122)

一、问题的提出

自改革开放以来,在已经走过的30多年的对外开放历程中,我国对外开放的广度日益扩展,对外开放的质量不断提升。在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实行进口替代与出口鼓励并举的外贸战略。进入20世纪90年代,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确立后,利用外资的“出口导向性”外贸发展战略更为明显。而伴随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以及加入WTO,开放型经济已经成为我国经济运行的模式[1]。但目前,我国开放型经济发展面临新的国际国内新背景。就国际经济格局来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对各国乃至世界经济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至今,世界经济仍然回升乏力。特别是欧债危机的发生,又进一步加剧了世界经济的不稳定性,世界市场信心受到重创。在这样的国际经济环境下,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更为严重,一些国家高筑贸易及投资壁垒,各种经贸摩擦不断。同时,各国的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不断发生动态的变化,国际分工格局出现新的特点。就国内经济状况来看,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刻不容缓,经济增长的不确定性加大。面对国内外经济形势的严峻挑战,我国对外开放已经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由此,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适应经济全球化新形势,必须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完善互利共赢、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

开放型经济作为一种经济体制模式,其总体特征可以描述如下:国内外经济联系方向的双向性,即贸易中出口与进口并重,投资中引进外资与对外投资并重;国内外经济联系方式的多样性,即一国或地区与国外的经济联系,既应包括贸易方式,也应包括投资方式,还应重视要素跨国界流动的渠道等;国内外经济联系广度和深度的协调性,即开放型经济不仅应体现一国或地区对外开放的范围和广度,更应反映其质量和深度;资源配置方式的有效性,即开放型经济应实行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安排;各种经济活动的有机整体性,即开放型经济作为一种经济体制模式,各种经济活动应有机联动,相互耦合,使一国的经济活动充分有效地参与于国际经济活动。

上述开放型经济特征的总体表述可以发现,开放型经济水平的全面提高是一个系统工程。其中,建立和完善与之相适应的制度机制是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的基础。

二、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的制度要求

(一)自由竞争的市场经济制度

资源配置方式的不同形成了不同类型的经济体制。计划经济体制对有效的国际贸易造成了一些障碍,阻碍与市场经济国家开展贸易[2]。市场经济体制则以市场作为资源配置的基础方式,具有竞争性、平等性、法制性和开放性等一般特征。当今世界,各国经济体制逐渐趋同,除极个别国家和地区外,市场经济日益发展为全球性经济体制,各种类型的国家对各自的经济体制进行了程度不同的改革、创新乃至重新选择,都把培育、完善和建立市场经济体制作为共同的目标,不约而同地选择了以市场为取向的经济体制。无论是发达国家经济体制的调整与创新,还是发展中国家经济体制的转轨,都表明市场在很大程度上支配着人类的经济活动。正是各国都离不开这一极富魔力的怪物,它对各国都有着巨大的亲和力,使得各国彼此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这也正是各国经济走向全球化的重要推动力,进而成为当今社会经济全球化趋势愈演愈烈的重要原因。可以说,作为资源配置最具效率的市场经济体制目前是各国经济与世界经济对接的唯一通道。推行市场经济,实行对外开放,与世界经济接轨,按国际规则运行,已成为世界几乎所有国家的共同要求和趋势[3]。显然,如何形成完善的市场经济制度,是一国或地区实行开放型经济的最重要的制度基础。

(二)开放便利的贸易投资制度

开放型经济不同于封闭性经济,它是在对外开放的基础上,充分运用市场规律,通过与其他各国或地区自由、广泛而深入的经济联系,进而形成更高的经济发展水平,更为协调的经济运行机制,更为强大的经济发展能力。由此,它要求一国或地区必须实行自由开放、便利互惠的贸易投资制度,使得本国经济与世界各国经济更为紧密地联系起来。如果一国实行较高的关税水平、名目繁多的非关税壁垒,不仅会影响贸易伙伴国和整个世界的贸易规模及贸易结构,也会对本国的生产、消费、价格以及经济运行的各个环节产生影响,并通常会使本国总体福利水平下降。诸多的准入限制、外国股权的限制以及税收歧视等等也会使一国处于严重的保护状态,割裂了本国与其他国家的经济联系。可以说,没有一个自由开放、便利互惠的贸易投资政策,开放型经济就不可能成为一种实践。

(三)科学有效的风险防范制度

一国或地区开放型经济的发展离不开科学有效的风险防范制度的建立。经济与市场的内在动力不可遏制地增强了各国经济的融合,但是,一个适应各国经济融合的经济制度和经济规则体系的诞生却远远滞后[4],由此使得在各国经济不断融合的同时,全球范围内的风险防范和安全保障机制还没有构筑。近些年来,国际金融危机的发生以及对各国经济所产生的深刻影响便是例证。一方面,各国金融市场的全球化和货币流通的全球化趋势日益形成,国际直接投资规模不断扩大,国际金融市场交易飞速发展,金融机构全球化特征明显。但另一方面,目前为止,仍没有形成完善的具有权威性和强制性的国际金融监管体系。而在一个没有市场调控机制,缺乏健全的、有效的监督管理的无政府的国际金融市场上,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自然而然地成为游戏规则,也使得各国金融密切融合进程中所积聚的风险演变为全球性的金融危机。显然,各个国家以及国际范围内风险防范机制的建立和完善是至关重要的。特别对于发展中国家更是如此。因为当代世界经济发展,呈现出多元性、立体型、整体性和复杂性等诸多特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决策参与权、利益分配、成本分担、国家地位等方面存在不平等,发达国家在国际分工中处于支配地位,居于主导力量,而发展中国家则面临更大的挑战,加之自身经济体系的脆弱性。因此,在全球风险防范机制尚未有效构建的情况下,应更为注重本国或地区在参与国际经济活动中,形成科学有效的风险防范机制,增强抵御外部冲击和国际风险的能力。

(四)完善规范的法律法规制度

开放型经济是根植于市场经济体制的制度性开放,而市场经济从本质上又是法制经济。因此,开放型经济水平的发展,必须建立健全有效的法律法规制度。一方面,开放型经济发展需要法律法规制度的支持。主要体现为:需要通过法律法规制度,调整市场经济运行过程中重要的经济关系;为各个经济行为主体自由、平等地参与市场竞争提供法律保障;规范市场经济主体的权利和义务;约束国家宏观调控手段等。另一方面,开放型经济也对法律法规制度的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一国或地区的法律体系应将涉外经济法律制度作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并使其符合国际法要求,从而使本国的对外经济活动有法可依。发达国家在这些方面的做法历史悠久,甚至借助于法律制度对本国经济实行保护。如,美国在严密完善的立法框架下,实施最为隐蔽和严重的贸易保护,保护性贸易立法成为美国贸易保护的重要内容。特别在次贷危机发生后,美国立法中的贸易保护主义更加明显,基于法律保护的各种贸易救济措施频频出现并有强化的趋势。美国也十分重视对外投资的法律支持,《经济合作法》《对外援助法》以及《共同安全法》等,对美国扩大海外投资以及利益的保障起了重要的作用。

三、构建我国开放型经济发展的制度基础

在我国目前面临的新的国际国内经济背景下,全面提高我国开放型经济水平已经成为我国必然的选择。开放型经济水平的全面提高,有赖于我国市场经济制度、贸易投资制度、风险防范制度以及法律法规制度的进一步建立和完善。针对我国目前的具体情况,应特别注重以下问题。

(一)从深层次上进一步完善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

虽然,我国建立和完善市场经济体制的历程已经走过了30多年,但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有些方面仍需取得实质性突破,建立能够自我调整、自我完善和自我演进的成熟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任务仍很艰巨。一是应加快垄断行业改革,进一步打破垄断,形成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促进优胜劣汰。二是加快实现国有资本的公益性回归,优化国有资本配置格局。三是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改变政府主导的增长方式,进一步使得政府与市场的边界清晰,真正形成服务型政府。市场经济的实践一再说明,经济结构转型与优化,是市场机制发挥作用的产物,而不是来源于政府的行政干预。恰恰相反,主要依赖政府行政力量的推动,势必会造成投资结构扭曲、资源耗费过度等问题,粗放的、不可持续的增长方式不可避免。四是进一步使得微观基础充满活力,特别是扩大民营经济的发展空间,为民营经济提供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

(二)进一步建立完善我国统一透明、自由便利的外贸投资制度

一是逐步降低进口商品的关税并形成合理的关税结构,弱化和规范各种非关税措施,进一步推进我国货物贸易领域自由化的进程。进一步扩大服务领域的对外开放,增加多样化服务供给,提高服务贸易国际化水平。二是实行开放便利的投资制度,包括开放便利的引进外资的制度和开放便利的跨国投资制度。切实遵循国民待遇、准入清单等国际投资规则的通行做法,深化我国涉外投资体制改革,营造更加稳定、透明、高效的投资环境。三是实行更为透明、公开、统一的外经贸政策,要切实消除部分开放领域存在的“玻璃门”、“弹簧门”等现象,提高开放透明度,形成更加适应开放型经济发展的制度、规则和标准,使得我国的商业环境更具有预测性,进而增强与其他国家的经济联系。四是实行符合国际规则的贸易投资政策,使得我国的贸易投资政策符合国际惯例以及WTO等国际经济组织的规定。

(三)完善开放条件下的对外经贸促进体系和风险防范机制

实践证明,没有开放就没有发展。但在各国经济相互依存、相互融合的经济背景下,如何处理开放与安全的关系是至关重要的,而建立完善的风险防范机制是将开放的风险降低到最低程度的有效保障。一是应建立健全风险预警机制。包括建立健全大宗商品进口风险监测机制,有效控制进口风险;建立健全产业损害预警机制,对关系国计民生的核心领域,建立跟踪与评价机制;建立健全生态安全预警机制,减少开放经济的环境成本;建立健全应对贸易摩擦的预警机制。二是建立健全战略储备体系。高度重视能源资源的安全,高度重视粮食安全[5]。三是建立健全金融风险防范机制。加强金融监管,进一步完善我国汇率形成机制。特别是近几年,在人民币升值的预期下,国际短期游资通过各种途径流入我国,必须加强规范和管理,以防止风险积聚和造成损害。四是建立健全引进外资和对外投资的风险防范机制。特别是面对跨国并购风潮,应加强安全审查机制。

(四)建立完善适应开放型经济要求的法律制度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经贸领域的法律制度不断完善。特别是加入WTO后,我国修改、废止了若干项不符合WTO要求的法律和行政法规,使我国的法律体系更有利于对外经济活动的进行。但目前,我国面临许多新问题的挑战。如,国外对我国频繁发起的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特保措施以及围绕知识产权、劳工标准、环境保护、食品安全等方面的摩擦,都引发了一系列具体的法律问题,也对我国的法律制度提出新的要求。因此,我国的法律制度必须进一步完善。一是在贸易救济领域,应形成科学的贸易救济法律制度,有效应对国外反倾销、反补贴等贸易保护行为。二是应从法律层面规范各项贸易促进措施,避免引起贸易摩擦。三是建立完善对外直接投资各项法律制度,为企业“走出去”提供法律支持和保障。四是创新我国对外经贸的法律体系,形成由国内法文件与国际法文件相互配合、适应我国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要求的新型法律体系。

[1]张二震,戴翔.当前开放型经济发展的几个认识问题[J].现代经济探讨,2012(1):23-27.

[2]贝思V,亚伯勒·罗伯特M.亚伯勒,世界经济:贸易与金融[M].党李明,译.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299.

[3]池元吉.世界经济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40.

[4]张幼文,屠启豪.世界经济概论[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2:187.

[5]张国庆.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J].国际贸易,2011(3):4-9.

【责任编辑 李 菁】

猜你喜欢

开放型经济体制贸易
打好“侨”牌,稳中有为——打造江苏开放型经济的“重要窗口”
江苏巩固拓展高质量发展开放型经济的新态势
“2021贸易周”燃爆首尔
贸易融资砥砺前行
贸易统计
贸易统计
国务院批转《意见》:今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清单明确
今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清单出炉——国企改革的步伐将进一步加快
2015年经济体制改革八大重点
内陆开放型经济区人力资源管理的重难点及其对策:以宁夏内陆开放型实验区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