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议“到家”

2014-04-09王成英

现代语文(学术综合) 2014年1期
关键词:语法化

摘 要:“到家”是现代汉语共时平面上存在的一种具有多重身份的语法单位。在语言历时演变的过程中,“到家”经历了一个词汇化和语法化的过程,逐渐由一个动宾词组演变为一个形容词,并在此基础上继续虚化为一个程度副词。本文将探讨“到家”在历时演变过程中衍生出来的形容词和程度副词的用法以及共时平面上两类词的语法功能和特点。

关键词:“到家” 语法化 共时平面 历时演变

一、引言

蔡明在春晚的小品中有一句经典台词叫做“恶心的妈妈给恶心开门,真是恶心到家了”。细心的观众会发现“恶心到家了”其实是一则很有意思的语言现象。我们有两种理解:1.“恶心到家了”中的“到家”是一个动宾短语,在句子里做谓语,表达的是一种空间上的位移;2.“恶心到家了”中的“到家”则是一个程度副词,说明“恶心”的程度。那么“到家”是怎样由一个动宾词组逐步演变为一个程度副词的?在语言历时演变的过程中“到家”衍生出来的形容词和程度副词两种用法又具有怎样的语法功能和特点?这正是本文所要探讨的内容。(本文的语料主要来自北京大学CCL语料库)

二、“到家”的词汇化和语法化

目前学术界的研究发现“到家”在六朝时期开始作为述宾词组出现,一直到清末都是这种用法,表示“到达家庭的住所”的意思。直到清朝末年,“到家”才出现形容词的用法,意为“达到相当高的水准”。例如:

1.管取倒当着他两个教训我一场,那我可就算输到家、栽到地儿了。(《儿女英雄传(下)》)

2.幸亏天庆功夫到家,只打得眼前金光乱射,大叫一声:“有奸细!”(《七剑十三侠(上)》)

我们认为,清代“到家”由一个动宾词组逐渐凝固而衍生出形容词的用法经历了一个词汇化的过程。此时“到家”的意义已经不再是单纯的“到”和“家”意义的总和,它已经开始了语法化的进程。沈家煊指出语法化是指“语言中意义实在的词转化为无实在意义、表语法功能的成分这样一种过程或现象”。因此作为形容词的“到家”,它表达的不再是一种实在的位移义,而是一种虚化的意义,即“达到一种相当高的水准”。也就是说“到家”的语法化主要是由于发生的词汇化过程。到了现代汉语阶段,“到家”进一步语法化,其“达到一种相当高的水准”的意义很容易在语言的隐喻机制下生发出新的语法功能,即“表示一种状态达到较高的程度”,这就是作为程度副词的“到家”的语法意义。至此,我们发现“到家”由一个意义还相对实在的表示达到相当高的水平或标准义的形容词,演变为只表示程度义的程度副词。下面我们将分别探讨“到家”作为形容词和程度副词的语法功能和特点。

三、作为形容词的“到家”

“到家”作为形容词,其意义为“达到相当高的水平或标准”(《现代汉语词典》第五版)。例如:把工作做到家/他的表演还不到家等。我们发现,“到家”作为形容词(性质形容词),它表达的是需要经过一定的努力,或者需要一定的技巧性才能达到的一种较高的程度和水平。从语法功能上看,“到家”能被否定副词否定,如“功夫还不到家”;也可以受程度副词修饰,如“逢人且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当是对明哲保身的世故哲学修得很到家了”。因此它跟“很漂亮,十分可爱”等结构的形式是一样的。

从句法功能上看,它主要做谓语、补语,也可以做定语和状语,不能做宾语。例如:

做谓语:

他的功夫已经到家了。

你们的服务真是到家了。

好一个公关艺术,这种公关真是到家了。

林仙儿恭维人的本事的确已到家了。

你关心他,实实在在地帮他解决困难,思想政治工作就到家了。

我们发现,“到家”做谓语时,它所陈述的对象一般为“功夫,本领,技术,工作,服务”等。这些被陈述的对象,它们有一个共同点,即它们有等级和程度的高低之分。

做定语:

说句到家的话,他为了你的事真是尽心尽力了。

我常常想,到家的营造和建构应包涵两个层面:一个是物质,另一个是精神。

真正到家的人,整日如痴如醉,没有佛,没有禅,连个没有也没有,只是饥来吃饭困来眠。

杨太太刚才说的还有不到家的地方。

克拉顿所追求的,是完美无缺的艺术,他不能容忍火候功力还未到家的彷徨逡巡之作。

做状语:

在黑汉的口中,不但极到家地讲究戏,他也谈怎样为朋友家办堂会戏,怎样约角,怎样派份儿,怎样赁衣箱。(老舍《兔》)

做补语:

你算把我研究到家了。

这总算说到家了。

把宣传、教育工作做到家了。

从收集到的语料来看,“到家”放在动词后面做补语时,能出现在“V到家”结构中的V无一不具有【及物性】的语义特征。我们把在语料中出现次数比较多的动词分为两类:一类是一般动词,主要有说、做、骂、讲、看、学、帮、夸、研究、得罪、修炼、尊重、算计等;另一类是表心理活动的动词,比如想、羡慕等。蒋协众认为,能出现在“V到家”结构中的动词,“在说话人的观念中, 完成这些动作一般还得有一定的技术含量或技巧性。”

我们发现“V到家”结构在句法上有以下突出特点:

1.与介词“把”组成大量的把字句(我们认为这是“V到家”结构中动词的【及物性】语义特征的一种句法表现。结合“把”字句的特点,这也同时说明了能出现在“V到家”结构中的V多为及物动词”的这一观点是成立的),并且在句末多加语气助词“了”表达一种强烈的肯定无疑的语气,含有感叹的意味。如:

把宣传工作做到家了。

把中国人欺负到家了。

现在,你算把我研究到家了。

把事实的不可避免性说到家了。

她几乎把谭克履得罪到家了。

朱海鹏真算把兵不厌诈学到家了。endprint

2.重复表示动作的主要动词,构成“V+N+V到家”结构。如:

真是帮俺帮到家了。

刚才一定让乃文丢脸丢到家了。

列强欺负中国欺负到家了。

我们认为出现这种句式特点是因为出现在“V+N+V到家”结构中的动词是现代汉语中的离合式动宾式合成词。

“V到家”结构的否定式有两种,其中使用“不”的否定式结构为“宾语+动词+不+到家”,“不”是否定一种状态的。如:政府的政策贯彻不到家;对顾客服务不到家;对欧美建筑摹仿不到家。而使用“没”时的否定结构为:“宾语+没有+动词+到家”,“没”是否定一种动作行为的。如:工作还没有做到家;功夫还没有练到家。

四、作为副词的“到家”

作为程度副词的“到家”常出现在“A到家”结构中,表示前面的形容词所达到的程度,如:今天真是倒霉到家了;你真是笨到家了;你这个小子,滑头到家了;昔日穷到家的兴化县。“A到家”结构中的形容词多为贬义的,大多数为性质形容词,表达的是说话人主观上对于一种极度或极端状况的评价。由于状态形容词本身就表示较深的程度,所以它不出现在“A到家”结构中。一些褒义形容词加上“到家”仍具有讽刺意味,如“真是个精明到家的女人”这个句子就有“精明过头了”的意味。再比如:我真是好心到家了,跟这样信口雌黄的文盲白费口舌。这里的“好心”就含有一种说话人自嘲的色彩。

“A到家”结构在句法上的特点:一般分为粘合式和组合式两种。

粘合式:

你真是笨到家了。

他的名声就算臭到家了。

今天的读者对诗冷淡到家了。

在粘合式的“A到家”结构中,“到家”还经常与它前面的形容词一起做联合定语,如:

这真是便宜到家的事情。

他自知没本事说通这个精明到家的女人。

他是个老练到家的年轻人。

这真是一个古怪到家的称呼。

昔日穷到家的“锅底洼”兴化县,如今粮食总产量已跃居全国榜首。

组合式:

听他们那戏班子的名儿,什么『三庆』呀『四喜』呀,就俗气得到家了。

他对你真是薄情得到家了。

“A到家”结构的否定式:

对于具有贬义特征的形容词,其否定形式一般为“还没A到家”,表示还没有达到一种极其糟糕的程度,含有某种庆幸的意味。例如:还没笨到家。对于具有褒义特征的形容词,其否定形式一般为“A不到家”,表达一种担心某事物达不到令人满意的程度的意味。如:是怕它舒适不到家。但是形容词的“A不到家”这种否定形式还是比较少见的。这也说明了“A到家”结构否定形式的不对称性。

五、小结

从人类认知的角度来看“到家”的演变,我们发现“到家”的两种意义:“到达家庭所在地”和“达到较高标准和水平”两者在认知上存在着联系。“到家”词汇化的过程实际上是“隐喻认知”在起作用。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家是人们避风的港湾和最终的归宿。落叶归根,在外漂泊的人最终总是要回归到家中。因此,家是一个有终点性质的符号,“带有一种彻底的意味”,“家是人们心灵归属的终点。而‘相当高的水平和标准也有一个无形的终点作为参照,词组‘到家的这种终点指向性和一步一步向‘家的靠近,很容易引申出对高标准、高水平的追求”。故“家”可表达相当高的水准或者相当深的程度之义。

参考文献:

[1]黄伯荣,廖旭东.现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2]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第六版)[Z].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

[3]沈家煊.实词虚化的机制──《演化而来的语法》评介[J].当代语言学,1998,(3).

[4]蒋协众.“到家”的词汇化和语法化[J].汉语学习,2010,(6).

[5]唐波.“V/A到家”结构的句法语义特征[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8,(4).

(王成英 山东威海 山东大学文化与传播学院 264209)endprint

猜你喜欢

语法化
“所有”的语法化微征
清代土默特历史档案中因果连词的语法化及其动因
浅析隐喻和转喻在词义演变中的作用
介词“依据”的词汇化与语法化
汉语方言“驮”字被动句的特征及其生成机制
上古汉语“之”的词性及用法
《汉语史论集》述评
俄汉情态词语法化特征对比研究
湖南祁东话复数标记“一各”的功能及语法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