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泻心汤合十灰散配合西药治疗上消化道出血62例

2014-04-05冀中能源峰峰集团总医院普外一科邯郸056200

陕西中医 2014年7期
关键词:球部泻心汤消化道

王 彬 冀中能源峰峰集团总医院普外一科(邯郸056200)

上消化道出血是临床急重症之一,临床上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关键是止血。本文就中西医结合治疗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进行研究探讨,现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 选取本院2010年10月到2011年10月间收治的消化道出血患者123例作为研究对象,并将他们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62例,对照组61例。所有患者均符合《内科学》相关拟定标准。治疗组62例患者,年龄在20岁到63岁之间,平均年龄(42.3±3.3)岁;其中男35例,女27例;患者入院时出血时间在2h~14h,平均出血时间为(6.7±2.1)h;治疗组患者中,属于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的患者28例,出血性胃炎16例,胃部恶性肿瘤2例,胃溃疡13例,急性胃黏膜病变3例;患者出血量<500mL的有23例,出血量在500mL~1000mL之间的有29例;出血量在1000mL以上的共有10例。对照组61例患者,年龄在23岁到57岁之间,平均年龄(41.0±4.6)岁;其中男32例,女29例;患者入院时出血时间在3h到18h之间,平均出血时间为(7.4±1.9)h;对照组患者中,属于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的患者26例,出血性胃炎18例,胃部恶性肿瘤1例,胃溃疡12例,急性胃黏膜病变4例;患者出血量<500mL的有21例,出血量在500mL~1000mL之间的有31例;出血量在1000mL以上的共有9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出血时间、出血量以及患病情况等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比较意义。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的西医治疗方法,包括禁食或者单纯给予少量流食;补充血容量、抑制胃酸分泌,给予静脉滴注奥美拉唑,保护肠黏膜,奥美拉唑的用量是40mg,1d2次;也可以使用西咪替丁,但是西咪替丁的副作用较大,尽量避免使用。止血药可供选择的包括止血敏、止血芳酸针剂等,根据患者的是失血量给患者补充红细胞悬液。出血较为严重的患者要进行纤维胃镜下止血。

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中医辨证治疗。患者表现为胃脘胀闷、口干口臭、恶心或者心烦、舌苔黄腻、脉相濡数,呕血呈红色或紫红色,大便干结、颜色呈黑色的可以诊断为胃热壅盛,治疗时给予泻心汤合十灰散煎服。方剂中药组成为:黄连、大黄各8g,大蓟、小蓟、黄芪、丹皮、白茅根、侧柏叶、茜草根各10g,甘草5g,每日1剂,1d2次,根据患者的情况酌情加减。

疗效标准 患者的吐血或者黑便的症状消失,消化道出血的伴随症状明显改善,连续3d以上大便常规潜血实验呈阴性,血压稳定可以视为治愈;患者的吐血或者黑便情况停止,消化道出血的伴随症状有一定改善,大便常规潜血试验呈阳性,血常规与血红蛋白计数增加,血压稳定,视为显效;患者的出血症状改善,伴随症状略有改善,大便潜血实验呈阳性,血压上升视为有效;患者的出血与黑便情况依旧,伴随症状没有改善,甚至有加重的趋势视为无效[2]。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其中计量资料对比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对比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治疗结果 123例患者经过1个疗程的治疗之后,治疗组62例患者中治愈51例,显效5例,有效2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3.5%;对照组61例患者中治愈44例,显效2例,好转4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为82.0%。统计结果显示,疗程结束后,治疗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两组患者经治疗后均无明显的毒副作用和不良反应。

讨 论 上消化道出血在中医辨证理论中属于“便血”、“吐血”的范畴[2],祖国医学认为出现上消化道出血的主要原因在于外邪入侵或情志失调,发病机制因患者的发病原因与发病症状不同而有所区别,主要是胃中热盛,灼伤胃络或者气虚血溢。而西医认为上消化道出血主要原因包括胃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或者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脑出血时发生应激性上消化道出血[3]。使用西药治疗通常是对症治疗,即所谓治标,而中医治疗在于治本,重在调整机体内的阴阳失衡,通过调整机体整体功能达到止血目的[4]。

本文中提高几种不同的治疗药方,以大黄、三七、白及在临床中应用最为广泛。其方剂组成简单,易得,可用凉水冲服,服用方便,且治疗效果也经过了临床验证。现代中药药理学证实大黄中的大黄酚和大黄素甲醚、没食子酸等有效成分具有改变血管通透性,促进血小板生成,缩短凝血时间的效果[5];白及中的白及胶可以促进红细胞的凝结和血栓形成;三七中的三七素既可以缩短凝血时间,还可以溶解血块,具有止血凝血双重功效。在药方当中,黄连有泻心火的作用,黄芩有泻相火的效果,通过大黄将火引下行,当邪热去除后心气宁定,血就能够止住。泻心汤合十灰散有着泻火降逆以及祛瘀止血的突出临床效果,该药方对于因邪热伤络而导致的上消化道出血,都有着很好的治疗效果。

总之,中西医结合治疗消化道出血弥补了单纯西药治疗的不足,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应用。

[1]方 猛.中西医结合治疗上消化道出血72例[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0,4(20):6-7.

[2]郑素梅,张艳国,张艳红,等.中西医结合治疗上消化道出血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急症,2012,21(2):282.

[3]李正安.中西医结合辨证分型治疗急性上消化道出血60例分析[J].四川中医,2009,27(11):80-81.

[4]张 宏.中西药结合治疗新生儿上消化道出血46例[J].陕西中医,2005,26(10):1039-1040.

[5]沈企华.泻心汤结合西药治疗上消化道出血67例临床观察[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32(1):65-67.

猜你喜欢

球部泻心汤消化道
驴常见消化道疾病的特点及治疗
辨证仍是中医之魂——从小泻心汤止血说起
十二指肠球部溃疡CT表现
小柴胡汤加减治疗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的临床研究
猪的消化道营养
硫酸钡用于上消化道钡餐造影诊断十二指肠球部病变的临床价值研究
慢性胃炎采用半夏泻心汤治疗的临床观察
Dieulafoy病变致消化道大出血的急救及护理
内镜反转切除十二指肠球部息肉1例并文献复习
大黄黄连泻心汤加味治疗胃癌癌前病变3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