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手足口病患儿分层护理的临床研究

2014-04-05莉,平,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4年12期
关键词:危重症口病分层

陈 莉, 肖 平, 冯 亮

(四川省绵阳404医院, 四川 绵阳, 621000)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丙类急性传染病,重症病例多由肠道病毒71 型(EV71) 感染引起,多发生于学龄前儿童,病情凶险,病死率高。部分婴幼儿可引起脑炎、脑脊髓膜炎、脑干脑炎,导致脑水肿、颅内压增高,发生神经源性肺水肿、循环衰竭时会在短期内危及生命[1],致死原因主要为脑干脑炎及神经源性肺水肿。本研究对小儿传染病科2011年1月—2013年10月收治的2154例手足口患儿(其中201例重症、危重症)的护理方法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院2011年1月—2013年10月收治手足口病患儿中,2011年住院698人次,其中重症患儿49例,危重症患儿15例;2012年住院718人次,其中重症患儿20例,危重症患儿7例;2013年住院738人次,重症患儿70例,危重症患儿40例。发病年龄4个月~23岁,一般为6个月~5岁,除54例>14岁患者外,患儿平均年龄(2.13±1.09)岁。年龄分布方面, <1岁为9.52%, 1岁为42.33%, 2岁为25.93%, 3岁为12.17%, 4岁为6.88%, 5~14岁为1.06%, >14岁为2.11%。重症及危重症患者中,最大11岁9个月,最小6个月,其中>1岁8例(5.76%), 1岁49例(35.25%), 2岁44例(31.65%), 3岁25例(17.99%), 4岁7例(5.04%), 5岁2例(1.44%), 6~11岁3例(2.87%)。

1.2 判别指标与分层方法

1.2.1 重点患儿判别指标: ① 体温:反复>39 ℃超过2 d, 降温效果差; ② 呼吸:安静状态下,呼吸增快(<2岁, >40次/min; >2岁,>30次/min); ③ 中枢:精神差、嗜睡、声音无力、易惊、头痛、呕吐、肢体抖动、抽搐等症状,婴幼儿有拍头、抓发等异常表现; ④ 循环:未哭闹状态下,心率增快(<2岁,>140次/min; >2岁,>120次/min)。出冷汗、四肢凉、皮肤花纹、血压升高、毛细血管再充盈时间延长(>2 s); ⑤ 血糖升高,外周血白细胞(WBC)升高,心脏射血分数可异常。

1.2.2 分层方法:发现上述任一指标,均列入重点观察对象,尤其年龄<4岁患儿。根据《肠道病毒71型(EV71)感染重症病例临床救治建议(2012年版)》诊断标准,一旦综合评价符合重症者,加强观察和治疗;符合危重症者立即转入PICU监护治疗。

2 护理分层方法及护理措施

2.1 一般患儿

2.1.1 分层检诊:年龄在4岁以上;多为不规则发热,或一过性发热,部分病例可不发热;手、足、口、臀等部位出疹(斑丘疹、丘疹、小疱疹);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缺乏等症状[1]; 呼吸心率平稳;无神经系统症状。

2.1.2 护理措施:安置于传染病病房;按呼吸道、消化道及接触隔离[2]; 2级护理,N1级护士主管,上级护士每日巡查5次,检查管床护士对患儿的护理措施是否得当,是否按照护理级别进行巡视,护理记录是否准确及时;每2~4 h测体温1次,体温37.5~38.5 ℃的患儿,给予散热、多饮水、温水擦浴等物理降温。温水擦浴时动作要轻柔(有皮疹者不宜使用乙醇擦浴)。患儿体温超过38.5 ℃时,增加测体温次数,给予物理降温的同时应遵医嘱予药物降温。注意观察降温效果及末梢循环情况。降低室温,禁忌衣物、包被过厚影响散热。在体温上升时若患儿出现畏寒症状,要给予适当保暖。应用退热剂后要注意观察面色、出汗等情况,防止出汗过多引起虚脱,及时更换衣服及被单[3]。保持口腔及皮肤清洁,防止患儿抓挠皮疹而继发感染。给予温流食,减轻口腔刺激。在患儿体温恢复正常,皮疹消退,水疱结痂脱落后方可解除隔离[4]。

2.2 重症患儿

2.2.1 分层检诊:年龄在4岁以内;体温>39 ℃持续1 d以上;安静状态下,呼吸增快(<2岁, >35次/min; >2岁,>30次/min); 精神差、嗜睡、声音无力、易惊、头痛、呕吐、肢体抖动、抽搐等症状,婴幼儿有拍头、抓发等异常表现;未哭闹状态下,心率增快(<2岁,>140次/min; >2岁, >110次/min)出冷汗、四肢凉、皮肤花纹、血压升高、毛细血管再充盈时间延长(>2 s); 血糖升高,外周血白细胞(WBC)升高,心脏射血分数可异常。

2.2.2 护理措施:安置于传染病区的手足口集中病房,按呼吸道、消化道及接触隔离;1级护理,N2级护士主管,上级护士每日巡查5次,检查管床护士对重症患儿的护理评估是否及时准确,护理计划是否及时的修改和实施,各种急救设备和药品是否齐备完好,护理记录是否准确等;使用床旁监护仪,持续心率、心律、呼吸、经皮血氧饱和度监测,每2 h测血压,掌握患儿的循环、呼吸情况,准确记录,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报告医生,备用氧气和负压,必要时吸氧和吸痰;密切观察神经系统症状,发现有精神差、嗜睡、易惊、呕吐、烦躁、肢体抖动、颈项强直等脑膜炎、脑炎、脊髓灰质炎样综合征、脑脊髓炎症状体征;及时与医生联系,遵医嘱立即给予20%甘露醇0.5~1.0 g/kg, 20~30 min静脉注射,必要时加呋塞米以降颅压,注意水电解质平衡,防治低血钾[5]。每日用生理盐水及碳酸氢钠行口腔清洁护理,同时密切观察患儿的口腔黏膜有无糜烂与溃疡[6]。加强皮肤护理,预防继发性感染。给予温凉流质或半流质、高蛋白、高纤维营养丰富、刺激性小的饮食,且少吃零食,吃饭要定时定量,减少唾液的分泌从而减轻患儿口腔的不适[7]。

2.3 危重症患儿

2.3.1 分层检诊:呼吸急促(<2岁, >45次/min; >2岁, >35次/min)或呼吸窘迫、呼吸减慢或节律异常,口唇发绀,咳粉红色泡沫痰或血性液体;持续血压降低或休克;严重脑功能衰竭表现,出现频繁抽搐、严重意识障碍及中枢性呼吸循环衰竭等。

2.3.2 护理措施: ① 安置于儿童传染病PICU病房,按呼吸道、消化道及接触隔离;特级护理,N3级护士主管,护士长每日巡查5次;观察危重症患儿的病情变化,行床旁查房,应用临床经验和国内外的先进理念管理危重症患儿;检查管床护士对危重症患儿的抢救措施是否有效,呼吸机等急救设备运转是否正常;消毒隔离措施是否落实等; ② 消毒隔离,动态消毒机每日消毒3次,每次2 h, 消毒前开窗通风30 min; 床单元、物表及地面用500 mg/L有效氯消毒液消毒处理;垃圾放入双层黄色塑料袋中,外贴特殊标签,焚烧处理[8]; ③ 持续心电监护、持续经皮血氧饱和度监测,每1 h监测生命体征;病情发生变化时随时监测,准确记录。保持呼吸道通畅,吸氧,动态监测血气。确保2条静脉通道通畅,常规股静脉置管,保证抢救药物及时进入体内,同时监测中心静脉压。若循环系统受累,遵医嘱正确给予血管活性药物如米力农、多巴胺等; ④ 并发症呼吸功能障碍时,及时报告医生,根据患儿病情进行气管插管使用正压机械通气。症状不能缓解者及早实施有创呼吸机辅助呼吸。采用集束护理措施做好上机患者的管理,预防感染及其他并发症:遵医嘱雾化,湿化呼吸道,同时加入解痉消炎化痰药;每2 h翻身叩背有利于痰液排出。对于无力咳嗽昏迷患儿应定时给予吸痰,吸痰前充分给氧,动作需轻柔,负压不宜过大,吸痰时间不超过15 s,观察患儿口周皮肤黏膜颜色,监听肺部呼吸音、心音,观察缺氧改善情况,呼吸是否趋于平稳,心音是否有力。对于患儿有大量的呼吸道血性分泌物时,通常给予高PEEP以减少出血,PEEP值一般设在5~10 cmH2O。使用PEEP的目的是提高肺泡内压力,减少肺泡内渗出,增加功能残气量,更好地改善缺氧。用防水弹性胶布固定气管导管,两肺、双侧胸廓起伏呼吸音一致,通过胸部X线检查确定并调整气管导管的位置,用红笔在中切牙处做好标记,详细记录,严格交接班。感控人员监督各类人员严格实行两前三后洗手指针及正确洗手方法,严防医源性感染; ⑤ 高热患儿及时的给予药物降温和物理降温,勤换内衣,及时静脉补充水电解质,防止脱水和低血钾。患儿头部抬高30°,以利于颅内血液回流[9]; 呕吐者采取侧卧位。血糖升高者遵医嘱给予胰岛素稀释后静脉泵入,速度控制在0.005~0.1 U/(kg·h), 并每2~4 h监测血糖变化。使用镇静、止惊等对症治疗,用药后注意患者安全,给予适当的保护性约束,防止坠床、预防压疮。

3 结 果

入院后经过首次分层评估符合重点病情者占31.54%,病情加重患儿确诊为重症危重症的比例占2.52%。在进行分层护理前(2011年)6例重症、2危重症患儿分析认为诊断延迟,其中1例危重症患儿死亡。分层护理至今,37例进展性重症危重症患儿均得以及时诊断处置,均顺利完全康复。分层护理前后效果差距显著。本研究中重症手足口病的救治统计结果显示,2011年重症总例数64例,死亡5例,2012年至今重症总数137例,死亡1例。

4 讨 论

重症手足口病多发生于学龄前儿童,病情凶险,进展快,病死率较高。研究结果显示中枢损害是其中最重要的病理机制,脑炎、脑脊髓膜炎、脑干脑炎,从而导致脑水肿、颅内压增高,发生神经源性肺水肿、循环衰竭以及高血糖症,可在短期内危及生命[1]。早期诊断,及时控制中枢的炎症反应、减轻脑水肿,同时防治呼吸、循环衰竭及控制高血糖是本病救治成功的关键环节。临床资料发现家长对本病的认识不足、延误诊治成为本病病死率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10]。本研究发现院内进展性病例比例达重症危重症患儿的27.04%,但本病的诊断主要靠临床观察检测,所以严格的护理监测、早期发现危重症患者也是本病救治成功的重要环节。本院在总结既往的工作经验与教训的基础上,认识到基础监测指标在早期发现重症危重症病例、提高救治成功率中的重要作用,相关文献[5]也证实了这一方面的重要影响。重症手足口病虽然进展快,病情凶险,但是病程较短,康复快,病死率相对而言并不高[5,10]。根据本院的统计数据显示重症患儿平均住院时间(10.20±2.79) d, 有的研究资料[11]为(6.2±2.3) d, 考虑与本院为本地区唯一小儿传染病救治医院,病情相对较重有关;危重症患儿康复在(13.42±3.13) d, 后者与其他作者[11]观察结果一致。不同层级的患儿安置在不同的病区[12],有明确的护理措施要求,能更及时发现危险征象,有效把握病情发展趋势,提高了重症危重症患者的早期确诊率,保证可疑患者重点监测措施的依从性,从而使患者得到早期及时支持治疗,提高了治愈率,降低了病死率。本院对护士实行层级管理和岗位管理,实行护理3级质控网[13], 明确各级护士的任职标准和岗位要求,实施月、季度、年度考核,与绩效、晋升挂钩,有利于低年资护士的成长,体现了高年资护士的价值,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各级护士的工作积极性,提高了工作效率,便于管理者更好的开展业务工作。《肠道病毒71型(EV71)感染重症病例临床救治建议(2012年版)》指出,重症危重症病例多发生于学龄前儿童,尤以3岁以下年龄组发病率最高。根据本院手足口病诊治统计数据,1岁以下及3~4岁组病例所占比例超过10%,所以年龄因素控制在4岁以下。总之,手足

口病发病情况在近年有增多趋势,但总病死率并不高,并逐年降低。这与对本病的诊治和护理经验不断提高、社会对健康的认识不断深入有直接的关系。对于本病以及包括近年发生的多种病毒性传染性疾病,尚缺乏有效的对因治疗手段,对症支持治疗是有效且仅有的办法。早期发现、早期处理重点病例的过程中,护理监测工作成为其中较为重要的影响因素之一,需要不断总结、持续改进。

[1] 黄维金, 梁争论.肠道病毒71型研究进展[J].微生物学免疫学进展, 2009, 2(37): 54.

[2] 李爱敏.手足口病患儿血清心肌酶检及临床意义[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2004, 19(8): 464.

[3] 邢彩英, 徐兵, 蔡娟, 等. 小儿手足口病重症征象的早期识别机护理[J].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0, 35(7): 735.

[4] 张银英, 米艳丽.细节管理在儿科手足口病区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美容医学, 2012, 21(10);687.

[5] 李燕.对32例重症手足口病患儿实施护理全程干预的措施[J].贵阳中医药学报, 2012, 34(6): 180.

[6] 林雪琴, 张伟忠, 卢远达, 等.32例重症手足口病合并吞咽功能障碍的护理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 2013, 11(1):422.

[7] 陈靖.儿童手足口病的临床护理探析[J].现代护理, 2013, 09(c): 68.

[8] 楼晓芳, 蒋敏, 马美芳, 等.32例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的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 2009,44(3): 244.

[9] 郭松领, 左泽兰.重症手足口病合并神经源性肺水肿患儿的护理[J].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3, 10(14): 54.

[10] 吴琰.78例手足口病的观察及护理[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1,13(6): 92.

[11] 叶丹青, 章旋燕, 陈素心, 等.215例重型及危重型手足口病患儿的护理干预[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13, 19(12):1759.

[12] 冯亮, 王利民, 陈莉, 等.地震伤的检伤分类与分级救治[J].现代医药卫生, 2009, 25(3): 323.

[13] 肖晓琴.护理三级质控网在儿科手足口患儿管理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 2013, 19(17): 138.

猜你喜欢

危重症口病分层
体外膜肺氧合救治心脏危重症患者的研究进展
首都医科大学危重症医学系
手足口病那些事
警惕手足口病
一种沉降环可准确就位的分层沉降仪
雨林的分层
肠道病毒71型感染所致危重症手足口病的诊治分析
呼吸系统危重症患者抗生素相关腹泻的临床观察
有趣的分层
中医三联法治疗手足口病126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