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改进手术侧卧位对后腹膜腔镜的术后恢复效果的影响

2014-04-05陈茹妹甘立华邢文祯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4年12期
关键词:手术床侧卧位腔镜

李 霞, 陈茹妹, 甘立华, 邢文祯

(海南省人民医院 手术室, 海南 海口, 570031)

传统的后腹膜腔镜手术侧卧位具有使术者感觉疲累,手术不方便等缺点。随着护理安全和人性化意识的增强,改进后腹膜腔镜手术侧卧位具有使术者操作方便、自如、灵活等优点,还能充分暴露手术野,使手术顺利进行[1]。本研究比较了腹膜腔镜手术中两种不同侧卧位方式的手术医生和患者满意度以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12月本院泌尿外科择期行后腹腔镜手术患者100例,其中男69例,女31例,年龄27~65岁,平均37.5岁;均采用气管插管复合麻醉;手术时间约2~3 h; 行后腹膜腔镜肾癌根治术54例,肾切开取石术46例。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2组在年龄、体质、医生水平、护士配合熟练程度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手术体位及环境管理:所有患者均采取健侧卧位,升起腰桥,增加肋弓与髂嵴之间的距离[2]。术者站于患者背侧,一助站于术者同侧的下方或对侧,监视器置于术者斜前上方,器械护士及器械台位于患者足侧。

1.2.2 体位安置[3]: 观察组:常规摆放90°健侧卧,将托手板平腋窝处固定于手术床边缘,健侧上肢放于其上,可调节式托手板固定于托手板上方约10 cm处的手术床缘,患侧上肢自然放置于其上,使之处于生理功能位,与身体的夹角以65~75°为宜[4],双手臂自然弯曲拟环抱状,避免肩部及腋窝受压,高度根据患者及手术情况而定,避免压迫肘关节鹰嘴部及损伤臂丛神经,以方便手术者操作为宜;将腰桥充分暴露后,患者背部靠近手术床边缘与手术床垂直,缩短手术医生与患者之间的距离,有利于增加患者身体的稳定性;挡板分别固定于骶尾部和肩胛部,防止手术患者身体倾斜及晃动,影响呼吸;患侧下肢伸直,使大腿根部至踝关节部位置于自制长方形保护垫上,上身与手术床平行,健侧下肢屈膝90°, 充分分开两腿,膝部注意避免压迫腓骨小头,以避免腓神经损伤,足部注意两腿分开,不要相互接触,避免脚尖或足跟局部受压;做好各关节保护,约束带分别放置于大腿上1/3靠近髋关节处及大腿下1/3靠近膝关节处,注意约束带下放置保护垫。对照组:常规摆放90°健侧卧,将托手板平腋窝处固定于手术床边缘下,使患者的健侧上肢置于其上,不可调节式托手板同上,固定于手术床缘,使患者上肢置于其上;胸腹部和腰背部各置一沙袋固定;两腿间放置传统腿垫,其余安置步骤同观察组。

1.2.3 术前访视及术后随访:2组患者均手术前访视和术后随访。术前1 d下午,手术护士到病房与手术患者及家属详细讲解,手术体位的安置步骤,通过图片展示、模拟安置等方法[2],取得患者的理解和配合,针对性地做好心理护理,让其以最佳心态接受手术治疗。术后2~5 d,手术护士及时对患者进行随访,了解其术后具体情况。

1.3 观察指标

手术后分别记录2组患者皮肤受压情况、肢体活动情况、受压部位有无潮红、手术医生和患者满意度等。术后24 h随访,询问患者有无肢体麻木、疼痛不适等可能与术中体位有关的并发症;统计手术医生和患者对2组体位摆放方法的满意度。满意度调查问卷为本院自制,并发症资料根据手术室护士观察及查阅病历获得。

2 结 果

所有患者手术均获得成功。治疗后,观察组手术医生和患者的满意度分别为98.0%和96.0%,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和64.0%;2组并发症主要表现为皮肤受压部位潮红、上肢麻木和术后躯体疼痛,观察组总发生率为1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

3 讨 论

手术体位的合理安置对手术的成功有举足轻重的作用[5],随着护理安全和人性化意识的增强,本院根据实际手术体位安置情况在传统护理文化的基础上,开拓创新,为患者和手术医生提供了优质的护理服务,起到如下作用。

3.1 提高了手术医生满意度

传统的后腹膜腔镜手术侧卧位是患者侧卧于手术床中间,胸腹背两侧用沙袋固定,手术医生与手术野有一定距离,操作时手术医生身体倾斜扭转,双手悬空操作,时间久后会感觉费力、疲劳,手术操作不方便;沙袋固定“折床”,升起腰桥后常会出现患者体位滑动,手术野暴露受到影响,耽误手术时间[6-10]。改进后侧卧位手术患者背部紧靠床缘,与手术床平行,缩短了手术医生与患者之间的距离,使手术医生双手操作方便、自如、灵活;利用2个挡板分别固定于肩胛部与骶尾部,一方面为患者身体支撑保障最大稳定性[6];另一方面可以有效避免手术部位“拆床”升起腰桥后,患者身体滑动,充分暴露手术野,使手术顺利进行。本研究结果显示,手术医生满意度从80%提高至90%(P<0.01)。

3.2 提高了手术患者的满意度

传统的后腹膜腔镜手术侧卧位患者双上肢处于外展固定状态,患侧下肢伸直,健侧下肢屈膝,两腿之间垫一软垫,长时间牵拉,易造成双腿受压,肌肉酸痛、不适,且胸腹及背固定的2个沙袋容易压迫胸腹部引起呼吸循环系统功能障碍。改进侧卧位手术体位,按体力学要求,使患者上肢的高度和倾斜度可按具体情况调节,在不影响手术的情况下,使其肢体较接近生理功能位[11-13],有利于同侧手术体位姿势和放松腹壁,避免了肌肉过度牵拉造成的肢体酸痛,增加患者术后舒适感,手术患者满意度从64%提高96%(P<0.01)。

3.3 减少患者并发症

侧卧位摆放不当容易引起神经、肌肉、血管的损伤,由于手术侧上肢伸直固定于托手架上,外展角度、高度过度对血管的影响,引起上肢麻木、酸痛[14-15]。不可调节托手板安置上肢时,会使患者肩部处于内收位,导致腋窝及胸廓受压,呼吸循环不畅,同时对臂丛神经造成压迫[16],而可调节式托手板有效避免了以上并发症的发生。传统安置下肢时,两腿间放置腿垫,腿垫较薄,两腿不能充分分开,长时间手术后易出现两腿神经、肌肉、血管受压,肢体出现麻木、酸痛等并发症,改进后,患者两腿安置于长方形保护垫上,充分分开,避免以上并发症的发生[17-18]。在本研究中,观察组的手术体位并发症总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1)。

3.4 提高了手术配合质量和护理安全性

后腹膜腔镜手术侧卧位的改进提高了手术护士专科业务素质,减少了医患纠纷,促进医护关系和谐。手术体位的安置强调的不仅是准备的操作和手术的成功,还要安全和舒适,能有效激发手术室护士的创新精神,满足不断发展的手术环境,使手术室的整体护理质量再上一个新台阶。

综上所述,改进后腹膜腔镜手术侧卧位受到泌尿外科手术医生的认可,同时也避免了常见并发症的发生,为患者提供安全、舒适的护理,而时间及经济投入与传统侧卧位相比差异不大,值得在临床推广。

[1] 迪木拉提, 热吾力, 钱麟, 等. 后腹腔镜技术在泌尿外科的应用体会[J]. 江苏医药, 2011, 37(23): 2857.

[2] 谭书韬, 王宇, 徐奔, 等. 改良后腹腔镜手术体位及套管位置有效性探讨[J]. 现代泌尿外科杂志, 2013, 18(5): 511.

[3] 于美华, 何丽云, 谢玮娜, 等. 改良侧卧位在手术体位中的应用[J].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1, 17(33): 4009.

[4] 张燃. 2种不同侧卧位在泌尿外科手术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 四川医学, 2012, 33(6): 1038.

[5] 曾静. 手术体位摆放不当的危险性及护理措施[J]. 中国厂矿医学, 2008, 26(5): 28.

[6] Kubo N, Ohira M, Yamashita Y, et al. Thoracoscopic esophagectomy in the prone position versus in the lateral position for patients with esophageal cancer: a comparison of short-term surgical results[J]. Surg Laparosc Endosc Percutan Tech, 2014, 24(2): 158.

[7] Mechanic E. Anterior tooth challenges, part 4: canines in the lateral position[J]. Dent Today, 2014, 33(3): 84.

[8] Syed K A, Blankstein M, Bhandari M, et al. The effect of patient position during trauma surgery on fat embolism syndrome: An experimental study[J]. Indian J Orthop, 2014, 48(2): 203.

[9] Ma Z, Niu H, Gong T. Thoracoscopic and laparoscopic radical esophagectomy with lateral-prone position[J]. J Thorac Dis, 2014, 6(2): 156.

[10] 郭榕晨. 改良侧卧位板的设计与应用[J]. 护理研究, 2012, 26(23): 2208.

[11] 刘军春, 王美蓉, 范素红. 改良侧卧位在颅脑显微外科手术中的运用[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2, 28(8): 35.

[12] Hanson AL, Ros S, Soprano J. Analysis of infant lumbar puncture success rates: sitting flexed versus lateral flexed positions[J]. Pediatr Emerg Care, 2014, 30(5): 311.

[13] 覃勇华, 彭思进, 刘文养, 等. 腹腔镜手术中3种手术方式及体位对患者呼吸循环的影响[J]. 实用医学杂志, 2008, 24(15): 2620.

[14] 黎卫, 李志坚, 黄红星, 等. 侧卧位与半侧卧位后腹腔镜下较大肾上腺肿瘤切除术的效果比较[J]. 广东医学, 2013, 34(16): 2486.

[15] 冯祖莲, 谭月仙, 林保留. 屈髋屈膝侧卧位在后腹腔镜肾手术中的应用[J]. 护理学杂志, 2013, 28(2): 54.

[16] 毕迎月. 手术体位安置不当的常见并发症及干预对策[J]. 现代中西结合杂志, 2010, 19(5): 610.

[17] 王敏, 钱卫红, 潘铁军, 等. 两种体位经皮肾镜碎石术的护理观察[J]. 护理杂志, 2011,26(12): 27.

[18] Kocjan A, Sarabon N. Assessment of Isometric Trunk Strength - The Relevance of Body Position and Relationship between Planes of Movement[J]. J Sports Sci Med, 2014, 13(2): 365.

猜你喜欢

手术床侧卧位腔镜
侧卧位和俯卧位经皮肾镜碎石术治疗肾结石的效果及安全性比较研究
电动手术床不良事件主动监测模式探索和风险评价研究
机器人在辅助泌尿外科腔镜手术中的应用体会
SM SMRAT P2000C 电动手术床故障分析与维护
GDFT联合小剂量甲氧明在胸腹联合腔镜食管癌根治术中的应用
舒适护理干预在妇科腔镜手术护理中的作用探讨
ACOMED AT660D SERIES手术床故障及处理
野战便携式可折叠急救手术床的研制*
菊花枕改善血压失眠
腔镜甲状腺切除术在原发性甲亢外科治疗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