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感诱发电位刺激仪在癌性疼痛护理评估中的应用

2014-04-05言克莉孔文王君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4年12期
关键词:诱发电位体感癌痛

侯 乐, 言克莉, 林 征, 周 婉, 孔文王君

(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1. 肿瘤科; 2. 护理部, 江苏 南京, 210029;南京医科大学, 3. 护理学院; 4. 基础医学院, 江苏 南京, 210029)

慢性癌性疼痛(癌痛)是癌症患者的常见症状,在全球数以千万的癌症患者中,约50%会感到不同程度的疼痛,其中晚期癌症患者有疼痛症状比例高达约75%[1]。癌痛的发生主要是由于肿瘤侵犯健康组织、局部炎症、抗肿瘤治疗如手术、放疗、化疗等因素引起。在中国,癌症疼痛的发生率占肿瘤患者的51%~61%,癌痛的改善程度是衡量整个治疗过程是否成功的关键指标之一,因此如何准确评估癌痛并对其进行积极处理具有重要临床意义。但疼痛是一种主观感受,较难进行准确测量[2],现临床采用的评判方法有单维癌症疼痛的评估工具和多维癌症疼痛评估量表。其中以患者主诉结合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数字疼痛程度评估量表(NRS)等方式进行简易评估的评判方法最为常见,但其方式很容易受到患者认知能力及情绪反应的影响,只能作为参考依据。本研究对102例癌痛患者在护理过程中分别采用VAS和体感诱发电位刺激仪(商品名:painvision 知觉·痛觉定量分析仪,PS-2100型,国食药监械(进)字2011第2212596号)评估疼痛程度,并探讨两者的相关性,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6月—2014年3月本院肿瘤科癌痛患者102例,其中男64例,女38例;年龄26~85岁,平均年龄(55.96±12.78)岁。入选标准:年龄>18岁;确诊恶性肿瘤,并伴癌痛;意识清楚,能正常交流,依从性良好;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有精神异常或严重听、视力损伤;昏迷;肿瘤伴脑转移;不可控的脊髓压迫;癌性脑脊髓膜炎史;新发现的脑部或软脑膜疾病证据的患者或智力异常等。

1.2 方法

指导患者卧床休息、分散注意力、给予热敷、理疗、心理护理,并对患者进行有关癌痛方面的宣教[4]。

1.2.1 填写癌痛护理评估单:癌痛护理评估单内容包括: ① 患者的一般资料,如姓名、年龄、性别、床号、住院号、入院时间、诊断; ② 首次疼痛时间; ③ 有无家庭支持; ④ 入院疼痛情况,如疼痛的部位、性质,对睡眠、日常生活和情绪的影响; ⑤ 既往史,包括精神病史、药物滥用史、既往止痛治疗情况; ⑥ 疼痛量表的选择; ⑦ 治疗依从性、用药情况及药物不良反应[3]。

1.2.2 主观评估:以患者主诉结合VAS对患者癌痛程度进行主观评估。每天上午、下午各测1次(即无痛状态或轻度疼痛时);爆发痛时在给予止痛药前测量1次;给药后30~60 min及6 h各测1次。

1.2.3 体感诱发电位刺激仪评估:在进行VAS评估的同时,使用体感诱发电位刺激仪测量疼痛值。测量方法:首先以酒精棉擦拭测量部位皮肤,护理人员一手将与导线相接的电极片贴在患者左或右前臂尺侧,另一手持感应按钮,测量患者感受的最小感应电流刺激(CPT)和与疼痛对应的电流量(PEC),每次测量3次取平均值,使疼痛度定量化为疼痛程度(PD)。PD=(PEC-CPT)/CPT×100%。

1.3 观察指标

观察所有患者的平均PD值与VAS评分,及两者的相关性。

1.4 VAS评分标准

用10 cm长的直线,两端分别表示“无痛”和“想象中剧烈疼痛”。0分:无痛;1~3分:轻度疼痛,能忍受; 4~6分:中度疼痛,影响睡眠,尚能忍受;7~10分:重度疼痛,难以忍受,影响食欲及睡眠。患者根据其感受程度选取代表其疼痛程度的数值即为VAS值。

2 结 果

102例患者共测得数据583次,平均PD值为(1.55±0.83), 平均VAS为(1.67±0.71)。两者均符合正态分布,直线相关性分析显示,r=0.823, 两者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

3 讨 论

疼痛是癌症患者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其治疗主要通过口服及无创伤途径进行药物镇痛,良好的镇痛效果有助于预防高血压、心动过速、心肌缺血等不良事件的发生[5],而药物镇痛的效果与患者的疼痛敏感度相关性最高,而与体质量、年龄的敏感度次之,正确了解患者的痛阈及药物敏感度是进行良好镇痛的最关键因素。全面准确的癌痛评估是癌痛治疗的必要前提,也是判断癌痛治疗效果的依据。VAS、NRS等一维量表是中国临床癌痛评估时最常采用的评估工具,其操作比较简便,但具有较强的主观性,无法对疼痛程度进行定量描述。尤其是癌痛患者往往容易受到心理因素的影响,对疼痛更为敏感,常常会在镇痛药物起效,疼痛已得到缓解后依然觉得严重疼痛,因此,采用一种能够定量分析癌痛程度的评估工具对于癌痛护理至关重要,可以使患者在心理上增加积极效应,为疼痛治疗的有效性提供依据。

体感诱发电位刺激仪是一种知觉痛觉定量分析装置,其原理是根据患者对电流刺激的反应让疼痛度转化为数字。其工作方式主要是通过主机向患者导入完全安全的特殊波形的持续增强电流,通过患者对电流强度与自身感知及疼痛程度的对比,在医务人员的指导下作出相应判断,从而

在系统软件中显示出相应的数值。体感诱发电位刺激仪的问世克服了癌痛评估中简便易行和全面评估的矛盾[6],既可以通过对患者进行电流刺激得到患者的耐痛能力,又可以检测出患者服用镇痛药物后的治疗效果,从而有效协助医护人员评估患者的疼痛程度,对镇痛药物剂量进行调整,做到客观地个体化给药,并可避免患者主观的焦虑等情绪影响癌痛评估的准确性。此外, PD值可显示的测量范围为0~1 500, 较VAS只能显示0~10的数值范围而言,具有更加精确的优势。

目前,国内外关于体感诱发电位刺激仪在疼痛评估方面的应用研究尚不多见,刘明娟等[7]通过体感诱发电位刺激仪和VAS评分对155例术后急性疼痛患者分别进行疼痛评估,结果表明两者有较好的相关性。但关于体感诱发电位在疼痛刺激中的变化等相关研究较多,Buonocore等[8]研究表明,脊髓刺激对体感诱发电位有抑制作用。Balzer等[9]进行的神经躯体感觉诱发电位碰撞试验,似乎也能从侧面说明体感诱发电位刺激仪在疼痛评估方面的合理性与价值。本研究结果表明, PD值与传统的VAS评分具有显著相关性,提示体感诱发电位刺激仪在癌痛评估方面的效果较为确切,其量化的数值可作为镇痛治疗的评判依据。

[1] Christo P J, Mazloomdoost D. Cancer pain and analgesia[J]. Annals of the New York Academy of Sciences, 2008, 1138(1): 278.

[2] Rothaug J, Weiss T, Meissner W. How simple can it get Measuring pain with NRS items or binary items[J]. The Clinical journal of pain, 2013, 29(3): 224.

[3] 陈凤菊, 刘小红, 刘美. 癌痛评估记录单的设计与应用[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4, 30(4): 46.

[4] 文彦, 徐静静. 优化癌痛评估与健康教育在无痛示范病房实践中的应用[J].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3, 19(6): 706.

[5] Vadivelu N, Mitra S, Narayan D. Recent advances in postoperative pain management[J]. The Yale journal of biology and medicine, 2010, 83(1): 11.

[6] 李小梅, 李虹义, 肖文华, 等. 癌症患者疼痛量表的应用[J]. 中国肿瘤临床, 2013, 40(24): 1482.

[7] 刘明娟, 姚明, 黄兵, 等. 体感诱发电位刺激仪和视觉模拟量表用于术后疼痛评估的比较[J]. 实用医学杂志, 2013, 29(6): 948.

[8] Buonocore M, Bodini A, Demartini L, et al. Inhibition of somatosensory evoked potentials during spinal cord stimulation and its possible role in the comprehension of antalgic mechanisms of neurostimulation for neuropathic pain[J]. Minerva anestesiologica, 2012, 78(3): 297.

[9] Balzer J R, Tomycz N D, Crammond D J, et al. Localization of cervical and cervicomedullary stimulation leads for pain treatment using median nerve somatosensory evoked potential collision testing: Clinical article[J]. Journal of neurosurgery, 2011, 114(1): 200.

猜你喜欢

诱发电位体感癌痛
体感交互技术在脑卒中康复中的应用
骨转移癌痛的中医外治法研究进展
听觉诱发电位在法医学上的应用价值
人体体感感知机械手设计与实现
基于CNN算法的稳态体感诱发电位的特征识别
非触控式的体感机械臂交互控制系统研究
癌痛规范化治疗在老年晚期癌症患者中的作用
脑诱发电位的影响因素及临床应用
体感语境下的交互行为设计
健康教育路径对癌痛患者药源性便秘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