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层医院急诊科心肺脑复苏的院内急救

2014-04-01张兴南

护士进修杂志 2014年11期
关键词:心肺急诊科呼吸机

张兴南

(浙江省桐乡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科,浙江 桐乡314500)

心跳骤停是指各种急性原因导致心脏突然失去有效的供血能力,意味着机体开始进入临床死亡[1]。心肺脑复苏(cardio pulmonary cerebral resuscitation,CPCR)是抢救心脏骤停的基本方法,也是抢救患者生命的重要措施,其成功的关键是复苏时间。在心脏停搏后4min内开始初级复苏、8min内开始后期复苏者的恢复出院率最高[2]。有效复苏开始的时间虽仅有分秒之差,却可显著影响复苏效果。因此,在医院急诊科的心肺脑复苏中,护士既是医生的助手,又是现场协调组织者,更是及时发现患者病情变化、为医生及时提供治疗依据的重要观察者。现将笔者所在急诊科2011年5月~2013年5月急诊救治成功的19例患者的急救与护理配合进行回顾性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1年5月~2013年5月我院急诊救治19例患者,其中,男性13例,女性6例,年龄19~71岁。心脏骤停的原因分别为:冠心病6例,风湿性心脏病1例,心肌炎1例,脑血管意外2例,肺源性心脏病2例,支气管哮喘2例,药物过敏1例,交通事故伤2例,溺水2例。

1.2 急救与护理配合 (1)充分的抢救准备:急诊科护士接到抢救通知后,应沉着冷静,迅速准备各种抢救用的医疗器械和药品,并使其保持应急状态,同时通知相关抢救人员迅速到位;(2)瞬间的评估判断:患者到达后,护士应在最短的时间内对其心搏骤停作出准确判断,通过轻摇患者双肩或大声呼唤、压眶上切迹、捏人中或合谷穴、挤压胸大肌等方法,判定意识,用食指和中指指尖触及靠近自己一侧的颈动脉,判定有无搏动;(3)及时畅通气道:对评估诊断心搏骤停的患者,护士应及时通畅气道,将患者仰卧,头后仰,从咽壁提起松弛的舌根,并在咽部开张时提起会厌,颈后可垫一只小枕,以维持头后仰的状态。对舌后坠者宜用舌钳垫纱布将舌拉出,口腔内分泌物、呕吐物可用手指裹以纱布或手帕等物擦拭清除,当发现患者呼吸短促时,应及时给予人工呼吸;(4)有效的胸外按压:胸外按压定位要快,迅速心前区捶击1~2次,每次1~2s,力量中等。选择胸骨中下1/3部作为按压部位,双手交叉重叠、有节律地在胸外间接按压,频率不能低于100次/min,深度4~5cm。胸外心脏按压与人工呼吸30∶2交替进行。为保证胸外按压的规则有效,护士可配合医生交替进行;(5)迅速建立静脉通道:护士应尽可能选较粗的针头,在最快的时间内开放两条以上静脉通路或行深静脉置管,确保血容量的补充和给药,酌情抬高肢体,以加快药物进入循环;(6)尽早电击除颤:施行除颤的最佳时机是在心跳骤停后3min内。护士应仔细观察和评估患者呼吸道阻塞、心脏按压的效果及酸中毒、内出血、体内缺钾状况,随时为医生提供除颤治疗依据;(7)早期降温,纠正脑缺氧:心肺复苏初见成效后,立即进行选择性的头部放置冰帽,颈部、腋窝、腹股沟等大血管处置冰袋降温,以降低脑细胞代谢,减少脑细胞组织对氧的消耗;(8)合理的人员定位与配合:心肺脑抢救中,尽可能人员配备充足,可分别于患者头部、右手、右脚、巡回定4位护士,分别用于患者呼吸道和呼吸机管理、静脉通道和给药管理,外围配合和各种护理抢救记录填写。

2 结果

本组19例患者经争分夺秒的瞬间评估判断、畅通气道、人工呼吸、胸外心脏按压、电击除颤、合理给药、脑部降温等急救措施的有效实施,复苏成功,患者转危为安。

3 急救护理配合体会

3.1 瞬间准确评估是基础 临床急诊突出表现在一个“急”字,面对心、肺、脑患者,急救护士必须作出快速反应,完成瞬间评估,立即采取抢救措施,争取有效的黄金时间来挽救病人的生命。因此,急诊科护士平时应注重业务培训,熟练掌握CPCR程序操作,仪器使用方法及常见故障排除,常用急救药物的名称、剂量、用法、不良反应及配伍禁忌,常用急诊检验指标及临床意义等,不断提高急救专业素质和应急反应能力,确保CPCR的成功复苏率。

3.2 早期进行复苏是关键 有研究显示[3],心搏骤停0~1min给予早期心肺复苏的存活率可达91.43%。护士一旦发现病人心跳停止,应迅速应变,不失时机地建立人工气道,迅速恢复有效循环,保持呼吸道通畅,立即给予胸外心脏按压并呼叫医生。当医生到达后,由医生继续进行心脏按压,护士立即气管插管、机械通气,切不可观望等待,杜绝不应有的延误,患者才能获得新生。

3.3 迅速合理给药是保障 建立理想的给药途径是抢救成功的关键。在给患者实施复苏的同时,应迅速建立静脉通道,放置中心静脉导管。减少血管活性药物对外周静脉的刺激,保持多通道静脉给药,配合使用输液泵完成复苏后药物和液体的输入。静脉通道应选距心脏近的大静脉,如颈外静脉、肘静脉,且争取一次成功,使药物可以迅速发挥作用。患者已建立颈内静脉或锁骨下静脉输液通道者,应首选中心静脉给药;若未建立中心静脉通道,宜选肘窝处外周静脉给药,给药后用20ml生理盐水冲洗导管,并抬高肢体,以加快药物进入循环。

3.4 团队紧密配合是保证 在医学上,生命的终止并不是以心脏停止而结束,只要没有出现脑死亡,就有抢救成功的可能。因此,CPCR在抢救心脏骤停患者中显得格外重要,而有效的护理配合是其中重要的一环。心肺脑复苏的关键是时间[4],及早发现、判断心脏骤停并实施抢救,可以明显提高心脏骤停的复苏效果,这就需要抢救人员密切配合,尽可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实施瞬间评估、开放气道、心脏按压、气管插管、电击除颤、静脉给药、头部降温、观察记录、外围协调等急救措施,保证心肺脑复苏抢救的有效进行。

3.5 后续严密监护很重要

3.5.1 脑功能的监护 在早期降温时,应注意防止体温过低,诱发心室颤动,同时防止耳廓、枕部皮肤冻伤;低温必须维持恒定,避免忽高忽低;复温不宜过快,应逐渐撤去肢体冰袋,脑部降温时间须适当延长。

3.5.2 呼吸监护 加强呼吸道管理,合理使用呼吸机,防止病情恶化和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及时进行血气分析及血氧饱和度监测;呼吸机使用调节得当,可使通气及换气功能改善,缺氧和二氧化碳蓄积得以纠正,瞳孔缩小,对光反射可尽早获得恢复,随之角膜反射、吞咽反射、咳嗽反射逐渐恢复;注意呼吸道湿化,正确有效地排除呼吸道分泌物;注意观察自主呼吸恢复情况,及时记录呼吸机工作各项参数,并维持呼吸机正常运转。

3.5.3 心电监护 心肺复苏后,心功能及心电不稳定,易发生泵衰和严重心律失常或心跳再次停止,需严密监视心率、心律和心电波形变化,有异常及时描记,以便及时确定心律失常性质,及时预防和治疗,警惕心脏高度房室传导阻滞或再次心脏停搏的发生。

4 小结

通过对19例心肺脑复苏成功患者的急救与护理配合的回顾性分析,我们体会到,尽早尽快的心肺脑复苏有利于提高心脏骤停抢救的成功率,而优质的急救护理配合则是心肺脑复苏抢救成功的保证。因此,急诊科护士必须熟练掌握心肺脑复苏相关知识和操作程序,平时要经常进行相关模拟训练,提高心理适应能力,把紧张的抢救变成熟练有序的工作,以便在复苏过程中配合医生,为挽救患者生命、提高复苏后生命质量赢得最佳时间。

[1]金丽芬,朱珂漫,戴艺,等.心脏性猝死患者护理可预见性危险因素探讨[J].护士进修杂志,2011,26(20):1843-1845.

[2]吴在德,吴肇汉.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20-125.

[3]程宝珍.心肺脑复苏护理的进展[J].现代护理,2007,13(7):675-576.

[4]娄平,庄小静,王武军.护理人员掌握心肺复苏知识的调查分析[J].护士进修杂志,2008,23(15):1381-1383.

猜你喜欢

心肺急诊科呼吸机
心肺康复“试金石”——心肺运动试验
PB840呼吸机维修技巧与实例
全生命周期下呼吸机质量控制
呼吸机日常养护结合护理干预对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作用
中医急诊医学对心肺复苏术的贡献
急诊科床旁超声的教育和培训
探讨风险管理在呼吸机维护与维修中的应用
《心肺血管病杂志》
急诊科抢救脑出血患者的护理应用
“心肺之患”标本兼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