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Y形丝绸胶带固定新生儿经口留置胃管的效果观察

2014-03-28金鑫韩雪婷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 2014年5期
关键词:经口胃管胎龄

金鑫,韩雪婷

新生儿由于疾病本身、早产等导致吸吮能力弱、腹胀、呕吐等临床表现,留置胃管以供洗胃、胃肠减压、管饲喂养等治疗需要。留置胃管可分经口或经鼻两种方式。鼻胃管容易固定,但会增加呼吸道阻力和呼吸做功,降低每分通气量[1],尤其危重新生儿,经鼻留置胃管更容易影响其通气功能,诱发呼吸暂停和紫绀。经口留置胃管虽可避免以上问题,但不易固定,常因固定处受潮导致胃管脱出或患儿不自主拔管。胃管一旦脱出,需重新留置,反复插管对患儿带来不必要的伤害。为减少非计划性拔管次数,本科采用Y形丝绸胶带固定法固定危重新生儿经口留置胃管,明显减少了非计划拔管次数,收到满意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13-01/12沈阳市儿童医院新生儿监护病房收治经口留置胃管的危重新生儿80例,其中男42例,女38例;胎龄28~42周;体质量860~4 230 g;早产儿43例,缺氧缺血性脑病14例,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12例,新生儿肺炎11例。按随机排列表法将患儿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观察组中男24例,女16例;胎龄28~40周;出生体质量880~4 150 g;喂养时间为生后1~2 d。对照组中男18例,女22例;胎龄28~42周;出生体质量860~4 230 g;喂养时间生后1~2 d。两组在性别、胎龄、出生体质量及喂养时间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符合《实用新生儿学》中早产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肺炎的诊断标准[2]。

1.3 纳入标准 (1)符合早产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肺炎的诊断标准;(2)胎龄28~42周;(3)患儿家属知情同意。

1.4 排除标准 (1)气管、食管及唇腭裂等先天畸形;(2)应用经口气管插管及CPAP辅助通气的患儿。

1.5 护理方法 使用6号硅胶胃管(苏州市华豪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刻有数字标志,便于控制插入深度和观察脱出情况。由具有新生儿工作经验1年以上的护士操作。置管时患儿取平卧位,头与躯干成一直线,胃管按眉间至脐测量法置入至相应深度[3]。经验证置管成功后贴好标识,擦干局部皮肤的胎脂,分别用两种方法固定。对照组采用3M微孔通气胶带,采用两步固定法,即先将胶带一端紧贴胃管绕道胃管上,并用手按压后固定在皮肤上,再将另一端胶带绕到胃管上,用手再次按压与胃管粘贴的部分后,将胶带固定在皮肤上[4]。将胃管固定于口腔下唇中部。观察组采用Y形3M丝绸胶带固定法。先取长度为4~5 cm,宽1 cm的丝绸胶带,在一端中点向内剪2~3 cm,形成Y形,将胃管放在胶带中心,未剪开的部分缠绕固定在胃管上,剪开部分交叉固定在患儿上唇中部,避开唇红部。

1.6 观察指标 胃管常规留置10 d,第10天更换新管,重新留置并更换固定部位。留置胃管期间,注意观察局部皮肤情况,如有异常,及时更换固定部位。此次观察从首次置管固定到常规换管前两种固定方法的留置时间及10 d内非计划性拔管次数。

2 结果

两组胃管固定留置时间和非计划拔管次数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胃管固定留置时间和非计划拔管次数比较±s,n=40)

表1结果表明,观察组留置胃管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非计划性拔管次数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3 讨论

胃管固定在口唇下方,新生儿口内的分泌物或带管经口奶嘴喂养时,胶带容易被浸湿失去黏度,多数情况胶带完好地固定在皮肤上,而胃管已全部或部分脱出。胃管压在舌头上,固定于口唇下方,当患儿安静时,胃管与会厌及食管呈直线,当患儿烦躁哭闹时,口唇张开,舌头在口腔内卷曲移动,胃管被舌头抬起,导致胃管迂曲,迂曲的胃管很容易被患儿的伸舌反射推出口腔,出现固定部位牢固,而胃管前段已脱出的现象[5]。

胃管固定在口唇上方,胶带不易被口腔分泌物污染,不会因为胶带被浸湿而脱管;口腔内胃管与会厌及食管形成一条直线,增加了胃管脱出的阻力,不易脱出[6];胃管贴近硬腭,舌头的卷动不会影响胃管的留置。Y形胶带的未剪开部分缠绕固定在胃管上,增加了胶带与胃管的黏合面积,使胃管的牢固性增强了,胃管不易脱落。

新生儿皮肤娇嫩,使用3M丝绸胶带固定胃管,其材质柔软,对皮肤损伤较普通的微孔通气胶带小;3M丝绸胶带黏性大,易于固定,胶布受湿会变得更黏,不会像普通的微孔通气胶带受湿后失去黏性,频繁的更换胶带使患儿皮肤受到不必要的刺激,甚至导致皮肤破损感染;3M丝绸胶带固定牢固减少脱管次数,避免反复插管对患儿黏膜造成的损伤,降低感染的机会。

综上所述,Y形3M丝绸胶带固定法用于新生儿经口留置胃管固定,固定牢固,减少非计划性拔管次数,延长了胃管留置时间。避免了频繁的更换胶带和反复插管,减少了患儿的痛苦,降低了感染机会;减轻了护士的工作负担;降低了医疗成本,适合临床应用。

[1] 张巍,王丹华,崔玉涛.新生儿监护手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251.

[2] 邵肖梅,叶鸿瑁,丘小汕.实用新生儿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222-401.

[3] 郭香芝,肖敏,郭金叩,等.鼻饲早产儿留置胃管长度测量方法改进[J].护理学杂志,2008,23(1):40-41.

[4] 姜红,魏丽.改进早产儿经口留置胃管固定位置及方法的临床观察[J].现代护理,2006,12(28):2701.

[5] 熊健,何慧芬,黄芳,等.新生儿经口留置胃管3种固定方法的比较[J].当代护士:专科版,2010,(4):121-123.

[6] 许献丹,罗伟帜.新生儿经口留置胃管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8,29(3):370-371.

(收稿日期:2014-04-23)

猜你喜欢

经口胃管胎龄
经口内镜联合颈外超声穿刺注水定位成功取出颈深部异物1例
课题达成型品管圈在促进早产儿经口喂养中的应用
UE视频喉镜与纤维支气管镜用于经口清醒气管插管的效果
不同胎龄、不同出生体重新生儿的首次肝功能指标的差异性
早期综合干预对小于胎龄儿生长发育、体格发育和智能发育等影响观察
重症昏迷患者可视喉镜在胃管插管中的临床应用
不同胃管固定法对急诊昏迷患者非计划拔管的影响
极低出生体重儿胃管喂养后采用空气冲管的临床效果
不同胎龄新生儿心电图特征研究进展
经口不切开胃底折叠术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