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略论作业设计与课堂教学的有机结合

2014-03-26马宏洒月

中国教师 2014年4期
关键词:彩塑飞天莫高窟

马宏+洒月

根据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作业设计应成为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在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过程中发挥积极作用,基于此,教师应将作业设计与课堂教学有机结合,并贯穿于整个教学的各个环节,从而提高教学实效。具体而言,作业设计应涵盖课前“预习导航”、课中“语用训练”和课后“迁移运用”三大板块,为此,教师要精心设计作业内容,合理安排作业程序,将作业设计与课堂教学有机结合,从而引领课堂教学的方向,优化课堂教学的结构,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益。

本文以苏教版小学五年级《莫高窟》一课的教学为例,旨在探讨与分析作业设计与课堂教学的有机结合方式。

《莫高窟》是一篇介绍历史文化遗迹的文章,它不是纯粹的说明文,又非写景状物的记叙文,而是类似于电视纪录片的解说词。它布局谋篇的方式非常典型:以“明珠”统领全文,从莫高窟的概貌起笔,依次介绍“彩塑”“壁画”和“藏经洞”,最后总结。文章第二至三自然段的结构(引入要介绍的事物——总述事物的特征——概括列举——重点举例——人们的感受)前后呼应,层次清晰。全文语言凝练,词汇丰富,句式工整,节奏鲜明,可作为学生学习语言表达的典型范例。只有基于文本特点,从文本提炼语文教学的核心内容,才能使教师教得其法,进而优化作业设计,使学生学得其法,从而历练读写能力,最终提高阅读教学实效。

一、课前预习,顺学而导

有效的课前预习是提高课堂教学实效的必要条件,因此,教师应顺学而导,不仅培养学生课前自主预习的习惯,更提高学生的课前预习能力,最终提升课堂教学实效。例如,课前“预习导航”设计。具体有三点。其一,认真搜集并阅读资料。搜集资料时,学生可从四个内容里(彩塑资料,壁画资料,帝国主义掠夺莫高窟艺术精品的资料,莫高窟的价值及评价)任选其一。其二,寻找疑难问题。在预习课文后,要求学生寻找疑难,并选择一个疑难问题与其他学生交流。其三,教师将学生的疑难问题分为三类。一是可在课堂上解决的疑难问题(例如:为什么说莫高窟像蜂窝,莫高窟的彩塑为什么令人啧啧赞叹,为什么说莫高窟的壁画“宏伟瑰丽”)。二是教学结束后,学生自然能理解的疑难问题(例如:为什么说莫高窟是一颗明珠,为什么说莫高窟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三是需要学生课后查阅资料解决的疑难问题(例如:藏经洞现在还有多少经文)。

这样的教学设计既有效体现了“预习反馈”和“以学定教”,又针对需要解决的疑难问题顺学而导,还在一些关键之处加以点拨,最终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课中训练,引领教学

教学应通过创设真实、复杂和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情景,诱发、驱动并支撑学生的探索、思考,最终以积极的态度解决相关的问题,因此,课中作业设计应基于文本特点,提炼语文教学的核心内容,并设计相应的、具有语言训练容量和思维含量的作业,最终有效地引领教学。例如,课中“语用训练”设计。

其一,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四字词语。

( )的菩萨 ( )的艺术宝库

( )的天王 ( )的力士

( )的彩塑 ( )的壁画

( )的飞天 ( )的艺术殿堂

其二,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莫高窟不仅有精妙绝伦的彩塑,还有四万五千多平方米宏伟瑰丽的壁画。壁画的内容丰富多彩,有记录佛教故事的,有描绘神佛形象的,有反映民间生活的,还有描摹自然风光的。其中引人注目的,是那成百上千的飞天。壁画上的飞天□有的臂挎花篮□采摘鲜花□有的怀抱琵琶□轻拨银弦□有的倒悬身子□自天而降□有的彩带飘拂□漫天遨游□有的舒展双臂□翩翩起舞□□看着这些精美的壁画,就像是走进了灿烂辉煌的艺术殿堂。

第一,文中画线的句子写了莫高窟里的两个“宝贝”:一是 ;二是 。这一句在文中起到了 的作用。

第二,在□加上标点符号。

第三,请你欣赏飞天壁画,展开丰富想象,仿照课文写法,将下列句子填写完整。

壁画上的飞天,

有的 , ;

有的 , ;

……

第一道作业题要求学生填写四字词语,将短语补充完整。在学生口头填空后,教师应适时追问(你为什么这样填?你是怎样想的),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并在朗读过程中体现美感。这一作业设计旨在通过品读语言,使学生体会说明对象的特征,充分感悟句子形式在文中的妙用,进而有效地将形式与内容相统一,最终实现语文教学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在第二道作业题中,填写标点的设计不仅使学生理解标有分号的句式的特点,更令学生感受省略号带给读者的无限想象。“飞天”的段落补白,既让学生从感性的文字中领悟全文的主旨(莫高窟是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这里的每一尊彩塑、每一幅壁画,都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又令学生受到情感的熏陶。

三、课后运用,拓展迁移

由于语文教材及课堂教学的局限性,因此,教师须借助课内外的衔接,既将狭小的语文时空变成广阔的语文天地,又将语文课堂与社会生活紧密相连,从而使语文教学过程开放且充满活力。例如,课后“迁移运用”设计。具体有三个。其一,请为莫高窟设计一则宣传公益广告,以吸引更多的中外游客(既可以莫高窟的彩塑、壁画和藏经洞为对象设计广告词,又可以莫高窟的其他方面为对象设计广告词)。其二,请选择家乡的一个景点,以“总——分——总”的结构设计一段解说词。其三,请在课外阅读《哭泣中的莫高窟藏经洞》《游龙门石窟》等文章。

在课前预习时,学生对课文“总——分——总”的结构已有所认识,加之“彩塑”“壁画”等段落又突出了“总——分——总”的写作手法,因此,学生对“总——分——总”的结构形式比较熟悉。在此基础上,教师要求学生选择家乡的一个景点,并以“总——分——总”的结构设计一段解说词,这样就能更好地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并在写作实践中领悟写作方法,提升写作能力。课后的两篇阅读旨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诱发他们的阅读期待,使他们带着问题走出课堂,最终进行自主拓展式阅读。

综上所述,本课教学以作业设计的课中“语用训练”为重点,前挂课前“预习导航”,后连课后“迁移运用”。这样优化的作业设计围绕课中“语用训练”展开,既巩固训练成果,又帮助学生拓展运用。可见,教师要善于运用作业这一“载体”,积极探索作业设计与课堂教学的有机结合方式,最终真正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作者单位:1.江苏省南京市雨花台区教师发展中心 2.江苏省南京市铁心桥小学)

(责任编辑:梁金)endprint

猜你喜欢

彩塑飞天莫高窟
莫高窟的诞生(上)
航天探索之飞天筑梦
探访莫高窟
人间艺术长廊:敦煌莫高窟
“飞天屁股”重返蓝天
酒坛飞天
莫高窟里看藻井
敦煌飞天
中国新疆早期佛教彩塑的形成与发展
遥远的永恒——赵杰的彩塑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