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注重英语口语训练,提升表达交流水平

2014-03-26陈淑忻

中国教师 2014年4期
关键词:听力口语交流

陈淑忻

中职英语教学大纲要求学生在书面和口头都能够运用英语进行准确表达,也就是说,教师除了教授书面英语,还要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口语水平能够综合反映学生在听力、语法、词汇以及语音方面的能力。然而,笔者发现在中职英语中存在着“哑巴英语”的现象,学生往往会写不会说,想要提高学生的口语水平,需要教师和学生从多方面做出努力。

一、体会生动英语,培养口语兴趣

对大多数学生而言,英语就是课本上的文字或者磁带放出来的录音,学生看到或者听到一句话时,直接联想到的是这句话在文章中的位置或者这句话的特定含义,却不能对听到或看到的内容做出回应,表达自己的观点,长此以往,英语被束缚在书本里,学生很难开口表达自己的意愿。为了让学生对英语产生兴趣,教师首先要使英语在学生心中变得生动形象。教师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法,在教学中运用影视资料,以图片和视频的形式向学生展示英语的魅力。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当在听力材料中听到“I cant agree with you more”这句话时,学生的理解一般是“我不能同意你的观点”,然而,如果放在视频中,看到说话双方是在互相握手并且微笑着说出这句话时,学生就会结合场景思考这句话表达的意思究竟是肯定还是否定,再经过教师的讲解,很快就能掌握这句话的意思,即“我再同意你的观点不过了”。学生在学习中有了这样的体会并累积下来,自然就会觉得英语不再那么枯燥,并会试着在日常交流中运用这些语句。再如,人们在用“no problem”这句话时常常伴有“ok”的手势,通过教师的展示,能够帮助学生了解肢体语言,在下意识的模仿中使语调和肢体语言更加协调自然,从而消除英语刻板教条的印象,提升学习兴趣。

二、了解口语语法,追求准确表达

口语中的语法规则一直是困扰中职学生英语的一大难题,他们经常觉得一句话的每个单词都能听懂,可对整个句子的理解却出现很大偏差,交流就会出现问题。因此,口语中的语法也是非常重要的,需要加强学习。

第一,注意语调、重读、省略句和上下文。一个简单的单词“hello”,说话者用不同的语气说出来所表达的感情是不同的,可以是疑问、惊喜、试探或愤怒,这些都需要学生在亲身体验中去感受。再如“Jim, its not your fault.”这句话,用升调说出来表达的是疑问和责怪,理解为“吉姆,这难道不是你的错吗?”而用降调说出来表达的则是肯定和安抚,即“吉姆,这并不是你的错”。

第二,出于方便、简洁和长期的语言习惯,英语在日常交流中会使用大量的省略句。例如“—Hurry up.—Coming.”回答者其实表达的是“I am coming(我马上就来了)”,有的学生可能会理解为用现在进行时表示将来时,实际上这就是一种习惯性表达而已。再如“How do you feel today?”回答可以是一个简单的“Better(好些了)”,也可以在比较级前加程度修饰词“Much better(好多了)”,完整的表达是“I feel (much) better today”。以上两例都是口语中常用的省略句,学生应注意积累。

第三,由于说法双方的侧重点不同,导致句子多意。例如回答“Were you in the bank yesterday?”这句话时,因回答者的侧重点不同可以得出三种回答:其一,“No, my classmate was in the bank yesterday”,言外之意是你如果想咨询银行的情况得去问我同学;其二,“No, I was there the day before yesterday”,前天我在那里;其三,“No, I was at my home yesterday”,昨天我在家。一句简简单单的话,因为双方的关注点不同而展现出完全不同的色彩,这也是口语的一大魅力。只有理解这些表达方式中独特的口语“语法”,才能避免在谈话时出现答非所问的尴尬局面。

三、准备话题内容,积极参与对话

交流的本质在于谈话者之间信息的传递,一方给出信息,另一方给出回应,就像打篮球一样,一个话题在不同的谈话者之间来回传递,每个人都参与其中才能保证球赛的精彩。有些学生将课本上的对话背得很熟,但是一离开课本到自由交流阶段,就会觉得很吃力,想说的话表达不出来,这种情况会导致学生产生气馁的情绪,不愿再开口交流,越困难越不想开口,越得不到锻炼越觉得困难,这样下去就会形成不再张口用英语交流的恶性循环。因此,作为学生,要想做到自由交流就不能依靠课本上的对话,应结合自己的经验和理解去交流,鼓励自己勇敢开口,哪怕只是几个单词。最开始追求的目标是让自己被听懂,然后要求自己表达完整的句子,逐渐减少语法错误,纠正发音,在循序渐进中获得进步。

从教师的角度来看,想要改变学生不愿开口的习惯,教师需要改变交流的方式,让学生先做定题演讲或自由演讲,在演讲中表达自己的想法,并且给他们充分的时间来修饰和完善自己的表达。例如在Unit1中的Talking about characters就很适合学生演讲,教师可以提示学生从人物的外貌特征、行为方式以及人物与演讲者之间发生的故事这三个方面考虑展开演讲。由于有充分的准备时间,学生的演讲都是非常精彩的。在演讲结束时,教师带动听众给演讲者以热烈的掌声,这种积极的回应能够鼓励演讲者,让他们更有信心去表达观点。在组织多次演讲之后,当学生提高了口语表达的自信且思维也相对成熟时,教师就可以逐渐让学生过渡到自由交流阶段。另外,学生应积极主动地从各个渠道获取信息,和同学一起围绕话题展开讨论,也有助于提高口语交流水平。

四、以听力辅助口语,帮助信息交流

口语交流的一个重要基础是能够听懂对方的话,如果连对方在讲什么都没弄清楚,即使语法学得再好、词汇量再大也不能实现真正的交流。从这个角度来看,要提高学生的口语能力,首先得要保证他们的听力水平,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注意训练学生的听力,并重点选择对话类型的材料,帮助学生营造交流的氛围。

课本的听力材料是学生听力训练的第一步,学生要反复听,并开展小组合作与交流,复述自己听到的内容,交流对比所听到的信息,以竞赛的方式提高听力水平。在熟悉了听力材料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制造情境进行角色扮演,用表演展示听到的内容,例如询问发生了什么事情有“Whats the matter with you?”“What happened to you?”“ Whats the trouble with you?”“Whats up?”等多种表达方式,听力中用到的可能只是学生最为熟悉的一种,那么教师应该在情境对话中引导学生采用多种表达方式展开对话,帮助他们掌握更多的表达技巧。

另外,在英语世界中,不同的人表达同一个事物会使用不同的词汇,因为这些词汇可以体现出每个人的特点。例如,小孩子说到“猫、狗、猪”这些动物时会用比较可爱的词汇kitten、puppy、piggy,而一个成年人更多会用到cat、dog、pig这些词,然而对一个农夫而言,他常常用到的可能是tomcat、collie、swine,由此可见,不同的人根据自己的特点会有不同的表达。再如代词it,he和she的使用,当提到一辆轿车时我们会用代词“it”,然而,在西方的语言情境中,当人们提到自己非常喜爱的车时用到的代词却是“he”或者“she”,这是因为太爱车而将它人格化了。在英语中还有很多类似的例子,需要教师和学生一起去学习、去积累,要充分注意细节,切不可断章取义,并在平时的训练中有意识地培养英语思维,这样才能在长期的训练之后讲出一口地道纯正的英语口语。

口语能力的提高是学生英语综合能力的体现,需要教师和学生从多个方面做出努力。只有细心地学习、用心地积累、耐心地训练,以自己最大的热情抓住每一次口语交流的机会,才能成为一个能说一口流利地道英语的学习者。

(作者单位:山东省青岛市城阳区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责任编辑:徐晓卿)endprint

猜你喜欢

听力口语交流
如此交流,太暖!
Units 1—2 听力练习
Units 3—4 听力练习
Units 5—6 听力练习
Units 7—8 听力练习
交流平台
交流平台
口语对对碰
口语对对碰
看影视学口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