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科学微课堂的构建摭谈

2014-03-26施春余

中国教师 2014年4期
关键词:趣味题目知识点

施春余

“微课堂”,顾名思义,时间一般在10~15分钟,最长不超过20分钟。其与正式课堂的本质区别在于,这种教学模式遵从学生的学习规律,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兴趣,在寓教于乐的形式中激发学生的潜能,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而科学微课堂更鼓励学生以睿智创新的精神来探索科学的奥秘,有利于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如何构建一个有效的、充满活力的初中科学微课堂,实现“微”言大义的教学目标。

一、发挥趣味实验“抛砖引玉”的作用

实验是建设科学微课堂最为关键的一步。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将抽象的知识直观化,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进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达到对知识深入探索的目的。趣味实验则是借助日常生活中的器物进行实验,将科学生活化,以“独辟蹊径”的设计思维,颠覆学生固定的认知模式和思维模式,从而有效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趣味实验的设计首先要符合科学微课堂的“微”这一特点,实验过程不能过于拖沓和繁杂。因此,教师设计的实验最好不超过2分钟,否则就会喧宾夺主,影响内容的讲解。控制实验时间主要掌握以下两个方面:实验器材应该挑选平常易得到的物品;实验步骤要简洁明了。如在学习“压力”的时候,教师可以用纸杯设计实验,作为课堂知识的引入点,步骤简单,学生一看就会。

另外,实验不能脱离教学目标而存在,还应具有针对性、参与性强等特征。因此,教师在设计实验时,要明确实验的目的,正确揭示实验与课本教材的关系。比如,为了深化学生对压强与流速之间关系的认识,教师可以设置这样的实验:1)将脸盆置于水龙头下,打开水龙头,放入半盆水;2)取一个乒乓球放到水流落点处,仔细观察乒乓球。我们会发现,乒乓球被水流牢牢吸附住了。教师可以借机阐释这一原理:由于水流的速度大,压强与外部相比则较小,因此我们只看到乒乓球在水里不断翻转。可见,只有做到有的放矢,才能够充分地发挥趣味性实验在课堂中的作用。

二、知识点讲解有详有略,突出重点

由于时间有限,教师必须做到科学地分配课堂时间,实现资源的最优化配置。因此,教师在讲课的过程中要做到知识讲解详略得当,突出重点和难点。

1.以线构面

教师在课堂的讲解中,应当围绕着一条主线,一以贯之,确保教学内容集中,从而优化学生的思维。比如在进行题目分析时,教师可以按照学生的“错题原因”这条线索进行题目讲解,如有些题目是由于学生审题不清,教师可以督促学生改掉这个毛病;有些题目是由于学生知识概念掌握不清,教师就要将知识点与题目相结合,进行讲解;而有些则是因为没有掌握解题技巧而导致解题错误,教师应当注意对这一类题目的归纳和总结。通过以线带面的讲解不仅可以理清学生的思路,顺畅其逻辑,还可以节约时间,达到资源的最优化利用。

2.知识点详略得当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PPT已经成为教学的一个重要手段,不仅可以全面、直观地反映知识点,还可以突出不同知识点在教学目标中的不同要求。比如在学习“功率”的时候,功率的概念、单位和公式是知识要点,教师可以在PPT中突出展示。

此外,教师还可以对重要知识点进行多角度的讲解,以强化学生的记忆。首先,教师可以对个别知识点的概念和含义进行重点分析,以便学生掌握其具体要义。然后,将知识点与实际题目的运用结合起来,以达到学以致用、灵活变通的目的。这种授课方式遵循了“理解——运用”的认知规律,通过反复练习和强化,扎实基础。比如在学习“焦耳定律”的过程中,教师先阐述定律的内容,再通过试题检验强化学生对概念的理解。

【例】一个5Ω的电阻通过它的电流为2A,在10s内放出的热量为 J,如果通过它的电流减少为原来的1/2,在相同时间内所消耗的电能是原来的 。(设电阻值不变)

这一道例题通过具体的计算来了解电流发生变化是如何对电能产生影响的,从而概括出公式的一般性质,使学生理解公式中蕴涵的科学规律,不仅充分考查了学生对公式的掌握情况,还要求学生对知识点“活学活用”。

三、充分运用趣味记忆

趣味记忆方法的引入很大程度上强化了科学微课堂的趣味性和生动性。趣味记忆是指通过谐音、编歌诀或者形象比喻等方法,使枯燥的、难于记忆的知识点趣味化,从而使学生能够迅速、准确地掌握知识,从而有效活跃课堂氛围。趣味记忆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歌诀记忆是趣味记忆中最普遍的一个形式,通过节奏和押韵的手法总结知识,便于学生记诵。如“一价钾钠氟氢银,二价氧钙钡镁锌,三铝四硅五价磷。二三铁,二四碳。二四六硫都齐全,铜汞二价最常见”这首歌诀,就方便了化学元素的记忆。

谐音记忆法也是常用的一种方法,它通过合理的谐音使所记忆的内容前后具有一定的逻辑性。如金属活动性口诀:钾钙钠镁铝、锌铁锡铅氢、铜汞银铂金,可以谐音成“贾盖那美驴,新蹄喜牵轻,统共一百斤”。通过合理的联想和谐音可以将晦涩的知识点简化,形成一个有趣的小故事,从而方便记忆。

浓缩记忆法可以将复杂的知识点进行概括和简化,提炼出关键字词,从而减少学生所需记忆的量。比如将实验室制氧气的七个实验步骤缩减为检、装、夹、点、收、移、熄七个字。学生只要牢记这七个字,在掌握一定化学知识的基础上,就能够轻松地熟记氧气制作的过程。

四、“美化”声音

与传统课堂相比,微课堂中教师的肢体语言相对不易施展,声音就成了讲课过程中的关键因素,是沟通师生双方的重要桥梁。因此,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要充分地“润色”“美化”自己的声音,使学生能够清晰、准确地接受信息。

1.优美生动

很多学生表示,如果教师的声音过于疲乏或者保持同一个音调,他们的听课兴趣就会锐减。因此,保持语言的优美生动、声音的抑扬顿挫就尤为重要。在讲解知识的时候,教师首先要理顺自己的思路,保持思维的清晰,然后再循循善诱地、用简明易懂的语言表达出来。这样的讲课方式严谨、周密,便于学生的接受和理解。当然,教师也可以适当地运用一些例子或者科学小故事,使课堂显得立体丰富、生动形象。比如,在学习“压力”的时候,教师通过讲述帕斯卡在1648年表演的木桶注水的实验,来增加课堂的生动性和趣味性。

2.自信而有感染力

教师只有对自己所讲的内容信心十足、热情投入,才能够激起学生的学习欲望,带动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首先,教师授课要脱离讲稿,而照本宣科会泄露教师备课不充分或教学经验不足等弊病,在学生群体间难以树立威信,从而使教师的教学魅力大打折扣。其次,教师要充分地显示出对科学这门科目的热情,以积极的心态带领学生在科学的世界里遨游。这就需要教师加强与学生之间的语言沟通,准确地读懂学生心理,及时地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和弱点,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科学教学。

3.耐心细致

重点和难点往往是学生学习的薄弱环节,这就要求教师能够耐心细致地施展教学,循序渐进,深入剖析和挖掘,帮助学生解答疑难。由于学生之间的能力差异,教师教学应该针对不同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因材施教,从而确保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够收获一定的知识果实。

五、结束语

微课堂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模式,其优势主要在于形式灵活、趣味性高、针对性强,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挖掘学生的潜能。因此在科学微课堂的构建中,教师要凸显个性特色,做到知识讲解翔实、表现形式丰富多样、重难点突出,积极创造轻松活泼的课堂教学氛围,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作者单位:浙江省永康市第四中学)

(责任编辑:张迿)endprint

猜你喜欢

趣味题目知识点
关于口罩 这10大知识点你必须知道
本期练习类题目参考答案及提示
知识点自测
午睡的趣味
“二次根式”复习精讲
科学分析,高效决策
妙趣横生的趣味创意
追根求源
趣味型男
让你HOLD不住的趣味创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