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展示数学过程,培养学生能力

2014-03-26张良平

中国教师 2014年4期
关键词:反比例定义函数

张良平

数学,即人们对客观世界的界定性把握与定量刻画,并逐渐抽象、概括,从而形成方法和理论,最终广泛应用于实践的过程。可见,抽象性和概括性是数学的基本特征。要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学习数学,就要详尽展示数学过程,以帮助学生建立形象思维,最终提高学生应用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文旨在从四方面探讨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展示数学过程的重要意义。

一、加深理解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有相当一部分知识具有抽象性和概括性,较难理解。例如,在教学“反比例函数”这一内容时,反比例函数的定义(形如函数y=k/x,叫做反比例函数,k为常数且k≠0;其中,k叫做比例系数,x是自变量,y是自变量x的函数,x的取值范围是不等于0的一切实数)具有较强的抽象性和概括性,较难理解。其实,在数学定义中,常常用字母表示变量,要让学生掌握这些定义,就要使他们明白相关字母的含义,并注意定义中特别强调的内容(例如,k为常数且k≠0)。基于此,教师应通过定性、定量分析等直观的方法,抽象、概括出相关的数学定义,以帮助学生理清思路,加深理解。具体策略有三个。

1.参照、对比

由于数学教材的编写具有一定的关联,因此,教师可利用已学知识引入崭新知识。例如,在教学“反比例函数”这一内容时,教师可利用学生已学的“一次函数”“正比例函数”的相关知识引入“反比例函数”的相关知识:“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既掌握了一次函数的表达式y=kx+b,k和b为常数且k≠0,又掌握了正比例函数的表达式y=kx,k为常数且k≠0。那么,同学们能不能参照和对比“一次函数”“正比例函数”的定义,给“反比例函数”下一个定义呢?”总之,通过参照、对比,不仅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学以致用的能力,更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2.创设情景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问题情景的创设不仅能巧妙引入将要学习的知识,更能紧紧抓住课堂主题。例如,在教学“反比例函数”这一内容时,教师可通过创设问题情景,引入“反比例函数”的定义:“从A地到B地的路程为1600km,某人开车从A地到B地,当汽车的速度为160(km/h)时,需要行驶多长时间?请写出具体的计算过程。当汽车的速度为v(km/h)时,需要行驶多长时间?请用含有t的代数式表示v。”这样,教师由定量分析过渡到定性分析,既帮助学生由直观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又加深他们对知识的理解。

3.观察、实验

由于数学是一门具有很强实践性和应用性的学科,所以观察和实验是探究数学知识的有效途径。通过观察和实验,学生往往能透彻地理解抽象、概括的数学知识。例如,在教学“反比例函数”这一内容时,教师可提出这样的问题引领学生进行观察和实验:“从A地到B地的路程为1600km,某人开车从A地到B地,当汽车的速度为v(km/h)时,需要行驶多长时间?请用含有t的代数式表示v。当t分别为20、40、60、80和100时,v分别为多少?请用图像表示。当t越来越大时,v会怎样变化?当t越来越小时,v会怎样变化?通过以上的推测和猜想,你认为反比例函数具有怎样的性质?”这样,学生根据提问进行观察和实验,从而通过已学知识学习崭新知识,不仅加深了对崭新知识的理解,更增强了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

二、强化探究

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要让他们掌握数学知识,就要让他们理解数学知识,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必须强化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与探究性,从而提升他们的数学综合素养。

1.重视实践教学

数学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科,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注重理论教学,更要重视实践教学。例如,在教学“投影视图”这一内容时,教师就应侧重实践教学。具体有三点。其一,教师可列举日常生活中的常见事物,请学生猜测它们的投影。其二,请学生利用投影仪观看日常生活中的常见事物的投影,以检验实践与猜想是否一致,从而引入“投影视图”的相关知识。其三,教师可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并要求学生课后互相合作,利用太阳光观察日常生活中常见事物的投影,最终以表格形式进行总结。

2.注重师生互动

在初中数学教材中,“探究”思考“和”数学活动“等板块的内容对加强师生互动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教师应充分整合教材中颇具价值的教学内容,不仅为学生的探究性学习提供条件,更为师生的互动奠定基础。例如,在”数学活动“这一板块中,涉及二元一次方程的解的图像,据此,教师可借助相关问题,让学生自主探究。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学生发现:二元一次方程的解是两条直线的交点。接下来,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将函数转化为图形,从而实现“数形结合”。这样,在师生的互动中,学生的抽象思维得以完善。

3.探究不同方法

就数学问题而言,只要条件稍有变化,解题方法就会不同,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将题目稍作变化,以考查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在Rt△ABC中,∠CBA=90°,AB=BC。在Rt△ADE中,∠EDA=90°,AD=DE,连接CE,取CE中点M,连接DM和BM。当点D在AC上、点E在AB上(与点B不重合)时,线段BM和DM是什么关系?请证明。当将△ADE绕点A顺时针旋转90°时,线段BM和DM是什么关系?请证明。

通过仔细研读题目,我们发现:相对而言,第二个问题难度略高,需要学生深入思考。其实,这两个问题不是孤立的,而是相关的,因此,在解题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通过问题之间的联系进行有针对性的探究。

三、注重应用

应用既是数学学习的根本目的,又是检验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最好方法,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应用所学知识。例如,在教学“二元一次方程”这一内容时,当学生掌握了基础知识后,教师可引入相关习题,以深化所学知识,最终培养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

如:小红到邮局给远在农村的爷爷寄挂号信,需要邮资3元8角。小红有面额为6角和8角的邮票若干张,问各需要多少张这两种面额的邮票?说说你的方案。

针对这道习题,教师至少应有三个教学步骤。其一,给学生留出充足的时间,让他们认真思考,并要求他们就解题思路进行讨论。其二,教师可让学生走上讲台,展示解题过程,讲述解题思路。其三,当学生有不同解题方法时,教师要及时点评和总结。

总之,要展示数学过程,就要从学生的思维特点出发,既借助直观的教学手段,将抽象、概括的知识进行通俗易懂的讲解,又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使学生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和学习数学知识,最终形成完整的数学知识体系。

(作者单位: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第七中学)

(责任编辑:梁金)endprint

猜你喜欢

反比例定义函数
上期《〈反比例函数〉拓展精练》参考答案
以爱之名,定义成长
《反比例函数》拓展精练
定义“风格”
反比例函数相关的隐含结论及其应用
巧用点的坐标解决反比例问题
关于函数的一些补充知识
高中数学中二次函数应用举隅オ
无独有偶 曲径通幽
教你正确用(十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