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巧用学具优化小学数学课堂

2014-03-26霍穗姗

中国教师 2014年4期
关键词:计数器数数学具

霍穗姗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提到的数学课程资源包括文本资源、信息技术资源、社会教育资源、环境与工具资源和生成性资源。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用于操作的学具或教具就属于数学课程资源中的环境与工具,学具可以起到辅助课堂教学的作用,帮助学生更清晰明确地掌握知识。然而,通过课堂观察,笔者发现有不少教师为了迎合新课改的要求,出现低年段滥用学具,高年段不用学具的现象。本文以小学数学课堂为依托,简议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巧妙利用学具优化课堂教学,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有所提高。

一、巧用学具,何须全盘接收

“听了,就忘记了;看了,就记住了;做了,就理解了。”这三句话从一个侧面说明了动手操作的重要性,只有动手操作才能把知识记得更牢固。新课改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没有交往与互动就不存在教学,而学具在交往与互动中起到了桥梁的作用。

学具盒是小学阶段的配套材料,方便、统一、便于教学,许多教师喜欢直接使用。但笔者从观察中发现,学具使用不当不仅不能达到应有的教学效果,反而还会导致课堂失色不少。例如,结合“有效检测教学目标的达成度”的研究主题,笔者进行了“100以内数的认识”的教学。为了加深学生对十进制关系的理解,我使用了学具盒里的组合计数器(图1)。学生先要插小棒,再把珠一颗颗穿过小棒,遇到满十进一的时候,要拨去九颗珠,再向前一位拨一颗。从课堂观察量表的记录来看,学生用计数器按教师的要求拨数、数数,此环节用时10分钟,学生的参与率为100%,而在检测学生是否会数数的拐弯处,准确率只有44.2%。笔者在第一次课后讨论中得出结论:本节课的败笔是学具的错误使用。课上使用的计数器学生难以操作,表面看很热闹,但是数学知识的本质学生却似懂非懂。此学具不但不利于学生感知满十进一、处理数数的拐弯处,而且无法保证教学秩序,造成课堂教学低效、费时。经过反思,第二次教学时,我让学生准备了自己买的计数器(图2)。课堂观察量表显示:学生用计数器按教师的要求拨数、数数,此环节用时6分钟,学生的参与率为100%,在检测学生是否会数数的拐弯处,准确率高达94.1%。第二次课后会议的结论是这节课之所以能较好地达成本课的教学目标,原因是使用了合适的学具。此学具便于学生操作,也便于教师检测,不仅能帮助解决课程的重难点,也可以留待以后进行千以内、万以内数的学习,性价比高,值得推荐。又如在教学“圆锥的体积”时,很多教师都会借助学具盒里的圆柱和圆锥,让学生通过倒水理解它们的体积是3比1的关系。然而由于学具盒中的圆柱、圆锥比较小,且厚度过大,造成的误差也很大,会严重误导学生,影响教学质量,因此建议改用其他教具。

作为教师,我们要对学具盒里的每一种学具认真筛选,学会取舍,让学具在课堂教学中发挥最大的效能,帮助学生学习。

二、使用学具,何须舍近求远

新课程标准强调“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要想一切为了学生就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尤其小学教学要向儿童的生活世界回归。笔者在课堂观察中发现,巧妙合理地利用身边的“学具”,可以构筑出新颖、实在、高效的数学课堂。

不一样的学具之一:手。手作为学具是再方便不过的,很多小学生常常利用双手来辅助学习。在小学一年级初学加减法时,很多学生都是通过数手指进行计算,直到六年级还有个别学生需要借助手指计算;在二年级学习厘米单位时,很多教师让学生用手指来比画1厘米的长度;在教学“面积和面积单位”时,教师指导学生用食指指甲面表示1平方厘米,学习面积的大小时,用学生的手掌跟教师的手掌进行比较,掌握面积的含义;在“年月日”的教学中,教师都会向学生介绍大、小月的记忆方法,即拳头记忆法……由此可见,手是学生学习的好朋友,教师应该充分利用。

不一样的学具之二:纸。纸是学习中最为常见的工具,如果将纸加以利用,让它变成学习的辅助工具,对学生而言是很有帮助的,因为将熟悉的东西作为工具,其可操作性是非常强的。人们常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动手实践检验认识可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由于小学生的空间想象力较弱,很多时候都会用到检验的方法来验证自己的想法是否正确,在验证时常常会用到学习时随处可见的纸张。例如在思考下面的平面图形哪些可以折成正方体时,学生先是通过猜想作出判断。为了检验判断是否正确,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把各图形的草图画在纸上,通过剪、折的方法验证,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见图3)。

在教学“旋转”的时候,教师画出三角形AOB绕点O顺时针旋转90°后的图形,有30﹪的学生会把图4旋转后画出图5所示图形。教师没有直接指出学生的错误,而是让学生在草稿纸上画出相关方格,描出图4,再根据题意旋转,把图4与旋转后的图对比,得出图5是错误的结论。通过旋转纸能够帮助学生作出正确的图,对空间想象能力比较强的学生而言,此方法可以作为检验之用;对想象力较弱的学生而言,此方法可作操作使用。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脱离一步步的操作学生也能准确画出旋转后的图案。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教无定法。教师应该发散思维,充分利用各种各样的学具来辅助教学,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引起学生的共鸣。学具有很多种,只要教师用心开发、合理利用,就可以在课堂教学中演绎精彩。

(作者单位:广东省广州市荔湾区环翠园小学)

(责任编辑:徐晓卿)endprint

猜你喜欢

计数器数数学具
以低成本学具助力初中生物学教学
爱数数的兔十一
数数
基于Multisim10.1的任意进制计数器的设计与实现
利用学具构造一道几何反例图形
SR620型与53230A型计数器的性能测试
算盘是个“小气鬼”
数一数
数数谣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