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饲养(种植)活动中培养小学生初步的自主探究能力与意识

2014-03-26叶温

中国教师 2014年4期
关键词:凤仙花养蚕桑叶

叶温

小学科学课外饲养(种植)活动,即“饲养(种植)活动”,是课堂探究的补充,既能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又能增强他们的观察能力,还能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最终激发他们对生命的热爱。带领小学生开展饲养(种植)活动,既能使他们掌握科学知识,又能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还能培养他们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归根结底,带领小学生开展饲养(种植)活动能体现小学科学教学的核心——培养学生初步的自主探究能力与意识。

一、培养学生初步的自主探究能力与意识的重要意义

小学科学教学的核心是培养学生初步的自主探究能力与意识,因此,教师要以培养学生初步的自主探究能力与意识为已任。同时,教师要注重在科学教学中提早培养学生初步的自主探究能力与意识,以树立和增强学生初步的自主探究能力与意识。例如,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要求学生用各种感官进行观察,但由于学生早已养成用眼睛观察的习惯,所以在最初的阶段,学生无法通过各种感官进行全方位的观察。只有通过教师的反复引导,学生才能慢慢树立通过各种感官进行全方位观察的意识,并不断增强通过各种感官进行全方位观察的能力。

在科学教学中开展饲养(种植)活动,有助于教师提早培养学生初步的自主探究能力与意识,这就好像种下一粒种子,栽下一棵树苗,只有教师精心培育,学生初步的自主探究能力与意识才会越来越强。

学生初步的自主探究能力与意识对学生来说意义非凡。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学生学到了知识,不过,一段时间过后,知识可能过时,学生也可能忘记知识,但当学生具备了初步的自主探究能力与意识后,他们可随时汲取最新的知识,从而更新已有的知识体系,甚至学生还能自己探究崭新的知识,以创造崭新的成果。

二、培养学生初步的自主探究能力与意识的有效策略

如何有效培养学生初步的自主探究能力与意识呢?答案是:在小学低年级开展饲养(种植)活动。具体的有效策略有三个。

1.保护、激励学生的问题意识

古人云:“行成于思、思成于惑。大疑则大进,小疑则小进,不疑则不进。”这表明,学生的提问质疑能力对增强他们的学习能力,不断取得进步,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古人又云:“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这里强调学习须全神贯注,积极思维,深入研究;只有提出质疑,才能认真思考;只有认真思考,才能解决问题。因此,为了培养学生的提问质疑能力,教师可从三个层面开展饲养(种植)活动。

(1)鼓励学生对饲养(种植)活动大胆猜测

例如,在蚕的养殖中,教师可通过提问(蚁蚕是什么样子,有什么依据;蚕蛹是什么样子,有什么依据)引导学生进行猜测。有了教师的提问之后,学生就会举一反三,便能提出一些与养蚕相关的其他问题(蚕蛾是什么样子,有什么依据;蚕是怎么吃桑叶的,有什么依据)。在此基础上,学生还能进行扩展,即针对其他的饲养(种植)活动,提出一些相关问题(凤仙花会开什么花,会结多少果)。

(2)引导学生对饲养(种植)活动创新提问

其实,引导学生创新提问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例如:蚕除了吃桑叶,还吃什么;凤仙花除了种在泥土中,还能种在水中吗;蚕茧通常是椭圆形的,那么,蚕茧可以是方形的吗。由于这些问题是学生自己提出的,所以符合他们的思维,使他们格外感兴趣。

(3)指引学生自主探究动植物的特点与习性

在饲养(种植)活动中,学生与动植物天天见面,在浇水、除虫、施肥、喂水和喂食的过程中,他们付出了情感,于是,就对动植物更加感兴趣。在这种情况下,他们更乐于自主探究动植物的特点与习性。例如,在蚕的养殖中,关于怎么养好蚕有许多相关问题(蚕吃嫩的桑叶好,还是老的桑叶好;养蚕是放在地上养好,还是放在匾中架空养好;怎样的温度对养蚕来说刚好适宜)又如,在凤仙花的种植中,关于怎么种植凤仙花也有许多相关问题(凤仙花是种在沙地上好,还是种在泥土中好;种植凤仙花是在阳光下好,还是在荫凉处好;种植凤仙花使用哪种肥料好)。

2.引导学生制订初步的实验探究计划

在学生提出问题后,教师应要求学生思考怎么进行实验探究,这就需要制订相关的实验探究计划,具体有三点。

(1)关于大胆猜测的探究计划

大胆猜测的探究计划的关键在于:学生只须在养殖或种植的过程中仔细观察。例如,蚁蚕是什么样子。学生只须在蚕卵孵出蚁蚕时仔细观察。又如,凤仙花会开什么花。学生也只须在凤仙花开放时仔细观察。

(2)关于创新提问的探究计划

创新提问的探究计划的关键在于:教师要引导学生制订不同的探究计划。例如,有关“蚕除了吃桑叶,还会吃什么”的研究。这需要安排学生采集除了桑叶之外的其他植物的叶子喂养蚕,并仔细观察,才能得出结论。又如,有关“凤仙花是否能种在水中”的研究。这需要让学生在水中种植凤仙花的幼苗,并仔细观察,才能得出结论。

(3)关于“动植物生活习性”的探究计划

例如:有关“蚕吃哪种桑叶好”的研究(是吃老的桑叶好,还是吃嫩的桑叶好),有关“养蚕位置”的研究(是放在地上养好,还是放在匾中架空养好),这需要让学生制订分组实验计划(一组喂蚕吃老的桑叶,另一组喂蚕吃嫩的桑叶;一组在地上养蚕,另一组在匾中养蚕并架空)。如果能有效制订实验探究计划,并付诸实践,那么对培养学生初步的探究能力与意识便大有裨益。

3.认真操作,培养学生初步的自主探究能力与意识

只有问题与计划,不去操作,永远不会取得进步。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更能增强学生初步的自主探究能力与意识。

例如,一个学生准备进行有关“蚕除了吃桑叶,还会吃什么”的探究,并制订了相关的实验探究计划,可他嫌累,不愿操作,反而与他同组的另一个学生,不仅非常有兴趣,更乐于付诸实践。于是,另一个学生养了许多蚕,有的喂青菜叶,有的喂莴苣,有的喂柳叶。结果实验做得非常成功,他还将实验过程写成小论文,并参加相关的比赛,最终获奖。这样,他不仅对科学课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更增强了初步的自主探究能力与意识。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只要发现一些有价值的实验探究计划,就要想方设法让学生进行相关的实验,即使提出问题、制订计划的那个学生不愿付诸实践,教师也应鼓励其他学生进行相关实验。或许,其他学生的成功会激励那个不愿付诸实践的学生,使他乐于动手,乐于实践,最终,他的初步的自主探究能力与意识也能不断增强。

(作者单位:浙江省丽水经济开发区第二小学)

(责任编辑:梁金)endprint

猜你喜欢

凤仙花养蚕桑叶
养蚕不易
养蚕记
爱吃桑叶的蚕宝宝
丰收的滋味
嫘祖养蚕的故事
美丽的凤仙花
养蚕记
桑叶,一般都像米做的粮食
饮料瓶中的凤仙花
做一只对新鲜桑叶特别敏感的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