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低分子肝素钙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效果观察

2014-03-24高静

中国当代医药 2014年6期
关键词:低分子肝素钙不稳定型心绞痛效果观察

高静

[摘要] 目的 探讨低分子肝素钙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效果。 方法 将诊断明确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低分子肝素钙治疗,比较两组的疗效、疼痛减轻时间、疼痛消失时间、ST段下移幅度和T波倒置幅度。 结果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疼痛减轻时间、疼痛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ST段下移及T波倒置均回升,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低分子肝素钙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效果好,安全性高,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低分子肝素钙;不稳定型心绞痛;效果观察

[中图分类号] R5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4)02(c)-0082-03

不稳定型心绞痛(unstable angina pectoris,UAP)是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一种,介于稳定型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之间,如果处理不及时,易发展为急性心肌梗死。本文旨在探讨低分子肝素钙治疗UAP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科2012年5月~2013年5月收治的UAP患者80例,诊断根据2000年中华医学会心血管分会制订的不稳定型心绞痛的诊断标准[1],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观察组:男29例,女11例,年龄46~70岁,心电图ST段压低0.05~0.1 mV为26例,>0.1 mV为14例,T波倒置20例;对照组:男30例,女10例,年龄43~69岁;心电图ST段压低0.05~0.1 mV为25例,>0.1 mV为15例,T波倒置22例。

1.2 治疗方法

两组均给予硝酸酯类药物为基础治疗,根据病情变化给予β-受体阻滞剂、肠溶阿司匹林、钙通道阻滞剂等,两组的药物使用剂量及时间无明显差异。观察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钙(河北唐山生化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批号130801)0.4 ml皮下注射,2次/d,疗程为7 d。用药前排除对肝素过敏、6个月内有外伤或大手术史、脑出血、严重凝血障碍疾患、急性胃十二指肠溃疡的患者。

1.3 疗效判定标准

显效:心绞痛症状消失,心电图无心肌缺血;有效:心绞痛症状消失或发作次数<50%,心电图ST段回升>0.1 mV或主要导联T波变浅>50%;无效:心绞痛未缓解,仍有频繁发作,治疗后心电图变化不明显。总有效=显效+有效。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疗效的比较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3 讨论

UAP的不稳定源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不稳定,斑块破裂会引起血小板的凝集和血栓形成,从而使相关冠状动脉节段不完全闭塞,如果处理不当或处理不及时,极易发展为完全闭塞,引起透壁性心肌梗死,甚至猝死[2]。抑制血小板聚集和抗凝治疗是UAP治疗的重点[3]。本研究显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钙治疗UAP,能明显缓解心绞痛,缩短胸痛发作时间,改善心肌缺血,降低患者的高凝状态,治疗安全有效。低分子肝素是普通肝素经过化学分解,酶催化裂解等方式而制得的分子量较小的肝素片段,分子量为4000~6000 kD,有显著的抗Xa和抗Ⅱa的作用,是有效地抑制血栓形成的新型药物,临床应用不需要连续实验室监测,1~2次/d皮下给药即可完全发挥抗凝作用,与普通肝素相比,生物利用度高,半衰期长,出血及血小板减少等并发症发生率低[4]。低分子肝素的抗凝、抗栓作用,控制UAP的发作,且有效改善阿司匹林抵抗患者的预后[5]。有报道显示,低分子肝素能促进心肌缺血患者的侧支循环形成,增加心肌血氧供应,改善心肌缺血;体内激活的血小板可释放血小板因子4,从而抑制肝素的作用,低分子肝素受血小板因子4抑制作用小;低分子肝素可逆转患者的高凝状态,具有明显的抗凝和抗血栓作用[6-7]。

在治疗过程中应着重做好以下护理工作。①心理护理:指导患者自我调节与情绪控制,心绞痛患者焦虑、抑郁、悲观失望的不良情绪状态可使交感神经兴奋、儿茶酚胺分泌增加,使动脉收缩、心率增快、血压升高,导致心肌耗氧量增加;饮酒、饱食、便秘可诱发心脏不良事件发生,在护理过程中应避免诱发因素导致患者病情加重,甚至猝死;针对每个患者制订护理工作计划,使患者能对目前疾病有一个较为充分的认识,引导其主动参与到日常护理工作中[8-9],避免恶性事件的发生。②严密观察病情变化,预防药物副反应:临床应用中皮下出血仍是其常见的副反应,其与不同进针方法、拔针后压迫时间的长短有关[10];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时垂直进针可减少皮下出血的发生,注射后有效压迫穿刺针眼处3 min,能明显降低皮下出血的发生率;应观察患者是否有皮肤淤斑、牙龈出血、大便颜色变黑、血尿等症状,如果患者自述头痛或意识改变,可怀疑为颅内出血,应立即停用低分子肝素,做好积极抢救处理。

综上所述,低分子肝素钙治疗UAP患者的效果好,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不稳定性心绞痛诊断和治疗建议[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0,28(6):409.

[2] 韩凌,沈璐华.不稳定型心绞痛发病机理及肝素抗凝治疗[J].心血管病学进展,2002,23(6):321-325.

[3] 苏建文.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观察[J].中国中医药咨讯,2011,3(9):38-39.

[4] 吴卓娟,周锡芬,张东玲.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对策[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2000,19(4):156-158.

[5] 胡大一.肝素及低分子肝素在冠心病中的应用[J].临床荟萃,2004,29(7):403-404.

[6] 吕蓓,沈卫峰.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治疗进展[J].心血管病学进展,1998,19(1):12.

[7] 钟宁,高海青.低分子量肝素临床应用进展[J].心血管病学进展,1998,19(3):151.

[8] 李璐.1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心脏内外科联合救治的护理体会[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z1):155.

[9] 徐翠荣,李国宏,陈泳,等.临床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整体护理中的应用[J].介入放射学杂志,2012,21(12):1046-1048.

[10] 许秀丽,米秀勤,邢攸红.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局部压迫时间与皮下出血关系的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03, 38(1):5-7.

(收稿日期:2013-11-28 本文编辑:李亚聪)

[摘要] 目的 探讨低分子肝素钙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效果。 方法 将诊断明确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低分子肝素钙治疗,比较两组的疗效、疼痛减轻时间、疼痛消失时间、ST段下移幅度和T波倒置幅度。 结果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疼痛减轻时间、疼痛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ST段下移及T波倒置均回升,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低分子肝素钙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效果好,安全性高,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低分子肝素钙;不稳定型心绞痛;效果观察

[中图分类号] R5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4)02(c)-0082-03

不稳定型心绞痛(unstable angina pectoris,UAP)是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一种,介于稳定型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之间,如果处理不及时,易发展为急性心肌梗死。本文旨在探讨低分子肝素钙治疗UAP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科2012年5月~2013年5月收治的UAP患者80例,诊断根据2000年中华医学会心血管分会制订的不稳定型心绞痛的诊断标准[1],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观察组:男29例,女11例,年龄46~70岁,心电图ST段压低0.05~0.1 mV为26例,>0.1 mV为14例,T波倒置20例;对照组:男30例,女10例,年龄43~69岁;心电图ST段压低0.05~0.1 mV为25例,>0.1 mV为15例,T波倒置22例。

1.2 治疗方法

两组均给予硝酸酯类药物为基础治疗,根据病情变化给予β-受体阻滞剂、肠溶阿司匹林、钙通道阻滞剂等,两组的药物使用剂量及时间无明显差异。观察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钙(河北唐山生化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批号130801)0.4 ml皮下注射,2次/d,疗程为7 d。用药前排除对肝素过敏、6个月内有外伤或大手术史、脑出血、严重凝血障碍疾患、急性胃十二指肠溃疡的患者。

1.3 疗效判定标准

显效:心绞痛症状消失,心电图无心肌缺血;有效:心绞痛症状消失或发作次数<50%,心电图ST段回升>0.1 mV或主要导联T波变浅>50%;无效:心绞痛未缓解,仍有频繁发作,治疗后心电图变化不明显。总有效=显效+有效。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疗效的比较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3 讨论

UAP的不稳定源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不稳定,斑块破裂会引起血小板的凝集和血栓形成,从而使相关冠状动脉节段不完全闭塞,如果处理不当或处理不及时,极易发展为完全闭塞,引起透壁性心肌梗死,甚至猝死[2]。抑制血小板聚集和抗凝治疗是UAP治疗的重点[3]。本研究显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钙治疗UAP,能明显缓解心绞痛,缩短胸痛发作时间,改善心肌缺血,降低患者的高凝状态,治疗安全有效。低分子肝素是普通肝素经过化学分解,酶催化裂解等方式而制得的分子量较小的肝素片段,分子量为4000~6000 kD,有显著的抗Xa和抗Ⅱa的作用,是有效地抑制血栓形成的新型药物,临床应用不需要连续实验室监测,1~2次/d皮下给药即可完全发挥抗凝作用,与普通肝素相比,生物利用度高,半衰期长,出血及血小板减少等并发症发生率低[4]。低分子肝素的抗凝、抗栓作用,控制UAP的发作,且有效改善阿司匹林抵抗患者的预后[5]。有报道显示,低分子肝素能促进心肌缺血患者的侧支循环形成,增加心肌血氧供应,改善心肌缺血;体内激活的血小板可释放血小板因子4,从而抑制肝素的作用,低分子肝素受血小板因子4抑制作用小;低分子肝素可逆转患者的高凝状态,具有明显的抗凝和抗血栓作用[6-7]。

在治疗过程中应着重做好以下护理工作。①心理护理:指导患者自我调节与情绪控制,心绞痛患者焦虑、抑郁、悲观失望的不良情绪状态可使交感神经兴奋、儿茶酚胺分泌增加,使动脉收缩、心率增快、血压升高,导致心肌耗氧量增加;饮酒、饱食、便秘可诱发心脏不良事件发生,在护理过程中应避免诱发因素导致患者病情加重,甚至猝死;针对每个患者制订护理工作计划,使患者能对目前疾病有一个较为充分的认识,引导其主动参与到日常护理工作中[8-9],避免恶性事件的发生。②严密观察病情变化,预防药物副反应:临床应用中皮下出血仍是其常见的副反应,其与不同进针方法、拔针后压迫时间的长短有关[10];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时垂直进针可减少皮下出血的发生,注射后有效压迫穿刺针眼处3 min,能明显降低皮下出血的发生率;应观察患者是否有皮肤淤斑、牙龈出血、大便颜色变黑、血尿等症状,如果患者自述头痛或意识改变,可怀疑为颅内出血,应立即停用低分子肝素,做好积极抢救处理。

综上所述,低分子肝素钙治疗UAP患者的效果好,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不稳定性心绞痛诊断和治疗建议[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0,28(6):409.

[2] 韩凌,沈璐华.不稳定型心绞痛发病机理及肝素抗凝治疗[J].心血管病学进展,2002,23(6):321-325.

[3] 苏建文.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观察[J].中国中医药咨讯,2011,3(9):38-39.

[4] 吴卓娟,周锡芬,张东玲.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对策[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2000,19(4):156-158.

[5] 胡大一.肝素及低分子肝素在冠心病中的应用[J].临床荟萃,2004,29(7):403-404.

[6] 吕蓓,沈卫峰.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治疗进展[J].心血管病学进展,1998,19(1):12.

[7] 钟宁,高海青.低分子量肝素临床应用进展[J].心血管病学进展,1998,19(3):151.

[8] 李璐.1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心脏内外科联合救治的护理体会[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z1):155.

[9] 徐翠荣,李国宏,陈泳,等.临床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整体护理中的应用[J].介入放射学杂志,2012,21(12):1046-1048.

[10] 许秀丽,米秀勤,邢攸红.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局部压迫时间与皮下出血关系的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03, 38(1):5-7.

(收稿日期:2013-11-28 本文编辑:李亚聪)

[摘要] 目的 探讨低分子肝素钙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效果。 方法 将诊断明确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低分子肝素钙治疗,比较两组的疗效、疼痛减轻时间、疼痛消失时间、ST段下移幅度和T波倒置幅度。 结果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疼痛减轻时间、疼痛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ST段下移及T波倒置均回升,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低分子肝素钙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效果好,安全性高,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低分子肝素钙;不稳定型心绞痛;效果观察

[中图分类号] R5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4)02(c)-0082-03

不稳定型心绞痛(unstable angina pectoris,UAP)是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一种,介于稳定型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之间,如果处理不及时,易发展为急性心肌梗死。本文旨在探讨低分子肝素钙治疗UAP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科2012年5月~2013年5月收治的UAP患者80例,诊断根据2000年中华医学会心血管分会制订的不稳定型心绞痛的诊断标准[1],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观察组:男29例,女11例,年龄46~70岁,心电图ST段压低0.05~0.1 mV为26例,>0.1 mV为14例,T波倒置20例;对照组:男30例,女10例,年龄43~69岁;心电图ST段压低0.05~0.1 mV为25例,>0.1 mV为15例,T波倒置22例。

1.2 治疗方法

两组均给予硝酸酯类药物为基础治疗,根据病情变化给予β-受体阻滞剂、肠溶阿司匹林、钙通道阻滞剂等,两组的药物使用剂量及时间无明显差异。观察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钙(河北唐山生化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批号130801)0.4 ml皮下注射,2次/d,疗程为7 d。用药前排除对肝素过敏、6个月内有外伤或大手术史、脑出血、严重凝血障碍疾患、急性胃十二指肠溃疡的患者。

1.3 疗效判定标准

显效:心绞痛症状消失,心电图无心肌缺血;有效:心绞痛症状消失或发作次数<50%,心电图ST段回升>0.1 mV或主要导联T波变浅>50%;无效:心绞痛未缓解,仍有频繁发作,治疗后心电图变化不明显。总有效=显效+有效。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疗效的比较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3 讨论

UAP的不稳定源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不稳定,斑块破裂会引起血小板的凝集和血栓形成,从而使相关冠状动脉节段不完全闭塞,如果处理不当或处理不及时,极易发展为完全闭塞,引起透壁性心肌梗死,甚至猝死[2]。抑制血小板聚集和抗凝治疗是UAP治疗的重点[3]。本研究显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钙治疗UAP,能明显缓解心绞痛,缩短胸痛发作时间,改善心肌缺血,降低患者的高凝状态,治疗安全有效。低分子肝素是普通肝素经过化学分解,酶催化裂解等方式而制得的分子量较小的肝素片段,分子量为4000~6000 kD,有显著的抗Xa和抗Ⅱa的作用,是有效地抑制血栓形成的新型药物,临床应用不需要连续实验室监测,1~2次/d皮下给药即可完全发挥抗凝作用,与普通肝素相比,生物利用度高,半衰期长,出血及血小板减少等并发症发生率低[4]。低分子肝素的抗凝、抗栓作用,控制UAP的发作,且有效改善阿司匹林抵抗患者的预后[5]。有报道显示,低分子肝素能促进心肌缺血患者的侧支循环形成,增加心肌血氧供应,改善心肌缺血;体内激活的血小板可释放血小板因子4,从而抑制肝素的作用,低分子肝素受血小板因子4抑制作用小;低分子肝素可逆转患者的高凝状态,具有明显的抗凝和抗血栓作用[6-7]。

在治疗过程中应着重做好以下护理工作。①心理护理:指导患者自我调节与情绪控制,心绞痛患者焦虑、抑郁、悲观失望的不良情绪状态可使交感神经兴奋、儿茶酚胺分泌增加,使动脉收缩、心率增快、血压升高,导致心肌耗氧量增加;饮酒、饱食、便秘可诱发心脏不良事件发生,在护理过程中应避免诱发因素导致患者病情加重,甚至猝死;针对每个患者制订护理工作计划,使患者能对目前疾病有一个较为充分的认识,引导其主动参与到日常护理工作中[8-9],避免恶性事件的发生。②严密观察病情变化,预防药物副反应:临床应用中皮下出血仍是其常见的副反应,其与不同进针方法、拔针后压迫时间的长短有关[10];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时垂直进针可减少皮下出血的发生,注射后有效压迫穿刺针眼处3 min,能明显降低皮下出血的发生率;应观察患者是否有皮肤淤斑、牙龈出血、大便颜色变黑、血尿等症状,如果患者自述头痛或意识改变,可怀疑为颅内出血,应立即停用低分子肝素,做好积极抢救处理。

综上所述,低分子肝素钙治疗UAP患者的效果好,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不稳定性心绞痛诊断和治疗建议[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0,28(6):409.

[2] 韩凌,沈璐华.不稳定型心绞痛发病机理及肝素抗凝治疗[J].心血管病学进展,2002,23(6):321-325.

[3] 苏建文.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观察[J].中国中医药咨讯,2011,3(9):38-39.

[4] 吴卓娟,周锡芬,张东玲.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对策[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2000,19(4):156-158.

[5] 胡大一.肝素及低分子肝素在冠心病中的应用[J].临床荟萃,2004,29(7):403-404.

[6] 吕蓓,沈卫峰.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治疗进展[J].心血管病学进展,1998,19(1):12.

[7] 钟宁,高海青.低分子量肝素临床应用进展[J].心血管病学进展,1998,19(3):151.

[8] 李璐.1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心脏内外科联合救治的护理体会[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z1):155.

[9] 徐翠荣,李国宏,陈泳,等.临床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整体护理中的应用[J].介入放射学杂志,2012,21(12):1046-1048.

[10] 许秀丽,米秀勤,邢攸红.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局部压迫时间与皮下出血关系的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03, 38(1):5-7.

(收稿日期:2013-11-28 本文编辑:李亚聪)

猜你喜欢

低分子肝素钙不稳定型心绞痛效果观察
平均血小板体积与冠心病相关性分析
麝香保心丸治疗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合并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
加味桃红四物汤口服减少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低分子肝素钙用量的临床观察
血栓通联合低分子肝素钙在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中的效果观察
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
低分子肝素钙预防老年髋部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效果
护理干预对减少心内科低分子肝素钙皮下注射不良反应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