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早产儿的护理要点

2014-03-21张筱岚

大理大学学报 2014年2期
关键词:早产儿输液体重

张筱岚,汤 珺,赵 媛

(大理学院护理学院,云南大理 671000)

早产儿的护理要点

张筱岚,汤 珺,赵 媛*

(大理学院护理学院,云南大理 671000)

目的:分析总结早产儿的护理要点。方法:早产/低出生体重是引起新生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出生胎龄、日龄越小及出生体重越低,死亡率越高。通过查阅文献、总结临床和带教经验,提出早产儿的护理要点。结果:早产儿的护理要点主要包括保暖、维持有效呼吸、预防感染、合理喂养、输液管理、发展性照顾和病情观察。结论:新生儿死亡率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新生儿医疗水平和妇幼卫生事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只有加强早产儿的观察和护理,提高早产儿存活率,才能降低新生儿死亡率。

新生儿;早产儿;护理

早产儿(preterm infant)是指胎龄<37周(<259 d)的新生儿〔1〕,体重多在2 500 g以下。早产或低出生体重是引起新生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2〕。而新生儿死亡率是衡量新生儿医疗水平和妇幼卫生事业发展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资料显示〔3-9〕,早产儿占新生儿死亡的44.6%~68.0%,早期新生儿(≤7 d)占新生儿死亡的64.5%~84.1%。所以,出生胎龄、日龄越小及出生体重越低,死亡率越高。我国早产儿发生率约为5%~10%〔10〕,且近年来呈上升趋势。因此,只有加强早产儿的观察和护理,提高早产儿存活率,才能降低新生儿死亡率。根据多年临床和带教经验,现将早产儿护理要点报道如下。

1 保暖

早产儿体温调节中枢发育更不成熟,棕色脂肪更少,产热少,而体表面积更大,皮下脂肪更薄,散热多,更容易发生低体温和寒冷损伤综合征。因此,保暖是早产儿最重要的护理措施,应根据早产儿体重、成熟度及病情,给予不同保暖措施。

1.1 环境 早产儿病室应有空调设备,保持恒温恒湿。室温维持在24~26℃,相对湿度在55%~65%。

1.2 暖箱 当早产儿体重<2 000 g,应尽早将早产儿置于预热好的暖箱内保暖。暖箱温度应根据早产儿的体重和出生日龄而定,湿度为60%~80%,使早产儿腋温维持在36.5~37.5℃。早产儿体温异常时应每小时测1次体温,根据体温调节暖箱温度,体温正常后每4小时测1次体温。有研究表明〔11〕,在原有暖箱设备的基础上,增加鸟巢状毛巾圈及浴巾罩,模拟成子宫的环境,对早产儿能降低能量消耗,同时睡眠时间的延长也促进了体重增长,缩短了放置暖箱的时间和住院时间,降低了伤残率,对后期早产儿疾病的恢复和生长发育非常有益。

1.3 其他 体重>2 000 g的早产儿可给予头戴帽、脚穿袜、襁褓保暖。如需暴露操作时应在远红外辐射床上进行,注意保暖。接触早产儿的一切物品如工作人员的手、听诊器应保持温暖。

2 维持有效呼吸

早产儿呼吸中枢发育不成熟,表现为浅、快、不规则呼吸,常出现呼吸暂停;胎龄<35周的早产儿由于缺乏肺表面活性物质,容易发生新生儿肺透明膜病(NRDS),胎龄越小,发生率越高。窒息和NRDS是早产儿死亡的主要原因〔5,7〕。

2.1 体位 可采用头高脚低的仰卧位,利用重力作用尽可能减少胃食管返流和溢奶的发生,头偏向一侧,可防止呕吐物误吸后导致窒息。

2.2 保持呼吸道通畅 早产儿应专人看护,经常检查口鼻腔是否通畅,及时清除口鼻腔内分泌物,必要时予以吸痰。如果有鼻痂,可用1滴温水滴入鼻腔,待鼻痂软化后再用干净棉签轻轻弄出来。避免物品阻挡早产儿口鼻腔或置于早产儿胸部。

2.3 吸氧 一旦有缺氧表现,应给予吸氧。常用吸氧方式有鼻导管、面罩、气道内正压通气(CPAP)、气管插管给氧等,吸入氧气应加温、湿化。氧浓度以维持动脉血氧分压在50~80 mmHg(1mmHg= 0.133 3kPa)或经皮血氧饱和度在90%~95%为宜。一旦缺氧症状改善应立即停用,注意避免氧中毒。

2.4 观察呼吸 应注意鉴别早产儿正常呼吸特点和呼吸暂停。正常呼吸特点为浅、快、不规则,不需要特殊处理。一旦出现呼吸暂停,则需要给予干预措施,最常用的是触觉刺激,如拍打足底、摩擦背部、刺激皮肤等,如果还反复发生呼吸暂停,则可吸氧,遵医嘱给予氨茶碱静脉输注。此外,早产儿进暖箱保暖,可明显减少呼吸暂停的发作次数,减轻严重程度〔12〕。

3 预防感染

早产儿特异性和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均差,表现为皮肤非常娇嫩,屏障功能差,体液及细胞免疫功能均很不完善,免疫球蛋白G和补体水平极低,极易发生各种感染,严重感染常导致早产儿死亡。新生儿肺炎是早产儿主要死因之一〔9〕。

3.1 环境 早产儿病室应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工作人员相对固定,一旦发生呼吸道感染应暂时调离早产儿病室。室内医疗器械定期更换消毒,严格控制进入早产儿病室的人数,减少探视和陪伴,防止交叉感染。

3.2 无菌操作 工作人员应强化无菌操作观念,注意戴帽子、口罩,穿隔离衣,强化洗手意识,每次接触早产儿前后要洗手或用快速消毒液擦拭手部,接触早产儿的一切物品也应用快速消毒液擦拭后才能使用。

3.3 皮肤黏膜的护理

3.3.1 皮肤 应注意动作轻柔。一般情况良好时,每天沐浴1次,保持皮肤清洁,沐浴时注意不要污染脐部。

3.3.2 脐带 脐带未脱落之前,每天检查脐部是否有红肿、渗血、渗液,若无感染征象,用75%酒精擦拭脐带残端和脐轮周围;若脐窝潮湿或有少许脓性分泌物,可用3%双氧水洗净,涂1%龙胆紫使之干燥;若脐部感染严重可给予抗生素;若已形成肉芽组织,可用5%~10%硝酸银点灼后再以生理盐水洗净;且尿布不能遮盖脐部,以免尿湿污染脐部。

3.3.3 臀部 每天检查臀部皮肤有无发红、破损,及时更换尿不湿,每次大便后用湿纸巾擦拭干净,注意保持臀部皮肤的清洁干燥。

4 合理喂养

由于早产儿消化酶不足,胃酸分泌少,导致消化吸收功能差,但是早产儿需要追赶生长,生长发育更快,所需要的每千克营养素比足月儿还多,导致早产儿容易出现喂养问题。

4.1 喂养方法 目前没有发现比早产母乳更适合早产儿的营养品,因此新生儿营养学和新生儿医学仍强调母乳喂养〔13〕,无法母乳喂养者以早产儿配方奶为宜。

4.2 喂养原则 体重2 000 g以下或吮吸能力较差及因母乳喂养引起的喂养不良可采用鼻饲喂养,体重越轻哺乳次数相体对越多。体重<2 300 g吮吸能力弱时,可用滴管或奶嘴试喂,逐渐增加次数;体重>2 300 g,如生后情况良好,生后6~12 h先喂温水,再过渡到母乳喂养;在用奶嘴喂养体重大于2 500 g的早产儿时,如果消化功能基本成熟,可按足月儿喂养〔14〕。早产儿鼻饲喂养时,胃管插入的长度,以身高为基础的图表法比传统法更合适〔15〕。

4.3 观察哺乳情况 喂乳量根据早产儿耐受力而定,以安静、无腹胀、无胃潴留及呕吐为原则,每天定时监测体重,早产儿理想的体重增长为15~30 g/d(除外生理性体重下降期)。

5 做好输液管理

早产儿血管太细,病情危重时周围循环差、皮肤紫绀、不易固定等,导致早产儿静脉穿刺容易失败。

5.1 输液部位 早产儿头皮静脉丰富、表浅易见、不易滑动、便于保暖,且头皮静脉没有静脉瓣,正逆方向均能穿刺,方便操作,不影响早产儿肢体活动及其他诊疗和护理工作,因此,多采用头皮静脉输液法。

5.2 输液速度 输液速度和输液量与早产儿体重、胎龄、出生日龄有关,胎龄越小、体重越低、出生日龄越小,输液速度越慢、输液量越小。因此,早产儿常使用微量输液泵来控制输液速度,避免输液速度过快,总量过多,导致早产儿心力衰竭和急性肺水肿。

5.3 漏针的处理 注意观察早产儿静脉穿刺局部有无肿胀、渗液,一旦出现前述症状,应重新建立静脉通道。由于早产儿皮肤娇嫩,局部应保持清洁干燥,避免皮肤潮湿、破损后继发细菌感染。

6 发展性照顾

发展性照顾是国外20世纪90年代起就开始关注研究。目前国内也广泛应用于早产儿,资料显示〔16-19〕,发展性照顾的方法包括模拟子宫环境,减少噪音、光线和疼痛的刺激,重力微量喂养,非营养性吸吮,抚触,保持舒适体位,定时探视等。可增加早产儿睡眠时间,保证充足睡眠;有安全感;显著加快胃肠蠕动,促进吸吮反射的建立,加快体重增长;降低并发症和医院感染率,增强抵抗力;缩短住院时间。有利于促进早产儿生长发育。

7 观察病情

早产儿病情变化快,应加强病情观察。如果早产儿入院时已发生新生儿窒息、新生儿肺炎、新生儿黄疸等疾病,应注意观察相应临床表现。如果只是因为早产入院,应严密观察生命体征,面/肤色、哭声、精神反应、肢端温度、大小便;吃奶情况包括奶量、吸吮是否有力、有无溢奶等;警惕窒息、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肺炎、寒冷损伤综合征等疾病的发生。

〔1〕崔琰.儿科护理学〔M〕.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148.

〔2〕付汉东,陆敏,杨树杰.2007-2010年孝感地区新生儿死亡原因调查分析〔J〕.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12,14(3):181-183.

〔3〕王凤华.北京市通州区1996-2007年新生儿死亡情况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09,24(34):4849-4851.

〔4〕刘静,李淑萍,李桂芳.305例新生儿死亡情况分析〔J〕.当代医学,2011,17(19):92-93.

〔5〕王乖莉.岐山县五年新生儿死亡调查分析〔J〕.内蒙古中医药,2012,31(18):54-55.

〔6〕甘斌,陆敏,何源.2007-2011年孝感市新生儿死亡分析〔J〕.中国新生儿科杂志,2012,27(5):332-334.

〔7〕郑丽玲,黄小凤,周冰新.2003-2010年住院新生儿死亡原因分析〔J〕.海南医学,2013,24(4):571-573.

〔8〕王宝珠,李敏,蔡文娟.陕西省2006-2011年新生儿死亡流行病学调查〔J〕.中国新生儿科杂志,2013,28(1):45-47.

〔9〕白小红,熊英,张德双.住院新生儿180例死亡原因分析〔J〕.中国新生儿科杂志,2013,28(2):88-91.

〔10〕金汉珍,黄德珉,官希吉.实用新生儿学〔M〕.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92-193.

〔11〕唐淑云,韦定敏,魏春兰.不同保暖方式对早产儿生命体征及体重的影响〔J〕.护士进修杂志,2012,27(23):2163-2164.

〔12〕周鹤松,郁惠东,盛凯华,等.早产儿进暖箱可明显控制呼吸暂停的发生〔J〕.中华当代医学,2005,3(5):11-12.

〔13〕高海霞,陈京立,高洪莲.早产儿母乳喂养的研究进展〔J〕.护理研究,2007,21(5):1317-1319.

〔14〕丁艳华,白丽,俞翠玲.早产儿喂养与护理〔J〕.中国保健营养,2012(20):4497.

〔15〕李小容,覃英梅,杨朝霞.早产儿两种胃管插入法的效果观察〔J〕.护士进修杂志,2008,23(7):618-619.

〔16〕王改霞,翟晔,张雪花.发展性照顾对早产儿身心发育影响的临床观察〔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1,14(14):15-16.

〔17〕应雪琼,林心怡,颜胜宇,等.发展性照顾护理模式对早产儿生长发育的影响〔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2,29(2A):8-9.

〔18〕王晓云.早产儿发育支持性护理的临床应用研究〔J〕.中国妇幼保健,2013,28(11):1756-1757.

〔19〕张晓丽,董荣芝,王娜娜,等.发育支持护理在早产儿临床护理中的应用〔J〕.滨州医学院学报,2013,36(1):10-12.

Nursing Care of Preterm Infants

ZHANG Xiaolan,TANG Jun,ZHAO Yuan*
(College of Nursing,Dali University,Dali,Yunnan 671000,China)

Objective:To analyze and summarize the main points for preterm infants nursing.Methods:Prematurity and low birth weight were the main causes of neonatal death,preterm infants with smaller gestational and postnatal age,or lower birth weight showed higher mortality rate.Main points for preterm infants nursing were summarized by literature reviewand experience from clinical and teaching.Results:Keeping warm,maintain effective breathing,prevention of infection,reasonable feeding,transfusion,developmental care and observation were the main points in preterm infants nursing.Conclusion:The neonatal mortality rate was an important index to measure the neonatal medical level and child health development of a country or a region.Only with strengthening the observation and nursing care,can we improve the survival rate of premature infants.

neonate;premature infant;nursing

R47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2-2345(2014)02-0078-03

10.3969/j.issn.1672-2345.2014.02.022

云南省教育厅科研基金资助项目(2013Y501);大理学院第二批本科应用型示范课程建设基金资助项目(SFⅡ-01)

2013-12-06

张筱岚,副教授,主要从事儿科护理学研究.

*通信作者:赵媛,副教授.

(责任编辑 李 杨)

猜你喜欢

早产儿输液体重
给鲸测体重,总共分几步
奇妙体验之称体重
自灸也能预防输液发热反应
称体重
早产儿长途转诊的护理管理
晚期早产儿轻松哺喂全攻略
六合丹防治输液性静脉炎的Meta分析
你的体重超标吗
在为老年患者静脉输液时应用留置针改良固定法进行输液的效果
颈枕输液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