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专职陪护人员行为对老年病人心理状态的影响

2014-03-21张筱岚高家兰

大理大学学报 2014年2期
关键词:老年病专职老年人

赵 媛,张筱岚,高家兰

(大理学院护理学院,云南大理 671000)

专职陪护人员行为对老年病人心理状态的影响

赵 媛,张筱岚,高家兰

(大理学院护理学院,云南大理 671000)

目的:根据老年病人的心理特点及其家属的职业陪护需求,探讨合理的陪护行为,改善老年病人的心理特点、加快老年病人的康复速度。方法:通过临床实践中不断访问分析、综合查看大量参考文献,总结:影响老年病人心理状态的护理行为。结果:有效的陪护行为能改善老年病人的心理状态、加快老年病人的康复速度;不良的陪护行为会加重老年病人的心理负担,减慢其康复速度。结论:陪护行为对病人心理状态的影响十分明显,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老年病人的康复情况,应根据老年病人的心理特点对专职陪护人员行为进行不断改善和调整。

专职陪护人员;老年病人;心理状态

中国人口已开始逐渐走向老龄化。近年来,老年病人的陪护也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然而,大多数老年人同时患有多种慢性病,住院的时间较长,子女等直系亲属照顾的时间不多,所以,聘请陪护人员照顾老年病人已是必然的选择。有调查表明,90%以上的住院患者希望住院期间有人陪护〔1〕。越来越多的医院已经或正在尝试成立专职陪护中心〔2-3〕,代替家属及子女等尽亲情之心。专职陪护人员的出现,不仅缓解了护士的不足,更重要的满足了老年病人对精心照顾的需求。当然,这同时也给医院内部的护理管理带来了新的挑战。现今,患者的心理需求、社会需求等不但表现为多元化,而且呈现出多层次化〔4〕。老年病人在医院中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因此,调查了解陪护行为对老年心理状态的影响,通过对陪护人员的有效管理和利用,从而促进老年病人的康复,已成为医院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5〕。

1 老年病人的心理特点

1.1害怕孤独,闷闷不乐人到老年,由于子女不在身边,再加上疾病缠身等原因,容易造成闷闷不乐、郁郁寡欢〔6〕。老年人都害怕孤独,特别是住院后,离开了熟悉的环境和亲人,习惯的生活规律被迫改变〔7〕,周围是陌生人,交流很少。因此,老年病人内心上感觉到很孤独寂寞。有的老年病人因孤独而难以入睡。有的老年人甚至表现出怨天尤人、唉声叹气〔8〕;也有的故作坚强,强加掩饰;还有的自我放弃,产生轻生的念头等。所以,部分老年病人不好好配合治疗,甚至拒绝治疗,这样不仅影响了正常的治疗和康复,还会诱发新的疾病。

1.2恐惧焦虑长期患病的老年人,常会出现头晕头痛、心悸、正常活动受到限制等不适症状,这会造成老年病人心理的焦虑。一些经济条件不好的老年人,更加重了心理上的恐惧。还有多数老年患者不能正确认识死亡,一切身体的不适和环境的不舒适都会触发对死亡的恐惧。

1.3疑心重疑心是人自我消极暗示的一种内心举动,是没有客观依据的主观臆断行为。如:有人小声说话,老年人往往以为别人在谈论他的病情,担心自己是不是得了不治之症等。疑心重是老年病人的重要特征,别人的眼神、动作等都可能触发他的臆想。

1.4对自己患病认识不足有的老年人一向身体很好,突然生病了自己一时难以接受,这是一种正常的心理保护性反应,对健康没什么害处〔8〕。但有些老年人不能正确认识到自己病了,害怕治疗、拒绝治疗,这就会耽误疾病诊治的最佳时期。

2 专职陪护人员

2.1概况陪护人员通常指的是由陪护中心或者是家政公司招聘并经过培训的专职照顾患者的人员〔9〕。陪护一般分为两种〔10〕,一种是由医院统一管理,另一种指由陪护中心(或公司)管理。陪护工作是医院护理工作的重要组成,又是医院护理工作的延伸及补充〔11〕。由于陪护人员文化水平较低,所以对护理常识了解少〔12〕。另外,还有一部分陪护为打工者或护工〔13〕,没有一个统一的管理机制,不利于对老年患者开展有效的陪护工作。

2.2陪护人员的行为

2.2.1 良好的陪护行为 帮助老人重建正确的认知,保持良好的心理自我调节状态;鼓励老年人多与社会接触;及时帮助老年人疏导情绪;积极帮助老年人建立良好的社会支持体系;指导老年病人正确面对生老病死;常与特殊老年病人进行肢体语言的交流。

2.2.2 不良的陪护行为 陪护人员互串病房、大声说笑、随地吐痰、乱扔垃圾等不良行为会破坏病区安静而整洁的医疗环境〔14〕;部分陪护人员语言表达不得体,甚至泄露病人的病情;部分陪护对于老年患者表现出不冷不热的态度;还有些陪护人员缺乏责任心,照顾患者不到位,甚至会出现脱离岗位的现象。

3 陪护人员的相关行为对老年病人心理的影响

3.1良好的陪护相关行为对老年病人心理的影响指导老年人妥善解决健康、疾病、生活、家庭、业余活动和社会适应问题,培养积极的思维方式,用积极的心态面对人生,保持乐观开朗的性格和建立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15〕;能让老年病人结识更多的老年伙伴,减少孤独寂寞感,消除许多不良的心理情绪,享受更多健康快乐的生活;能指导老年病人与晚辈和睦相处,不倚老卖老、以老压小;能使老年病人正确认识自己患病,减少对所患疾病的恐惧,正确认识死亡是生命的自然规律;能加快老年病人的康复速度。

3.2不良的陪护相关行为对老年病人心理的影响能增加病人的心理负担,加重对疾病的恐惧感;能使病人产生消极情绪,增加孤独感,导致内心空虚、疑神疑鬼;使病人对医院产生不良印象,以致不配合治疗,减慢其康复速度。

4 改善陪护人员行为的建议

陪护人员应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素质〔16〕;医院或陪护中心(公司)应对陪护人员进行定期培训,制定科学的培训计划和考核标准,并定期进行统一体检、培训及考核,统一着装等〔17〕;强化陪护人员的陪护意识,明白其工作职责及意义;医院对陪护人员实行统一管理,制定聘用条件、职业行为规范及管理办法;实行持证上岗制度等。言语是心理治疗的重要手段〔18〕,所以良好的语言技巧和沟通能力是陪护人员应具备的基本素质,陪护人员还要注意语言的道德性、感情性和保密性〔19〕,用良好的语言减轻病人心灵的痛苦,增强和疾病作斗争的坚强信心。

5 总结

在当前医院陪护模式盛行的情况下,要实行整体护理,其中不能忽视的就是专职陪护对老年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研究专职陪护人员对老年病人心理状态的影响,从而进行相应的干预对提高患者的治疗质量起着很重要的作用。专职陪护人员的工作不单是对老年病人生活起居的照顾,还应该是心理沟通和情感支持。因此,医院应该不断加强专职陪护人员的服务能力及护理技能,来提高专职陪护人员的工作质量,增加病人满意度。

〔1〕黎贵香,向代群.住院病人对陪伴需求的调查分析〔J〕.护士进修杂志,2001,16(1):76-77.

〔2〕王小方,李武平.住院患者对专职陪护需求的调查〔J〕.现代护理,2004,10(1):15-16.

〔3〕褚晓静,尤彩珠.建立专职陪护满足病人需求〔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02,9(2):161.

〔4〕顶小容,石兰萍,孙玉香,等.对建立院内专业陪护服务模式的探讨〔J〕.中国医学管理杂志,2003,23(5):41-42.

〔5〕皮慧敏,严莎.干部病区老年住院患者陪护人员的相关调查和分析〔J〕.中国营养保健,2012,3(2):210-211.

〔6〕虞红兰.关注病人心态加强老年人患者的心理护理〔J〕.中国保健营养,2012,10(2):3957-3958.

〔7〕李翠华.老年病人的心理特点及其护理〔J〕.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4(3):24.

〔8〕余琼华.当代老年病人心理特点及护理策略分析〔J〕.现代护理,2012,10(1):13.

〔9〕黄艳萍.湖南省二级以上医院住院患者陪护需求的调查与分析〔J〕.当代护士,2010(4):72-74.

〔10〕李亦宁.提高陪护质量的探讨〔J〕.华北煤炭医学学院学报,2006,8(3):380-381.

〔11〕杨丹,肖顺贞,谢东东.老年住院病人对护工的需求及现状〔J〕.中华护理杂志,2004,39(4):272-274.

〔12〕周智娟.老干病房陪护现状及对策〔J〕.广西医学,2005,27(1):144-145.

〔13〕王丽娜,王晓湘.干部病房住院患者陪护的健康教育〔J〕.西南军医,2006,8(5):113-114.

〔14〕杨群智.老干部病房陪护现状与管理策略〔J〕.上海护理,2010,10(6):77-78.

〔15〕冯建华.病人对探视陪护需求的调查与分析〔J〕.护理学杂志,2004,16(4):245-246.

〔16〕李运梅,陈静,何冰,等.医院陪护人员现状调查〔J〕.护理研究,2008,22(10):2704-2705.

〔17〕罗雪琴,罗小燕.陪护人员实行社会化规范管理初探〔J〕.护理研究,2004,18(10B):1864-1865.

〔18〕孙建萍.老年护理〔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14.

〔19〕肖春红.语言艺术在护患沟通中的重要性〔J〕.中国疗养医学,2006,15(3):208-209.

(责任编辑 李 杨)

Influence of Professional Caregivers Behaviors on the Mental State of Elderly Patients

ZHAO Yuan,ZHANG Xiaolan,GAO Jialan
(College of Nursing,Dali University,Dali,Yunnan 671000,China)

Objective:To explore a reasonable professional care according to the psyc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elderly patients and the demands of their families,to improve the psychological feature and recovery of elderly patients.Methods:Through visiting and analysis in clinical practice,as well as the comprehensive review of references,the nursing behaviors which could influence the mental state of elderly patients were summarized.Results:Effective,professional accompanying caregiving could improve the elderly patients' mental state and speed their recovery.Undesirable full-time accompanying caregiving only added psychological burden of elderly patients and slowed down their recovery.Conclusion:Full-time accompanying caregiving behavior had an significant effect on elderly patients and greatly influenced elderly patients'recovery,which should be regulated according to the elderly patients'psychological feature.

full-time accompanying caregivers;elderly patients;mental state

R472

A

1672-2345(2014)02-0065-03

10.3969∕j.issn.1672-2345.2014.02.018

2013-12-06

赵媛,副教授,主要从事内科护理及护理心理研究.

猜你喜欢

老年病专职老年人
认识老年人跌倒
老年人再婚也要“谈情说爱”
老年人睡眠少怎么办
内科老年病实施人性化护理的应用效果探讨
自主筹资筹劳 农村公路要设专职“保姆”
加强企业专职消防队伍建设
专职调解员有了自己的家
越来越多老年人爱上网购
人体衰老认知与测试量表构建及其在老年病中的应用
专职媒人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