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邓小平理论研究的新领域
——《邓小平与民族精神的弘扬和培育》书评

2014-03-21杨杰

梧州学院学报 2014年1期
关键词:邓小平理论弘扬中华民族

杨杰

(中山大学,广东广州 510275)

邓小平理论研究的新领域
——《邓小平与民族精神的弘扬和培育》书评

杨杰

(中山大学,广东广州 510275)

“邓小平与民族精神的弘扬和培育”,从民族精神视角解读邓小平理论,是邓小平理论研究的新领域。该书认为,邓小平弘扬和培育的民族精神,既源于优秀传统文化,经过批判继承后又超越了优秀传统文化,从而实现了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成为激发人们不断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推动中华民族继续前进、建设社会主义强大国家的精神动力。该书构架新颖,科学合理,内容全面,逻辑清晰,具有创意。

邓小平理论;理论研究;新领域

《邓小平与民族精神的弘扬和培育》一书,是任民教授承担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邓小平与民族精神的弘扬和培育”研究的终期成果,该书已由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从民族精神视角解读邓小平理论,是邓小平理论研究的新领域。该书的出版发行,对“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一、该书的理论依据和现实意义

毋庸置疑,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民族精神是民族思想、民族性格、民族心理和价值取向的综合反映,是一个民族的精神支柱,因而成为其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不竭动力。

1978年召开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结束了“左”的错误路线,实现了党和国家工作重心的转移。在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领导下,中国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的历史时期。经过30多年来的现代化建设,中国的经济、政治、军事、文化都发生了深刻的变革。如今,中华民族的凝聚力进一步增强,综合国力全面提升,各项事业都取得了伟大的成就,这些成就的取得,靠的就是邓小平理论的指导。

该书认为,邓小平创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涵盖了经济、政治、科技、教育、文化、军事、外交、统战、党建等内容,是一个博大精深的思想体系。这些理论在创立过程中,既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又汲取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并赋予了时代的新内涵,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理论成果。毫无疑问,在邓小平理论体系中,包含着对民族精神的弘扬和对时代精神的培育的丰富内容,该书所阐释的民族精神,对促进邓小平理论研究的深入进行,并将研究的理论成果对国人,尤其是对青年大学生进行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教育,不断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使其自觉地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同心同德地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该书的理论构架和主要观点

中华民族是一个伟大的民族。古代先哲在总结人类改造世界的实践过程中,提出了许多丰富多彩的、至今仍具有强大生命力的至理名言,如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等等,它们在历经数千年的陶冶后仍然成为宝贵的民族意识和民族性格,这些具有强大生命力的民族精神,是激励中华民族自强向上的精神动力。

该书认为,邓小平培育的民族精神,既源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经过批判继承后又超越了传统文化。“重实际而黜玄想”的务实精神、“改弦易调”的创新精神、“革故鼎新”的改革精神、“和而不同”的开放精神、“刚健有为”的自强精神、“以法治国”的法治精神、“以德为本”的重德精神、“人贵物贱”的人文精神、“以和为贵”的和合精神、“求真求实”的科学精神、“忧国忧民”的爱国精神,这些都是民族精神的思想精华。但是,由于时代的变迁,这些精神难免存在它的历史局限性。邓小平站在时代的新高度,对传统民族文化进行了批判性继承,即批判封建性糟粕和继承民主性精华,并根据时代特点赋予了新的内涵,从而实现了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成为改造物质世界的强大的思想武器。

该书全面阐述了邓小平培育民族精神的主要内容,包括民族的务实精神、民族的创新精神、民族的改革精神、民族的开放精神、民族的自强精神、民族的法治精神、民族的重德精神、民族的人文精神、民族的和合精神、民族的科学精神、民族的爱国精神等。现实告诉我们,在邓小平弘扬的民族精神中,民族的务实精神已被落实在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三步走”的战略中;民族的重德精神已被容纳在培养社会主义新人的目标中;民族的和合精神已被融化于建设社会主义的和谐社会中;民族的爱国精神已体现于振兴中华、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中。此外,邓小平培育的、体现时代精神的如改革开放精神,已渗入人们的思想意识中,成为中国人摆脱贫穷、追求富强的实践行动;社会主义的法治精神,已被落实为制定国家政策的措施中;而推动社会发展和进步的科学创新精神,已被提升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思想之中。这些丰富和光彩夺目的精神,是激励中华民族继续前进、建设社会主义强大国家的精神动力。

三、该书的理论特色及学术价值

“邓小平与民族精神的弘扬和培育”,是中华民族精神研究的重要内容和学术论阈。中华民族在五千多年的历史发展中,创造了光辉璀璨的中华文化,培育了催人奋进的民族精神,这种精神不仅在维护民族团结和统一中做出了重要的贡献,而且在培养和造就民族的优良品格和气质上也同样具有不可磨灭的作用。正因为这样,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历史演变中,尽管历尽沧桑,经历多次磨难,但靠着爱国主义的光荣传统和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使中华民族始终以顽强的生命力屹立于世界的民族之林。必须指出,民族精神需要不断地弘扬,才能使它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中发挥其凝聚力和战斗力的作用,而反映时代要求的新精神则需要精心培育,才能使它成为民族的群体意识和价值观念。该书提出的创新精神、改革精神、开放精神、法治精神、科学精神,是首次从民族精神的角度进行论述的,这些内容体现了邓小平在新时期培育的时代精神,它对培育民族的性格和国人的精神风貌产生了重要的作用,对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该书的理论特色是从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对邓小平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思想渊源、理论内涵、发展超越等进行全面、系统地阐述,体现了继承性和创新性的统一、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它鲜明地反映在三个方面:一是提炼民族精神的思想精华,体现了继承性;二是提出邓小平对传统民族精神的超越,体现了创新性;三是贯彻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体现了实践性。主要的理论建树在全面深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务实精神、创新精神等十一个方面的内容,这些理论建树,对于进一步丰富和深化中华民族精神的研究具有积极的作用。

在学术价值上,该书对研究民族精神当代化的基本线索和发展规律具有创新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研究视角新。即从民族精神的视角研究邓小平理论,拓宽了学术界对邓小平理论的研究,丰富和发展了邓小平理论研究的内容。二是体系构架新。该书构架的十一章,科学合理、内容全面、逻辑清晰、具有创意,为学术界提供了可供借鉴、参考的框架体系。

在理论或应用价值上,该书把握了邓小平理论的民族精神,乃至把握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民族之“根”,科学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理论武装,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应用价值。因为民族精神的弘扬和培育,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战斗力,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有利于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邓小平理论旗帜,有利于深入开展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的宣传教育,进而激发人们不断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当然,作为邓小平理论研究的新领域,本书也难免存在一些不足,如古代文化典籍与邓小平理论具有哪些内在联系还有待于深入研究。此外,民主精神、宽容精神也是邓小平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它对当今民主政治建设及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这些方面还需要继续进行研究,使这一领域的研究成果更加丰富和完善。

I206

A

1673-8535(2014)01-0071-03

杨杰(1971-),男,四川宣汉人,中山大学社会科学教育学院2010级博士研究生,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校长、教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责任编辑:高坚)

2013-11-26

猜你喜欢

邓小平理论弘扬中华民族
弘扬爱国精神
弘扬爱国精神
中华民族的独立之路
聚焦中华民族之瑰宝“非遗”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保证
From Xia People to Han People and to Chinese Nation— A Study of the Trajectory of the Cohesion and Integration of Chinese Ethnic Groups
邓小平的城乡统筹发展思想及其现实启示
弘扬雷锋精神,既不左,也不右
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弘扬雷锋精神 坚持与时俱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