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萘替芬酮康唑乳膏治疗儿童面部花斑癣的疗效观察

2014-03-20李麟

安徽医专学报 2014年1期
关键词:色菌真菌学酮康唑

李麟

萘替芬酮康唑乳膏治疗儿童面部花斑癣的疗效观察

李麟

目的:观察萘替芬酮康唑乳膏治疗儿童面部花斑癣的疗效与安全。方法:将95例患儿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外用萘替芬酮康唑乳膏,对照组外用特比奈芬软膏,于治疗2、4周后观察疗效及有无不适反应,并根据真菌镜检结果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治疗2周时治愈率为90%,4周时治愈率为100%,不适反应率为10%;对照组治疗2周时治愈率为71%,4周时治愈率为84%,不适反应率为27%。两组有效率及安全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萘替芬酮康唑乳膏治疗儿童面部花斑癣安全而有效。

萘替芬酮康唑 特比奈芬 花斑癣花斑癣[1]现称为花斑糠疹,由马拉色菌累及皮肤角质层所致的慢性表浅真菌病。因致病菌不是皮肤癣菌,故学术界主张称花斑糠疹。儿童尤其是婴儿中少见,且临床表现[2]不典型,主要为色素减退斑,鳞屑较少而细薄,皮损好发面部。取皮损处皮屑镜检儿童仅有菌丝,而在成人则菌丝和孢子同时存在。小儿的花斑癣一般以外用药物为主,萘替芬酮康唑乳膏(重庆华邦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每支10g,内含100mg盐酸萘替芬和25mg酮康唑的复方制剂,笔者自2007年3月~2013年5月用于外用治疗儿童面部花斑癣50例,取得满意效果,同时与外用特比奈芬软膏的患儿作对照,以寻求在临床上用合适的外用药物治疗儿童面部花斑癣。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标准 所有病例根据皮损的典型临床表现及分布,并且根据真菌学镜检阳性作出诊断[3]。纳入标准[4]:皮损出现在面部,表现为绿豆大至黄豆(直径0.2~0.5cm)的圆形色素减退斑,且部分融合成片,部分表面常覆以少量稀薄鳞屑,自觉症状不明显;年龄<14岁;2周内无外用和内服抗真菌药物史;能合作随访者。剔除标准:终止治疗,不记录疗效及不良反应,未按治疗方案完成全程治疗者。

1.2 临床资料 95例患儿均来自本院皮肤科门诊,将其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50例:男31例,女19例,其中年龄<2岁36例。母乳喂养36例,混合喂养14例。发生部位:额部(以眉及眉间为主)38例,双颊部2例,下颌部10例。其中1例父母与婴儿均同时患花斑癣,其他父母均无同时患花斑癣史。对照组45例:男30例,女15例,<2岁34例。母乳喂养32例,混合喂养13例。发生部位:额部(以眉及眉间为主)37例,双颊部2例,下颌部6例。两组一般情况均具有可比性,全部病例病程15天~2年,年龄2个月~14岁,否认发病前有局部外用激素史,小儿均体健。

1.3 真菌学检查 治疗前、治疗2周及治疗4周停药后分别作真菌直接镜检。采用派克墨水染色法。取透明胶布贴于皮损部位,持续2min。先在载玻片上各滴一滴20%KOH溶液和派克墨水,后将贴于皮损上的胶布取下贴到盛有复方墨水的玻片上染色,然后直接在显微镜下观察菌丝、孢子。

1.4 治疗方法 治疗组每日外用萘替芬酮康唑乳膏2次,对照组采用特比奈芬软膏(山东齐鲁制药厂生产的1%盐酸特比奈芬)每日早晚各一次,两组均家长给予儿童患处涂抹,将乳膏薄薄涂于面部,适当揉搓,用药前清洗患处,治疗期间不外用其他抗真菌药物,疗程2~4周。分别于治疗前、治疗2周和4周时观察临床表现及其不良反应,观察指标包括皮损面积、红斑、脱屑、丘疹、水泡、糜烂、溃疡、瘙痒、疼痛和烧灼感,并记录出现不良反应的时间。同时要求皮肤应经常保持清洁干燥,患者使用的毛巾、枕套、汗衫等煮沸消毒。

1.5 临床疗效判断标准 痊愈:皮损全部消失,恢复正常皮肤色泽;显效:皮损消退≥60%;好转:皮损消退≥30%;无效:皮损消退<30%。真菌学疗效:治愈为真菌镜检:(-);无效为真菌镜检:(+)。

1.6 统计学方法 用SAS 8.02软件,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 ①治疗组疗效:治疗2周时临床痊愈45例,治愈率为90%;4周时50例均痊愈,治愈率为100%。真菌学镜检:(-)。②对照组临床观察疗效:治疗2周时临床痊愈32例,治愈率为71%;4周时38例真菌学镜检:(-),治愈率为84%。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周:x2=5.5024,P<0.05;4周:x2=6.2721,P<0.05);见表1、表2。

2.2 不良反应 治疗组用药过程中仅早期出现轻度红斑5例,外涂乳膏后均可耐受,未间断治疗,均为<1岁的婴儿出现,不适反应率为10%。对照组用药过程中出现轻度红斑7例,脱屑3例,瘙痒2例,不适反应率为27%,炉甘石洗剂外用治疗后均可耐受外抹软膏,也未间断治疗。治疗组与对照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x2=4.4778,P<0.05),见表3。

表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例)

表2 两组真菌清除情况 (例)

表3 两组治疗效果与安全比较 (例)

3 讨论

花斑癣其致病菌为嗜脂酵母—糠秕马拉色菌,这是一种正常人皮肤上常见的腐物寄生菌,本病的发生需有促发因素的影响,使腐生性的酵母型马拉色菌转变为致病性菌丝,家族易感性及外界环境因素(高温、湿度大)可能与儿童花斑癣密切相关。4~6个月龄婴儿皮肤定植[5]该菌通常较多,一般多见于母乳喂养的小儿,笔者见到病例多母乳喂养,多发病在夏季,绝大多数父母无花斑癣史。小儿花斑癣临床表现为色素减退鳞屑斑,注意与单纯糠疹、白癜风、贫血痣等鉴别,花斑癣真菌镜检阳性,以上这些疾病真菌检查均阴性。

由于小儿的皮脂腺功能[6]尚不健全或皮肤pH值等微环境并不特别适合糠秕马拉色菌的寄居生长等原因,给予恰当的治疗或去除诱因后,应很快痊愈且不易复发。萘替芬酮康唑乳膏中萘替芬属于丙烯胺类药物,酮康唑属于咪唑类药物,它们以4:1的浓度制成复方制剂,在这一浓度比例下,相互产生协同作用,使彼此的活性都增强,这一浓度制成的剂型对皮肤刺激小。小儿面部皮肤薄嫩,外用药物容易吸收,故疗效好。本文结果显示,治疗2周或4周后临床疗效,治疗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且未见明显不良反应,耐受性好。

总之,萘替芬酮康唑乳膏治疗儿童面部花斑癣疗效肯定,依从性及安全性高,使用方便,是一种理想的外用抗菌药。

1 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真菌学组.马拉色菌相关疾病诊疗指南(2008版)[J].中华皮肤科杂志,2008,41(10):639~640.

2 周夕湲,熊琳.马拉色菌相关婴儿皮肤病[J].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2008,34(1):45~47.

3 燕峰,张志勇.萘替芬酮康唑乳膏治疗花斑癣的临床观察[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10,24(7):681~682.

4 施和建,张国龙,杜旭峰,等.483例儿童花斑癣回顾性分析 [J].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2008,34(5):279~281.

5 赵会亮,张舂英,骆金岭.幼儿花斑癣诊疗分析[J].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05,19(6):448~449.

6 Bernard A Cohen.儿童皮肤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96~97.

Treatment Effect and Safety of Naftifine/ketoconazole Cream to Facial Pityriasis Versicolor in Children

Lu'an Affiliated Hospital of Anhui Medical Universiy,Lu'an 237005,Anhui
LI Lin

Objective:To observe the clinical efficiency and safety in the treatment of facial pityriasis versicolor in children with Naftifine/Ketoconazole Cream.Methods:95 children patie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reatment group and control group.Naftifine/ketoconazole cream were applied in the treatment group,and Terbinafine were applied in the control group.The clinical efficiency and side effects were evaluated 2 and 4 weeks later,and therapeutic effect was determined 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of fungus infection.Results:At the end of 2 weeks and 4 weeks,the efficacy of the treatment group was 90%and 100%,while control group was 71%and 84%.The side effects of treatment group was 10%,and control group 27%.All of them had significant difference(P<0.05).Conclusion:Naftifine/ketoconazole cream is efficient and safe to treat facial pityriasis versicolor in the children.

Naftifine/ketoconazole cream;Terbinafine;Pityriasis Versicolor /(编审:赵政龙 施仲赋)

R756.9

A

1671-8054(2014)01-0042-02

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六安医院 安徽 237005

2013-11-21收稿,2014-01-12修回

猜你喜欢

色菌真菌学酮康唑
布替萘芬乳膏治疗马拉色菌毛囊炎的疗效分析
新时期农林院校植物保护专业真菌学课程教学改革探析
萘替芬酮康唑乳膏配方筛选及工艺
《中国真菌学杂志》第五届编委会会议纪要
伊曲康唑联合氯康唑治疗马拉色菌毛囊炎200例临床效果分析
UPLC法测定酮康唑制剂中酮康唑的含量
伊曲康唑与氟康唑治疗马拉色菌毛囊炎的疗效对比
货架效期内3种酮康唑制剂抑菌效力测试与评价
马拉色菌临床鉴定研究进展
《中国真菌学杂志》在沪举行创刊五周年庆典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