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量肾上腺素配合消痔灵治疗内痔出血的临床疗效观察*

2014-03-15李康平张禄芳喻登明

中国医学创新 2014年21期
关键词:消痔肛肠病内痔

李康平张禄芳喻登明

微量肾上腺素配合消痔灵治疗内痔出血的临床疗效观察*

李康平①张禄芳①喻登明①

目的:探讨微量肾上腺素配合消痔灵于内痔区注射促进内痔区硬化、萎缩及止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4年3月本科内痔出血患者1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90例用微量肾上腺素配合消痔灵注射剂于内痔区注射(II、III期内痔加内痔结扎切除术)。对照组90例用消痔灵注射剂于内痔区注射(II、III期内痔加内痔结扎切除术),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半个月内,两组的内痔出血治愈率为1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3 d后仍有便血者18例,7 d后3例;对照组在治疗后3 d仍有便血者42例,7 d后12例;治疗组治疗3 d后72例痔核萎缩,对照组为41例;术后7~10 d,治疗组创面溃疡出血大于30 mL者2例,对照组7例;两组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量肾上腺素配合消痔灵于内痔区注射能有效促进内痔区硬化、萎缩及止血,临床疗效满意

肾上腺素; 注射; 内痔出血

本科2013年3月-2014年3月采用微量肾上腺素配合消痔灵注射剂于内痔区注射(II、III期内痔加内痔结扎切除术)治疗90例内痔出血患者,疗效满意,并与同期采用消痔灵注射剂于内痔区注射(II、III期内痔加内痔结扎切除术)治疗90例内痔出血患者的疗效进行对比分析。总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3月-2014年2月本院收治符合纳入标准的180例I、II、III内痔出血患者进行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90例。治疗组男40例,女50例;年龄19~59岁,平均(39.2±2.2)岁;病程5个月~22年,平均(36.1±4.4)个月;其中I、II、III期分别为26、46、18例。对照组男39例,女51例;年龄18~60岁,平均(38.2±3.3)岁;病程3个月~20年,平均(33.1±4.6)个月;其中I、II、III期分别为24、47、19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内痔分期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参照《现代中医肛肠病学》中I、II、III期内痔的诊断标准[1]。I期内痔临床表现:便鲜血明显,点滴而下或喷射而出,无明显肛门肿物脱出。II、III期内痔临床表现:排便时肛门肿物脱出肛外,能自动回纳或需用手回纳;便血明显,鲜红,点滴而下或喷射而出。肛门指诊:齿线处可触及隆起柔软静脉团,无触痛,指套无染血。肛门镜检:镜下可见齿线上肠黏膜半球状隆起、充血、糜烂,部分患者黏膜处见有明显出血点。排除标准:妊娠或哺乳期妇女;有结直肠肿瘤、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或严重肠预激综合征病史者;合并肝、肾及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者;精神病患者。

1.3 治疗方法

1.3.1 治疗组 将4滴盐酸肾上腺素注射液加入1%利多卡因10 mL与消痔灵注射液10 mL备用,于痔上动脉区及痔体黏膜下注射,每个痔核用量2~3 mL,按摩注射区1 min;II、III期内痔出血加行内痔结扎切除术。

1.3.2 对照组:用1%利多卡因10 mL与消痔灵注射液10 mL备用,于痔上动脉区及痔体黏膜下注射,每个痔核用量2~3 mL,按摩注射区1 min;II、III期内痔出血加行内痔结扎切除术。

1.3.3 疗程 两组均以半个月为一疗程,治疗一疗程后,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

1.4 观察指标 两组的治愈率;治疗3、7 d后内痔仍有出血例数;治疗3 d后内痔痔核萎缩情况;术后7~10 d出血量大于30 mL的例数。

1.5 疗效判定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第1辑)判定临床疗效。治愈:症状消失,痔核消失或完全萎缩;显效:便后无出血,无脱出,肛门镜检查痔明显消退,痔黏膜轻度充血,痔变小;有效:便后仍有少量出血,伴轻度脱垂;无效:症状和体征均无变化,甚至加重者。治愈=治愈+显效+有效。

1.6 统计学处理 采用PEMS 3.1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及秩和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 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半个月内均治愈内痔出血,治愈率1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3 d后仍有便血者18例,7 d后3例;对照组在治疗后3 d仍有便血者42例,7 d后12例;治疗组治疗3 d后72例痔核萎缩,对照组为41例;术后7~10 d,治疗组创面溃疡出血大于30 mL者2例,对照组7例;两组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观察指标的比较 例

3 讨论

痔的发病者甚多,是成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其中痔的发病率占肛门直肠疾病的87.25%[2]。内痔出血是肛肠科最常见的疾病,主要临床症状是便后肛门出鲜血、便后肛门肿物脱出,出血可沾于纸巾,或点滴、喷射而下。内痔的病因主要有静脉曲张学说及肛垫下移学说,痔块主要由扩张静脉、海绵状组织和结缔组织间质构成。静脉扩张弯曲,其壁变薄,外膜和中层萎缩,壁内弹力纤维组织变成纤维组织。现代医学认为痔的本质就是静脉曲张病变。西医手术治疗强调结扎切除或肛垫上移,但全部切除创伤较大。注射疗法是国内外普遍使用的一种非手术方法,其优点是痛苦小、治疗时间短,但目前临床使用的注射药物在治疗后存在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3-5]。黄乃健[6]认为,操作得当可收到理想效果,注射剂量、浓度不当可引起继发性出血。因此中西医结合共同治疗具有较强的效果。

本研究用微量肾上腺素配合消痔灵注射剂于内痔区注射(II、III期内痔出血加行内痔结扎切除术)治疗内痔出血,取得了满意的疗效,微量肾上腺素配合消痔灵注射剂于内痔区注射能有效促进内痔区硬化、萎缩及止血,减少术后出现肛门继发性出血等并发症。本注射法有治疗时间短、痛苦小、易操作、安全性高等特点,能更快更好地治疗内痔出血。

肾上腺素配合消痔灵注射剂于内痔区注射治疗内痔出血机理表现在:(1)肾上腺素的药理作用能激活血管的α受体引起血管强烈的收缩。(2)消痔灵的药理作用是一种硬化剂,具有收敛、抑菌等作用,能使小动脉内血栓形成加快,且毒性较小。(3)两者有着协同及促进的作用。其中,肾上腺素配合消痔灵注射剂于内痔区注射能有效促进内痔区硬化、萎缩及止血,从而达到明显的临床效果。本研究证明治疗组较对照组在治疗内痔出血时间及内痔痔核萎缩时间明显缩短,发挥了肾上腺素配合消痔灵注射剂的独特作用,促进内痔硬化、萎缩、止血。同时大大减少由单一消痔灵注射术后引起大出血等风险[7]。

综上所述,微量肾上腺素配合消痔灵于内痔区注射能有效促进内痔区硬化、萎缩及止血,临床疗效满意。

[1]荣文舟.现代中医肛肠病学[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0:52-53.

[2]李润庭.肛门直肠病学[M].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1987:101.

[3]李德勇.硬化剂注射治疗痔术后大出血12例[J].美国中华国际医学杂志,2003,1(3):80.

[4]章勇.注射消痔灵引起直肠狭窄1例[J].中华普通外科杂志,2001,16(6):367.

[5]王松保,何福莲.消痔灵注射内痔致并发症分析[J].中国肛肠病杂志,1996,16(3):16.

[6]黄乃健.中国肛肠病学[M].第1版.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620.

[7]盖德法.消痔灵术后大出血1例[J].中国肛肠病杂志,2000,20 (5):32.

10.3969/j.issn.1674-4985.2014.21.046

2014-04-11) (本文编辑:蔡元元)

深圳市龙岗区科技创新局(ys2013158)

①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第三人民医院 广东 深圳 518115

李康平

猜你喜欢

消痔肛肠病内痔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消痔灵治疗直肠黏膜内脱垂的作用机制
医用生物敷料栓对肛肠病术后疗效的观察
不同剂量消痔灵注射于大鼠肌肉组织中的实验研究*
自动弹力线套扎术在内痔治疗中的应用
消痔灵治疗腱鞘囊肿
冬季,如何防治肛肠病?
分析肛肠病常用术式及术后护理方法
ZZ型肛肠治疗仪与传统手术治疗肛肠病的疗效对比
混合痔吻合器内痔切除闭合术后患者疼痛的护理评估和控制对策
痔上黏膜环切钉合术对Ⅳ度内痔的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