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选择成为一名教师

2014-03-13陈娟

河南教育·基教版 2014年1期
关键词:信仰班级家长

根据字典,所谓“以……为业”,就是公开地当众供认或表明信仰,也就是在世人面前公开承认从事某项工作的内心冲动或神灵的感召……例如,我们讲到职业信仰时情况就是如此。

——威廉·巴雷特

踏上教师这个工作岗位已经十几年了,原本应该变得“成熟”的我,却像情窦初开的小姑娘一样重新爱上了教师这个职业。因为在我眼里,“教师”两个字正在被赋予更多的意义。

不只是一份工作

这些年来,我不断地重复这样的工作——迎来一批入学新生,然后把他们送往更高的年级。我似乎只需要靠着认真和勤奋,“贩卖”些知识给学生,便足以换取那份工资了。凭着认真和勤奋,我还从家长那里博得“这个老师很负责”的薄名,总有一些家长想把孩子送到我的班上来。

3年前,一位近70岁的老爷爷特意送我两朵栀子花,他说:“我的孙子考上了一中,你有功啊!”作为孩子的启蒙老师,我虽然为孩子取得的成绩高兴,但这样的插曲不仅无法让我感到陶醉,反而触动了我内心的隐痛。

其实,我并不能教育好每个学生,这让我强烈地体验着教育的挫败感。曾经有一个学生,上课很认真,只是因为不知道该怎样写作文,便开始逃避学习,最后发展为逃学;有一个学生,学习还不错,只是有时候会莫名其妙地和家长闹别扭,宁愿挨打也不上学,我一次次和他谈心,但至今都不知道他当时心里真正的想法;还有一个学生,智力并无异常,尽管我在他身上倾注了许多心血,但直到他离开我的教室,仍然大字不识几个……

也许,我可以大言不惭地说这不是我的错,每个教室里总会有那么几个“问题学生”。可是,如果我没有把和自己相遇的每一个学生带到一条更好的成长道路上,总觉得自己是失职的。这便是我痛苦的根源。

我甚至想:如果我只是一名工人,只需要专注地劳作,就能生产出整齐划一的产品,那该多么轻松!

可是,我是一名教师。教师,不只是一份简单的工作,它需要的是心灵和心灵的碰撞。

每个孩子都是特别的

痛苦中,我仍在寻找一座通往孩子内心世界的桥梁。特林·芬瑟说儿童诗具有治疗效应,我发现绘本故事同样具有这种功能。我喜欢给每一届的孩子们讲《你是特别的》这个故事。才七八岁的孩子听了故事会这样说:“你是特别的,你的妈妈很丑,没关系。你做错了事情,没关系。你不小心打破了花瓶,没关系。男生欺负你,没关系。布娃娃不见了,没关系。你很胖,没关系。妈妈打你,没关系。你不小心摔跤了,没关系。”

孩子们的话让我愧疚。许多时候,我并不真的敢对孩子说“做错了事没关系,考试不好没关系,失败了没关系”。因为在内心深处,我所关注的并非是一个个具体的孩子,而是一个班级。原本明白有些孩子所谓的错误不过是个性使然,但各种考评会直接与班级挂钩,个体的孩子往往等同于“拖后腿”的孩子。为着一些所谓的班级荣誉,个体的孩子从我的视野里消失了。过去,我沿用一套教材、一种教学方法教四五十个孩子。当一部分孩子不适应这种方法时,我还能振振有词:“别人怎么能学会?”什么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什么因材施教,早已被抛到脑后。此时此刻,只恨没有一种“更好的”教学方法,能够一劳永逸地把所有知识像植入芯片一样装进学生脑袋里。或者,孩子们最好像机器人一样,统一执行规定的程序,统一接受规定的知识,甚至统一考100分。

可是,扪心自问,这是教育吗?如果这也算是教育,就算教出来的每个学生都考100分,也不过是教出了一批机器人而已。他们将说着同样的话,做着同样的事,重复着同样的生活。不,这不能算是生活。用存在主义大师克尔凯郭尔的观点来看,他们根本没有存在过,他们都是白白到这个世界走了一遭。

感谢孩子们让我领悟到这一点。我告诉自己:作为教师,心里要时刻装着一句话:“你是特别的,你是最好的。”因为,坐在你面前的不是几十个学生,而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

用我心换你心

每天早上,我带着孩子们读诗,用优美的语言唤醒黎明。我给孩子们讲绘本故事,让孩子们幼小的心灵浸润其中。我每周给家长写一封信,告诉他们一周来孩子们的进步。孩子们过生日了,我就给他们送去一首诗作为生日的祝福。为一个女孩送去生日诗后,她妈妈给我写了一首诗:

一句至理名言,

早已深入人心。

那就是:

“你是特别的,

你是最棒的!”

不仅让孩子,

信心满满;

也让大人,

难以忘怀!

谢谢你,老师!

一个男孩生日后,他爷爷更是写了一封长达七页的感谢信,详细记录了我对这个孩子的关心和爱护。我自己的侄儿在上一年级以前要求我送一部点读机作为来年的生日礼物,眼见那么多同学收到老师的生日诗,他又早早地要求把点读机换成一首生日诗。是什么让家长和孩子对生日送诗如此珍惜?只因为我在生日诗里倾注了自己全部的心意!

去年“六一”前夕,我每天挤出时间和孩子们一起排练课本剧《迷路的小鸭子》。虽然是在班级内表演,我仍然张罗着给孩子们化装。孩子们满脸兴奋,他们排好了队,等待我给他们涂涂抹抹。不知是谁带头,一帮小不点儿在走廊上整齐地喊起了口令:“陈老师,万岁!陈老师,万岁!”这么夸张的阵势,不只是因为我们一起度过了一个不一样的六一儿童节,还因为他们心中有爱要表达出来。

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去年暑假,我组织班上的孩子举办了“相约新兰广场”活动,利用每天晚上散步的时间参观社区,认识一些花草树木,进行一些简单的口语交际活动,玩一些平时想玩但没时间组织的游戏。我的初衷是把社区附近的孩子们集中起来,没想到几个平时需要坐校车才能上学的孩子也想方设法前来参加活动,有的孩子不吃晚饭就到广场上等我。有一个孩子下午去城里学画画,放学后和家长在外就餐。因为急着参加班级活动,他不停地催促家长赶快回家,愣是让父母饭没吃好就赶回来了。还有几位家长,连续六天雷打不动地准时带孩子到新兰广场等我。我们像一家人一样快乐地游戏着、学习着。我们的活动吸引了许多人围观,有人甚至以为我们是某个培训班或者夏令营活动组织。

活动结束后,有家长给我留言:“老师,谢谢你为孩子们的辛劳付出。孩子和老师同学们在一起的几天,在家表现都是很棒的。” 孩子们的变化令我欣慰。更重要的是,我在活动中看到了许多孩子的另一面。有的孩子特别有规则意识,过马路时一定会先看看来往车辆。有的孩子在学校表现平平,可是在活动中非常专注。在我组织的另一项暑期活动“周末读书会”中,我还发现一个孩子每次都能够用准确而简洁的语言回答问题,这与他在课堂上的表现判若两人。对这些孩子能力、特点的新发现,也为我来年对他们实施更有针对性的教育提供了参考。

越来越迷恋上了这样的日子。每天的闲暇时间,当别人选择打麻将、逛街、网上购物的时候,我选择了坐在电脑前记录每天的班级故事,或者看一些专业书。我也在网上购物,但我是在当当网、卓越网上淘童书。每每想起自己这几年来为了成为一名能够给孩子带来幸福的教师,每天晚上坚持学习并学有所获时,心里确实感到无比的充实与安宁。这不就是教育生活的完整和幸福吗?

选择成为一名教师

苏格拉底每天站在雅典广场上与人辩论,为他们的智慧“接生”,最后为了真理慷慨赴死,活出了对哲学的信仰。亚伯拉罕为了上帝的召唤献出自己的爱子以撒作为燔祭,活出了对上帝的信仰。大教育家孔子广收弟子三千,有教无类,培养出七十二贤,他活出的是对教育的信仰。

和那些伟人相比,我的力量如一只萤火虫般微弱,但我同样热情地追寻自己存在的意义。我以对教育的虔诚,郑重地对自己许下一个承诺:选择成为一名教师,带着宗教般的信仰从事教育事业,我愿意把自己的生命倾注在教师这个职业上。为此,我将坚守自己那一间小小的教室,致力于让每个幼小的心灵因我的存在而体会到成长的幸福。

我选择做一名教师,也将在日后的生活中永远坚守这一选择。

【童喜喜点评】

生命里,每个人都会不断面临很多选择。

做一名平庸的教师抑或卓越的教师,也是一种选择。

选择卓越,就意味着必须打碎自己的平庸,以求凤凰涅槃般浴火重生;意味着需要承受教学中遭遇的诸多问题给自己带来的无力感和挫败感;意味着需要对每一个孩子身上具体的问题有足够的关注和反思;意味着需要有为了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而不敢懈怠的努力……

因为惧怕遭遇痛苦,惧怕失败,更多的人宁愿耽于表面的光鲜,不再思考存在的问题,因而原本独特的生命,逐渐沦于平庸和虚无。

如同苏格拉底为了真理选择了慷慨赴死,活出了对哲学的信仰一样,觉醒的陈娟“纵身一跃”,为自己“以教师为业”的信仰也做出了选择。

选择成为一名教师——这“成为”,不是被动的接受,而是主动的选择。

何其幸哉!

(责 编 子 君)

猜你喜欢

信仰班级家长
班级“无课日”
信仰
漫画
家长错了
班级FACE系列大放送
家长请吃药Ⅱ
犯错误找家长
一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测试
以牙还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