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语文教学中实施心理健康教育

2014-03-13马丽

河南教育·基教版 2014年1期
关键词:周总理心理健康心理

马丽

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受到家长、老师及社会的重视。如何培养我们的下一代,在进行知识教育的同时,完善他们的人格,使他们尽快适应社会的要求,成为一个摆在我们小学语文教师面前的重要课题。入学是儿童生活中的一个重要转折。从这个时期起,学习取代游戏成为他们的主导活动,成为他们必须完成的一种社会义务。这给儿童心理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促使儿童的生理和心理产生质的飞跃。语文学科由于自身的特点,在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那么,如何去实施呢?我认为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气氛和谐,方法灵活

小学生年龄小,感知、思维等方面的能力以及知识经验都非常有限。所以,在教学内容上,教师应该根据课标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努力做到深浅适度,精讲巧练,符合儿童的智力发展水平以及已有的经验。语文教师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要以表扬鼓励为主,善于倾听不同的声音,营造轻松和谐的气氛,让学生想说就说,敢于表达不同的意见,从而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

小学生在感知过程中,还不善于对事物进行综合分析,目的性不明确,注意力不稳定,容易被一些新奇事物所吸引。这就要求老师在教学方法上要精心设计,可以采用直观的学具,也可以运用多媒体课件,化抽象为形象,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帮助学生理解知识。例如,我们可以通过排练课本剧,让学生对课文进行创造加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其创新意识,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获取知识。

二、树立榜样,陶冶性情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作品塑造了丰富的人物形象。老师应该让学生认识其中具有高尚灵魂的人物,引导学生把这些形象作为榜样树立在心中。如教学《十里长街送总理》一文,我们可以先让学生观看电影《周恩来》,让学生通过影片初步感知周总理的伟大人格。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老师要注重引导学生体会文章字里行间所蕴含的人民对总理的真挚情感,并启发学生思考人民为什么如此爱戴周总理。课后还可以让学生收集有关周总理生平事迹的资料,讨论自己应该怎样学习周总理的品质。

三、尽情宣泄,保持心境

心理健康的人总会有各种积极的或消极的心理体验,也会有倾诉的欲望,所以说“不吐不快”。小学生的自制力较差,情绪很不稳定。遇到高兴的事就喜形于色,连蹦带跳,遇到挫折和困难就垂头丧气,甚至哭泣。为了能让学生保持良好的心境,最好的方法是让他们把自己的心事倾诉出来。通过作文和日记倾诉情感就是一个好方法。这需要老师在教学中设计一些可以引发学生表达内心情感的作文题目,如《老师,我想对您说》《妈妈,您听我说》等。鼓励学生在作文中讲真话、抒真情;鼓励学生多写日记,随时记下自己的真实感受,在受到不良情绪干扰和影响时,及时地在日记中宣泄出来,从而摆脱消极的心理体验。这也有利于教师及时把握学生的心理动态,及时进行疏导、教育。

在我所教的班中曾经有一位女生,胆子很小,上课从不敢发言,考试前特别紧张。我在批阅她的日记时发现她对自己的父亲“积怨”很深,认为父亲对自己极为“凶狠”,甚至怀疑自己不是亲生的。文章的措辞令我很是震惊。课后我找到这位同学谈话。此后,我又与孩子的父亲取得了联系,通过沟通,这位父亲主动认识到自己的教育方法可能过于简单粗暴,对孩子的学习要求也过于苛刻,以至于造成孩子的心理负担过重,表示要和老师一起教育好孩子。在此后一段时间中,我发现这个孩子开朗、活泼了许多。对于这类问题,如果不及时处理,家长自己又意识不到,那么学生的心理可能就会继续灰暗下去。

四、重视学习,提高能力

在课标的指导下编撰的小学生心理健康教材,是由经验丰富的心理健康专家们集思广益完成的,内容紧密联系小学生的日常生活。专业的心理教师的知识和经验都很丰富,语文教师应多与心理教师沟通,有意去读一些专业教材,随时了解本班同学的心理动态,并在语文课堂上采取相应的对策。这样既有利于掌握学生的心理,也有利于语文教学质量的提升。

猜你喜欢

周总理心理健康心理
周总理“喝”饭
心理小测试
心理感受
在阳光下拍照
融入式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探索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在阳光下拍照
基于人际交往的心理健康课程
心理小测试
周总理用身体保护毛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