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四川省高职院校英语教师职业倦怠实证分析

2014-03-02高瑞洁

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年3期
关键词:职业倦怠人性化维度

高瑞洁

(四川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四川 崇州 611231)

四川省高职院校英语教师职业倦怠实证分析

高瑞洁

(四川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四川 崇州 611231)

职业倦怠是由工作引发的心理枯竭现象,是个体在工作压力下所体验到的身心俱疲、能量被耗尽的感觉,是一种源自心理的疲乏。根据相关研究表明:教师行业承受着来源于自身及外界各方面的种种压力,已成为职业倦怠的高发群。本研究采用国际公认的教师职业倦怠问卷(MBI一ES),对四川省九所高职院校的107名英语教师的职业倦怠与人口统计变量因素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研究结果发现,四川省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师存在着一定程度的职业倦怠,并在职称、年龄、学校性质等人口学变量上存在一定的差异性。

高职院校;英语教师;职业倦怠

1974年,美国临床心理学家弗登伯格(H.J Freudenberg)第一次提出职业倦怠(Job Burnout)这一概念。三十余年来,许多国内外学者都已对该现象进行了广泛研究和探讨,近年来的研究表明:教师已成为职业倦怠的高发行业,作为典型的助人职业,教师行业具有工作量大、工作任务繁重、社会责任等特点,这就往往导致教师不能顺利处理工作中的许多压力,从而损害了教师的对工作的热爱,产生了职业倦怠的心理。这一现象阻碍了教育行业的良性发展,因而,对教师职业倦怠的研究有利于教师行业和整个社会文明的良性发展。

国外学者Byrne.B.M认为教师职业倦怠是指教师不能顺利应对工作压力时的一种极端反应,是教师在长期压力体验下所产生的情绪、态度和行为的衰竭状态,典型症状是工作满意度低、工作热情和兴趣丧失及情感的疏离和冷漠。国内学者对该问题的普遍看法则是:教师职业倦怠一般指教师在长期高工作压力的作用下导致的工作态度、工作热情、自我发展、与人相处等要素融合方面的结构性偏差。综合以上定义,我们可以将教师职业倦怠理解为:教师在长期面对包括来自于社会、家庭、组织等各方面的压力时,却没有办法去对该问题进行有效解决时而导致自身在心理、生理、行为等各方面表现出的异常的一种现象。其典型症状是工作满意度低,工作热情和兴趣丧失以及情感的疏离和冷漠。

在我国的整个教育体制中,高等教育对整个中华民族的发展有着非凡的意义。作为高等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高等职业教育的地位显得日益重要,2011年,具有普通高等学历教育招生资格的高等职业学校数量达到1276所,占普通高等学校总数的60%,而同年全国普通高职院校招生数为325万人,占普通高等学校招生总数的47.7%。如此看来,我国的高职教育已占了整个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其地位的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然而,高职院校的教师同样也面临着职业倦怠这一现象,近年来,随着高职院校扩招政策的执行,高职院校的生源逐渐增多,很多英语教师承担了大量的教学工作和教学压力,而面对学生英语水平的良莠不齐,让英语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处于被动的境地,不能很好地调动教师的教学热情。同时,英语课程在高职院校中只属于公共课程,与专业课程相比,少了很大的优势,很多高职院校都将该课程英语课视作“边缘化”的课程,英语教师在承担高强的工作压力下,教学热情也逐渐被现实磨灭,丝毫感受不到工作带来的成就感,从而对教学工作逐渐麻木,对自身存在的价值感也感到疑惑。长期下来,不仅对教师本身带来很大的伤害,对整个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学也势必带来不小的冲击,对于培养国际化的高级技术工人的工作带来了很大阻碍,从而影响高职教育的健康良好的发展。本研究将以四川省九所高等职业技术院校的英语教师为被试对象,希望了解本省高职英语教师职业倦怠形势。

目前国内对高职院校英语教师职业倦怠现象的研究资料相对匮乏,本研究在一定程度上课弥补我国对高职院校英语教师职业倦怠实证研究的不足,并丰富了此类问题的本土化研究。

1.研究方法与设计

1.1 研究样本

本研究的调查对象为四川省高等职业院校英语教师,通过网络传送调查问卷的方式进行,调查对象均为工作在教育一线的英语教师,以下是调查所涵盖的九所四川省高职院校:四川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四川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四川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四川水利职业技术学院、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泸州职业技术学院、雅安职业技术学院、成都东软信息技术职业学院。其中前八所为公办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第九所为民办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本次调查共回收问卷111份,剔除无效问卷4份,实得有效问卷107份,问卷有效率为96.4%。调查样本的基本情况见表1-1所示。

表1-1 样本基本信息

1.2 研究工具

本研究采用了Maslach和Jackson共同开发研制的的MBI马氏工作倦怠问卷(Maslach Burnout Inventory)的教育版本(简称MBI-ES),经过实践证明,该量表是迄今为止最为权威和常用的职业倦怠测试工具,并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和跨文化性。MBI-ES由三个维度构成:情感枯竭(Emotional Exhaustion)、去人性化(即对外界事物所表现出来的冷漠态度)(Depersonalization)、个人成就感降低(Reduced personal Achievement)。量表一共有22个项目,其中,情感枯竭有9个项目,去人性化有5个项目,个人成就感降低有8个项目。该量表的采用的是5点计分,其中值为3,最低分为1,表示“从未如此”最高值为5,表示“总是如此”。

1.3 数据处理

在本研究中,我们通过利用SPSS12.O软件包,将调查采集到的四川省高职院校英语教师的职业倦怠现状的数据进行数据录入、整理、审核和统计算与分析,分别从数据的样本特征、信度、描述性进行统计分析,并在此基础上通过人口统计学上的相关变量在教师职业倦怠各个维度上进行差异性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四川省高职院校英语教师职业倦态的整体情况

本研究使用MBI-ES(中文版本)检测了英语教师在职业倦怠三个维度上的得分。四川省高职院校英语教师职业倦怠3个测量要素的最小值、最大值、均值、标准差见表1所示

表1 四川省高职院校英语教师职业倦怠各维度的总体情况

本研究以四川省九所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师为被调查对象,从表1的数据可以看出,此次调查中四川省高职院校英语教师的职业倦怠总体情况不是很严重,但是已显出端倪。其中,情感枯竭这一维度的平均分接近接近其5级计分的中值3分,去个性化和低成就感的分数紧随其后。我们应该对该现象表现出重视的态度,并需要考虑采取有关干预措施来预防及缓解这一现象。

2.2 英语教师基于人口变量的差异分析

2.2.1 高职院校英语教师职业倦怠在性别、学历、学院性质、是否兼任行政工作方面的差异分析

本研究采用法,对英语教师职业倦怠在性别、学历、学院性质、是否兼任行政工作的差异进行比较,结果见表2-1。从表中发现,在是否兼任行政工作和学院性质在去人性化这一维度中的P值分别为0.0017和0.0109,均小于0.05,表明这两项对人性化的影响极为显著;同时,学院性质在低成就感这一维度上的P值为0.0137<0.05,说明学院的办学性质对低成就感方面有显著影响。

此外,我们可以发现,性别和学历对职业倦怠各维度的影响不显著,即该两项对于四川省高职院校英语教师的职业倦怠现象没有明显差异。

表2-1 高职院校英语教师职业倦怠的性别、学历、学院性质、是否兼任行政工作的差异分析

2.2.2 高职院校英语教师在年龄、婚姻、教龄、职称方面的差异分析

我们采用了方差分析的方法,对高职院校英语教师在年龄、婚姻、教龄、职称等方面进行了差异分析,结果见表2-2,通过数据分析可知,通过对不同年龄组的两两比对发现,40岁以上的去人性化的得分高于另外三组,说明这一年龄段的英语教师的去人性化最为严重;同时,婚姻状况中的离异这一组在三个维度上的得分均高于未婚和已婚群组,说明离异群组的英语教师的职业倦怠程度最为严重。在教龄方面,我们可以发现:教龄为1-5年的教师与教龄为6-10年的教师相比,在去人性化方面有个升高的趋势,在进入11-15年这一阶段有下降的趋势后,而当教龄进入16年及以上时,教师的去人性化又呈现出上升趋势,这与我们上面分析的40岁以上的教师去个性化程度比较严重的情况是吻合的。职称在去人性化这一维度上的P值为0.014<0.05,说明职称对于去人性化是有显著影响的,通过进一步两两比较结果显示:助教、讲师、副教授这三组之间没有显著差异,但是教授这一组的去个性化得分高于上面三组的得分。需要指出的是,教授在情感枯竭这一项的“均数±标准差”达到了3.17±0.5,已超过了中值3,说明教授的情感枯竭已经比较严重了,需要引起一定的重视。

表2-2 高职院校英语教师在年龄、婚姻、教龄、职称方面的差异分析

2.2.3 英语教师在月收入、周学时上的差异分析

我们采用了秩和检验及方差分析,得出表2-3中的相关数据,从表中,我们可以看出,月收入在低成就感和去人行化这两个维度中,P值分别为0.02和0.019,均小于0.05,说明这一因素对低成就感和去人性化均有显著影响;同时,周学时在低成就感这一维度中的P值为0.001,远远<0.05,说明周学时对低成就感有非常显著的影响。

表2-3 英语教师在月收入、周学时上的差异分析

3.讨论及结果

通过以上人口变量学各因素在职业倦怠各维度的差异分析,发现四川省高职院校英语教师在总体上存在一定程度的职业倦怠现象,并且在一些因素上存在着显著差异。具体情况如下:

性别对职业倦怠各维度的影响不显著。即高职院校中男女教师在在职业倦怠的表现上没有显著的差异。

年龄对去人性化有显著影响,在情绪衰竭和低成就感的维度上不存在显著差异。具体表现在:年龄组在40岁以上的去人性化得分明显高于年龄在30以下、30-35、36-40这三组的得分。说明40岁以上的英语教师的去人性化程度最为严重。

婚姻在情感枯竭的维度上不存在显著差异,但是需要提出的是:离异教师的去人性化和低成就感得分均高于未婚和已婚的教师,说明离异教师对外界事物的情感更加冷漠,同时,自身的成就感也更低。

教龄和学历对职业倦怠各维度的影响不显著。即高职院校中英语教师的任教时间和受教育程度在职业倦怠的表现上没有显著差异。

职称对去人性化有显著差异,具体表现在:教授的去人性化得分明显高于助教、讲师及副教授这三组,说明教授的去人性化程度最为严重。同时,教授的情感枯竭最严重,助教其次,讲师和副教授则紧随其后。

是否兼任行政工作对去人性化有显著差异,本次调查发现,没有兼任行政工作的英语教师的去人性化程度明显高于兼任行政工作的英语教师。

学院的办学性质对情感枯竭没有显著差异,但是在去人性化和低成就感的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具体表现为:民办高职院校英语教师的去人性化程度明显高于公办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师,同时,公办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师的成就感则明显高于民办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师。

月收入的多少对情感枯竭没有显著差异,但是在去人性化和低成就感的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具体表现为:月收入在2500下的英语教师去人性化程度明显高于月收入在2501-3000、3001-3500、35 01及以上这三组的教师,同时,月收入在2500下的成就感也明显低于其余三组。

周学时对情感枯竭和去人性化没有显著差异,但是在低成就感这一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其中,周学时为7-12节的英语教师成就感是最低的。

通过研究的结果表明:目前四川省高职院校英语教师已存在一定程度的职业倦怠现象,因而我们应当从有关方面采取相应的措施来缓解这一现象,否则势必影响高职教育的健康发展,对整个高职教育行业带来不良影响。通过本次的调查研究,希望能引起社会、政府、学校对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师这一人群的重视,从而加大各方面对高职院校英语教学的支持力度,使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师能够平稳渡过职业发展生涯上这一重要的时期,从而对提高整个四川省的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学水平,培养出符合国际现代化标准的高级技术人才有理论和实践的双重意义。

[1]杨秀玉,杨秀梅.教师职业倦怠解析[J].外国教育研究, 2002,(2).

[2]李江霞.国外教师职业倦怠理论对我国的启示[J].教育科学,2003,(1).

[3]曾玲娟,伍新春.教师职业倦怠研究综述[J].辽宁教育研究,2003,(11).

[4]邓密.湘西民族地区高职院校教师职业压力状况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08.

[5]张婷,陆江东,王珊.高职院校教师教学效能感与职业倦怠的特点及关系研究[J].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2).

[6]李永鑫,杨瑄,申继亮.教师教学效能感和工作倦怠的关系[J].心理科学,2007,(4).

[7]徐富明,朱从书,邵来成.中小学教师的工作倦怠与其相关因素的关系研究[J].心理科学,2005,(5).

[8]唐芳贵,彭燕.高校教师职业倦怠与工作满意度、社会支持关系[J].中国公共卫生,2008,(8).

[9]马雅菊.中学教师工作倦怠现状及相关因素研究[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05.

[10]汤颖.克服高校教师职业倦怠心理的途径和举措[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08,(l).

[11]陆晓燕.高职院校教师职业倦怠状况研究—来自湖南省长、株、潭三市九所高职院校的调查[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07.

[12]余娟.高职院校教师职业倦怠的实证分析[D].长沙:中南大学,2009.

[13]王伟杰.高职院校职业倦怠成因与对策研究[D].上海:复旦大学,2010.

[14]郁菁.重庆高职学院教师工作压力、工作满意度与职业倦怠的关系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2009.

[15]石华玲.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职业倦怠思考[J].商品与质量,2010,(10).

[16]江西省高等职业院校女教师职业倦怠与对策研究[D].南昌:江西师范大学,2006.

[17]罗东山.湖北省高职院校公共课英语教师职业倦怠与其相关变量的关系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7.

[18]Byrne.B.M.The Maslach Burnout Inventory:Testing for Factorial Validity and Inviance Across Elementary Intermediate and Secondary Teachers[J].Journal of Occupational and Organizational Psychology:1993,66 (3).

[19]R.L.Schwab.Teacher Stress and Burnout[A].Hand book of Research on Teacher Education[M].Sikulan Editor,-Maemillan,1996.

责任编辑:周哲良

G71

A

1672-2094(2014)03-0145-05

2014-03-08

高瑞洁(1982-),女,四川雅安人,四川水利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教师职业倦怠、英语教学法、英语翻译学。

猜你喜欢

职业倦怠人性化维度
职业倦怠,别“倦怠”了家
浅论诗中“史”识的四个维度
论如何提升博物馆人性化公共服务质量
人性化
加入人性化考量令体验更佳 TDG Audio IWLCR-66 & IWS-210
光的维度
“扶不扶”的人性化选择
“五个维度”解有机化学推断题
扩展阅读之职业倦怠
精神科医护人员职业倦怠相关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