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关键能力的高职“采购管理”课程改革与实践

2014-03-02张晓芹

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年3期
关键词:采购管理谈判关键

张晓芹

(南海东软信息技术职业学院 信息技术与商务管理系,广东 佛山 528225)

基于关键能力的高职“采购管理”课程改革与实践

张晓芹

(南海东软信息技术职业学院 信息技术与商务管理系,广东 佛山 528225)

将关键能力的培养融入课程教学,对提高学生的基本就业能力以及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在高职“采购管理”课程改革中,将关键能力的培养纳入课程改革方案,设置关键能力培养目标,在教学中开展多样化的关键能力培养活动,量化实施关键能力培养目标,改革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并实施多元化的能力考评方法,及时跟踪学生关键能力水平,建立关键能力培养的良性机制。

关键能力;高职;课程改革

德国社会教育学家梅腾斯于1974年提出了关键能力的概念。他认为,关键能力可以理解为跨专业的知识技能和能力,它们由于其普遍适用性而不易因科学技术进步而过时或淘汰[1]。它强调的是,当职业发生变更,或者当劳动组织发生变化时,劳动者所具备的这一能力依然存在[2]。梅腾斯提出“关键能力”这一概念后,关键能力的培养成为职业教育课程开发和教学改革的重要指导思想。将关键能力融入课程教学,改革课程教学模式,通过在教学中开展关键能力培养活动,不仅让学生掌握基本的专业技能,更会提高高职学生的关键能力和基本就业能力,真正做到以就业为导向。

1 将关键能力纳入课程改革方案

1.1 将关键能力纳入课程培养目标

本课程将关键能力的培养纳入课程改革方案,首先,在课程培养目标方面,以采购管理类各岗位的职责要求为依据制定本课程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其中,能力目标分为专业能力目标和关键能力目标。在关键能力目标方面,要求学生养成“爱国守法、团结忠诚、勤俭自律、敬业奉献”等良好的职业道德精神;具备熟练的办公技能,能够熟练使用办公软件进行数据分析与信息处理;具备较强的信息收集和处理能力;具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公文写作能力;具有较强的团队合作能力、人际沟通能力、冲突处理能力等。

1.2 将关键能力与课程教学内容衔接

根据课程培养目标,结合对企业采购管理人员的访谈、调查结果,梳理出相关教学情境及其对应的典型工作任务和关键能力要素,设计相应的关键能力培养活动,通过开展关键能力培养活动,将课程教学内容和关键能力相衔接。教学情境与关键能力对照情况见表1。

表1 关键能力与课程教学情境对照表

1.3 将关键能力培养目标进行量化实施

关键能力培养目标的量化实施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规定学生在课程学习过程中必须完成的关键能力培养活动的工作量;二是对学生参与关键能力培养活动的频次进行跟踪,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在关键能力培养活动的工作量方面,本课程要求学生在课程学习过程中至少参加3次课堂讨论,至少参加1次课堂演讲,参加1次小组辩论,至少参与1次角色扮演,参与3次团队项目活动,递交1份相关应用文,递交3份数据处理图表。

同时,本课程对学生参与关键能力培养活动的数量进行跟踪调查,并及时对学生的学习动态进行跟踪、反馈。

2 通过改革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开展关键能力培养活动

2.1 实行大小课结合教学模式,多方面开展关键能力培养活动

从表1可以看出,采购管理课程通过多种方式开展关键能力培养活动,主要有课堂讨论、课堂演讲、小组辩论、团队项目活动、写作、角色扮演、信息收集以及办公软件操作等等,这些活动的开展和课程教学内容有着较大的关系。比如,认知性的学习内容比较适合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课堂演讲等活动,而实践性的学习内容则比较适合组织团队项目活动、角色扮演、小组辩论等活动,以便加强课堂教学效果。因此,本课程把学习内容分为认知学习与实践学习两大领域,分别采用不同的教学班型展开教学,其中,认知学习以多个自然班集中学习为主(大课),教师主要通过案例分析讲授相关知识,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演讲,加强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实践学习则以每个自然班分散学习的形式进行授课(小课),通过采取小组辩论、团队项目活动、写作、角色扮演、信息收集以及办公软件操作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

2.2 运用项目教学法,精心组织关键能力培养活动

项目教学法就是通过设计和制定一个工作任务,让学生围绕这个任务实施一个完整的教学活动,将理论知识和动手操作能力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得到历练。实施项目教学法要按照以下四个步骤进行:确定项目任务、制定完成项目任务的工作计划以及完成项目任务的准备、执行项目任务、项目评估[3]。以“采购谈判”教学内容为例,说明如何通过项目教学法组织关键能力培养活动。

2.2.1 确定项目任务

为了增加学生的自主权,并结合学校特色,确定三个备选项目任务为“南海东软学院食堂采购项目谈判”、“南海东软学院学生笔记本电脑采购项目谈判”以及“沃尔玛微波炉采购项目谈判”。

2.2.2 制定工作计划及准备

教师通过案例讲授采购谈判的礼仪、采购谈判筹码的获取、采购谈判技巧以及采购谈判注意事项等知识,然后让每个学习小组抽签选定自己的谈判方(其他学习小组),谈判双方自行分配角色(即采购方和供应商),并协商选定一个备选谈判项目。接下来,各谈判小组成员通过互联网认真搜集己方的详细资料,统一口径,认真研究谈判对手信息和采购项目资料,并制定谈判方案,最后,各谈判小组内部分配谈判人员以及相关工作人员等角色。

在这个过程中,每个学生都有一个团队项目任务,每个学习小组都需要和其他小组就项目任务沟通、协商,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人际沟通能力以及冲突处理能力等关键能力。同时,学生还需要进行大量的信息收集与处理工作,并撰写相应的谈判方案,由此来培养学生的信息收集与处理能力和写作能力等关键能力。

2.2.3 执行项目任务

教师根据采购谈判的相关知识引导学生执行项目任务,首先由谈判双方主谈人员将小组谈判成员介绍给对方,要求学生必须注意谈判礼仪,然后双方进入正式谈判环节,学生通过运用采购谈判技巧进行完整的谈判训练,最后进行简易的签约仪式。在此过程中,学生需要扮演一定的谈判角色参与到谈判中来,并在谈判时和小组成员合作完成谈判任务,这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谈判实践能力,还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学过的知识,加强了学生对采购谈判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真正做到“教学做”一体化,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人际沟通能力等关键能力。

在具体的谈判项目完成后,各学习小组要通过演讲的形式分享制定好的谈判方案,教师需要积极倾听,并提出询问,同时,其他学习小组就此谈判方案提出异议,由此展开课堂讨论,各学习小组之间相互取长补短。

2.2.4 项目评估

首先让学生对项目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自我评估,然后各学习小组内部及其他小组进行互评,最后教师根据学生的执行情况和效果进行综合评估。

3 采用多元化考核方法,跟进关键能力培养水平

《采购管理》作为一门专业核心课程,在课程考核内容上,更加注重学习过程、实训成果的考核,在考核主体上,实行校内教师校外企业专家共同考核,学生的总评成绩由四部分组成,即考勤成绩占10%,课堂表现占20%,实训成果占30%,期末考试占40%。加大了课堂表现和实训成果的考评,缩减了期末考试的成绩比重,其中,课堂表现和实训成果的考核突出对学生关键能力的考评,一方面,通过记录学生参与关键能力培养活动的频次定量考核学生的基本关键能力要求,另一方面,对学生学习本课程之前后的各项关键能力水平进行比较,动态跟踪学生关键能力的水平。

另外,实行“外部专家考核机制”,即在课程结束后,邀请一些著名企业的相关专业负责人或管理者对学生进行能力考评,考评的形式各种各样。比如,有的外部专家通过一个案例,提出涉及到的核心问题让学生思考,然后将被考核的学生任意分成若干小组(团队),让每个小组选出自己的负责人,小组内部通过集体讨论每一个问题,在限定的时间内将最终的方案做成PPT,最后派一名代表到前面展示自己小组的成果,并伴有答辩的环节。在整个考核过程中,除了考核学生的专业技能以外,还通过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考核了学生沟通交流的能力、与人合作的能力,通过负责人的形式,考核了学生的领导能力、组织协调能力,通过限定时间做方案以及最终的成果展示和答辩,考核了学生时间管理能力、办公软件使用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

4 基于关键能力的高职“采购管理”课程改革效果

4.1 学生参与关键能力培养活动情况

由学习小组专人负责记录和统计本小组每次关键能力培养活动的参与数据,图1是学生参与关键能力培养活动的统计图。从学生参与关键能力培养活动的频率来看,绝大多数学生都能完成基本的要求,个别学生从不参与某些关键能力培养活动,多数学生有时参与课堂讨论、课堂演讲、小组辩论、角色扮演、写作等,并且这部分学生人数相对较多,多数学生经常参与团队项目活动、办公软件操作、信息收集等,少部分学生频繁参与课堂演讲、团队项目活动、角色扮演、信息收集、写作等。在课程学习过程中,教师定期或不定期给学生提供其参与关键能力活动的数据,让学生了解自身的学习动态。

4.2 学生各项关键能力考评结果

为了跟踪学生的各项关键能力,教师在讲授课程的第一堂课便对学生进行调查,让学生对自身各项关键能力进行自我评估,对应的分值为“很差=1分,比较差=2分,一般=3分,比较好=4分,很好=5分”,然后在最后一堂课对学生再次进行调查,让学生根据这门课程的学习情况进行自身关键能力评价。表2是学生各项关键能力考评结果。

图1 学生参与关键能力培养活动的统计图

表2 学生各项关键能力考评表(n=50)

教师通过对企业相关采购管理人员进行访谈和调查,同时建立采购人员各项关键能力目标值期望表,让企业人员对各项关键能力的目标期望值进行打分。此项数据获取的方式有两种,一是对部分校企合作企业采购管理者进行走访调查,二是通过在“采购之家华南群”发布信息,扩大调查范围,最后保留采购主管或经理的调查结果。最后得出30位企业采购管理者给出的目标期望值。

通过对学生学习之前和学习之后的各项关键能力评估结果求均值,对各项关键能力的目标期望值进行相关数据处理,得出学生关键能力考评指标雷达图,如图2,最外围的线代表企业采购管理者对各项关键能力的目标期望值,中间的线代表学生学习该课程之后各项关键能力的分值,最里面的线代表学生学习该课程之前各项关键能力的分值。

从雷达图可以看出,学生在学习该课程之前,也就是在未参与该课程开展的关键能力培养活动之前,各项关键能力分值基本在2-3分之间(比较差与一般之间),其中,写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办公软件操作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分值较低,而只有信息收集与处理能力分值在3分以上,这也说明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学校的IT教育特色为学生信息收集与处理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优势。学生通过参与课程关键能力培养活动,完整学习该课程之后,各项关键能力均有明显的提升,其中,写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办公软件操作能力以及团队合作能力提高幅度相对较大,信息收集与处理能力提升幅度相对较小,这说明一方面,学习之前分值较低的关键能力都有了较大幅度的提升,分值较高的关键能力有小幅提升,比较符合人的能力发展特点,另一方面,这个结果的出现可能和教师的针对性教学有关,教师在分析第一堂课的调查结果之后,可能会重点针对分值较低的关键能力进行开展课堂教学。从企业采购管理者的目标期望值来看,他们对学生的关键能力期望值均在4-5分之间,对人际沟通能力期望值最高,接近5分,对冲突处理能力相对较低。根据学生关键能力考评结果可以看出,学生的各项关键能力还尚未达到企业的目标期望值,特别是人际沟通能力离目标期望值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信息收集与处理能力最接近目标值,其次是冲突处理能力和办公软件操作能力。

图2 学生关键能力考评指标雷达图

5 结束语

将关键能力的培养纳入高职课程改革与教学实践,不仅可以使学生做到“在学中做,在做中学”,加强学生对专业技能的掌握,更有助于提升高职学生的基本就业能力,真正体现以学生为本,以就业为导向。从课程改革和教学实践效果来看,在课程中开展关键能力的培养活动能够大大提高学生的关键能力水平,但培养效果与社会需求之间仍然有一定的差距,这也说明关键能力的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不能单一的依赖于课程教学,还要拓宽其他培养渠道,从政府、社会、学校等多个层次建立关键能力培养体系。

[1]徐朔.职业教育与关键能力培养[J].教育与职业,2009,(10).

[2]蔡启茂,袁美华.职业院校学生关键能力的培养[J].职业技术教育,2007,(17).

The Practice and Curriculum Reform of Purchasing Management in Higher Vocational Academy Based on Key Competencies

ZHANG Xiao-qi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Business Management Department, Neusoft Institute of Information,FoshanGuang dong528225)

Bringing key competencies into teaching is of great importance in improving students’basic employability and talent training quality. Curriculum reform of Purchasing Management in higher vocation academy brings key competencies into the curriculum reform project, sets targets of key competencies, implements diversified activities of key competencies, implements quantified the targets of key competencies, reforms model of teaching and teaching method, checks and evaluates diversifiedly,traces the level of key competencies, and establishes a benign mechanism for key competencies training.

Key Competencies;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Curriculum Reform

G712

A

1672-2094(2014)03-0136-04

责任编辑:张隆辉

2014-03-24

本文系中国物流学会、教育部高等学校物流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全国物流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2013年全国物流教改教研课题(编号:J Z W2013069)研究成果之一。

张晓芹(1983-),女,山东菏泽人,南海东软信息技术职业学院信息技术与商务管理系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企业管理理论、教育教学研究。

猜你喜欢

采购管理谈判关键
硝酸甘油,用对是关键
俄乌第五轮谈判
高考考好是关键
国家谈判改变了什么?
浅议EPC模式下的石油化工项目管理
生意无大小,关键是怎么做?
生意无大小,关键是怎么做?
关于通过停战谈判结束朝鲜战争的思考
朝鲜的停战谈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