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规划设计类专业基础实验教学改革研究

2014-03-02卢海霞许桥英倪忠云

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年3期
关键词:规划设计基础实验室

胡 丹,卢海霞,许桥英,倪忠云

(成都理工大学 旅游与城乡规划学院,四川 成都 610059)

规划设计类专业基础实验教学改革研究

胡 丹,卢海霞,许桥英,倪忠云

(成都理工大学 旅游与城乡规划学院,四川 成都 610059)

旅游与城乡规划学院是成都理工大学进行学科调整、专业重组后成立的新学院,涉及学院各专业的规划、设计类基础实验课程是学院教学任务的重点,也是学生基础知识掌握和专业技能学习的关键环节。通过分析新形势下规划设计类专业基础实验教学的现状,对出现的问题提出相应改革方案,旨在合理利用实验教学资源,不断提高教育质量。

规划设计;基础实验;教学改革;实验教学资源

旅游与城乡规划学院实验中心是在新学院组建时,由建筑学、旅游管理、园林、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4个本科专业原各自的实验分室合并而成,承担了全院所有专业课程的实验教学任务。无论是建筑学、园林专业,还是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旅游管理专业,所培养出的学生除应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外,均应掌握过硬的规划设计技能。然而,现阶段实验教学存在课程内容重叠,师资孤立分散,学习兴趣缺乏,资源配置不均等现象,尤其是规划设计类基础实验教学,已无法满足新形势下实验室建设和学院发展的要求,无法满足不同背景学生的差异化学习需求,无法充分利用实验室的各种资源,无法实现实验教学质量和教师实验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因此,为了深入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12]4号)精神,实现学校“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的人才培养目标,改变实验教学的不利现状,从资源整合的角度考虑,结合学院自身专业特点和办学条件,对规划设计类专业基础实验教学进行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1 专业基础实验教学现状及问题分析

自实验中心组建以来,学院高度重视实验室的建设和发展,对实验场地、设备、人员等方面做了相应地调整和安排,便于统一规划、统一管理,使实验中心更加科学化、制度化运转。然而,在实际的教学中,整个教学模式尚未做出相应改变,反映出一系列问题有待解决。

1.1 课程设置分散,部分内容相似,教学资源利用效率不高。

学院4个专业相互渗透又各具特色,学科间有很多相似的课程,包括30门专业基础实验课,可以将它们大致分为美术基础、建筑制图基础、建筑设计、规划设计和计算机辅助设计五类课程(图1)。

图1 各系规划设计类专业基础实验课程分类开设情况统计

从图中可以看出,除旅游管理外的3个专业均在这五个方面设置有相关课程。尽管实验的基本原理、目标和要求等相差不大,甚至内容上存在一定程度的重叠,同类型的专业基础实验课程却因专业的不同而由各系的教师自行授课。同一类课程往往有超过3名教师在备课和授课,耗费了任课教师大量精力和时间,是对教师资源的一种极大浪费。

1.2 实验课时受限,项目舍难取易,专业知识深度广度不够。

专业课程的实验教学作为理论教学的后续部分,在教学内容上难以做到“讲”与“练”的有效结合;由于实验课时有限,实验时不得不选择一些简单易操作的项目,学生练习时间、题型、题量偏少,很难通过完成简单的实验熟悉和掌握所学知识,对学生缺乏吸引力,限制了学生科学思维的形成[1-2],容易影响后续课程进度。

1.3 生源情况各异,学生素质不齐,常规模式培养进度不同。

由于招生规模的扩大,地方教育的差异性等方面的原因,使得学生的专业基础水平、学习能力参差不齐。在实验进程中,动手能力强、水平较高的学生与基础薄弱、自学困难的学生逐渐拉开差距,常规下无差别的教学模式难以满足不同基础学生的学习需求,给后期各种规划设计类课程的教学实践带来一定的困难。

1.4 学习目标模糊,实验任务不清,自主探索能力普遍不强。

我国高等教育已从精英教育阶段逐步迈向大众化教育阶段,“宽进”大学的学生素质良莠不一,普遍存在学习自主性不强的情况。部分大学生仍然延续着高中时的习惯,需要在老师的监督下学习;大多学生仅简单完成老师安排的实验任务,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不会深入地思考、分析和解决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1.5 交流合作欠缺,内容更新缓慢,教师教学科研视野不广。

高校教师作为国家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中坚力量,本身是一种稀缺资源[3]。由于课程设置的不合理,浪费了宝贵的教师资源,且分散的师资,无法发挥集体的智慧。

另一方面,任课教师长期只从事同一门实验课程教学,由于所属系别不同,缺少与其他相关专业教师交流和学习的机会,而繁重的教学任务亦使得大部分教师没有相对集中的时间参与科研实践,以致知识老化,教学内容陈旧,实验项目与学科发展脱节,不利于新知识的引入和实验内容的更新[4],制约了教师自身的发展和教学水平的提高。

1.6 实验资源紧张,课外开放有限,学生自主学习成效不足。

实验课程分专业开设,使得实验课时总量较多,大量的课时让实验中心部分分室满负荷运转,实验场地和设备极为紧张,由此局限了课堂之外实验中心的开放时间、开放项目。另外,师资的相对缺乏,造成学生在开放实验的操作过程中,没有专人指导和答疑,实验结果无法及时认定,创新动手能力得不到有效锻炼和评价,影响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2 改革方案

2.1 规范管理制度

管理制度是院校严谨治学、科学管理的基础与保障,也是实验中心得以正常运行和有序发展的基础与保障。为加强高校实验室建设和管理,加强仪器设备的使用管理,学校相关职能部门制定了一系列实验教学和设备管理制度,学院和实验中心在此基础上编制了一套实验中心管理文件和制度汇编,包括《旅游与城乡规划实验中心管理制度》、《旅游与城乡规划实验中心设备借用损坏丢失赔偿处理办法》、《旅游与城乡规划实验中心主任岗位职责》、《旅游与城乡规划实验中心教师岗位职责》、《旅游与城乡规划实验中心教师工作量化考核制度》等。随着学院的不断融合与发展,在广泛调研和科学论证的前提下,实验中心将对原有管理制度进行全面地修订和系统地完善[5],制订出一套适用于整合后专业基础实验教学的规章制度和管理办法,切实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和实验教学水平。

2.2 调整实验课程

2.2.1 整合教学内容

(1)搭建实验基础平台。学校人才培养目标中的“厚基础”,应体现在加强公共基础和学科专业基础上,专业基础实验课程正是学生掌握基本方法和技能,形成科学思维的必修环节。针对课名不同,内容上却存在重叠的情况,需要对基础实验课程整合。专业基础实验课程整合不是简单的增减教学内容,而是将反映专业共性的部分提炼出来进行优化、组合,减少重复内容,搭建适应四个专业的实验基础平台,确保实验教学从易到难、由基础到综合的健康发展,为更高年级的规划设计类课程和课程综合设计奠定基础[6]。

(2)分层次差异化教学。面对生源地和学生个体的差异,任课教师有必要实行分层教学,充分尊重每一位学生,逐步激发他们的潜能[7]。分层次差异化教学可以按照不同专业的要求和侧重点,在完成基础实验教学后,将实验内容分为不同的教学模块,设置相对应的实验任务,并且实验教师可视学生学习进度的不同给予相异的课后辅导[8]。

2.2.2 平衡实验学时

专业基础实验课程经整合后,可分为实验基础平台和专业方向基础两部分,为避免公共基础实验项目开设多,专业方向基础实训少,影响学生知识结构的合理提升,应尽量平衡实验课程学时数,适量减少公共基础课程学时的同时增加专业方向性基础课程。通过课堂“学+练”和课后“练习+作业”的方式,学生能够在较短的时期内打牢基础,进而能用宽裕的时间和精力完成更具专业特性的实验项目,有利于学生专业知识的拓展和综合技能的提高,做到“强能力”。

2.3 组建教学团队

2.3.1 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队伍建设应该围绕着“服务学生,推动实验课程建设,开发优质教学资源,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促进教学研讨和经验交流,提升教师教学水平,提高教学质量”这一宗旨而展开,形成“教授负责制”的中青年教师占一定比例的,基础扎实、经验丰富、专业过硬和团结协作的教师队伍[9]。利用不同专业任课教师间技能互补特性,创造新知,使知识成倍增长,从而解决教师教学水平有限、知识陈旧、片面单一、缺乏学术带头人及教学资源利用不合理的现实问题,实现集各个专业之长,学科交叉,共同提高。此外,加强实验教师队伍建设,还应重视对教师的再培训,不断提高教师自身素养,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形成高素质、高水平的专业基础实验教学团队[10]。

2.3.2 教研活动开展

教学活动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与社会、经济发展相结合。因此,在教学工作的同时积极参加科研工作或社会实践,追踪学科(专业)前沿,定期开展教学研讨,了解课程现状,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培养学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兴趣和能力。

2.3.3 实验教材配套

重视教材建设和教材研究,参考不同版本的教材,结合各学科专业的实际需求,编写一套内容完整,实践性、综合性、系统性强[11],且适合规划设计类专业学生使用的基础实验教学配套教材和习题册。

2.4 资源开放共享

实验室开放坚持“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以人为本”的原则,在优先保证教学计划内课程实验项目开放之外,学生可以依据自己的学习条件,向实验中心申请实验项目。实验中心管理老师根据学生的预约情况,结合实验室行课表,安排实验时间、场地和指导教师实行登记开放,从而可以满足不同的自主学习需求,提高办学质量[12]。

2.4.1 课后课外开放

课后开放主要是为学生提供完成练习和作业必要的实验室资源,可以弥补缺少课堂练习时间与辅导的不足,强化学生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同时,课后开放也为老师和学生提供了一个良好的交流平台,实验教师可以更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动手实践,解惑答疑,掌握学习动态,及时调整课程进度和教学方法。

课外开放主要是满足部分基础扎实、自主学习能力强,对专业知识和技能有更高追求的学生学习需求。无论是课外兴趣小组、大学生科技立项,还是各类大学生竞赛,实验中心都将给予最大限度的实践教学资源支持和技术保障。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开展实践创新活动,遇到问题时,相互探讨,及时请教实验教师,可以更有效地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增强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2.4.2 实验资源共享

实验室实行预约登记开放制度,实现场地、设备、课程和师资等资源的使用共享;建立实验中心信息共享平台,借助网络化管理,提高实验室资源共享效率,服务广大师生;制作专业基础实验教学网站,通过在线自学,在线和老师同学讨论问题、互换心得,增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增进学生和教师的沟通。

3 结论

高校的实验室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和良好素质的重要场所,实践教学是培养创新复合型人才的重要环节,实验课程的合理设置、实验资源的有效利用是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关键。根据作者长期的工作经验和深入一线的实践教学体会,从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方法、资源整合等方面,对规划设计类专业基础实验教学改革提出的一系列修改、重组、整合以及更新设想,将有利于夯实学科专业基础,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有利于提升学生和教师的素养,有利于提高课程的建设水平和教学质量,有利于推动实验中心建设。在今后的实践教学工作中,还应结合具体的实验教学过程、教学效果、任课教师评价和学生评教评课等,不断完善教学改革方案,继续积极探索更加科学合理、富有时代性的规划设计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1]雷刚,杨雄,陈禅友,等.生命科学基础实验课程结构改革的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8,27(11):89-92.

[2]邓广涛,陈魁奎.地方理工科高校实验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28(11):324-326,330.

[3]熊梦辉.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资源共享模式探析[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30(6):96-98.

[4]王国强.研究型大学实验中心可持续发展模式的探讨[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9):137-139.

[5]罗殷.深化管理体制和机制改革创建高水平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2,31(6):19-12 11.

[6]肖勇全,张志刚,朱颖心,等.建环专业平台课程体系构建与实践[J].暖通空调HV&AC,2004,34(16):39-45.

[7]刘培玉,鲁燃,解福.计算机公共课实验改革方案研究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9,28(3):201-204.

[8]彭军,周强强.开放实验教学中心平台,改革实验课程教学[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28(4):107-109.

[9]李莉,金春华,张犁.实验教学中心师资队伍的专业化建设[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9,26(3):253-254,262.

[10]李井葵,张海彬.高校仪器设备共享平台建设的实践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2,31(4):452-454.

[11]方治华,朱云,李革.材料力学实验教材的研究与探索[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8,25(4):144-145.

[12]李恬,袁宇宾,周宏.综合型计算机开放实验室运行机制的创新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30(7):37 9-383.

Study on Basic Experiment Teaching Reform of Planning Design Mayor

HU Dan, LU Haixia, XU Qiaoying, NI Zhongyun
(School of Tourism and Urban-Rural Planning of Chengd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Chengdu Sichuan 610059)

The School of Tourism and Urban-Rural Planning is newly established after the adjustment and reorganization of disciplines and mayors in Chengd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The basic experimental courses of planning design which are related to all mayors of the School are key points of teaching task of the School, and are also important links about students’understanding of basic knowledge and studying of expertise skills. The paper puts forward reform programs aiming at the problems based on analyzing circumstances of the basic experimental teaching of planning design under the new situation. The target of this reform program is to make rational use of experimental teaching resources and to continuously improve the quality of education.

Planning Design; Basic Experiment; Teaching Reform; Experimental Teaching Resources

G642

A

1672-2094(2014)03-0127-04

责任编辑:张隆辉

2014-03-27

成都理工大学校级教改项目(编号:2011-XJG1109)研究成果之一。

胡 丹(1980–),女,四川成都人,成都理工大学旅游与城乡规划学院实验师,硕士。研究方向:实验教学与管理;应用数学。

猜你喜欢

规划设计基础实验室
规划设计作品
“不等式”基础巩固
“整式”基础巩固
城市道路规划设计发展趋势探讨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防”“治”并举 筑牢基础
基于城市污水处理的人工湿地规划设计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