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早期护理干预在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及对妊娠结局的影响分析

2014-02-18温庆荣

糖尿病新世界 2014年12期
关键词:常规血糖发生率

温庆荣

靖宇县人民医院,吉林靖宇 135200

早期护理干预在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及对妊娠结局的影响分析

温庆荣

靖宇县人民医院,吉林靖宇 135200

目的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在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2013年3月—2014年3月期间接收的108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作为该次研究的观察对象,以平均分配原则为依据将所有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4例,对照组患者仅采用常规护理方式进行护理,观察组患者则在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早期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及妊娠结局。结果两组患者干预后其FPG、2 hPG及HbA1 c水平比较均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患者的妊高症、早产、胎膜早破等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比较均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妊娠期糖尿病患者早期护理干预可有效的改善患者血糖水平,且可减少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应推广应用。

早期护理干预;妊娠期糖尿病;妊娠结局

该院为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在妊娠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改善患者血糖水平,减少不良妊娠结局现象发生,将该院2013年3月—2014年3月期间接收的108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并采用常规护理及早期护理干预两种护理方式进行护理,且效果显著,其具体措施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该院自2013年3月—2014年3月期间接收的108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作为该次的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相关诊断标准,以平均分配原则为依据将所有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4例,对照组患者年龄最小为22岁,最大年龄为37岁,平均年龄为29.3岁;患者孕周最短为26周,最长为35周,平均31.2周;体质量最小为53 kg,最大为76 kg,平均62.1 kg;其中初产妇24例,经产妇30例;观察组患者年龄最小为23岁,最大年龄为38岁,平均年龄为29.8岁;患者孕周最短为27周,最长为37周,平均32.2周;体质量最小为54 kg,最大为75 kg,平均63.1 kg;其中初产妇25例,经产妇29例;两组患者比较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比较。

1.2 方法

对照组54例患者仅采用常规护理方式进行护理,观察组患者则在对照组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行早期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FBG、2hPG、HbA1c水平等进行比较,同时对患者的妊娠结局进行记录及比较。其具体措施如下。

第一,心理护理。护理人员应以热情的态度接待患者,并且要以温和的态度与患者交流,及时了解患者的心理需求,并以此为依据为患者提供针对性的心理疏导,从而有效的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使其保持乐观的态度,积极主动的接收治疗。第二,健康教育。护理人员应以患者的性格特点及文化程度等为依据为患者制定个性化的健康教育方针,可通过健康知识讲座、一对一指导等方式向患者讲解该病的相关知识,使患者对疾病产生客观、全面的认识,避免因患者缺乏对疾病的认知而产生担忧、恐惧等不良情绪。第三,饮食护理。护理人员应指导患者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嘱咐患者应确保营养均衡,以防出现营养不良的现象。同时护理人员还应嘱咐患者不可使用油炸煎烤、生冷、辛辣、油腻等食物,避免因该类食物加重患者大肠、小肠、胃、肝脏等的运动而对孕妇及胎儿造成不利的影响。

1.3 统计方法

以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该次研究所接收的108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处理,采用(±s)形式表示计量资料,同时进行t检验,组间比较则展开χ2检验,若P<0.05则表示差异性显著,记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血糖情况比较

两组患者护理前比较FBG、2hPG、HbA1c水平均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FBG、2 hPG、HbA1c水平均有所改善(P<0.05),但干预后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具体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血糖情况比较

2.2 两组患者妊娠结局比较

观察组54例患者中妊高症2例,早产1例,胎膜早破1例,其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为7.4%,对照组54例患者中妊高症7例,早产8例,胎膜早破5例,其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为37.0%,两组患者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比较差异性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妊娠期糖尿病主要是指妊娠前产糖代谢正常或存在有潜在糖耐量减退现象,妊娠期才出现糖尿病的现象[1]。而妊娠期糖尿病对产妇及胎儿的影响及影响程度往往受患者糖尿病病情的影响,若不能及时有效的对患者的血糖水平及糖尿病进行控制则极易对产妇及胎儿造成影响,使得其近、远期并发症发生率增高[3]。因此,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治疗及护理以改善患者的血糖水平,减少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就显得尤为重要。临床研究表明在常规治疗及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妊娠期糖尿病患者早期护理干预对改善患者病情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该院为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在妊娠期糖尿病中的应用价值,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对观察组患者行早期护理干预,通过给予患者心理护理、健康教育、饮食护理、运动护理等有效的改善了患者的心理状态,有助于帮助其养成正确的生活方式,且研究结果表明两组患者干预后其FPG、2 hPG及HbA1 c水平比较均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患者的妊高症、早产、胎膜早破等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比较均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这就说明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妊娠期糖尿病患者早期护理干预可有效的改善患者血糖水平,且可减少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应推广应用。

[1]方喻,龙秀红.跨理论模式在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生活干预中的应用研究[J].护理学杂志(外科版),2014,29(3):26-28.

[2]罗春燕.孕妈妈谨防妊娠糖尿病[J].糖尿病新世界,2011(7):20-21.

[3]梁成强,潘妹霞,王鸿.生活方式干预对妊娠糖尿病病人、认知、血糖控制以及妊娠综结局的影响[J].肠外与肠内营养,2011,18(2):91-93.

R472

A

1672-4062(2014)06(b)-0074-01

2014-03-16)

猜你喜欢

常规血糖发生率
具有Logistic增长和Beddington-DeAngelis发生率的随机SIRS传染病模型定性分析
细嚼慢咽,对减肥和控血糖有用么
衰弱老年人尿失禁发生率的meta分析
一吃饺子血糖就飙升,怎么办?
紧急避孕不是常规避孕
妊娠期血糖问题:轻视我后果严重!
猪的血糖与健康
别受限于常规
足月新生儿黄疸的发生率研究及早期干预
常规培养在幼儿教育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