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青年知识分子应负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

2014-02-12顾明远

天津教育 2014年7期
关键词:正确对待

■顾明远

非常高兴再次来到南开中学。我今天讲的题目是“青年知识分子应该负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知识分子是社会的中坚,应该引领社会前进。同学们还在学习,但是你们将来一定会成为社会的中坚,所以今天就想和大家聊聊这个问题。

我们首先要认识我们的时代。今天我们是处在一个伟大的时代,今后一段时间,根据我们党和国家的战略部署,到2020年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一个创新型、能源节约型的现代化社会。这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个关键时期,青年知识分子应该肩负起这个伟大的使命。

第一个问题,要负起这个使命不能忘记历史。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有着辉煌的历史,我们曾经有许多发明,为世界的文明做出了重大的贡献。大家都知道四大发明,直到明末清初,我们国家的国民生产总值还位列世界第一。按照当代经济历史学家麦克森的计算,在公元元年之后,历史上中国的G D P占世界总值的26%,仅次于印度,是世界第二经济体。到公元1000年的时候,中国G D P占世界的22.7%,随后保持在20%以上。一直到公元1500年,明孝宗的时候,中国超过了印度,成为世界第一经济大国。公元18 30年,鸦片战争前十年,中国G D P占到世界总量的32.9%,远远高于欧洲国家的总和。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受到西方列强的侵略,加上清政府腐败,我们国家的G D P占世界总量就下降了,从32%下降到百分之十几,1913年下降到百分之八点几,滑坡滑得很厉害。到1980年一直徘徊在10.5%。改革开放以后,从1998年开始上升,上升到11.5%。2010年,我国的生产总值已经超越了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是,我们跟美国比还相差比较远。

第二个问题,我们当今面临的挑战。改革开放以来,我们虽然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但是现在还面临着许多挑战,世界政治风云变幻,虽然冷战已经结束,但竞争还是十分激烈,局部战争仍然不断,特别是在中东地区,暴力摩擦时有发生。经济全球化带来了经济的竞争,国家之间的竞争非常激烈。国内的矛盾也凸显出来,耕地问题、住房问题、医疗问题、教育问题都给我们提出巨大的挑战。中国的崛起让很多发达国家不安,奥巴马去年曾经四次提到中国,他们不但提出“中国威胁论”,鼓动我们周边国家抵制中国,给我们制造包围圈,而且煽动中南亚地区许多友好国家来反对我们。西方国家千方百计地支持达赖还有“东突”,企图分裂中国。美国还不断插手南海地区,联合日本、韩国不断搞军事演习,名义上好像针对朝鲜,实际上向中国示威,主要针对中国。美国一直把中国视为竞争的对手,奥巴马从一开始就关注中国的教育,他说美国要赢得未来,就必须赢得教育。

在经济上美国也对我们施加压力,不断要求人民币升值,同时不断制造利益摩擦,向我们出口的商品征收所谓的倾销税。在国内,我们正处在快速增长的时期,也是矛盾凸显期,一方面经济增长得很快,另一方面面临的矛盾也很突出。我国的经济还处在发展转型的时期,过去我们经济增长主要靠廉价劳动力,现在廉价劳动力逐渐消失,劳动力成本在增加,产品的成本要增加;成本增加了,竞争力小了,这也是一个很大的矛盾。我们现在要扩大内需,老百姓得有钱消费,而工资过低,老百姓不敢消费。这个涉及一系列的问题,包括我们的养老保险问题,医疗问题,住房问题。如果这一系列问题不能很好地解决,老百姓有了钱也不敢消费。比如说医疗保险的问题,如果不能实行的话,我生病就要付出一笔钱,所以这些钱我要存银行不敢消费,不敢消费就拉动不了内需,就提高不了生产力。你要增加工资呢,产品成本提高了,价格也就抬高了,成为一个循环的矛盾。怎么解决这个矛盾呢?那就要技术创新,我们现在经济虽然增长得很快,但是缺乏自己的核心技术。我们是世界的加工厂,人家拿技术来我们这里加工,我们很少有自己的品牌。比如苹果手机,这个手机在中国生产,但是核心技术在美国。最近评选世界最有创新性的品牌当中,美国占了51个,我们榜上无名。

中国总体上讲形势很好,但矛盾也很突出。一是贫富差距扩大,二是有些官员腐败,三是青年就业问题。比如说,北京的大学生都想留在北京很难,没有那么多就业的机会。再比如说,一些边远地区非常需要人才,但流动不过去,所以我们的人才不是多了,而是结构性的矛盾。随着西部地区的发展,随着那里的经济条件好转,我想人才不仅会孔雀东南飞,而且会向西飞的。从教育方面来讲,也是矛盾突出。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在教育上取得了伟大的成绩,我们从1985年提出全面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到2005年就实现了。我国高等教育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1998年高等教育普及率只有2%,但是到2010年已经达到了27%,到2020年我们要达到40%,所以说教育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是我们现在的教育还不是特别适合我们经济的发展。我们经济的发展是要形成一个创新型、能源节约型国家,而现在培养的学生创新能力不足,实践能力不足,不能适合经济发展的需要。另外,广大家长都希望孩子上好学校,而我们还没有那么多好学校。这两年,我感觉有了很大发展。我到过20多个城市,看了很多学校,感觉很好。从基础教育上讲,均衡发展有了很大的进步,学校也有了很大的改善。近些年来,我国的国际地位越来越重要,但我们在国际人才培养上与我们的国际地位极不相称。我们的国际人才培养还不及印度和巴基斯坦,因此我们急需提高培养创新型人才和国际人才的能力。大家通过报纸和电视了解到,世界上解决一些重大问题都有我国参与,比如金融危机问题、反恐问题、气象问题、环境污染问题,都需要中国参加。特别是西方国家2008年开始的金融危机,他们都希望我们去解救他们的债务危机。我们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我们把自己发展好了,也是为世界作贡献。并不是我们要拿钱去救人家,而是我们要把我们的经济搞好,也就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发展。联合国秘书处做过统计,2009至2010年中,在联合国工作的人员有44 13 4人,其中中国人只有33 2人,不到1%,而且不是高层人士。中国是占世界人口五分之一的大国,而且是联合国常任理事国,但是我们在联合国的资源里有多少?当然联合国有个副秘书长是中国人,但是下面的职员中国人很少。在这方面我们还不如印度和巴基斯坦,当然印度和巴基斯坦有他们语言上的优势,因为他们过去是英国的殖民地,所以语言上比我们强。另外我们对国际思路了解得也比较少。巴基斯坦对这些规则的运用就比我们好,所以我们急需培养具有国际视野、懂得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的人才。今天在座的同学,将来你们之中会出一些外交家,出一些这样的人才,那从学生时代起就要放眼世界,了解国际形势,扩大我们的视野。

胡锦涛同志在清华大学百年校庆的讲话中对大学生提出了三个要求,这也是中学生应该学习的,因为你们也会成为大学生。

第一个要求,是希望同学们把文化知识学习和思想品德修养紧密结合起来。不仅要学知识,还要学会做人。所以我们讲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最重要的一条就是讲有高尚的思想品德。中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教育是我们的核心价值观。我们要把我们的核心价值观融入头脑里,这样才能为人类做出贡献,当然还要有知识,没有知识是不能为人类作贡献的,思想品德和知识务必要结合起来。

第二个要求,是希望同学们把创新思维和社会实践结合起来。我们需要创新思维,提倡学生要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在素质教育对学生的能力要求方面,第一个就是学习能力。这里所说的学习能力不只是说为了考大学,而是为了终生的学习,不断的学习,学习要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我们研究以色列,为什么以色列出了那么多科学家?以色列是犹太民族,包括爱因斯坦在内的很多科学家都是犹太人。犹太人从小就讲究学习,孩子很小就让他读书。我在莫斯科学习了五年,当时苏联人也有一个特点,也是很喜欢读书,在地铁和公交车里,很多人都拿着书看。我们现在的孩子,一天到晚玩手机,玩手机上的游戏。当然,学习不是死读书,要提倡思考。温家宝总理考察北京三十五中时讲要学思结合,学习要和思考结合起来,思考以后你要提出问题。我曾经讲过,一个只会学习、不会提问题的学生不是好学生。只是书本上怎么讲,老师怎么讲,我就怎么做,这不是好学生。好学生要能提出问题来,提出不同的意见,哪怕是错的也没关系,所以要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而且敢于提出问题。敢于提出问题就要靠思考,靠自己的智慧,靠自己的勇气,敢不敢向老师提出不同的意见。创新思维是这么培养出来的。这就要把学与思结合起来,把知与行统一起来,把学习与实践统一起来,有些东西只有在社会实践中才能体悟到。

第三个要求,是希望同学们把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紧密结合起来。我们现在提倡全面发展,但是往往很多人对全面发展有个错误的理解,认为全面发展就是平均发展,什么都一样,什么都好,这是做不到的。一个人做不到门门功课都好。一个人的精力有限,要跟个性发展结合起来,要把不同的兴趣、不同的爱好、不同的志向都发展起来。兴趣要从小培养,兴趣不是生下来就有的,而是在学习的过程中,结合过去的爱好和特长培养出兴趣来。一定要培养出自己的某种兴趣,不能没有兴趣,没有兴趣将来就会平平庸庸。什么都不感兴趣,还能成为一个创新型的拔尖人才吗?很多诺贝尔奖获得者并不是为了得奖,凡是想获奖的永远都不靠谱。若是对某种东西有兴趣,不断钻研,将来也许能得到诺贝尔奖。所以我经常讲,兴趣加毅力是成功之母。有了兴趣,还需要毅力和克服困难的意志。做任何事都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只有兴趣但遇到困难就退缩,是绝对不可能成功的。我们倡导学生首先要树立理想。现在很多年轻人不愿意讲理想而愿意讲梦想。我觉得理想也好,梦想也好,都是奋斗目标。要志向高远,有一个目标,有一个志向,就有奋斗的动力。当然,理想目标都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就我自己的经历,1948年我高中毕业,当时都讲工业救国、经济救国,所以我就报考了清华大学建筑系。那时也是年轻,好高骛远,觉得要考就考最好的学校、最好的专业,结果没考上,当了小学教师,看到孩子的成长,觉得很有成就感。工业救国的理想结果变成教育救国了,可见理想随着情况变化也会变的。人要有理想,否则没动力。其次要认识自己的责任。虽然现在高等教育已经大众化了,但是我们现在的一线劳动者受过高等教育的只有9.9%,到2020年也只是达到24%,跟其他国家相比还是少的。历代的变革,都是知识分子首先发挥作用搞起来的。南开中学的张伯苓校长为什么要办学校?就是要振兴中华民族,觉得振兴中华民族首先需要人才,并且提出了南开校训,要培养既有高尚品德又有能力的创新人才,所以知识分子是应该引领社会的先进文化的,应该是社会的中坚。第三要抓紧时间,不仅要学习课本,还要博览群书,来丰富自己的知识,提高修养和思想品德,这样才能担负起社会的责任。我记得我小时候是抗战时期,当时条件很差,学校里连个图书馆都没有,但我们那时确实读了不少书。所以大家要珍惜现在的学习时光。有的人讲,人最幸福的是哪个时代,一个是学生时代,一个是退休以后。所以要趁学生时代多读一些书,提高自己的素养。第四要参加社会实践,在实践中我们能体验到各种情况,锻炼我们的能力、见识和思维。

最后,我送给同学们四句话。第一句,正确对待自然。因为我们是自然的一员,我们要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第二句,正确对待社会。我们是社会的一员,我们对社会有责任感,要讲责任。现在都讲报恩,我认为不是报不报恩的问题,而是责任的问题。父母养育你,是父母的责任。你孝敬父母,是你的责任。社会培养你,是社会的责任。你贡献于社会,是你对社会的责任。所以我们要培养自己对人民、对社会的责任感。第三句,正确对待他人。进入社会就要和别人打交道,就要尊重别人,和别人友好相处。自己要有宽容的态度,容纳别人的态度。大家都是独生子女,不要太以自我为中心,要相互理解,和别人和睦相处。联合国21世纪教育委员会提出教育的四大支柱,一是学会认知,二是学会做事,三是学会与人相处,四是学会自我发展。现在很多同学对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和社会矛盾不能正确对待。第四句,正确对待自己。一个是正确对待自己的挫折,一个是正确对待自己的荣誉。古人有句老话,知人者智,知己者明。能够做到正确对待自己,我想你的一生一定会幸福。

(以上是顾明远先生于2012年4月10日在南开公能讲坛上所作的报告,本刊登载时有删节。)

猜你喜欢

正确对待
疫情当前,我们该如何正确对待野生动物?
正确对待水利部门投资城市供水事业
奔跑吧,天道酬勤
正确对待地方人大工作实践创新
正确对待课堂教学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如何正确对待孩子的犯错
当代大学生应如何正确对待马克思主义
初中历史教学中史料教学的探索与反思
正确对待幼儿的情绪宣泄
媒体引导社会正确对待农民工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