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外”:不只是一所“外国语”学校

2014-02-12

天津教育 2014年7期
关键词:开放式外语师生

■本刊记者 邓 蕙

写在前面的话:天津外国语大学附属外国语学校,又名天津外国语学校,被天津老百姓亲切地称为“小外”,是1964年在周恩来总理亲自关怀和批示下创建的全国首批七所外国语学校之一。由郭沫若题写校名,毛泽东主席和周恩来总理的翻译、联合国前副秘书长冀朝铸任名誉校长。现为市直属校,首批示范校,在数百所全国知名外国语学校中当选为副理事长校。从“小外”走出的莘莘学子中,有10余名驻各国大使,数百名外交部官员和司、局级以上干部,更有为历届党和国家领导人担任翻译和秘书工作的人员,还有朝核六方会谈的中方代表以及遍及世界各地为和平与发展做出重要贡献的有识之士。“小外”建校50年,提起她的名字,人们耳熟能详,提起她的成绩,人们津津乐道,但“小外”到底是一所什么样的学校,人们并不完全了解。人们大多认为“小外”仅仅是一所以外语教学为特色的学校,这里的学生“外语说得特别‘溜’”。事实是否如此?新时期的外国语学校是不是人们“想当然”的样子?外国语学校仅仅具有“外语特色”吗?对此,“小外”人有话说——

新理念的诞生地:开放式教育

在“小外”工作整整30年的现任校长刁雅俊介绍,从1964年建校之初,“小外”就注重国际理解教育,到新世纪时已经建构起门类丰富的国际理解教育校本课程,在各个历史时期为国家培养了大批外交人才和国际化人才。在新课程改革进入第二个十年以及深化落实教育规划纲要的新时期,学校对自身的发展历史进行了全面的研究,结合学校的培养目标,进一步指出:把学校传统的“外语特色+国际理解教育”,转变为“全面培养复合型、国际型预备人才”的“开放式教育”。

“开放式教育”,是指在学校教育情境中,借助于国际、社会、社区和网络等资源,在环境、课程、课堂教学、教师专业发展等方面实现开放式建构,突破封闭式思维,以培养能在国际层面进行创造性学习和工作的人才。

开放式教育首先是一种办学理念,是与以应试为主要办学目标的封闭式教育相对而言的。封闭式教育最大的问题,是忽视学生因成长环境、多元智能和不同兴趣而致的发展速度和方向的开放性;忽视在教材和学校围墙之外丰富的学习和成长资源,课堂教学文化以“记忆型”为特征,秉持中立化的知识观,师生当前的生活不被重视,教学方法主要是独白式的,师生都是知识的旁观者,而非主动建构者。

“小外”所倡导的开放式教育,是在学校已经具备明显的外语特色和已经具有丰富的国际理解教育经验,并且已经为国家培养出大批外语外交人才的基础上,对学校未来发展进行整体性再思考而提出的新愿景。刁雅俊校长指出,开放式教育理念应具有以下关键词。

一是对话。无论是管理,还是教学,都基于对话,对话是学校实施民主管理以及培养师生民主意识的唯一途径。在学校情境中,由于传统的管理模式和记忆型教学方式的影响,最容易忽视的就是倾听,领导和教师忙于通过单向的“发言”来下达工作指令和学习任务。开放式教育所努力建构的,正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干群之间有意义的双向发言与倾听关系。

二是成长。学校教育要立足学生的成长,以适应并促进学生的发展为根本,把促进学生精神世界的充实和丰富作为自己的根本使命。教育的目的不仅是传播已有的文化知识,而且是把人的创造潜能诱导出来,将生命感、价值感从沉睡的自我意识和心灵中“唤醒”。在帮助学生成长的过程中,“因材施教”和“耐心”是两个基本策略。

三是和谐。“开放”有时会给人带来表面上无序和嘈杂的感觉,而过于强调井然有序只会限制和束缚很多教育机会。开放式教育追求的“和谐”,既指创造性地开齐开足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从而在课程上保证学生全面和谐发展,也指校园中所有人之间的友善、关爱关系,还指文化建设上显性与隐性、物质与精神、制度与行为等方面的和谐。

四是活力。开放式教育充满活力。活力可以分为三个维度,分别是体力、情绪能量和认知活跃。一所理想学校的首要标志是师生充满活力,除了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学生正能量的激发和创新思维的培养之外,很重要的一点是要强调体育精神。体育精神是一种强力的冶炼,是一种冒险精神的培养,是一种运动习惯的形成。让“冒险”的、运动的习惯成为师生的内在个性,使校园处处都展现着生命的活力。

五是多元。开放式教育最根本的实现途径是“多元”:多元的校本课程、多元的兴趣选择、多元的成长路径、多元的中学毕业出口等。由于“多元”,便可以使学生的自由选择成为可能。如果没有自由选择作为保障,高中多样化特色发展就会成为一句空话,转变人才培养模式也不可能发生。在学校内部,“多元”是学校注重资源建设的累积性结果;在学校外部,“多元”是学校主动与社区、社会和国内外学校积极互动的结果。无论在校园内外,“多元”的达成都需要以“开放”的理念作为前提。

六是优质。任何优质学校的发展战略都应该是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求发展,脱离优质的特色行而不远,特色要以优质作支撑。在传统的学校发展思维中,优质主要指教学成绩高,因此才会发生不惜一切代价追求高升学率的做法。开放式教育视野中的“优质”,指的是全面的优质,是以“对话”为途径、以“成长”为根本目标、以“活力”为根本标志的优质。

七是国际视野。在21世纪谈“开放式教育”,不能没有国际视野。然而,如果师生没有真正转变观念,教师还是为考而教,学生还是为考而学,那么即使学校开展了一些开拓师生国际视野的活动,也很可能只是工具性的。“小外”所倡导的开放式教育致力于师生形成开放的观念和开放的胸怀,把一切置于“为学生将来在国际环境中学习和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小外”的开放式教育,就是帮助学生在了解世界、了解他人的基础上,更好地了解自我,努力成长为更加优秀的自主学习者和自我管理者。它建立在多元智能理论、创造学理论、积极心理学理论、学校整体改革和发展的理论等的基础上,和“小外”的教育实践密切相关。

多元智能理论使“小外”改革传统封闭式教育的信心更加坚定。既然每一个人的优势智能组合都具有个性化,那么学校教育就必须是开放式的。学校开齐开足各类课程,鼓励学生自主成立与运行社团,在第二外语和部分音体美学科中实施走班教学,扩展校内外研究性学习基地,运用一切现实的和虚拟的条件开阔师生的国际视野,等等。主张建设开放式的学校,使学生的个性化智能得到开发、实践、赏识与鼓励。“小外”人深入研究和借鉴创造学理论的成果,深知中学是培养学生创造思维的重要阶段,而创造力培养的大忌是封闭式的教育;只有实施开放式教育,才能促进学生快乐成长,培养他们的创造思维,进而扩大学校的包容性和丰富性。他们广泛研究积极心理学和积极组织行为学,在学校制度建设、环境创设、课程开发、心理辅导、社区资源建设等方面,激发和培育师生的积极心理,使其形成一生受益的积极心理品质。“小外”更加关注学校的教师团队建设,如新老教师结对子、学科组教研和备课组集体备课等,认为团队的合作加上个人基于积极心理学的工作动机激发,是提高开放式教育效率的关键因素。

在整体性改革思路的指引下,“小外”充分借鉴管理学中有关整体管理的理论,对学校进行整体改革。

首先,不遗余力地研究开放式教育改革的标准。“小外”人认为,开放式教育应该有一套标准,用以衡量师生的创造性行为是否与素质教育的方向一致。如果标准明确,那么师生在进行创造性教与学的过程中,就会减少徘徊和迷惘。经过教师们多次进行讨论以及邀请专家进行专题指导和帮助,“小外”最终形成了开放式教育的阶段性改革标准:教学改革的标准是“对话教学、建构生成”,外语类课程开设的标准是“国际视野、能力培养”,活动课程开设的标准是“生活本源、兴趣拓展”。

其次,设计和达到“理念、校本策略、过程管理”三个维度。为了使开放式教育理念成为现实,学校对校本策略进行再反思,保留那些行之有效、能继续发挥作用的策略,修改、完善那些有瑕疵的策略,循序渐进地增加新的策略。在每项新策略实施之前,都会组织教师学习内在原理,确保相关教师都能理解为什么这样做,而不是仅仅把操作方法告诉大家。过程管理涉及理念的普及和校本策略的研制与实施过程,决定着改革理念能否在学校成为具体的现实。“小外”的过程管理主要运用积极心理学的一些基本原则,注重发挥那些积极主动的教师的榜样和示范作用,然后运用制度设计逐渐培育教师心中的积极元素,从而营造团队合作、一起遵循规律进行改革的文化氛围。

最后,在开放式教育的改革过程中,学校运用行动研究的方法,边改革边研究,提升反思的重要性。对一些重要的改革议题,学校设立相应的研究主题,倡导教师主动进行研究,合力解决改革推进过程中的难题。零星的散点式创新通过学校的创新分享机制变成全校共享的创新。

多课程的集中区:让学习“high”起来

人的学习需求总是与时代的发展进步息息相关。当今,青少年学生的学习需求发生着变化,随着电子产品和网络新媒体介入生活,他们的视野不断开阔,思维不断更新,个性不断彰显,兴趣不断转移,如果学校教育所提供的学习环境和课程载体不能满足他们的需要,那么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将大打折扣,从而使学校教育产生负效应,使学生的校园生活质量严重下降。同时,随着教育理念的进步和新课程改革的实施,教育的内涵和教育目标的实现路径也在不断拓宽,这也要求学校教育做出相应改变。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学生,无疑是学校教育尤其是学校课程建设的根本。“小外”的校本课程建设亮点颇多,不论是课程数量还是开设效果,都得到学生们的肯定性评价,有不少学生认为:“各种课程和社团活动很‘潮’很好玩,上课过程很‘h i g h’很过瘾。”

首先,学校构建了特色化的学科课程体系。由“三大板块”“两种类型”组成,“三大板块”为国家课程、国际课程、校本课程,“两种类型”为基础型课程和拓展型课程。这三大板块与两种类型的课程相互交叉,构成网状,具有高度的开放性、选择性、现代性和探究性,满足“复合型、国际型预备人才”培养的需要。

突出外语优势,强化外语特色。在课程设置上,开设了英、日、德、法、西五种外语,供学生自主选择。在教材选用上,既采用国家统编教材,又引进国外各语种原版教材,同时,教师还参与编写并使用全国外国语学校实验教材。学校现在使用的英语教材《展望未来》,就是英语教师承担了6年之久的全国外国语学校课题研究成果。在授课形式上,实行外语小班授课制,增加了师生间的对话和交流。每周一节的外籍教师口语课也实行小班授课,口语考试成绩计入学生的总成绩,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外语口语能力。在培养模式上,坚持“一主一辅”的多语种人才培养模式,即每个学生主修第一外语,辅修第二外语。初中辅修外语为必修,高中辅修外语为选修。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学第二外语语种,对第一外语为小语种的学生,强化英语。高中毕业时,学生主修外语达到大学专业二年级水平,辅修外语达到高中毕业水平,从而使学生具备了“双外语”能力。在国际课程上,引进了美国高中课程,把中外课程优化组合,探索课程的融合,为进一步研发校本课程提供了很好的借鉴和帮助。

体现课程的开放性、丰富性和选择性。校本课程分校本必修和校本选修课程,其中,校本必修课有第二外语课、心理课、礼仪课、职业生涯规划课等;校本选修课分人文、科学、艺术三个领域,现已有二十多门校本选修课供学生选择。校本课程实行走班制,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可以跨班、跨年级自主选修相应的课程,每个学生修习的课程内容可以不同,选择的教师也可以不同。要求学生高一、高二这两年在不同领域选择4门课,修满4个学分,从而保证了学习效果。

其次,学校建设了开放的活动课程体系。如果说学科课程是实施素质教育的“第一课堂”,那么,丰富多彩的活动课程就是素质教育不可或缺的“第二课堂”,也是学校实施德育的重要场所。为此,“小外”创新德育形式,把教育寓于活动之中,让学生在活动中感悟,在活动中体验,在活动中成长。

高中青年党校。“小外”自1995年成立了高中青年党校,至今已举办20期,对高中学生的培养贯穿三年,即高一理想教育,高二责任教育,高三励志教育。先后有3000多名学员结业,80%的学员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发展学生党员30多人。学校建立了多个教育实践基地,组织了若干志愿者服务队,使学生坚定了理想信念,培养了爱国精神,增强了社会责任意识。

多语种国旗下演讲。庄严的升旗仪式是学校每周一固定举行的全校集会,从仪式的主持、护旗队列的行进到升旗演讲,全部由一个班的学生自主完成。国旗下演讲的主题涉及爱国主义、民族精神、公德诚信、感恩责任、安全法制、时政热点等社会和校园生活的方方面面。主题一经公布,各班学生争相竞稿,通过竞争入选,并能出色地完成任务。此项活动已成为展示班集体风貌,锻炼学生组织才干、语言能力和演讲才能的舞台。

中学生模拟联合国社团(以下简称“模联”)。模联是仿照联合国和相关机构的运作方式、议事原则进行模拟外交活动的高水平学生组织。“小外”的模联社团始建于2008年,是目前校内最受学生关注的社团之一,核心成员60余人,多次在国内外的模联大会上有过精彩表现。为了把本校的资源和经验分享给更多的学校,自2010年起,在市教委和市对外友好协会的支持帮助下,“小外”每年承办天津市中学生模拟联合国大会。模联活动极大地开阔了学生的国际视野,激励学生关心国家利益,关注国际时政,锻炼领袖气质,培养了学生的全球意识、合作精神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外语演讲大赛和校园辩论赛。每年一届的外语演讲大赛至今已举办了十几届。参赛选手来自年级“外语角”活动中脱颖而出的学生,参赛的5个语种的学生无论是在主题的选择、演讲稿的撰写,还是外语演讲技巧、临场的应对等方面都得到了锻炼和提升。已连续举办5届的校园辩论赛同样深受学生喜爱,每班派出一到两支队伍参赛,赛场上充分展现了语言交锋、思想碰撞,场面热烈,高潮迭起。每届比赛持续一个多月,举办30多场活动,学生的思辨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团队合作能力都得到了锻炼。

校园文化艺术节。学校已连续举办了19届校园文化艺术节。文化艺术节活动包括汉语类和外语类两大类,汉语类有歌曲、舞蹈、管乐、戏曲、话剧以及书法、绘画、摄影、手工制作等,外语类有国外电影赏析、电影对白模仿、外文短剧、外国歌曲演唱等。艺术节是对学校艺术教育成果的检验,也是学生们施展才华的舞台,他们在这个舞台上纵情歌唱、尽情舞蹈,尽展青春活力,体现了较好的艺术素养和高雅的审美情趣,对于提升人文素养具有重要作用。

“外交家讲坛”。自建校以来,“小外”走出了几十位外交家。为了给学生树立现实的榜样,学校每年聘请我国特别是从“小外”走出的驻外大使、外交官到学校讲学,与学生进行面对面的对话交流,畅谈外交人生,引领学生了解时政,关心国际事务和国家利益,激励学生早立志、立大志,培养爱国精神和民族情怀。“外交家讲坛”把学生们的现在和未来、现实和理想联系起来,也把“小外”与世界联系起来。

社团两级管理。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搭建平台,使学生在获得全面发展的基础上,特长、潜能也得以充分施展。学校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学生社团活动,分两级管理,年级社团以培养兴趣为主,27个校级社团以发展特长为主。学校对两级社团都给予资金、人员和时间上的支持,每周五下午是学生社团固定活动时间,全校学生100%参加。社团管理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建立“学生社团联盟”,在组织落实学生管理、活动评价上全程跟进,配合教师确保社团活动的蓬勃发展,使学生在活动中增长才干,发展特长,获得成就感。

多元的课程、开放的活动,使“小外”学子树立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激发了多方面潜能,增强了社会责任感,培养了“开放、多元、自强、志远”的品质。学生多次向受灾地区捐款捐物,帮助社区贫困儿童,去养老院、儿童福利院服务献爱心,和特殊教育学校师生开展手拉手活动……学生在各级各类竞赛中屡获殊荣:学生参加全国高中生英语、日语演讲比赛连年获得一、二等奖;在全国中学生各学科竞赛、信息学奥赛、逻辑语言学奥赛中的获奖人数逐年增多;校合唱团、管乐队、舞蹈队、校园电视台等学生社团参加天津市和全国中小学文艺展演年年获奖;由学生主办的校刊、校报和外语报,连续多年荣获全国优秀校刊(报)评比一等奖;具有各类专长的学生运动员纷纷创出佳绩。学校开放、多元的升学出口,也为学生的发展创造了无限可能,高三保送生人数逐年增多,已突破百人;出国留学的学生被国外名校录取率逐年增高;高考成绩节节攀升。这些成绩的取得与学校“培养德才兼备、文理并重、精通外语、全面发展的复合型、国际型预备人才”的理念和策略密不可分。

跨文化的起跑线:融中西文化,育国际英才

在全球化发展的背景下,外国语学校肩负着培养外语突出、多元融合的国际型人才的历史使命。为此,“小外”进一步丰富和发展办学理念,提出了“融中西文化,育国际英才”的新目标。

“融中西文化”,是把西方的文化融入学校的教育、教学、科研和服务等功能中,使师生了解各国文化及思维的基本特征,具有全球意识、国际视野,具备宽容、共赢的心态,追求人类和谐、共同进步。“育国际英才”,是使培养的学生不但了解各国文化,通晓国际规则,更能参与国际事务,具备国际能力,为祖国的强盛、人类的进步做出积极的贡献。

依据这一办学理念,“小外”提出了“外语见长,教育开放”的办学特色和“培养复合型、国际型预备人才”的培养目标,制定了“开放、多元、自强、志远”的校训,确立了“博雅宽容,和谐共生”的校风、“厚德博学,深思明辨”的教风以及“乐学善思,勤奋卓越”的学风。“办学理念”“办学特色”和“三风一训”构成了指导学校向纵深发展的核心价值取向,引领广大师生在“办国际化外国语学校”的进程中奋力前行。

学校寓教育于文化建设之中,把校园的前广场绿地设计为球形,象征地球,中心耸立周恩来总理塑像,教育学生牢记周总理嘱托,刻苦学习,自强志远。校园的各个角落都有中外文标识,教室、办公室等处的标牌皆使用中英文标识,各教学楼不同的楼层分别展示各国风情和标志性建筑,教学楼内既有中国民族文化和天津文化的元素,也有对各国文化、国际组织、学科前沿以及海外学成归来的名人学者的介绍,从而培养学生的民族情怀和世界胸怀。整体设计既体现学校办学特色,又凸显局部特点,达到个性与共性的和谐统一,体现了学校的核心价值理念和开放的教育文化特色,形成了中西融合的校园文化。

教师是体现和实现教育目标的核心力量。为达到“融中西文化,育国际英才”的目标,学校十分注重对教师开放式教育理念的培养,刁雅俊校长对此作了详细介绍。

第一,培养学习型教师。教师应该认识到,未来社会衡量人才的关键在于思考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而不在于拥有知识的数量。教师确立开放式教育理念的前提是认识学生智能的多元性和潜能的无限可能性。教师的工作是在学生感到困惑的时候,从侧面给予学生帮助,并且和学生一起分享解决问题的兴奋和成就感。为了帮助教师学习,学校除了鼓励教师自己进行个性化阅读之外,还通过教科室为教师收集适合的论文,挂到校园网上,便于教师随时获得高水平的学习资料。学校为教师们营造热爱学习、对话交流的氛围,提供专业学习资料,使阅读近在手边,成为专业生活的一部分。

第二,倡导研究性教学。开放式教育的教学,是有对话精神的个性化教学,它注重建构生成,需要教师进行研究性教学,边教学边研究,用先进的理论和实践成果指导课堂教学,用课堂实践验证、探索教学中的难题,形成个性化的解决方案。

“小外”的教师们在进行研究性教学时重点关注三个方面的问题:教材、学生和课程标准。这三者在教学实践中又会具体化为三个问题:情境、对话和课业负担。教师对这三个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使课堂教学呈现出开放性和生成性。

关于“情境”,学校备课组集体备课时主要研究两个关键问题。一是所学知识要点与学生日常生活经验的关系。研究知识点或能力建构点在学生的生活中能够找到哪些相应的生活现实,或者生活中有哪些经验可以升华为学科原理。二是新的知识单元所涉及的概念和命题在学生知识结构中的状况。教师充分研究新知识与学生生活的联系和学生已有相关知识结构的状况,使“情境教学”成为可能,使课堂中的“对话”有了根基。

关于“对话”,学校聚焦于研究课堂教学的操作技术。例如,如何促进学生倾听,如何加强基于倾听的落实,如何培育学生互帮互学的氛围,等等。

关于“课业负担”,学校主张课堂上选用学习保持率高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学习效率。课下的时间用于培养学生自学和通过个性化阅读扩展知识的习惯和能力。

第三,在活动中形成开放式教育理念。教师开放式教育理念的形成,不能仅仅依靠校内的学习和体会,而要在活动中体验与感悟。为此,学校定期开展校内外专项活动,让教师们体验开放式教育理念,如校本对话式研修、主题式说课和赛课、教师沙龙、海内外研修等。

今天的“小外”,致力于创办一所“国际化外国语学校”。学校注重营造国际化氛围,创造更多的体验异国文化和语言实践的机会,提升学生的跨文化理解能力。学校常年开展广泛的国际交流与合作,现与10个国家的23所学校结成了友好姊妹校。每年派出师生到各国学访交流或参加比赛,也接待各国师生的来访,并为他们开设特色课程,传播中国文化。组织学生出国学访交流时,从学生报名,到出国访问,再到学访归来,都有系统完整的学习方案,如出访准备课、签证辅导课、安全教育课、该国文化概览以及学访归来的思想、见闻交流课等,学生亲身体验和感受异域文化,不仅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而且学会了新的思维方式,锻炼了能力,培养了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国外师生来访时则住在中国学生家中,体验中国生活。学校除了安排教师给外国学生上汉语、书法、针灸、京剧、太极拳等中国文化课程外,还组织外国学生游览天津和北京的名胜古迹,宣传中国文化,安排中国学生作服务、向导、翻译、解说,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语言实践能力,培养了学生组织、宣传、讲解的能力,也增进了中外学生的友谊。

“小外”与国外学校加强信息交流,定期通报各自的最新进展,并交换教学计划、教材及其他有关信息资料,利用这种形式向世界开放教育教学资源,同时也从中吸收和借鉴国外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了解国外教育教学的新趋势、新方法。这些活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师生,给了师生“国际化”的体验,为国际型预备人才培养奠定了基础。学校还积极开展国际交换生项目,与美、加、英、法、日等国的知名大学共建升学直通车,拓宽了学生的升学通道。

“小外”的校徽图案是一把镶嵌在地球上的钥匙,钥匙图案上有校名的英文缩写,寓意外语是通往世界的一把金钥匙,“小外”是学生走向世界的桥梁。2014年10月,“小外”将迎来50华诞,以此为契机,“小外”人将继续深入探索教育规律,深化国际交流与合作,推进教育改革与发展,实现办学的优质特色,为培养更多的复合型、国际型预备人才奠定基础,为国家的建设服务,把学校办成人民满意的具有更丰厚内涵的外国语学校。

猜你喜欢

开放式外语师生
开放式数字座舱软件平台IndiGO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小学作文开放式教学的思考
外语教育:“高大上”+“接地气”
开放式弹簧机数控系统开发
大山教你学外语
大山教你学外语
麻辣师生
重视“五老”作用 关爱青年师生
高等院校开放式实验教学模式的构建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