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药在慢性鼻窦炎鼻内镜术后的应用进展

2014-02-04倪志军董丽婷马文波

中国药物经济学 2014年7期
关键词:术腔纤毛鼻窦

倪志军 董丽婷 马文波 李 蔚

中药在慢性鼻窦炎鼻内镜术后的应用进展

倪志军 董丽婷 马文波 李 蔚

中药;慢性鼻窦炎;鼻内镜术后;应用

随着鼻内镜鼻窦手术的不断发展,慢性鼻窦炎的诊治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但这并不意味着慢性鼻窦炎的彻底根治,内窥镜鼻窦手术的目的是改变鼻腔内的异常结构、改善鼻腔的通气引流,为鼻腔鼻窦黏膜的炎症的良性转归创造必要的条件,顾之燕等[1]认为鼻腔鼻窦黏膜的炎症,特别是慢性炎症的良性转归需要经过长期的综合治疗实现。

鼻腔黏膜在内窥镜鼻窦手术以后发生了新生病变,如黏膜水肿、囊泡形成、息肉再生等,以及鼻腔内分泌物较多,鼻涕倒流等情况。慢性鼻窦炎术后常常分为三个阶段[2]:第一阶段为术腔清洁或干燥阶段(1~2周);第二阶段为黏膜转归竞争阶段(3~10周);第三阶段为上皮化完成阶段(11~14周)。其中一、二阶段尤其重要,鼻窦术后鼻腔黏膜水肿明显,慢性鼻窦炎术后术腔暴露,缺乏黏液清除功能,鼻腔黏膜表面纤维素渗出形成伪膜,黏膜处于反应性水肿状态,容易受细菌和病毒的感染,且术后血性分泌物、黏稠涕往往较多。鼻涕分泌物增多与杯状细胞和病理性腺体增生有关,这期间纤毛功能损伤较重,无法及时清除鼻腔及鼻窦内的分泌物,因此,促进黏膜分泌结构和纤毛的修复以及黏液纤毛输送功能的恢复是治疗慢性鼻窦炎的重要环节[3]。因此,加强慢性鼻窦炎鼻内窥镜术后的综合治疗,对于彻底治愈慢性鼻窦炎是很有必要的,研究中药在慢性鼻窦炎鼻内镜术后的应用,现报道如下。

1 中药口服

目前,慢性鼻窦炎的机制不明确,考虑与感染、鼻腔鼻窦解剖结构异常和变态反应等有关。西药在治疗本病时主要是针对病因进行治疗,主要包括抗炎药物、减充血剂、黏液促排剂和全身抗组胺药物。现代临床证明,短期抗生素治疗对慢性鼻窦炎的治疗无效[4],国外临床报道推荐应用抗生素用量为全身剂量的一半,疗程要大于12周,由于应用时间长,因此国内不易被广大群体所接受,患者的依从性较差。糖皮质激素以局部应用较多,全身使用副作用较大,不作为常规使用。由于减充血剂长时间应用能够对鼻黏膜纤毛系统造成损害,因此应用时间不易超过7 d。因此,临床上很多西药的使用受到限制。倪志军等[5]认为慢性鼻窦炎多属于虚证或虚实夹杂证,其中多以肺脾脏气虚损为本,并与“湿、热(火)、虚”关系较为密切,再者鼻内镜手术致使脉管破损而出血,血停留聚积于鼻腔、鼻窦内形成离经之血,且在这期间鼻腔内纤毛损伤较重,不能及时排出和消散离经之血,使其成为有形之邪——瘀血,阻滞鼻腔内气机。在治疗慢性鼻窦炎术后的患者提出了清热利湿、化瘀排脓、益气消肿的治疗原则,并应用鼻窦舒合剂取得良好的疗效。夏纪严等[6]观察中医综合治疗对不同病理类型慢性鼻窦炎内窥镜手术后鼻腔黏膜上皮化具有促进作用,并能缩短鼻腔的清洁时间,其中清洁时间为(20.8±3.8)d,上皮化时间为(58±5)d,较其他组均具有显著性差异。现代药理证实[7],黄芩、白芷、鱼腥草等中药均具有一定的抗炎、抗过敏和提高人体免疫力的作用,可以有效的针对本病的病因进行治疗。

2 中药鼻腔冲洗或灌洗

鼻腔冲洗目前在鼻科疾病中应用较为广泛,可以用于慢性鼻炎、鼻窦炎、变应性鼻炎以及鼻窦炎鼻内镜手术后、鼻腔放疗后,国内外医院以0.9%氯化钠注射液术后冲洗为主,则有利于鼻腔分泌物的排出,减轻黏膜水肿,促进黏膜及纤毛功能的恢复冲洗后喷入激素类药物,可使药物均匀喷散于术腔,并能够到达术腔已经开放的窦口窦腔内,使药物直接作用于黏膜,提高局部有效药物浓度,延长药物作用时间,更充分的发挥药物抗炎、抗水肿的作用,从而减轻术后鼻腔黏膜水肿、渗出及息肉样变和囊泡形成,改善鼻腔通气引流[8]。目前,很多研究报道,中药鼻腔冲洗液能有效促进鼻内镜手术后的术腔康复过程[9],能够明显减轻术腔病变,加快鼻腔黏膜纤毛传输速度,较盐水对照组疗效明显。

3 中药雾化

中药雾化吸入能够抗炎抗菌、消除鼻腔内黏膜水肿,清洁鼻内分泌物,并能够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纤毛功能恢复等作用。常用药物白芷可以益气固表、解毒排脓、利水消肿;黄芩能降低毛细胞通透性,抑制变态反应;辛夷含有柠檬醛、丁香油酚等生物碱,能够敛湿、保护鼻腔黏膜,使分泌物减少;黄芪经试验证实具有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提高人体IgE、IgM水平,增加人体白细胞诱导干扰素产生能力,促进细胞生长和再生等。陈国春等[10]采用化湿通窍液雾化吸入治疗鼻窦炎鼻内镜术后,将黄芪、黄芩、茯苓等中药水煎、过滤、灭菌用于鼻腔雾化吸入治疗,并经统计看出,此组患者较对照组在术腔清洁时间、术腔上皮化时间、鼻纤毛传输速率等方面均有显著性差异。陈艳春等[11]在应用中药雾化吸入治疗慢性鼻窦炎术后的临床观察证实,中药雾化吸入具有明显的抗炎和抗过敏作用,能明显改善慢性鼻窦炎术后鼻腔黏膜水肿情况,且对鼻腔黏膜无刺激性。

4 穴位贴敷

穴位贴敷是中医临床常用的外治方法,以中医理论为基础,通过局部取穴和全身取穴相互结合,通过穴位和药力相互结合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中国古代关于穴位贴敷的理论记载颇多,早在《黄帝内经》当中就有“内者内治,外者外治”的论述,此后在很多的医家医书中逐渐认为“内者也可以外治”,穴位贴敷在内妇儿科都达到了很大的发展,在耳鼻喉科应用也逐渐广泛起来,可以用于喉痹、乳蛾以及耳鸣、耳聋、鼻鼽、鼻渊等多种疾病。赵胜堂[12]认为穴位贴敷治疗耳鼻喉科疾病主要通过三方面发挥作用,一是穴位的刺激和调节作用,二是药物吸收后的药效作用,三是两者之间的综合叠加作用,可以起到抗菌消炎、提高免疫的作用,这与慢性鼻窦炎及其术后的病理特点是相同的。中药穴位贴敷在治疗慢性鼻窦炎术后尚无大量的临床报道,目前,已开始采用穴位贴敷治疗慢性鼻窦炎鼻内镜术后的临床应用,但仍需要广大的医务人员探讨应用与观察。

[1] 顾之燕,许庚.鼻腔鼻窦黏膜炎症性反应及其转归[C].全国鼻内镜微创手术学习班资料汇编,2005:5-5.

[2] 许庚.内窥镜鼻窦手术的围手术期处理[J].全国鼻内镜微创手术学习班资料汇编,2005,5:136-136.

[3] 叶进,李源.综合治疗在慢性鼻窦炎及鼻窦炎黏膜炎症恢复中的作用[J].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2006,13(1):28-28.

[4] Fokkens w,Lund V,Mullol J,et al,European position paper Onrhinosinusifis and nasal polysps[J].Rhinilogy Suppl,2007:H36-36.

[5] 倪志军,马文波.慢性鼻窦炎术后服用鼻窦舒合剂的临床研究[J].陕西中医学院学报,2012,35(1):31-32.

[6] 夏纪严,李云英.中医综合治疗对不同病理类型慢性鼻窦炎术后鼻腔上皮化的影响[J].新中医,2006,38(7):25-25.

[7] 王本祥.现代中药药理与临床[M].天津:天津翻译出版公司, 2004:494,961,1362.

[8] Small C S,Hernandez J,Reyes A,et al.Efficacy and safety of mometasone furoate nasal spray in nasal polyposis[J].J Aallergy Clin Immunol,2005,116(6):1275-1281.

[9] 张治军,张弢.中药鼻腔冲洗对术后鼻窦炎康复的促进作用[J].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杂志,2010,18(5):253-253.

[10] 陈国春,袁得材.“化湿通窍液”雾化对Ⅱ型鼻窦炎鼻内镜术后临床疗效观察[C].中华中医药学会耳鼻喉科分会第十六次全国交流会,2010:531-534.

[11] 陈艳春,陈志凌,尹文华.中药雾化吸入治疗慢性鼻窦炎术后58例临床观察[J].浙江中医杂志,2012,47(3):174-174.

[12] 赵胜堂.中医穴位贴敷在耳鼻喉科中的应用与创新[C].中华中医药学会耳鼻喉科分会第十六次全国学术交流会,2010:145-145.

R765.4+1

A

1673-5846(2014)07-0287-02

威海市中医院耳鼻喉科,山东威海 264200

猜你喜欢

术腔纤毛鼻窦
内耳毛细胞静纤毛高度调控分子机制
鼻窦内窥镜在耳鼻喉病变临床诊治中的应用分析
初级纤毛与自噬的关系研究进展
乳突根治术后人工耳蜗植入患者再植入病例分析
初级纤毛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研究进展
异种脱细胞真皮基质在开放式乳突根治术的临床应用
鼻腔、鼻窦神经鞘瘤1例
初级纤毛在常见皮肤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经济型鼻窦球囊在功能性鼻内镜鼻窦手术中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分析
鼻内镜术后术腔纳吸绵的处理方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