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期大学生培养质量的探析

2014-02-02郑璐翌

商业文化 2014年11期
关键词:年度人物人才培养大学生

郑璐翌

摘 要:人才培养是高等教育的主要任务之一,如何创新我国各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提高新时期大学生培养质量是我国高等教育进一步改革深化的重要课题。因此,本文以浙江科技学院“大学生年度人物”为例,通过对历年“大学生年度人物”的高校成长历程与之后社会发展的差异值的研究,探究大学生培养质量的实质与目的,针对性地提出建议。

关键词:人才培养;年度人物;教育;大学生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高等教育的永恒主题,探索人才培养模式是各高校品牌建设和特色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浙江科技学院团委、校学生从2006年始,每年在11月-12月举办“大学生年度人物”评选活动,通过从同学中推举先进典型,表彰在各方面中追求卓越、砥砺奉献的青年。本文将以此活动为例,对新时期高校大学生的培养质量进行探析。

一、研究意义

目前我国正处在高速发展期,社会和经济都在不断的发展和转型,新的机遇和挑战层出不穷,高等教育作为人才培养的摇篮,面临的问题和挑战也日新月异。[1]为了更好地发展高等教育,《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2]、《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3]两个文件,就高等教育在新形势下如何构建符合时代要求的人才培养模式作出了具体部署。经过多年的努力,高校在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和实践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然而,从理论到实践,关于人才培养模式还存在诸多问题,值得进一步探讨。

本文以“大学生年度人物”评选活动为切入点对新时期大学生培养质量进行探析,从而使学生能正确理解人才,学校能及时发现修正大学生培养方式,也通过榜样引领的作用,转变大学生价值观[4],使得高校大学生培养质量有所提高,培养出适合现代化社会的大学生。

二、“年度人物”的深度剖析

根据多年来陆续毕业的“年度人物”,在任意情况下,随机选取15位候选人,5个分类中每个分类各3个。随后通过调查、搜集资料,对年度人物进行资料搜集及问询采访。

据了解,15位“年度人物”中有13位已就业,1位出国深造,1位在国内攻读研究生。而13位已经就业的“年度人物”中有2位继承家族企业,3位创业开公司,4位目前任职于世界500强企业,2位在职设计师,1位中学教师,1位空乘人员。

谈及“大学生年度人物”评选活动对他们的影响,受访者认为“年度人物”这个头衔是光荣而厚重的,这不仅仅是一个称号,小方面来说,这是对他们学习、比赛、工作、服务的最大肯定,是他们的成果;大方面来说,这更是一肩沉重的担子,年度人物就意味着要起示范带头作用,要给学弟学妹们树立好的榜样。

谈及“年度人物”延续至今的品质塑造,受访者都赞同“大学生年度人物”评选活动注重一个人的品质而非简单的成绩经历。14位受访者都认为价值观、品质塑造在大学已经基本完成,“大学生年度人物”评选活动是对他们的精神、美德加以鼓励并传播的方式,一位受访者认为品质的塑成来源于工作与家庭,但他十分肯定从前的经历对他产生的积极影响。曾经热衷于志愿服务的现在仍然定期支教帮助弱势群体;曾经创新创业的继续发明继续创造硕果累累;曾经勤学苦读的如今进了外企也不放弃读书,定额每周阅读量。尽管曾经的年度人物脱去华丽闪耀的外衣,行走在路上几乎是不能再平凡,可是内心的渴望和追求一直都驱使他们不断努力奋斗,他们注定不平凡。

对于现今高校人才培养计划,“年度人物”也给出了独特的意见。总结而来归为三点:1、提高创新度。高校对于大学生人才培养的方式沿用了数十年,老一套办法固然经典,但缺乏创新,学生一届换一届,方法仍然新瓶装旧酒,学生参与积极性受到抑制。2、追求精品度。轻描淡写走个过场的活动使学生怠倦,也无力参与,只有真正投入精力去举办筹划,把活动做精,学生的心才跟着活动一起走。3、加大反馈度。一场讲座听完人去楼空,一个活动办完只留下满地垃圾,不收集学生的反馈却聚集一小群人组织者在一起开会总结,效果会事倍功半。

三、结语

通过对过往“年度人物”的深度剖析,可以发现“大学生年度人物”评选活动的举办的确有效地促进了大学生培养质量的提高。而面对新的社会发展形势,高校应积极创新,完善高校人才培养体系,在培养活动上做精下足功夫,研究建立既符合教育、教学规律又与社会人才市场需求相适应的人才培养模式,以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有效性。[5]相信只要深入、持久地努力探索和实践,未来高校大学生都能真正成为满足社会需要的各类有用人才。

参考文献:

[1]董文杨,解飞厚,《关于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几个问题的思考》,江汉大学学报,第30卷,第2期, 2013·4

[2]《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教高〔2007〕1号)

[3]《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7〕2号)

[4]罗省贤,《对符合社会需要的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第15卷,第1期,2007·3

[5]徐同文,房保俊,《应用型:地方高校人才培养的必然选择》,高等教育研究,第33卷,第6期,2012·6

猜你喜欢

年度人物人才培养大学生
第十六届大学生年度人物
第十五届“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入围候选人展示(以姓氏笔画为序)
《现代青年》2018年度人物评选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