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丹参多酚酸盐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19例疗效观察

2014-01-24周徐洲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4年6期
关键词:酚酸丹参脑梗死

周徐洲

丹参多酚酸盐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19例疗效观察

周徐洲

目的 探讨丹参多酚酸盐对急性脑梗死患者C反应蛋白的影响, 并对其在临床上的相关应用进行相关分析。方法 选取本院2012年7月~2013年7月期间收治的3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研究对象, 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 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注射丹参多酚酸盐, 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C反应蛋白水平以及治疗效果。结果 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后血清浓度较治疗前均有明显的减低, 但是治疗组患者降低的幅度更为明显(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丹参多酚酸盐治疗急性脑梗死有效, 可能与降低C反应蛋白的水平有关。

丹参多酚酸盐;急性脑梗死;C反应蛋白;治疗效果

脑梗死是指因脑部血液循环障碍、缺血、缺氧所导致的局限性脑组织的缺血性坏死或者软化。据统计, 其发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 在老年人群中属于高发病症, 其发病趋势正逐步向年轻化转变。丹参多酚酸盐作为一种新药, 在完成长达3年的Ⅳ期冠心病大样本临床研究中疗效显著, 但是对于在脑梗死的治疗研究却很少。本文是应用丹参多酚酸盐治疗急性脑梗死, 对其治疗机制以及效果进行相关探讨。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2年7月~2013年7月期间收治的3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研究对象, 所有患者均为本院内科收治的住院患者。所有患者在入院后经过核磁共振或者头部CT检测确诊。排除标准:伴有深度昏迷,影响评估的患者;对于丹参类药物过敏的患者;妊娠或者哺乳期妇女;心源性脑梗死患者。将所有符合入选标准的38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 治疗组的19例患者中, 男11例, 女8例, 年龄为46~76岁, 平均年龄(64.5±9.3)岁, 8例患者合并患有高血压, 10例患者合并患有糖尿病。对照组的19例患者中, 男12例, 女7例, 年龄为41~73岁, 平均年龄(65.7±8.2)岁, 对照组中有11例患者合并患有高血压, 10例患者合并患有糖尿病。

1.2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内科中常规的治疗(控制血脂、血糖和血压以及抗血小板聚集等)。治疗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200mg的丹参多酚酸盐, 加入到浓度为5%的葡萄糖溶液或者生理盐水25 ml中静脉点滴, 1次/d, 2周为一个疗程。

1.3疗效判定标准 判定标准参照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的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进行疗效的判定。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的相关变化。

1.4统计学方法 本文中的统计学数据均采用SPSS13.0软件包进行分析, 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①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后, 治疗组痊愈5例, 有效13例,无效1例, 总有效率为94.7%;对照组患者中痊愈4例, 有效12例, 无效3例, 治疗总有效率为84.2%。从结果可以看出, 治疗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②治疗组患者治疗前C反应蛋白水平为(7.34±3.10), 治疗后为(4.64±1.93);对照组患者治疗前C反应蛋白水平为(7.46±2.86), 治疗后为(5.89±1.15), 治疗后C反应蛋白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组患者在治疗后C反应蛋白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治疗后(P<0.05)。

3 讨论

脑梗死的高发人群主要集中在老年人, 但是随着生活和工作节奏加快、压力增大, 脑梗死的发病人群有逐步年轻化的趋势且患者多同时伴有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病症。研究发现红细胞压积增加, 红细胞变形能力降低, 血浆蛋白升高会导致血液粘滞性增高, 致使血流速度变慢, 血流量相应减少, 形成血栓, 进一步发生梗死。脑梗死发病的主要原因是动脉粥样硬化, 因此在救治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时候首要任务是疏通血管, 从而对病灶周围的血液循环加以改善[1]。通过国内外的一些研究可以发现, C反应蛋白与脑梗死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在患者发生急性脑梗死之后, C反应蛋白在2 h之后逐渐升高, 在72 h左右能达到最高峰。因此, 急性脑梗死救治的关键是在最短的时间内控制C反应蛋白的含量。

丹参多酚酸盐具有良好的活血化瘀作用, 在本研究中应用该药后, 治疗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两组患者的C反应蛋白水平均低于治疗前, 这说明丹参多酚酸盐对于治疗急性脑梗死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1] 宋燕青,徐向阳,孙仁弟.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的临床应用概述.药物流行病学杂志, 2012,21(08):404-406.

Effect observation on salvianolate in the treatment of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ZHOU Xu-zhou.
Chaonan People's Hospital, Shantou 515144, China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salvianolate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for patients with C-reactive protein, And correlation analysis of its related applications in clinical.MethodsSelect clinical data in our hospital from July 2012 to July 2013 period, 38 cases of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patients as research subjects, All patie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Control group with conventional therapy, Treatment group on the basis of conventional therapy injections salvianolate, Were observed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C-reactive protein levels and therapeutic effects.ResultsTwo groups of patients after treatment than before treatment serum concentrations were significantly reduce, However, the magnitude of reduction in patients treated with more obvious(P<0.05);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in treatment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patients after treatment (P<0.05),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ConclusionSalvianolate effective treatment of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May react with lower levels of protein C on.

Salvianolate;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C-reactive protein; Treatment

515144 广东省汕头市潮南区人民医院

猜你喜欢

酚酸丹参脑梗死
丹参“收获神器”效率高
针灸在脑梗死康复治疗中的应用
64排CT在脑梗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及影像学特征分析
双咖酚酸在小鼠体内的药物代谢动力学与组织分布
新疆紫草总酚酸提取物指纹图谱建立及4种成分测定
丹参叶干燥过程中化学成分的动态变化
丹参叶片在快速生长期对短期UV-B辐射的敏感性
丹参中丹酚酸A转化方法
基于调节解离状态的丹参酚酸纳滤分离机制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对急性脑梗死的诊断作用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