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帕金森病针灸治疗的临床研究进展

2014-01-23袁孟春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4年10期
关键词:头针多巴电针

袁孟春,刘 毅

帕金森氏病(PD)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慢性退行性疾病,全世界每年发病约500万人次,我国65岁以上人群中,发病率已达1%。因其病因不明确发病机制尚不清楚,现代医学尚无特效治疗方法。目前,西医治疗首选药物是复方多巴(如美多巴)制剂,但服用数年后多出现疗效减退、症状波动、运动障碍和精神症状等副反应。本病属中医学“颤证”“颤震”“振掉”等范畴,早在《黄帝内经》就有相关论述。近年来,针灸治疗本病取得了较确切的临床疗效,在改善临床症状方面有一定的优势,实验研究亦逐步深入。现将近年来针灸治疗帕金森病的研究进展概述如下。

1 帕金森病的诊断标准

临床诊断标准:中老年发病,缓慢进行性病程;四项主症(静止性震颤、肌强直、运动迟缓、姿势步态异常)中至少具备两项,前两项至少具备其中之一,症状不对称;左旋多巴治疗有效;患者无眼外肌麻痹、小脑体征、直立性低血压、锥体系损害和肌萎缩等。

2 临床观察

2.1 头针疗法为主 传统中医认为本病属本虚标实之证,本虚在肾精不足,髓海空虚,脑神失司;标实为风、火、痰、瘀、郁。头部穴位因头部经络集中,经穴密布,与脑髓、脏腑气血有密切关系,故姜雪梅等[1]将3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5例,在接受美多巴等常规西药治疗的同时,利用头电针针刺患肢对侧顶颞前斜线(MS6)、额旁3线(MS4)、顶旁1线(MS8)、顶旁2线(MS9)、枕下旁线(MS14),双侧病变针双侧,深度达到帽状腱膜;利用Webster量表和UPDRS运动部分对疗效进行评分。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在震颤、强直、运动障碍等方面均有明显改善(P <0.05);Webster评分运动症状的改善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 <0.05),且无副反应。王淑杰等[2]对30例帕金森患者头针取舞蹈震颤控制区、运动区、平衡区,电项针取风池、供血进行治疗,结果显效20例,有效7 例,无效3例,症状无明显改善,总有效率为90%,原服用西药者均渐减量。

2.2 体针疗法为主 中医认为“风气内动”是本病的发病关键,其病主要在肝,病位在脑。程为平以百会、命门为主穴,其中震颤较重者配申脉、照海以止颤;痉挛为重者配阳陵泉、悬钟以解痉;慌张步态者配舞蹈震颤控制区;表情淡漠者配通里、太溪;盗汗者配太溪、气海;自汗者配复溜、气海;便秘者配天枢、中极;小便失禁者配次髎、三阴交;有“写字过小症”者配神庭、大陵、三间。每日针刺治疗一次,每次留针40 min,每隔10 min行针1次,30d为1个疗程,一般治疗3个~4个疗程。典型病例中,经治疗患者自觉病情好转,且服用美多巴剂量减少[3]。常学辉等[4]观察针刺对帕金森病的治疗作用,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针刺治疗体针穴取百会、神庭、四神聪、风池、太溪、太冲、合谷、阳陵泉、丰隆加头针取头部舞蹈震颤控制区。分别观察其综合疗效及帕金森病功能量表(改良UPDRS)评分。结果显示,针药组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单纯西药组。研究中还发现对于病情轻的患者,针刺治疗对于“开关现象”的发生有一定的延缓作用,而对于已经有“开关现象”的患者,针刺可以延缓和缩短“关”期。

2.3 腹针疗法为主 现代中医认为腹部存在着一个全身的高级调控系统即神阙经络系统,这个系统对全身具有宏观调控的作用,且腹部为六腑居所,通过针刺腹部穴位,可达调五脏六腑之效。陈秀华等[5]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腹针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腹针组在服用美多巴的基础上加用腹针治疗,主穴:中脘、下脘、气海、关元、气穴、商曲、滑肉门。辨证选穴:肾气虚加气旁;脾虚加大横;肝风内动加右侧上风湿点;痰瘀型加水道、大巨。结果腹针配合西药较单纯西药治疗原发性帕金森氏病能提高临床疗效,并能减少西药副反应。

2.4 透穴疗法 针灸透刺法以一针作用于两穴,加强表里经及邻近经脉的沟通,促进经络气血运行。田菁等[6]将80例帕金森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在口服美多巴的基础上取前神聪透悬厘、百会透曲鬓、脑空透风池电针治疗,配合风池透风池针刺,均取双侧。经治疗4周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0.0%,高于对照组的52.5%。

2.5 梅花针叩刺疗法 梅花针是皮肤针疗法中的一种,以经络学说皮部理论为依据,通过孙脉-络脉―经脉而作用于脏腑以达到治病之目的。任晓明[7]将80例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50例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取梅花针叩击患者四肢和背部,然后再施以针刺。叩击部位:上肢先从肩部开始,分别叩击伸肌群和屈肌群。下肢取行于下肢前面的足阳明经和下肢后面的足太阳经。背部主要沿两侧的足太阳经往下叩。轻轻地叩击,以皮色稍红为度。再配合体针,经过2个疗程治疗,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运动障碍明显改善。

2.6 穴位注射 因穴位注射可保证针后穴位针感持续,亦取丹参“活血通络”之功。故高春燕[8]在头针取舞蹈震颤区、运动区、感觉区的基础上,以复方丹参注射液2mL注射阳陵泉、合谷、太冲(双侧交替使用)治疗帕金森病患者30例,结果显效18例,有效9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0.0%。原服用西药的治疗者均逐渐减量,有19例患者可完全停服西药。

2.7 其他疗法 本病症状众多,机制复杂,属难治病证,至今无根治方法,故临床常多法配合治疗。

2.7.1 综合疗法 陈武善等[9]对20例帕金森病便秘患者以腹部按摩(术者右手掌心放在患者右下腹部,从右下腹部按摩上提至右季肋部,推向左季肋部,再向下按摩到左下腹部,后将双手拇指指腹按压同侧腹结穴后稍加压力,感到酸胀为佳,之后用单手拇指点揉气海穴、中脘,最后再双手拇指指腹按压双侧天枢)再加耳穴点按(顺耳轮按揉全耳直至轻微发红,然后取穴大肠、直肠下端、肺、脾、肾、内分泌、神门、便秘点用棉签点按),患者治疗后排便自我感觉、大便性状、大便间隔时间及腹胀、腹痛等症状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显著改善。赵军[10]头针取穴两侧顶颞前斜线、顶颞后斜线斜刺,前神聪至颞部胆经悬厘、督脉百会至颞部胆经曲鬓穴连线的上1/5,由上点往下点平刺,以出现酸胀为宜,带针下联合康复训练中的平衡训练、步态锻炼及做脚跨越障碍物的行走锻炼,对治疗帕金森病异常步态具有良好的疗效。李种泰等[11]采用滋补肝肾填精益髓法,包括中药口服(六味地黄汤合左归丸加减)结合头体针(舞蹈震颤控制区、风池、风府、百会、四神聪、外关、足三里、阳陵泉、绝骨、太冲、太溪)、穴位(肝俞、肾俞、脾俞,均双侧)埋线治疗,治疗帕金森病有较好的疗效,并能减少西药用量。

2.7.2 针药结合治疗 张灿灼等[12]予中药补阳还五汤加减内服及头皮电针综合疗法,取穴舞蹈震颤控制区百会、四神聪、风府。观察到PD 患者对左旋多巴类药物副反应易于耐受,且临床疗效明显提高,临床症状显著改善。彭静茹等[13]对患者进行辨证分型后配以针灸疗法:肝肾阴虚型可选用肝俞、肾俞、阳陵泉,气血虚弱可选用气海、足三里,气虚血瘀可加用曲池、合谷、太冲,痰浊阻滞可选用中脘、丰隆。常规背俞穴或夹脊穴,从上而下,轮番使用,经过3个月疗程,结果此法具有改善症状、延缓病程、减少抗帕金森病药物用量、减轻药物副反应及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等作用。

3 作用机制研究

经过临床观察,针灸治疗帕金森病疗效是肯定的,现代医家也因此进一步挖掘研究。黄泳等[14]运用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SPECT)技术观察头部电针对帕金森病患者基底节区多巴胺转运体(DAT)的 影 响。所 有 患 者 头 部 电 针 治 疗 后99mTc2TRODAT21摄取均较治疗前有所增加,从统计结果中初步推测头部电针可以减少PD 患者基底节区DAT 的丢失,改善基底节区DAT 的活性,达到对多巴胺神经元的保护作用,从而延缓PD 患者的病程并且减轻临床症状。黄泳等[15]亦运用SPECT 技术观察接受5周的头针配合美多巴治疗PD 者,结论为头针配合美多巴能改善患者的震颤、强直、运动障碍,其治疗PD 的机制,与其改善脑区局部血流量有关。王顺等[16]研究发现头部电针透穴疗法通过改善体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过氧化脂质(LPO)的含量而治疗PD,头部电针透穴疗法使SOD 活性升高及LPO 降低,有助于清除儿茶酚胺神经元周围的自由基,对儿茶酚胺神经元起到保护作用。姜雪梅等[17]初步观察表明头电针对于PD 患者同侧和对侧的DAT 显像均有改善作用,可以减少PD 患者纹状体区DAT 的丢失,改善纹状体区DAT 的活性。卓鹰等[18]运用PET 技术,以18F2FDG 为显影示踪剂,观察了解到作为一种PD 患者的辅助治疗方法,针刺配合药物对PD 患者各脑区葡萄糖代谢的升高作用,可以帮助PD 患者改善肢体功能活动,提高认知水平,促进机能协调,提高生存质量。

4 小结与展望

针灸临床研究主要是运用头体针综合治疗、针药结合等综合方案进行,在改善PD 症状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和潜力,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延缓病情进展、减低西药的副反应。在针刺治疗帕金森病作用机制研究方面,运用SPECT 技术在针刺治疗PD 的机制研究和疗效评价方面有着良好的应用前景。但尚存在几个问题:①帕金森的疗效评定标准尚不统一,重复性较差,因此临床疗效的可比性不强;②针刺治疗处方呈多元化;③在针刺治疗帕金森病作用机制研究方面,尚处在探索阶段,有待于进一步研究。针对以上问题,应确立统一的疗效标准;筛选出最佳的穴位和治疗方法,大样本研究究竟哪种方法更具价值,又可探求针灸对此病哪一类型或该病中哪些症状有效,对该病进程的影响如何等;加强现代高科技的运用,对该病的针刺治疗机制做更深一层的研究。

[1] 姜雪梅,黄泳,卓鹰,等.头电针治疗帕金森病的疗效观察[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06,26(1):114-116.

[2] 王淑杰,高维滨.头针配合电项针治疗帕金森病30例[J].针灸临床杂志,2008,24(11):16.

[3] 龚誉华,迟艳茹,程为平.程为平教授针灸治疗帕金森病的临床经验[J].针灸临床杂志,2008,24(9):54-56.

[4] 常学辉,张良芝,李彦杰.针药结合治疗帕金森病疗效观察[J].中国针灸,2008,28(9):645-647.

[5] 陈秀华,李漾,奎瑜.腹针配合美多巴治疗帕金森氏病临床观察[J].中国针灸,2007,27(8):562-564.

[6] 田菁,刘波.头部电针治疗帕金森病的临床观察[J].光明中医,2007,22(1):38-39.

[7] 任晓明.针灸治疗帕金森病的临床观察[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32(4):510-512.

[8] 高春燕.头针配合穴位注射治疗帕金森病30例[J].中医药临床杂志,2006,18(5):483.

[9] 陈武善,潘江,石文英,等.腹部按摩结合耳穴点按法治疗帕金森病患者便秘症状的体会[J].中医药导报,2011,17(1):77-78.

[10] 赵军.头针加康复训练治疗帕金森病异常步态临床观察[J].针灸临床杂志,2011,27(2):25-26.

[11] 李种泰,杨文波.滋补肝肾填精益髓法治疗帕金森病临床观察[J].时珍国医国药,2006,17(2):258-259.

[12] 张灿灼,张春梅.补气活血、温阳通脉法治疗帕金森病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急症,2009,18(7):1036-1037.

[13] 彭静茹,杨海燕.中药配合针灸疗法辨证分型治疗帕金森病46例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09,7(8):83-84.

[14] 黄泳,姜雪梅,李东江,等.头部电针对帕金森病患者脑多巴胺转运体的影响[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6,26(4):303-307.

[15] 黄泳,卓鹰,姜雪梅,等.头针对帕金森病患者脑区血流量的影响[J].中华中医药杂志,2009,24(3):305-308.

[16] 王顺,蔡玉颖,尚艳杰,等.头部电针透穴对帕金森病患者SOD及LPO 的影响[J].中国针灸,2006,26(4):240-242.

[17] 姜雪梅,黄泳,李东江,等.头电针对帕金森病患者纹状体区DAT显像影响[J].中国针灸,2006,26(6):427-430.

[18] 卓鹰,黄泳,姜雪梅,等.头针对帕金森病患者脑葡萄糖代谢的影响[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6,12(1):33-34.

猜你喜欢

头针多巴电针
不同时长电针治疗膝骨关节炎的镇痛疗效观察
电针基于不同参数治疗坐骨神经损伤的实验研究进展
观察多巴胺联合多巴酚丁胺治疗新生儿肺炎的临床疗效
探讨头针联合体针对失眠患者的作用
俯卧位手法整复结合电针治疗胸椎小关节紊乱
美多巴联合普拉克素治疗帕金森病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生活质量和尿酸水平的影响
散落在星夜的笑声
头针结合多功能神经康复诊疗系统治疗小儿脑瘫语言障碍42例
头针配合逍遥散加减治疗纤维肌痛综合征疗效观察
头针配合张力平衡针法治疗中风后痉挛性瘫痪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