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可舒的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2014-01-23陈世明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4年10期
关键词:双心木香冠脉

陈世明

“双心医学”又称为精神心脏病学(psychocardiacology)是研究心脏病与心理疾患相关性的一门科学,它不仅仅是把心理和心脏病放到一起研究,更重要的是强调将心脏病学和精神心理学结合起来,最终达到改善患者预后和康复的目的。“双心”疾病(心脏病与心理疾患)互为因果,相互影响,常导致病情恶化。同时由于临床医师对“双心”疾病识别率和治疗率相对较低,而且忽视心理问题,多数患者不接受精神类药物或对该类药物不耐受。因此,患者很难恢复正常的生活与工作,难以实现真正意义的康复。心可舒是具有双心效应的纯植物中成药,方中丹参、三七、木香、山楂可作用于肝胆经,中医理论认为肝胆经与情绪密不可分,对情绪具有一定调节作用,而且木香为“治气之总药”,可调理一身之气,适合冠心病合并不良情绪的“双心”患者长期服用,在改善冠心病患者胸闷、胸痛、心悸、气短等症状的同时,可有效改善患者不良情绪,真正起到双心同治的作用[1-3]。心可舒还可有效治疗高血压、心律失常、糖尿病性冠心病、脑梗死等疾病,且能防止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和发展[4]。

1 临床药理作用

1.1 降低血液黏度,降低血小板聚集,降低血脂,扩张冠状动脉,改善微循环 心可舒组方独特,由丹参、三七、葛根、木香、山楂组成,具有活血化瘀,行气止痛的功能[5,6]。现代药理研究证明,心可舒可改善心脏微循环,扩张冠脉,增加心脏血供和降低血压,同时还能增加心肌缺氧条件下的耐受力和心肌三磷腺苷(ATP)酶的活性,减轻心脏负荷,降低心肌耗氧功能[7],改善动脉弹性指标[8]。方中丹参可抑制冠心病患者全血黏度、血沉K 值和血小板聚集性的升高,并可增加红细胞表面负电荷及胞膜机械强度[9];三七抑制血小板聚集,促进纤溶,使全血黏度下降,并能增加冠脉流量,降低心肌耗氧量,促进冠脉梗死区侧支循环形成,并有抗心律失常作用[10];葛根具有抗心肌缺血、降血压、抗心律失常、降血脂和β受体阻滞等作用,可改善心肌缺血和脑缺血缺氧症状[11];山楂有降压利尿、降脂作用,可增加冠脉血流量,改善心肌缺血和心电图ST 的变化[11];木香为治气之总药,气为血之帅,气行则血行,能为百药导引,有助活血化瘀。诸药合用,可使心可舒具有改善心脏微循环血流状态,扩张冠状动脉,降低血液黏度,降低血小板聚集性,改善血管内皮功能,降低血脂,抑制冠脉粥样斑块形成等多重作用[12],故心可舒可用于防治高血压、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心律失常等疾病。

1.2 抗焦虑、抗抑郁作用 心可舒组方科学,配伍严谨,方中五味药材中有丹参、三七、木香、山楂4位药材作用于肝胆经,可调节情绪,尤其木香。明代《本草汇言》云:“木香为治气之总药”,可调理一身之气,疏通肝气。清代《本草求真》中记载:“木香,下气宽中,为三焦气分要药”。这些都说明木香为治气之总药,可调理一身之气,对焦虑、抑郁、心烦、易怒等症状疗效明显。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木香含有挥发油成分,可以松弛平滑肌,缓解焦虑、抑郁、紧张等症状[3]。故心可舒可用于治疗“双心”疾病及高血压、冠心病、心律失常、糖尿病等伴有情绪障碍及轻度焦虑抑郁症患者。

1.3 抗心律失常作用 心可舒方中丹参[13]、三七[14]具有保护心肌细胞作用,从而减少心律失常发生;丹参素、山楂[15]有清除自由基作用及抗心律失常作用;葛根具有抗心肌缺血、抗心律失常、降血压、降血脂和β受体阻滞等作用[11];心可舒的主要有效成分葛根素、丹参酮、三七总皂甙、木香内酯、山楂酸等,据现代药理研究显示,除直接有稳定心电活动、稳定膜电位的抗心律失常作用外,更具有改善心肌缺血、治疗心绞痛、调节血脂异常情况、减缓动脉粥样硬化进展及抑制血小板聚集、抗自由基损伤、扩张冠状动脉等作用,改善心肌功能继而降低心肌自律性,并延长心房肌、心室肌与传导系统的动作电位,终止折返,从而治疗早搏[16]。故心可舒可用于治疗房性早搏、室性早搏、心房颤动等快速心房失常。

1.4 降血脂,抗血栓,抑制动脉硬化进展及斑块形成动脉粥样硬化(AS)是冠心病、脑血管疾病的共同发病基础;心率变异性(heart rate variability,HRV)异常是导致冠心病死亡率增高的因素之一[17],QT 离散度(QTd)延长与室性恶性心律失常有关[18]。心可舒可提高冠心病患者HRV,改善患者自主神经功能[19],并且降低QTd,进而减少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20],大大降低冠心病死亡率。心可舒降血脂作用体现在可防止脂质在动脉管壁内膜下及细胞内的积聚,阻断冠脉粥样硬化及血栓形成的重要环节,更重要的是心可舒可以促使纤维蛋白溶解,抗血栓形成,降低血小板聚集,抗自由基损伤,降低血过氧化脂质含量,进而改善内皮功能,从而改善微循环,减少血栓形成[21]。因此,心可舒可用于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脑梗死、肺心病等疾病的治疗。

2 临床应用

2.1 冠心病 心可舒具有活血化瘀,行气止痛之功效;能扩张冠脉,增加冠脉血流量,改善心脏微循环,改善心肌缺血,有保护内皮、抑制血小板、防止血栓形成的多种机制,可有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何巧平[22]

将8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治疗组)及治疗组,对照组常规用药,口服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β受体阻滞剂、阿司匹林、调脂药物、异山梨酯(消心痛)及(或)钙拮抗剂酌情加用,心绞痛发作时含化硝酸甘油。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心可舒,4粒/次,每日3次,观察疗效1个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5.1%,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 <0.01),提示在常规基础上加用心可舒可有效控制心绞痛发作,减少心肌梗死发生率。

2.2 双心疾病 心可舒是治疗冠心病的中成药中首先用于“双心”研究的药物,适合冠心病合并不良情绪的“双心”患者长期服用,在改善冠心病患者胸闷、胸痛、心悸、气短等冠心病症状的同时,可有效改善冠心病患者的不良情绪。刘梅颜等[23]将55 例冠心病患者,采用双盲随机方法分为冠心病常规治疗组和中西医结合治疗组,两组均按照冠心病西医常规治疗,包括抗血栓、控制心率、改善冠脉供血等对患者病情进行干预,中西医结合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心可舒,每次4片,每日3次,两组疗程均为8周。结果常规治疗组情绪改善总有效率为18.18%;中西医结合治疗组为72.7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证明心可舒对改善冠心病患者不良情绪及提高生活质量有积极作用。

2.3 心律失常 心可舒活血化瘀,扩张冠状动脉,改善心脏微循环,增加冠脉灌注和心肌供血,改善心肌的缺血缺氧状况,从而改善心脏的病理而达到纠正心律失常的目的。郑方胜等[20]将60例频发早搏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服用美托洛尔(倍他乐克)缓释片47.5 mg,每日1次。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心可舒,每次4片,每日3次。两组疗程均为4周。结果治疗组治疗后HRV 指标、窦性心律频率均上升,QTd 及QT 间期离散度(QTcd)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组治疗后24h房性早搏数、室性早搏数、总早搏数、短阵心动过速次数及发作心动过速时的平均心室率均下降(P <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证明心可舒与倍他乐克合用可有效增加其治疗频发早搏的作用,同时改善倍他乐克引起的窦性心动过缓副反应,并可改善此类患者心脏自主神经功能活动。

2.4 高血压 邱先辉等[24]选择中重度原发性高血压左室肥厚心肌缺血患者96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8例)口服心可舒4片,1日3次,厄贝沙坦150mg,每日1次,氨氯地平5mg,每日1次。对照组(48例)口服厄贝沙坦150mg,每日1次,氨氯地平5mg,每日1次。两组均以治疗8周为1个疗程。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心电图、超声心动图、临床症状、血压等指标变化,并进行评价。结果两组均能有效降低血压、改善心肌缺血和逆转左室肥厚,但在缓解临床症状、心肌缺血改善和逆转左室肥厚(左室舒张末期室间隔厚度、左室后壁厚度)方面,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提示心可舒与厄贝沙坦、氨氯地平联用治疗高血压,可明显缓解临床症状,逆转左室肥厚,改善心肌缺血。研究发现,高血压患者存在着内皮功能损害[25]。修复内皮功能可以减少或防止继发性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心可舒有保护血管内皮,抑制血小板,防止血栓形成的作用,故心可舒可以常规用于高血压患者,以防止心脑血管疾病发生。

2.5 糖尿病 陈伟等[26]将12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入组后继续给予降糖药物或胰岛素降糖、口服降压药物降压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心可舒片治疗8 周,对照组给予安慰剂治疗。结果治疗组治疗后血液流变学指标较治疗前有好转趋势(P <0.05),治疗组全血还原黏度中切、血沉较对照组有所好转(P <0.05)。提示心可舒能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血液流变学,进而可以有效地防止和减少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以及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2.6 其他 心可舒还可用于治疗脑梗死、肺心病、轻度抑郁、焦虑症以及雷诺病等,疗效也非常满意。

[1] 刘春萍.双心门诊中西医结合治疗临床用药体会[J].医师周刊,2013,15(8):C5.

[2] 侯子山.心可舒双心疗效的临床体会[J].医师周刊,2013,15(19):B3.

[3] 刘梅颜.“双心”患者的药物应用建议[J].医师周刊,2013,15(5):C8.

[4] 李旻,徐忠,侯云,等.心可舒片对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内皮功能的影响[J].中华中医药学刊,2008,26(3):671.

[5]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国传统医学第15届分册[S].2000:90.

[6] 彭敏.心可舒片组方配伍钩玄[J].中药医通报,2007,6(6):62-63.

[7] 龚斐.心可舒治疗冠心病疗效观察及对血栓素A2和前列环素的影响[J].中医药学刊,2006,24(3):573.

[8] 张前,于晓红,孙宁玲,等.心可舒片与倍他乐克对冠心病患者动脉影响的对照研究[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7,27(16):1301-1302.

[9] 史举彤,杨文浩,陈长清,等.丹参素对体外循环中血细胞的影响[J].山东医科大学学报,1991,29(3):237-239.

[10] 刘吉祥,徐凡叶.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80例[J].陕西中医学院学报,2009,32(4):17.

[11] 田代华.实用中药词典[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227.

[12] 陈佳伟.心可舒治疗冠心病的作用及安全性评价[J].中国基层医药,2011,18(11):1558.

[13] 许晓兵.丹参治疗老年人心律失常疗效观察[J].心脏杂志,2002,14(6):555.

[14] 陈朝风,陈洁文,李小英.三七皂甙抗心律失常的实验研究[J].广州中医学院学报,1994,12(2):88-89.

[15] 王月刚,陈素云.山楂对心血管系统的药理作用研究[J].中医学信息,2000,6:29.

[16] 刘晓明,李莉,耿学斌.心可舒治疗冠心病的心律失常室性早搏临床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2006,8(7):16.

[17] 易忠,张萍.动态心电图应用进展——第二届全国动态心电图临床应用研讨会纵观[J].临床心电学杂志,2005,14(4):235-242.

[18] 王翔,姜毅.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律变异频域指标和QT 离散度的变化[J].中华医学丛刊,2003,3(3):5.

[19] 张前,周江云,孙宁玲.心可舒片对冠心病患者心率变异性的影响[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8,28(5):402.

[20] 郑方胜,张庆海,庄绪娜.心可舒片对频发早搏患者心率变异性及QT 离散度的影响[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0,8(4):410.

[21] 王爱国,王振华.心可舒片治疗高血精度综合症的临床研究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2008,4(10):62.

[22] 何巧平.心可舒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观察[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0,8(10):61.

[23] 刘梅颜,姜荣环.冠心病患者合并情绪问题的中西医结合干预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33(6):849.

[24] 邱先辉,张力.心可舒联用厄贝沙坦和氨氯地平对中重度高血压心室肥厚心肌缺血的疗效观察[J].中西医结合脑血管病杂志,2010,8(11):1281.

[25] Gheadonil,Taddei S,Viedis A,et al.Endothelial function and common carotid artery wall thichening in patients with essential hypertension[J].Hypertension,1998,32(1):25-32.

[26] 陈伟,任月伟,张东,等.心可舒片对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血液流变学影响的研究[J].中国卫生检查杂志,2011,21(3):612.

猜你喜欢

双心木香冠脉
China’s Approaches to World Development and Peace
西北大学木香文学社
心肌缺血预适应在紫杉醇释放冠脉球囊导管扩张术中的应用
冠脉CTA在肥胖患者中的应用:APSCM与100kVp管电压的比较
256排螺旋CT冠脉成像对冠心病诊断的应用价值
冠脉CT和冠脉造影 该怎样选
柴胡桂枝龙骨牡蛎汤治疗“双心病”的临床应用
双心医学模式治疗高血压合并焦虑抑郁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
小区里的木香树
“双心门诊”的双重呵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