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米糠用量及添加乳化剂对肉鸭生产性能和胴体品质的影响

2014-01-21■张

饲料工业 2014年8期
关键词:米糠粗脂肪乳化剂

■张 谊

(西昌学院动物科学学院,四川西昌615013)

米糠是大米加工副产物,由稻谷的果皮、种皮、外胚层、糊粉层、胚及少量胚乳组成,粗蛋白质含量在13%~15%之间,粗脂肪含量较高(14%~24%),且必需脂肪酸中的亚油酸含量丰富。在实际生产中,日粮中使用米糠能有效降低饲料成本。沈柏根等(2003)通过研究得出,日粮中使用30%米糠、小麦加酶或不加酶代替18日龄肉鸭日粮中30%玉米,能降低单位体增重成本[1]。金岭梅(2000)在含30%米糠的日粮中添加植酸酶能提高仔鸭的饲料转化效率,且使胫骨总灰分含量增加[2]。本试验研究不同用量的米糠对肉鸭生产性能和胴体品质的影响,并考察30%米糠添加乳化剂对脂肪利用的影响,旨在为合理使用米糠和调控肉鸭的胴体品质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设计

试验按单因子试验设计,分计4个处理组(见表1)。

表1 试验设计

1.2 试验动物分组与饲养管理

樱桃谷肉鸭购自四川绵樱鸭业有限公司育种基地。选取8日龄肉鸭,按处理间体重一致和公母各半原则分成4个处理,每个处理8个重复,每个重复15只。网上饲养,自由采食和饮水。

1.3 试验日粮

以处理1组和处理3组的日粮作为两种基础日粮(基础日粮配方见表2),处理2组由这两种基础日粮各按50%比例混合而成;处理4组在处理3组日粮基础上另外添加0.012%的乳化剂。各处理日粮营养指标检测值如表3所示。试验中所用米糠营养成分含量:粗蛋白质12.4%、粗灰分7.2%、粗脂肪13.7%;乳化剂为胆汁酸类型。

1.4 样品采集

试验第20 d晚断料12 h,于第21 d分别在处理1组、处理2组、处理3组、处理4组的各重复中随机选取公母各1只肉鸭,进行放血屠宰测定屠宰指标,并收集回盲结合点向前2~30 cm的粪便,按相同处理把粪便混在一起制成风干样。

1.5 检测指标

①记录8日龄时试验鸭初重和29日龄各重复肉鸭的体重,称取并结算剩料。计算采食量、日增重、料肉比。

②在试验结束时,分别在处理1组、处理2组、处理3组、处理4组的各重复中随机选取公母各1只肉鸭进行屠宰(每个处理公鸭、母鸭各8只),测其全净膛率和腹脂率(全净膛率(%)=全净膛重/活重×100;腹脂率(%)=腹脂重/全净膛重×100)。

③测定各处理组饲粮和风干粪样中酸不溶灰分及粗脂肪含量,计算粗脂肪的表观消化率。

表2 基础日粮组成及营养水平(风干基础)

表3 各处理日粮营养指标检测值(风干基础,%)

1.6 数据处理

采用SPSS 11.0对数据进行单因子方差分析,Duncan's法进行多重比较,结果以“平均值±标准差”表示。

2 结果与分析

2.1 生产性能(见表4)

从表4可知,各处理组日增重、日采食量和料肉比差异均不显著(P>0.05)。相对而言,处理2组日增重最高,而处理1组料肉比最低。

表4 各处理组的生产性能差异

2.2 屠宰性能(见表5)

从表5可知,处理1组、处理2组、处理3组、处理4组间全净膛率、腹脂率差异均不显著(P>0.05)。比较而言,处理3组全净膛率最高,而处理2组最低;另外,处理1组的腹脂率最低而处理4组腹脂率最高。

表5 各处理组的屠宰性能比较

2.3 粗脂肪消化率(见表6)

从表6可知,处理1组和处理2组的粗脂肪消化率较低且接近,而处理3组与处理4组的消化率相对较高。

表6 各处理组的粗脂肪消化率比较

3 讨论

林丽珊(2005)将米糠用1%的醋酸处理后,代替20%玉米和100%赖氨酸,结果发现,用醋酸处理组能提高米糠的营养价值。与对照组相比,米糠处理组鸡体重提高20%,饲料转化率提高13%[3]。从本试验的结果来看,各处理组的采食量、日增重和料肉比都无显著差异,相对来说处理2组(米糠用量15%)的采食量和日增重最高;各处理组的屠宰性能指标也无显著差异,说明米糠用量在30%以内不会对肉鸭的生产性能和胴体品质产生显著影响。分析其原因,可能是在本试验日粮中虽然使用了米糠,但并未添加任何酶制剂,且本试验肉鸭日龄较其他类似试验的大,从而未对肉鸭的生产性能产生显著影响。

油脂是高能量的饲料原料,除能给家禽提供高效能量外,还能促进其他营养成分的吸收,具有额外的代谢能效应。刘安芳等(2006)在樱桃谷肉鸭上进行不同大豆油和添加时间的研究,发现日粮中添加油脂能显著改善饲料转化效率并提高日增重,且认为油脂的添加比例、添加时间和两种互作效应对肉鸭日增重有显著的影响[4]。刘光芒等(2005)通过对天府肉鸭日粮中添加共轭亚油酸的研究得出适量添加共轭亚油酸将提高肉鸭生产性能、改善饲料转化效率,而添加量超过3.5%将抑制其增重[5]。米糠中的油脂含量在14%~24%,属于功能性植物油且脂肪酸不饱和度较高。本试验的结果表明,虽然随米糠添加量的增加日粮中粗脂肪含量也不断提高,但脂肪含量的增加并未使生产性能得到提高。究其原因,可能是因为油脂的种类不同以及米糠中的油脂在日粮中存在形式不同引起,因为其他研究中的油脂多采用额外添加,而本试验中是在米糠中固有存在的脂肪。因此,虽然米糠添加量高达30%,但可能实际换算成油脂的百分比并未达到发挥其功效的含量。

另外,胆汁酸作为一种乳化剂已在家禽生产中得到广泛应用,其可通过提高日粮中脂肪消化吸收和调控家禽脂质代谢来改善家禽的生产性能和屠宰性能。目前,乳化剂在肉鸭上的研究较少,因此只能借鉴其在肉鸡上的研究。武中会等(2008)在AA肉鸡日粮中添加以胆汁酸为主要成分的复合乳化剂,结果表明,肉鸡平均日增重提高7.63%(P<0.01),料重比下降8.4%(P<0.01)[6]。杨玉芝等(2010)在肉鸡饲料中添加0.02%、0.03%的胆汁酸,结果表明,胆汁酸添加剂能显著提高肉鸡生长早期(1~20日龄)的脂肪表观代谢率,试验组比对照组提高2.49%~4.68%(P<0.05)[7]。本试验中,处理4组是在处理3组(米糠用量30%)的基础上添加了0.012%胆汁酸成分的乳化剂,但从结果来看,添加乳化剂对采食量、日增重和料肉比均无显著影响,处理3组和处理4组之间肉鸭屠宰指标也无显著差异,且处理3组和处理4组试验料的粗脂肪消化率也基本相同,说明在本试验条件下添加乳化剂并未改善肉鸭对脂肪的消化吸收。究其原因,可能是:①日粮中油脂的实际含量并未达到其发挥功效的含量,且乳化剂的添加量也相对较低,因此二者的结合并未产生有效的作用;②幼龄动物由于缺乏胆汁酸,脂肪的消化率低,因此在幼龄家禽日粮中添加胆汁酸能更有效地提高其生产性能,而本试验选用的8日龄肉鸭为研究对象,日龄相对较大,而日粮中胆汁酸的添加量及作用效果是否与试验家禽的日龄具有相关性,这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4 结论

米糠用量在30%以内不会对8~28日龄肉鸭的生产性能和胴体品质产生显著影响。添加乳化剂不能改善8~28日龄肉鸭对脂肪的消化吸收。

猜你喜欢

米糠粗脂肪乳化剂
复合乳化剂对草鱼生长及脂代谢的影响
烤烟粗脂肪提取工艺优化及光谱测定方法研究
米糠发酵食品的研究进展
四种牧草在滨海盐渍土生境下粗蛋白与粗脂肪含量的研究
一种新型酚化木质素胺乳化剂的合成及其性能
斯泰潘实现清洁技术重大突破——研发出新型水基乳化剂
常用杀菌剂对芝麻中粗脂肪和粗蛋白质含量的影响
乳化剂对AM/AMPS反相乳液性能影响研究
化学法米糠稳定化技术研究
超微脱脂米糠粉制备速溶冲剂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