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析十六大以来的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理论和实践的发展

2013-12-16吕洪涛

科学时代·上半月 2013年10期
关键词:生态文明建设理论实践

吕洪涛

【摘 要】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理论经历了从人与自然的和谐到生态文明建设思想的理论的不断创新;在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中从国家战略目标的推进到用强有力的制度和法制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关键词】生态文明建设;理论;实践

一、问题的由来

改革开放实践改变了中国贫穷落后的面貌,由于各个地区在发展中不注重保护环境,使生态环境遭到一定的破坏,江河湖海污染严重,各地的雾霾天气时有发生,一些地方土地重金属超标,等等。使人民群众对越来越严重的环境问题感到不满。同时也给人们造成一种错觉,认为政府没有有效地应对环境问题,中国的经济发展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来的。这种错觉如果不加以澄清,会造成人们对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和实践的发展认识模糊,甚至产生怀疑。下面我通过十六大以来的党在生态文明理路的创新和生态文明建设实践的发展的厘清发展思路和实践进程。

二、从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到生态文明建设思想的形成和发展的理论创新

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理论的发展是伴随着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践而不断深化而丰富的,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容。

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对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提出了建设小康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重要目标,为生态文明建设思想的提出提供了理论准备。2003年在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上,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了提出了以人为本, 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胡锦涛在全会上的讲话中明确指出:“必须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 坚持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 坚持在开发利用自然中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这样的发展观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立足基本国情,总结发展实践,借鉴国外经验,提出了统筹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的重要内容。最早提出“生态文明”这一科学概念的是胡锦涛同志代表党中央在2005 年召开的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在这个会上胡锦涛提出, 我国当前环境工作的重点之一便是“完善促进生态建设的法律和政策体系, 制定全国生态保护规划, 在全社会大力进行生态文明教育”。

2007年10 月召开的党的十七大第一次把“生态文明”写进了党的报告中,胡锦涛代表党中央对生态文明进行了深刻的阐述,生态文明建设成为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战略目标。同时还对建设生态文明并提出了全面系统的要求:“循环经济形成较大规模, 可再生能源比重显著上升。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 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党的十七大以后,生态文明建设进一步上升为政府的施政纲领和国家发展理念。在国家的“十二五”规划纲要中则明确地把“绿色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从党的十七大到党的十八大的五年里,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把生态文明建设落实到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的各个方面,推动了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的不断发展。2012年7月23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指出,必须把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原则、目标等深刻融人和全面贯穿到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为党的十八大提出“五位一体”提供了理论成果和实践成果。

党的十八大首次提出,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这是中国共产党人把握中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脉搏的深刻认知,是执政理念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拓展到生态文明建设,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五位一体”的有机整体。 “五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是把生态文明与其他四个建设构成了相辅相成的关系,不可偏废。党的十八大提出的“五位一体”是中国共产党的又一次理论创新。

三、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是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

改革开放推动了中国的经济发展、社会的进步、人民的安居落业。同时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实践也在蓬勃开展,诸如三北防护林工程、西气东输工程和南水北调工程等等许多大的生态工程,在改变中国的诸如北方的沙尘暴、东部能源短缺、华北严重缺水的长期以来形成的恶劣的生态环境,为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但是长期以来中国的发展被许多地方政府理解为只追求GDP的增长,忽视全面发展;只重视眼前和短期的发展,忽视长远利益和整体利益。没有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放在与经济建设同等重要的地位,也忽视了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随之而来的江河湖海污染严重造成的水安全问题;各地的雾霾天气时有发生造成的大气污染问题;许多土地重金属超标造成的环境与健康问题,越来越恶劣的生态环境严重地危及到了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使人民群众对越来越严重的环境问题感到不满。同时恶劣的生态环境也制约了中国经济的发展,生态环境对经济发展的制约主要表现为不可持续性、不稳定性、不平衡性、不协调性等方面。越来越严重的生态环境污染,同时也会影响政府的执政能力,削弱党的领导。

党的十六大以后,党中央在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实践中在改善生态环境方面许多重大的突破。温家宝总理代表中国政府在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上以翔实的数字列举了中国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取得的突出的成就:中国是最早制定实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的发展中国家;中国是近年来节能减排力度最大的国家;中国是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中国是世界人工造林面积最大的国家。这些成就的取得是党中央致力于生态文明建设的伟大实践取得的重大实践成果。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总记的党中央更加注重用强有力的制度和法制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只有实行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才能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保障。” ,“要建立责任追究制度,对那些不顾生态环境盲目决策、造成严重后果的人,必须追究其责任,而且应该终身追究。”国务院办公厅日前下发《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计划提出了大气污染防治行动奋斗目标,经过五年努力,全国空气质量总体改善,重污染天气较大幅度减少;力争再用五年或更长时间,逐步消除重污染天气,全国空气质量明显改善。

只有在生态文明建设的各个具体目标的实现过程中,通过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对本行政区域内负总责,明确地方政府统领责任。加强各相关部门要密切配合、协调力量、统一行动,形成生态文明建设的强大合力;对企业要按照环保规范要求,自觉接受社会监督,通过加强内部管理,确保环保的各项指标达标;同时要广泛动员社会参与,引导公众从自身做起、从点滴做起,全社会才能共担责任,共同改善生态环境,建设“美丽中国”的心愿才能真正实现。

参考文献:

[1] 党的十六大以来的生态文明建设思想,荣开明 ,《江汉论坛》2011年 第2期,

[2]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建设生态文明思想述略,郭如才,《党的文献》求是理论网2012年09月21日 14:38

课题项目:

校科研基金重点课题(编号YK12-08-01)的阶段性成果。

猜你喜欢

生态文明建设理论实践
基于多元外在表征理论的高一氧化还原反应教学
“理论”与“实践”
多项式理论在矩阵求逆中的应用
盛满理论
用生态文明建设助推佳木斯经济振兴发展
生态文明建设的内涵及工具性价值
道家思想对当代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
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中制度自信的理论依据
初中政治教学中强化新八德教育探讨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