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财务报表分析》课程“三维”教学方法探讨

2013-12-04武昌工学院湖北武汉430071

商业会计 2013年14期
关键词:财务报表分析周转率财务报表

(武昌工学院 湖北武汉430071)

一、“三维”教学法教学环节设计

在《财务报表分析》课程中运用三维教学方法后,将一定的课程内容按课时数划分为三大教学模块,这里以周课时数4、一共12周课、合计总课时数48为例进行划分。

理论教学:24课时,教学内容包括:财务报表分析的对象、方法、内容;资产负债表结构分析方法以及企业偿债能力分析;利润表结构分析以及企业盈利能力、营运能力分析;现金流量表结构分析以及企业价值分析;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结构分析以及企业保值增值能力分析;财务报表附注分析;财务报表综合分析:沃尔分析法、杜邦分析法、综合分析法。教学目标:掌握财务报表分析的基本思路和方法,掌握相应财务指标的计算方法。

案例教学:16课时,教学内容包括:某公司资产负债表的阅读与分析;某公司利润表的阅读与分析;某公司现金流量表的阅读与分析;某公司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的阅读与分析;某公司财务报表附注的阅读与分析;财务报表体系综合分析。教学目标:能读懂某公司的财务报告并对公司的偿债能力、盈利能力、营运能力、发展能力做简要的分析;能判断公司的资产结构是否合理、能预测企业的利润趋势和现金流量趋势并对公司的发展前景做简要分析。

实验教学:8课时,教学内容包括:收集上市公司报表资料,进行全面综合分析。教学目标:撰写财务分析报告和管理建议书。

如此构成的教学环节设计,能加强对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层层递进的培养,其中,理论教学环节培养财务报表分析基础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案例教学环节培养学生财务报表分析的运用能力,实验教学环节培养学生财务综合分析与财务决策的能力。

二、理论、案例与实践三结合的“三维”教学方法

(一)理论教学环节

理论教学环节主要以教师讲授为主,系统介绍《财务报表分析》课程的基本理论和基本分析方法。笔者认为,教师在教授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过程中应该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关系:

1.注重定量指标计算方法的讲解和定性分析相结合。我们以应收账款周转率为例。在讲解该指标时,首先介绍定量的指标计算方法,应收账款周转率=年赊销收入净额/应收账款平均余额,提醒学生注意,这个公式中,赊销收入净额=销售收入-现销收入-销售退回、折让、折扣;应收账款平均余额=(期初应收账款+期末应收账款)/2。定量的指标计算方法讲解完之后,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如何通过这个指标的计算结果分析企业实际的经营情况。应收账款周转率的高低,反映企业应收账款回款速度的快慢以及管理效率的高低。一般情况下,企业的应收账款周转率高,表明企业的应收账款回款速度快、管理效率高、流动性强。

2.注重分析同类财务指标之间的联系。在讲解企业流动资产营运能力分析时,有两个重要的指标:应收账款周转率和存货周转率,以此为例,笔者谈谈将同类指标联系讲解的方法。首先介绍这两个指标的计算公式,然后对这两个指标做定性分析。讲完流动资产营运能力分析的指标之后,教师可以将这一类指标联系起来引导学生进行分析。例如,可以从问题着手引导学生:存货周转率和应收账款周转率是否有关联?两者的变化趋势是否一致?仅凭应收账款周转率单一指标是否能说明企业资金营运能力的好坏?可以通过提问、讨论,然后举例的方式引导学生得出分析结果:应收账款周转率高,并不一定意味着企业资金营运能力强,短期的应收账款回收快可能是企业实行了紧缩的信用政策,而这样做可能失去原有的一部分客户,降低企业的市场占有率,从长远看会降低销售量从而导致存货周转率降低。

3.注重不同类别指标之间的联系。例如,可以将反映企业流动资产营运能力的指标应收账款周转率和反映企业短期偿债能力的指标流动比率联系起来分析。

笔者认为,在理论教学中应把握好以上几个方面的关系,这样可以增强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而不仅仅是讲解一些简单的公式、方法。当然,在讲解财务指标公式及比较分析法、比率分析法的过程中,可能会涉及到大量数据的计算,为了提高效率,将更多的时间用于引导学生学会分析的思路,教师在讲授这门课的过程中可以适当引入EXCEL电子表格的某些内容,这样既可以提高效率,又可以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二)案例教学环节

与理论教学环节不同,案例教学环节不再是以教师为主体,这个环节主要体现学生与教师的互动,在这一环节中,通过引入案例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这种互动式的教学不仅能增加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可以将理论部分讲解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运用到实际的案例中,提高综合能力。在案例教学中,教师要处理好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引导学生对案例教学的兴趣。为了使学生接受案例教学,并对案例教学感兴趣,教师在介绍《财务报表分析》课程的性质和目标时,应该明确引导学生,该课程的学习重点在于会利用相关指标和方法分析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情况而非指标本身的学习,也可告知学生案例分析课的课时数,以及期末考核案例分析的分数比率,通过引导和压力双重作用得到学生很好的配合。

2.精心准备合适的案例。首先,课前应该精心挑选与教学目标相符合的典型案例,为了保持教学的连贯性,案例的选择最好是某上市公司的整套财务报告。其次,教师应该事先设计好案例分析题目,课前提前布置给学生,让学生对案例分析有一个思考的过程。

3.案例讨论形式的设计。案例教学重在讨论,由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分析问题、讨论问题,最后教师点评,教师对于讨论过程中涉及到的重点和难点做详细讲解和补充说明,可以对学生知识点掌握的弱点进行暗示和提醒。对于案例讨论的具体方式可以根据学生人数具体设计,如果是30人以下的小班教学,可以让学生逐一发表自己的见解,如果是大班教学,可以将学生分成几个讨论小组,一般每个小组不超过4人,每个小组讨论后,选出一个代表进行发言,在发言过程中教师提出进一步的问题,同组的成员可以进行补充说明。

(三)实验教学环节

实验教学环节应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并根据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方式。下面笔者介绍两种实验教学方法:

1.ERP沙盘模拟教学。目前很多学校的财会专业都开设有沙盘模拟实验课,几乎都是针对经营管理课程或者会计课程开设的,对于财务报表分析没有安排相应的实验课。笔者认为,《财务报表分析》课程可以依托ERP实验室进行实验课教学,利用沙盘对企业财务情况进行全真模拟,将财务报表分析与模拟企业实际情况结合起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仿真模拟教学法。仿真模拟实训教学的方式可以灵活多样,比如,教师可以让学生收集校办企业或者校园超市的财务情况进行财务分析、撰写财务分析报告、提出改进意见,也可以给学生布置一个调研项目,让学生在课外实习或利用节假日收集真实企业的财务状况进行分析,撰写财务分析报告。

三、“三维”教学法实施的条件

(一)“三维”教学方法的引入,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师一般是根据教材照本宣科,不能结合实际讲解理论,学生感觉内容空洞乏味,加上《财务报表分析》课程是一门专业拔高课,有一定的难度,致使该门课程的学生到课率不是很理想。为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教师要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不仅熟知专业领域的知识,而且应增强自己的实践经验,将实践融入到理论教学中。

(二)学校应为“三维”教学法提供有利条件

会计专业的教学目标已由“核算型”会计人员的培养模式转向“管理型”、“应用型”的培养模式。为此,学校可以提供有利条件让教师深入企业实习,丰富教师的实践经验。同时,在实践教学环节,学校可以安排有实践经验的教师担任,或聘请企业的高级财务管理人员担任实验教学环节的讲师,或者举办相应的讲座,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开拓学生的视野。

(三)提高学生对“三维”教学法的兴趣

教师应该做好宣传工作,给学生讲解该课程的性质和重要性,也可以将教学安排呈现给学生,让学生有一个适应的过程。

猜你喜欢

财务报表分析周转率财务报表
企业财务报表审计风险及防范措施研究
中注协就“特殊目的财务报表审计”等三项审计准则及其应用指南修订文本公开征求意见
内部控制审计与财务报表审计的整合思路
关于提高电力库存常规储备物资周转率的研究
应收账款的优化管理
大华股份财务报表分析
财务报表分析在纳税评估中的应用研究
特变电工集团财务分析
企业运营管理与财务战略分析研究
试论企业营运能力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