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分消清利汤治疗糖尿病胃肠功能障碍110例临床观察

2013-11-22王玉春邓杏林刘立峰

河北中医 2013年2期
关键词:排空恶心胃肠功能

王 营 王玉春 邓杏林 刘立峰

(河北省三河市东杉医院内科,河北 三河 065200)

糖尿病胃肠功能障碍是由于糖尿病导致自主神经损伤而使胃排空延迟,出现多种消化道症状,主要包括早饱、午后饱胀、恶心、嗳气、呕吐、胃腹胀气、疼痛、便秘、食欲不振及营养不良等。2010-06—2011-02,我们应用分消清利汤治疗糖尿病胃肠功能障碍110例,并与西沙必利片治疗95例对照观察,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全部205例均为河北省三河市东杉医院内科患者,门诊100例,住院105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110例,男59例,女51例;年龄48~69岁,平均(59.62±10.49)岁;2型糖尿病病史6~13年;空腹血糖8.2~21.5 mmol/L,平均(10.3±3.6) mmol/L;胃肠功能障碍病史2个月~2年。对照组95例,男50例,女45例;年龄45~71岁,平均(53.78±12.45)岁;2型糖尿病病史5~15年;空腹血糖7.6~24.2 mmol/L,平均(10.0±2.2) mmol/L;胃肠功能障碍病史6个月~2年。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及排除标准 2型糖尿病标准符合2003年《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的诊断标准[1];胃肠功能障碍诊断标准参照“胃肠道功能性疾病的RomeⅡ标准”[2]。排除标准:①有明显重要器官并发症者;②糖尿病病程>5年;③具有反复发作的食后饱胀、恶心、厌食、胃腹胀气、腹部疼痛及便秘等症状,病程>3个月;④X线钡餐检查胃蠕动收缩力减弱、排空迟缓;⑤经胃镜或消化道钡餐检查排除胃黏膜糜烂、溃疡及肿瘤等消化道器质性病变;⑥实验室、B超、X线等检查排除肝、胆、胰腺等器质性病变;⑦血糖未控制的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及其他代谢紊乱性疾病;⑧因手术、药物、精神及其他疾病导致的胃肠功能障碍。

1.3 治疗方法 2组均予常规治疗,控制血糖和调节饮食。

1.3.1 治疗组 予分消清利汤。药物组成:厚朴15 g,枳实6 g,黄芩12 g,黄连10 g,知母12 g,半夏15 g,陈皮15 g,茯苓20 g,党参30 g,炙甘草10 g,姜黄12 g。呃逆加沉香3 g;腹胀痛加川楝子12 g;腹泻加薏苡仁15~30 g。日1剂,水煎2次取汁200 mL,分早、晚餐前30 min口服。

1.3.2 对照组 予西沙必利片(浙江京新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20345)5 mg,每日3餐前15 min口服。

1.3.3 疗程及其他 2组均30 d为1个疗程,治疗1个疗程后观察疗效。治疗期间,除胰岛素调控血糖外,停用其他药物。

1.4 观察指标 观察2组疗效和临床症状。临床症状采用统一表格于治疗前后分别记录食后饱胀、恶心、厌食、胃腹胀气、腹痛、便秘等临床表现。临床症状与体征按照无、轻度、中度、重度分别记为0、1、2、3分。

1.5 疗效标准 2组患者均于治疗前后,空腹8~12 h后,于2 min内饮完温开水500 mL,立即B超测胃最大截面积为初始面积,60 min后,再次测胃最大面积为时相面积,再计算出胃排空率,胃排空率=[(初始面积-时相面积)/初始面积]×100%[1]。显效:症状完全缓解,胃排空率>90%;有效:症状明显改善,胃排空率76%~90%;无效:症状未改善或加重,胃排空率<76%[1]。显效+有效合计为总有效率。

2 结 果

2.1 2组疗效比较 见表1。

表1 2组疗效比较 例(%)

与对照组比较,*P<0.05

由表1可见,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2.2 2组治疗前后症状积分变化比较 见表2。

表2 2组治疗前后症状积分变化比较 分,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P<0.01

由表2可见,治疗组治疗后各症状积分均较本组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P<0.01),对照组治疗后除厌食、恶心、大便稀溏及营养不良外其他症状积分均较本组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P<0.01)。治疗组治疗后在改善食后饱胀、恶心、便秘、大便稀溏及营养不良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P<0.01)。

2.3 2组不良反应 治疗组110例,出现腹泻9例,对照组95例,出现腹泻12例。经调节肠道菌群等治疗后恢复正常,未予减量或停药。

3讨论

糖尿病胃肠功能障碍的发病机制目前尚不十分明确,可能与长期高血糖导致神经损伤、胃自主神经功能紊乱、胃动力低下有关[3];也可能与长期高血糖导致胰高血糖素过高抑制胃肠蠕动有关[4];另据报道与幽门螺旋杆菌(Hp)的感染也可能有关[5-6]。糖尿病患者多数存在胃运动功能障碍,在不同的病变阶段胃肠系统表现不一[7],早期无任何症状,随着疾病的发展,患者会出现明显症状,主要表现为上腹饱胀不适、上腹痛、早饱、嗳气、恶心、呕吐、食欲下降及体质量减轻等,症状严重程度因人而异。同一患者的症状程度,亦受多方面因素影响,可能与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导致传入神经通路敏感性降低有关。由于胃排空延迟而致胃潴留,可有反复胃石形成。当并发食管下括约肌压力减低时可出现胃食管反流症状(如反酸、反食、烧心等),严重者出现反流性食管炎。一般认为,该病是由于迷走神经受到损害的结果。有学者观察到,糖尿病的胃排空延缓与糖尿病病程及眼、肾、神经损害密切相关,推测糖尿病患者的胃排空延缓可能与迷走神经、肌间神经受累有关[3],其主要病理生理基础为胃排空延迟及小肠传输功能障碍[8-10]。

糖尿病胃肠功能障碍属中医学消渴、痞满范畴,从中医学的角度分析,糖尿病胃轻瘫是在消渴基础上发生的“胃痞”,是消渴发展过程中的一个新的病理阶段,以胃肠升降失调、中焦胀满痞塞不通为突出表现。病位在中焦脾胃。由于糖尿病病程日久,长期服药耗散中气,复加饮食不节,从而出现脾气虚弱,运化失司,又加病程长久,湿热内生。故本病病位在中下二焦,病机为气阴亏虚,脾胃虚弱为本,湿热内阻为标。临床观察,糖尿病胃肠功能障碍患者症状主要为恶心、呕吐、早饱、上中腹饱胀、便秘或便下不爽、体质量减轻等,舌淡红,苔白黄或腻,脉细滑,当属气阴两伤,脾胃虚弱,湿热内阻。我们采用分消清利汤主要根据金·李东垣《兰室秘藏》之中满分消丸变化而来,方中厚朴行气消积,燥湿除满;枳实专泄胃实,开导坚结;黄芩、黄连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知母清热泻火,生津润燥;半夏、陈皮、茯苓即二陈汤方,燥湿化痰,理气和中;甘草补脾和中;党参补脾益肺,生津止渴;姜黄是惟一血分药,取其破血行气、通经止痛之用。诸药相伍,于中下二焦分而治之,具有补益气阴、健脾和胃、清热利湿之功,以恢复脾胃升降功能而达到治疗目的。分消清利汤治疗糖尿病胃肠功能障碍,能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促进胃肠蠕动,且不良反应较轻,疗效显著。

[1] 《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编写组.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8:26-28.

[2] 赵荣菜.胃肠道功能性疾病的RomeⅡ标准[J].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2001,9(1):43-44.

[3] 彭荔薰,周佩,张青萍.糖尿病病人胃排空功能的研究[J].中国糖尿病杂志,1997,5(3):147-149.

[4] 陆广华,袁济民,沈其昀,等.Ⅱ型糖尿病胃排空时间测定及西沙必利对糖尿病性胃轻瘫的疗效[J].中华内科杂志,1998,37(8):515-517.

[5] 张春芳,胡洁,赵文.2型糖尿病患者并幽门螺杆菌感染临床分析[J].临床内科杂志,2001,18(5):375-376.

[6] 赵丽娟.2型糖尿病与幽门螺杆菌感染[J].北京医学,2002,24(1):44.

[7] 薛银萍,高彤.芒针为主治疗糖尿病胃轻瘫疗效观察[J].四川中医,2006,24(4):99-100.

[8] 刘维新,洪光,傅宝玉,等.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消化间期血浆胃动素水平及胃十二指肠动力的改变[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01,9(6):722-724.

[9] 曹曙光,吴万春.应激与小肠运动的研究进展[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03,11(12):2005-2007.

[10] KASSANDER P.Asymptomatic gastric retention in diabetics(gastroparesis diabeticorum)[J].Ann Intern Med,1958,48(4):797-812.

猜你喜欢

排空恶心胃肠功能
四磨汤口服液对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后胃肠功能改善的作用分析
促进患者子宫切除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研究进展
The selection rules of acupoints and meridians of traditional acupuncture for postoperative nausea and vomiting: a data mining-based literature study
题出的太恶心
哺乳完宝宝,乳房还要排空吗?
云海相接,追浪排空
护理干预对腹膜炎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作用分析
超声对幽门螺杆菌感染患儿与胃排空障碍的相关性研究
中西医结合治疗胃切除术后残胃排空障碍60例
改良足三里穴位注射对直肠癌Dixon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