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通窍活血颗粒治疗椎-基底动脉延长扩张症15例疗效观察※

2013-11-22耿银龙

河北中医 2013年2期
关键词:通窍半胱氨酸基底

常 诚 耿银龙 曹 辉 项 郑

(江苏省中医院神经内科,江苏 南京 210026)

椎-基底动脉延长扩张症(vertebrobasilar dolicho-ectasia,VBD)是以椎-基底动脉延长、扩张和迂曲等改变为特点的脑血管病变,除出现头晕、血管压迫症状和颅神经受损外,反复发作会导致卒中。随着影像技术的发展,VBD越来越多的被早期诊断。2010-12—2012-03,我们采用通窍活血颗粒治疗VBD 15例,并与西医常规治疗15例对照观察,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1.1.1 诊断标准 采用Ubogu等[1]通过在MRI及MRA血管三维重建上直接测量确定的VBD诊断标准。

1.1.2 纳入标准 符合VBD诊断标准;年龄在18~75岁之间,性别不限;无明显言语障碍(包括部分运动性失语但无理解障碍者);患者知情同意。

1.1.3 排除标准 脑干、小脑、脑室、蛛网膜下腔出血及颅外伤所致的颅内出血,或椎-基底动脉延长呈瘤样扩张,或伴有动静脉瘘;入院后24 h内病情急剧加重,神经功能缺损总分>40分。

1.2 一般资料 全部30例均分别为江苏省中医院神经内科(15例)和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神经内科(15例)住院(21例)及门诊(9例)患者,按队列研究分为2组。治疗组15例,男10例,女5例;年龄31~75岁,平均59.33岁;病程1~13个月,平均4.66个月。对照组15例,男11例,女4例;年龄44~75岁,平均65.13岁;病程1~15个月,平均4.76个月。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3 治疗方法

1.3.1 对照组 予基础治疗,包括调节血压,改善脑代谢,控制血糖和血脂,脑梗死患者可采用抗血小板聚集等治疗。

1.3.2 治疗组 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通窍活血颗粒。药物组成:川芎10 g,桃仁10 g,红花10 g,石菖蒲10 g,豨莶草10 g,葛根10 g,全蝎5 g。以上药物均为中药配方颗粒剂,均由江阴天江药业有限公司生产。每日1剂,早、晚2次温开水冲服。

1.3.3 疗程 2组均12周为1个疗程,共治疗1个疗程。

1.4 观察指标 经颅多普勒(TC8088型,德国EME公司)测定2组治疗前后基底动脉最高血流速度(Vs)、平均血流速度(Vm)及脉动指数(PI)。采用椎-基底动脉系统缺血性神经功能障碍评价量表(VBS-INIS)评定2组神经功能情况[2]。统计卒中终点事件的发生,检测高半胱氨酸和C反应蛋白变化。其中高半胱氨酸采用化学发光法,试剂盒为Abbott GmbH公司;C反应蛋白采用散射比浊法,试剂盒为BECKMAN COULTER公司。

1.5 疗效标准 依据文献[2]及《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3]拟定。临床痊愈:中医临床症状、体征基本消失,VBS-INIS总分减分率≥75%;显效:中医症状、体征明显改善,75%>VBS-INIS总分减分率≥50%;进步:中医症状、体征好转,50%>VBS-INIS总分减分率≥25%;无效:中医症状、体征无好转,甚至加重,VBS-INIS总分减分率<25%。总分减分率=[(治疗前总分-治疗后总分)/治疗前总分]×100%。

2 结 果

2.1 2组临床疗效比较 见表1。

表1 2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与对照组比较,*P<0.05

由表1可见,治疗组愈显率及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

2.2 2组治疗前后基底动脉Vs、Vm及PI比较 见表2。

表2 2组治疗前后基底动脉Vs、Vm及PI比较

由表2可见,2组治疗后基底动脉Vs、Vm及PI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2.3 2组治疗前后高半胱氨酸及C反应蛋白比较 见表3。

表3 2组治疗前后高半胱氨酸及C反应蛋白比较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由表3可见,治疗组治疗后C反应蛋白水平低于本组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P<0.05)。

2.4 卒中终点事件发生情况 2组治疗后均无卒中终点事件发生。

3 讨 论

VBD是由弹力膜广泛缺陷及中膜网状纤维缺乏,长期在血流冲击下的动脉管壁发生扩张、迂曲而形成。血管的延长、成角的拉长并且引起动脉分支开口扭曲变形,导致血流不足;血液流动时,在扩张的动脉内往返,导致有效的前进血流不足,以致很多血液在扩张的动脉内停留,血流速度变慢;血流出现涡流,促进血栓形成、血栓附壁和脱落等继发性管壁损伤,可进一步使管壁失去原有的支撑力,加剧血管扩张和延长,形成恶性循环。目前,西医对VBD无特异性治疗方法。有学者指出,患者即使无临床症状,也应进行长期抗凝治疗,以预防脑梗死[4]。也有学者认为,抗凝、抗血小板药物可能会增加脑出血风险,对其应用仍需谨慎[5]。目前,抗血小板、抗凝药物种类及其用量的选择尚无统一标准。在外科治疗方面,针对畸形血管本身,目前仍缺乏有效的干预手段。

中医学并没有VBD相应的病名,但根据其早期的主要症状,即头晕,行走不稳,恶心呕吐,少数病情严重者又有中风症状,如肢体功能活动受限、言语謇涩,甚至神志不清等,将其归于眩晕范畴。《医学正传》云:“眩运者,中风之渐也。”老年肝肾亏虚,气血不足,血行推动乏力,加之络脉延长,导致脑府失于气血濡养,而出现头晕、目眩,正如张景岳所言“气血未败,故旋见而旋止,即小中风也”;日久严重者,血滞为瘀,脑络闭塞,则发为中风。治宜行血通脉。通窍活血颗粒方中川芎、桃仁、红花活血通络;用石菖蒲代麝香以开窍化痰,通达经络;全蝎祛风而善止痉;豨莶草、葛根行血通络,通利诸节。诸药合用,共奏通络开窍、行血化瘀之功。

本研究结果显示,通窍活血颗粒可明显改善VBD患者缺血性神经功能障碍,疗效优于西医常规治疗。此外,通窍活血颗粒有加快血流速度的趋势,由此推断它可能通过改善脑供血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但由于病例数较少,仅能反应出有改善趋势,无显著性差异。C反应蛋白是一种非特异性炎性标记物,在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IL)-6、IL-lβ及肿瘤坏死因子-α等的刺激下由肝细胞合成。生物学特性是免疫调理和免疫吞噬,形成免疫复合物激活补体,可损伤血管内皮。在动脉粥样硬化的过程中C反应蛋白增高,提示血管壁斑块的形成是一个免疫调理和吞噬的过程。高半胱氨酸也可通过改变内皮细胞的骨架蛋白含量等,影响内皮细胞的功能;通过促进内皮细胞和单核细胞表面组织因子的表达和促凝活性增加,导致血液的高凝状态。那么VBD血管扩张、延长是否也同样存在这个过程,存在高凝状态和血管内皮损伤。在本研究中,仅有8例患者高半胱氨酸数值增高,7例患者C反应蛋白数值增高,所以不能确定VBD血管的延长和扩张与之相关。但研究也发现,通窍活血颗粒对C反应蛋白有一定的降低作用,说明有抑制炎症反应,保护血管内皮的作用,能否抑制血管的延长和扩张,需进一步研究。

[1] Ubogu EE,Zaidat OO.Vertebrobasilar dolichoectasia diagnosed by 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 and risk of stroke and death:a cohort study[J].J Neurol Neurosurg Psychiatry,2004,75 (1):22-26.

[2] 冀瑞俊,贾建平,孟然,等.椎-基底动脉系统缺血神经功能障碍评价量表的编制及信、效度检测[J].脑与神经疾病杂志,2008,16(1):47-50.

[3] 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S].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108-109.

[4] Nishizaki T,Tamaki N,Takeda N,et al.Dolichoectatic basilar artery a review of 23 cases[J].Stroke,1986,17(6):1277-1281.

[5] 刘涛,谭显西.椎基底动脉扩张延长症[J].国外医学:脑血管疾病分册,2005,13(12):930-932.

猜你喜欢

通窍半胱氨酸基底
《我要我们在一起》主打现实基底 务必更接地气
通窍活血汤治疗高血压脑出血认知功能障碍的机制
化瘀通窍中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随机对照试验的meta分析
通窍活血汤家兔体内移行成分川芎嗪的分析
鼻舒通窍合剂制备工艺的优化
可溶岩隧道基底岩溶水处理方案探讨
西安地区同型半胱氨酸参考区间的初步建立
同型半胱氨酸与慢性心力衰竭合并肾功能不全的相关性分析
磁共振显像对老年椎基底动脉缺血的诊断价值
86例同型半胱氨酸与脑梗死相关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