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湖北县域中小企业银行融资对策研究

2013-11-13彭芳春

湖北工业大学学报 2013年3期
关键词:县域融资银行

彭芳春

(湖北工业大学经济与政法学院, 湖北 武汉 430068)

国内外实践表明,对于县域经济这一国民经济的基本单元,中小企业在GDP、就业、出口和纳税等领域贡献非常突出,是不可忽视的重要经济力量。但是,相对于突出的经济贡献,中小企业在获得金融资源的支持方面却处于边缘地位。尤其是在新兴市场国家,由于多层次金融市场很不发达,中小企业主要依赖于银行的信贷融资。而我国又有其独特的国情,金融改革是在长达30年的计划经济基础上渐进式地逐步推进的,形成了主要服务于国有企业、大型企业、大中城市的国家控股的银行体系,而定位于县域中小企业的银行体系尚未建立。针对中小企业发展中日益扩大的融资需求,县域银行亦缺乏行之有效的信贷机制,银行融资处于高度缺位状态,从而大大制约了国民经济的发展。在欠发达的中部省份湖北,县域中小企业的银行融资困境更为突出。

1 湖北县域中小企业现状与银行融资问题

1.1 县域中小企业基本情况与特点

1.1.1非民族地区情况与特点根据调查资料表明,在湖北武穴市、大悟县、当阳市、兴山县、蕲春县等县域151家被调查的企业中,从企业性质看,国有企业仅占7%,非国有企业占比93%,其中私营、“三资”企业占比64%;从企业所处行业看,制造业占比61%,批零业、建筑业、农牧业分别占比14%、9%和9%;从企业规模看,注册资本在200万元以下的占45%,200万元以上占比55%;从企业年龄看,企业建立时间在10年以内的占63.16%,其中1年以内的占比10%,1~5年的为18%,而超过10年的企业仅占37%。

对于非民族地区,湖北县域中小企业绝大多数为非国有性质,2/3为民营企业;处于低端制造业的企业居多;一半左右为资本金200万元的小企业,2/3的企业仅有10年以内的持续营业时间。

1.1.2民族地区情况与特点根据有关调查,湖北少数民族较多且较为集中的地区是恩施州。该州平均海拔1000米以上,地处高山地区,包括土家族、苗族、侗族、回族、蒙古族、彝族、纳西族和壮族等28个少数民族,县域经济主要体现在各民族举办的中小企业,制造业较少,而商业和与“三农”相联系的产业居多。包括利川市等县域地区的中小企业由2004年的947家发展到2012年的4 238家,主要为商业、农副产品加工业,两者占比超过60%。

在民族地区,湖北县域中小企业绝大多数也是非国有性质,2/3为民营企业;属于商业和农副加工业的企业居多;资本金和营业收入规模更小,民族地区的中小企业存活率更低,平均寿命只有3.3年。

1.2 非民族地区县域中小企业融资典型问题

1.2.1中小企业融资需求上的“小、短、频、快” 中小企业主要为大型企业配套生产零部件或针对某一细分市场提供服务。这种市场机遇稍纵即逝,由于自身资金积累能力有限,其对融资的需求呈现贷款金额小、贷款周期短、需求频率高、贷款审批到位要求快等特点,而国有控股银行主要对大型企业的审批制度显然不可能满足中小企业融资需求。

1.2.2中小企业融资渠道上的单一、狭窄、依赖调查表明,湖北县域中小企业的资金主要来源于企业股东自由资金,比重占资产的80%以上。就融资方式的难易程度而言,中小企业感到最难获得的融资方式是政府扶持与银行贷款,依次分别是担保公司融资、民间借贷和自身利润留存(表1)。

表1中小企业融资方式选择难易表%

融资方式难一般易利润留存315118民间借贷453718担保公司50428银行融资543016政府扶持682210

1.2.3中小企业资产负债率低、银行融资比例低全国而言,融资呈现“二八”现象,也就是占比99%的中小企业仅获得20%的银行融资支持,使得中小企业负债比例偏低。来自湖北恩施州统计年鉴、统计信息网的数据表明,资产负债率20%以下的企业占比为40%,资产负债率在21%与50%之间的达到42%,51%~80 %负债率的只有14%,而超过80%的高负债企业远远低于大型企业仅为4%。

1.3 民族地区县域中小企业融资典型问题

1.3.1民族地区融资环境整体来说差强人意民族地区分布较广的中西部地区拥有的金融资源相对匮乏。从金融机构的设置看,全国总计21万家,东部有10.3万家,占比51%,中部有6.6万家,占比33%,而西部有3.1万家,占比16%。从存款数额看,2011年全国存款余额为647 235.04亿元,其中东部有437 077.82亿元,占比67.5%,中部92 878.23亿元,占比14.3%,西部117 278.99亿元,占比18.2%。从贷款数额看,全国贷款余额为4946 524亿元,东中西分别为342 794亿元、69 400亿元、82 458亿元,占比分别为69.3%、14%、16.7%(2011年人民银行网)。中部金融机构数位列居中,而存款、贷款均位列最后一位,远离东部、不及西部。

1.3.2民族地区县域中小企业银行融资缺口大从资金需求看,对湖北恩施地区县域中小企业的调查显示,极度资金需求意愿的企业占比69%,一般资金需求意愿的企业占比24%,而没有资金需求意愿的企业占比仅7%;从资金满足情况看,完全满足的企业占比5%,完全不满足的企业达到52%,而介于二者之间企业占比43%。因此,民族地区县域中小企业银行融资满足程度低,融资难问题更加突出。

1.3.3民族地区县域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单一、融资成本居高不下从2012年企业外源资金来源看,首先是民间借贷,占比64%;其次为银行融资,占比30%;其它占比6%。而由于民间金融行为一直处在国家规范控制之中,其融资地位趋于下降,因此,融资主要依赖于银行(表2)。从融资成本看,比重高的民间资本不仅高于银行,而且远高于东部地区,平均月息达到1.9%,高出东部0.5%。因此,与银行融资的加权平均成本也居高不下。

表2湖北民族地区县域中小企业融资渠道%

年份银行融资民间借贷其他200526.5 67.0 6.55200625.2 65.8 8.95200726.4 67.9 5.69200820.6 70.3 9.04200922.4 70.3 7.38201025.8 68.9 5.24201129.7 67.0 3.26201230.3 64.0 5.79

数据来源:恩施州统计年鉴、统计信息网

2 县域中小企业银行融资问题背后的原因

2.1 二元金融结构下的县域金融萎缩削减了县域金融资源

中部湖北等省份二元金融结构特点十分明显,既有武汉特大中心城市现代金融业,又有众多县域欠发达的传统金融业。一方面,近10年来,湖北县域的金融机构数量不断下降,四大国有控股银行纷纷撤出县域,留守农村的金融机构仅剩下农业银行、农村信用合作社,而新型机构如小额贷款公司和村镇银行数量很少,在中小企业集中的乡镇几乎没有,温州实践表明,中小金融机构不发达是制约中小企业融资的重要原因之一[1]。另一方面,这些极少数量的金融机构存款扩张和贷款萎缩又大大制约了县域金融资源对地方经济的支持。由于县域金融机构均为上级机构的分支网点,出于成本-收益和风险的考虑,县域机构仅仅是吸纳资金,而对地方贷款慎之又慎,每年将大量资金上划分行使用,存差数额不断扩大。显然,这种二元结构下的县域金融萎缩削减了本来十分有限的县域金融资源,在金融“造血”不足情况下又被“抽血”,致使县域中小企业银行融资“机体”长期处于“贫血”状态。

2.2 政策性金融缺位下商业性银行裁并加重了县域金融排斥

由于县域中小企业和涉农企业关系到国计民生和城镇化问题,欧美等国家均通过政策性金融予以支持。我国也成立了农业发展银行和农业保险机构和担保机构,但在县域地区,这些机构作用十分有限。恩施州农业发展银行主要发放粮食和农产品收购贷款,只贷给州级以上龙头农产品企业,很少支持中小企业。尽管政府对涉农贷款出台了贴息补助政策,但四大行基本不对农业企业发放贷款。现有商业性保险公司代为经营的旨在扶持农业发展和稳定农民收入、具有政策性补偿功能的农业保险,实际效果不佳。恩施州现有的政策性担保公司----9家农发行信用担保公司分支机构,由于贷款规模小、期限短,实际作用十分有限。实际上,县域的政策性保险和担保机构由于资金实力不足尚未起到融资担保主体地位的作用。在这种政策性金融缺位情况下,工、农、中、建四大商业性银行大量裁并县域分支机构,尤其是撤离不发达的县市和乡镇,而新型中小金融机构还没有建立起来,合作性银行等金融机构发展缓慢,使得这些地区得不到应有的金融支持,加重了原本存在的县域金融排斥现象,县域中小企业更难以获得商业性银行的信贷资金。

2.3 银行融资风险分担机制不完善造成银行惜贷、恐贷

由于中小企业财务信息披露不规范、银行信贷客户管理机制不活以及信用评级中介服务不发达等原因,银行与中小企业之间存在非常突出的信息不对称问题。这些问题势必造成贷前的银行客户逆向选择风险和贷后来自企业的道德风险,加上缺乏贷款风险的分担、补偿机制,银行只好实行“信贷配给”,只能满足很少一部分中小企业的贷款需求,形成银行惜贷、恐贷的状况。从近年来中小企业集群发展情况看,集群形式有助于集群内企业互保和信息共享,但是湖北除了武汉周边高新技术工业园区、襄十汽车配件企业群体和仙桃特色产品企业集群外,其他县域的中小企业尚未形成在一定空间集聚、上下游产业依存的产业集群,这也制约了供应链金融等风险分担机制创新银行业务的发展。从县域家族企业、个体工商户以及农户合作组织看,湖北恩施州的情况也表明,普遍缺乏合作社、银行、小企业、个体户之间有效信息沟通。

2.4 政府政策支持体系不配套限制了中小企业融资宏观政策作用的发挥

为了促进中小企业融资发展,政府出台了《中小企业促进法》、《反垄断法》,以及一系列中小微企业融资的支持政策,但是各地方政府与之相配套的针对解决信息不对称、融资风险分担补偿和中小企业融资市场缺位等重大问题的政策体系没有真正建立健全起来,在以下三个方面极大地限制了中小企业融资宏观政策的引导作用:

一是没有功能齐全、操作便捷的中小企业投资、融资网络平台,对于企业财务信息、非财务信息、信用评级、投融资需求等信息,银行、担保机构难以获取或取得的成本很高;

二是缺乏有别于大型企业贷款资产的风险分担、补偿和处置机制,各地方财政出资的担保、保险机构资金实力不足且自身风险补偿能力很差,银行分担风险仅限于自身容忍度放宽而没有来自政府等各方的激励与补偿;

三是缺乏与中小企业不同发展周期、规模和需求的多层次融资渠道和细分市场,仅仅依赖于农村信用合作社等少数县域银行机构的零零星星创新,难以跟上中小企业快速发展需要。

2.5 民族县域地区金融抑制加大了中小企业融资现实困难

现阶段,国家实行统一的存款准备金制度和再贴现制度,使得民族县域地区有限资金流向非民族地区,中西部地区流向东部地区。中西部民族地区银行等金融机构数量少、利率市场化程度低、创新能力弱也加大了当地中小企业融资的现实困难。同时,地方政府或多或少存在对民族地区中小企业的忽视,且由于财政困难地方政府无力抽出资金来建立和充实中小企业的融资风险分担与补偿制度。

3 善于借鉴与创新积极推进湖北县域中小企业银行融资发展

3.1 大力发展中小银行等信贷机构,强化其对县域中小企业融资服务职能

从国内外实践情况看,中小企业融资市场不发达直接影响县域中小企业融资可得性。美国私营经济、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地位和作用,与其健全、发达的中小银行体系分不开。截止目前,美国小银行达到13 980家,占比60%;信用社11 106家,储贷协会2 500家,互助银行500家。上述四类小银行等信贷机构共有28 086家,占全部37 229家金融机构的75%。

相比较而言,我国除了拥有较多的信用社(107 966家)以外,小银行只有90家,尚未建立储贷协会和互助银行等信贷组织,小银行和信用社合计112 809家,仅占全部250 828家金融机构的45%。德国成立合作银行、储蓄银行和国民银行等中小企业银行,为1亿马克以下的中小企业提供低息贷款[2]。考虑到美国、德国等国的城乡差距不大,而我国占比80%的县域地区与城市相比差距较大,因此,我国中小银行等信贷机构远远满足不了县域及其中小企业发展的需要。

3.2 扩大政府支持中小企业融资的职能,拓展政策性银行机构与业务

从国际经验看,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均需要政府“有形之手”来弥补中小企业融资市场的缺陷。

2)德国在联邦经济部下设德国复兴信贷银行,在财政部下设德国平衡银行,通过这种政策性银行向中小企业发放贷款,并设立担保银行和再担保机构为中小企业提供商业性贷款的融资担保。

日本设立政府主办的各种公库系列,包括商工组合中央公库、国民生活金融公库、中小企业金融公库、中小企业信用保险公库[3]。中小企业银行在韩国、小产业发展银行在印度、欧洲投资银行在欧盟等均属于政策性银行,均在支持中小企业融资方面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

3.3 建立中央和地方政府协同、政府与国有大银行协同机制,着力解决中小企业资金问题

近年来我国政府不断出台政策,包括国务院有关部委与四大国有银行设立的“两个不低于”原则和协议,敦促大银行逐步提高中小企业贷款所占份额。各地方政府金融办也与四大国有银行分支机构建立了某种协调关系。但在现实中,“两个不低于”和政银协调均未能起到好的效果。支持中小企业的贷款比例不足20%,远未达到西方国家40%~70%的水平[4]。

3.4 打造强大的中小企业融资担保体系,合理分担和补偿银行融资风险

针对现阶段担保机构发展缓慢、担保能力不足、风险分担与补偿机制不完善的情况,湖北省需要建立“一体两翼三层”的担保体系:建立财政出资的政策性担保机构(一体),动员各种社会资源设立商业性担保和互助性担保机构(两翼),在空间上注重覆盖中心城市和广大县域的省、市、县各级构成的金字塔型担保体系(三层)。

3.5 着实提高新型银行服务中小企业融资的能力,不断创新信贷管理体制

传统国有银行的信贷管理体制难以适应中小企业融资需要,新型银行不能走他们的老路。福建兴业银行在实践中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中小企业融资问题解决方案[5]。湖北结合实际可以尝试如下做法:

1)在中小企业集中地设立专营机构(总行小企业部、分支行小企业中心);

2)在客户经理基础上加设风险经理,并将他们的考核激励与中小企业综合贷款效益挂钩,同时实施宽松的不良贷款容忍度制度;

3)推行信贷业务流程化、批量化的高效审批机制;

奴化教育在一定程度上掩盖了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实质,为其不正当的侵略行为创造了合法的舆论环境,蒙蔽和误导了部分山东民众,给山东民众的精神和心智带来了不可磨灭的毒害。

4)兼顾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补充“三品、三表”----人品、产品、押品和水表、电表和税表来评定中小企业的信用等级;

5)建立“客户经理-信用风险、风险经理-市场风险、中心主任-操作风险”的融资风险监控管理机制;

6)完善贷后项目风险动态分类矩阵,加速处置不良贷款资产。

3.6 依托中小企业集群内部的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积极尝试供应链融资新模式

供应链融资模式,是指处于相关产业集群发展中的中小企业围绕核心企业和上下游物流供应关系,引入核心骨干企业、物流监管部门、资金流导引工具等风险控制手段,整合物流、信息、资金资源,进行自偿性融资的信贷模型。这种被《欧洲货币》杂志称为“银行交易业务中最热的话题”的融资模式,其经济基础是中小企业与核心企业和上下游企业构成“采购—中间产品—最终产品----分销商----零售商----最终用户”的“1+N”供应链结构,其性质是一种在核心企业主导下中小企业运用生态经济规律而对圈内资金可得性进行系统化优化的过程,其实质是银行与企业合作参与的一种可以灵活运用的金融产品与服务的新融资模式(图1)。

图 1 供应链融资主体关系示意图

3.6.1供应链融资的三种模式契合湖北县域中小企业集群特点,可尝试以下三种模式:

1)基于应收账款的融资模式----中小企业以其销售产品形成的应收账款作为质押物向融资银行申请贷款的方式;

2)基于预付账款保兑仓融资模式----以银行信用为载体,以银行承兑汇票为结算工具,卖方受托报关货物并对承兑汇票保证金以外的部分安排货物回购作为担保,由银行向卖方或买方提供以预付账款为基础的银行承兑汇票形式融资服务;

3)基于存货的融通仓融资模式----买卖双方(企业)与银行协定将交易的货物存放在融资银行指定的仓库或物流公司进行质押而获得贷款的方式。

3.6.2三种模式适应条件针对不同的企业和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情况,分别采用不同的融资模式。三种模式的主要差异体如表3所示。

表3 三种供应链融资模式比较

上述模式的供应链融资与传统融资的差异情况见表4。

表4 供应链融资与传统融资的比较

3.6.3现阶段推进供应链融资工作的主要思路第一,省、市、县各级政府加大对供应链融资支持,打造“产—供—销”三位一体的产业链,降低法律风险;第二,新型中小银行和国有控股银行及其分支机构加强供应链融资模式创新和风险控制,减少审批手续、缩短融资时间,严格挑选核心企业,强化信用监管;第三,县域中小企业和微型企业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不断提升抗风险能力,积极加强与银行、物流企业之间的信息沟通。

[参考文献]

[1] 史晋川,黄燕君,何嗣江,等. 中小金融机构与中小企业发展研究——以浙江温州、台州地区为例[M]. 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74-90.

[2] 郭田田. 政府支持中小微企业融资的国际经验与启示[J]. 科技信息,2013(1):459,483.

[3] 张 鑫. 我国银行小企业信贷融资的发展策略——基于国际经验的比较借鉴[J]. 科技致富向导,2010(26):275-276.

[4] 邵 敏. 县域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及对策分析——基于政府职能视角[J]. 当代经济,2013(2):51-53.

[5] 郑 敏. 关于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银行解决方案[D].厦门:厦门大学图书馆,2009.

猜你喜欢

县域融资银行
县域消防专项规划研究
融资
融资
7月重要融资事件
10Gb/s transmit equalizer using duobinary signaling over FR4 backplane①
山东县域GDP排名出炉
中关村银行、苏宁银行获批筹建 三湘银行将开业
把时间存入银行
保康接地气的“土银行”
5月重要融资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