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就业问题对策研究

2013-10-21赵羚雅

卷宗 2013年7期
关键词:失地农民就业城市化

摘 要: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城镇周边农用土地被征用,失地农民的数量与日俱增,其就业面临严峻的形势。解决失地农民的就业问题既是惠及广大农民群体的民心工程,也有利于社会稳定和城市发展。本文分析了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的就业现状,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解决失地农民就业问题的若干对策。

关键词:城市化;失地农民;就业;对策

城市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当前我国城市化步伐明显加快,对土地的需求也急剧增加,大量城镇周边农用土地被征用,使得越来越多的农民在城市化进程中失去赖以生存的土地,成为“失地农民”。农民失去土地,就意味着失去生产资料,更意味着失业、失去生活保障。现代农业经济理论认为,每征用一亩土地,就伴随着1.5个农民失业。因而,失地农民的大量增加是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不可避免的矛盾,失地农民的失业问题也是不可避免的客观现象。

目前我国针对失地农民通常所采取的一次性货币补偿政策,因征用补偿标准过低,仅仅解决了失地农民的眼前利益;要保证失地农民的长久生计,解决他们的就业问题成为重中之重。但是,当前我国大多数失地农民都是属于文化、资金、技能极其有限的弱势群体,往往被排斥在现代工业大门之外,失地农民就业难将影响我国社会稳定和经济持续发展,进而影响我国城市化的进程。解决好失地农民的就业问题,既是惠及广大农民群体的民心工程,也有利于推进当前城市化进程。因此,思考我国城市化过程中失地农民的就业问题,探讨化解这一问题的对策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1 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就业状况分析

农民失去土地后,就业成为解决他们生存问题的唯一出路,但失地农民的就业状况令人担忧,就业难现象十分严重。具体表现如下:

1.1 失地农民就业难、就业空间小

当前,我国城市化发展不平衡,城乡差距大,农民失去土地后,进城谋生成为他们的最佳选择。然而,当前我国城乡劳动力市场分割的状况尚未根本改变,城乡就业制度的二元格局,人为地制造各种差别和不公正,使失地农民不能享受与市民一样的待遇,就业受到诸多限制。另外,失地农民大多文化程度较低,劳动技能差,多在建筑、服装等行业工作。这些行业易受季节和市场需求等因素的影响,稳定性差,工资待遇低,岗位数量有限,无法实现更多农村劳动力的转移。

1.2 失地农民就业缺乏稳定性、失业比例高

部分失地农民在政府安置下实现了就业,其余的大部分失地农民多被采取一次性货币补偿政策,其就业被推向市场,自谋生路。部分做小生意,部分外出到企业打工,主要从事对文化素质和技能要求低的工作,如打零工、清洁卫生、保安等,以非正规就业为主,工资水平低且就业的稳定性差,随时有失业的危险。而获得就业安置的人员,由于自身文化程度比较低,在企业裁员增效的时期往往首当其冲,成为第一批下岗者。因而,失地农民的就业缺乏稳定性,就业后失业率较高。

2 城市化进程中解决失地农民就业问题的对策研究

2.1 适度提高征地补偿标准,创新征地安置方式

适度提高补偿标准,扩大征地补偿范围。改变以土地的原用途为标准的补偿方式,引入市场机制,充分考虑被征用土地现有的市场价值、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收入增长的实际,将现行补偿标准提高。征地补偿范围不仅要包括因土地使用权的丧失而给农民造成的直接损失,还要考虑土地的保障功能、就业功能的丧失给农民带来的间接损失。从而体现被征土地的生产资料和生活保障的价值,保证失地农民现有生活水平不降低,长远生计有保障。

创新征地安置方式,妥善安置失地农民。除了传统的招工安置、就地安置和一次性的货币安置外,不同地区应当因地制宜,因人而异,创新安置方式。形成以安置促就业,以就业促发展的安置机制。如:成都市高新区采取的“住房保障+社会保险”安置模式、上海浦东新区采取的“货币补偿+社会保障+就业服务”安置模式等都是很好的尝试,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另外,地方政府还应当重视失地农民就业问题,积极拓宽失地农民就业渠道。实施积极的创业扶持政策,鼓励失地农民自主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

2.2 建立失地农民就业保障机制

(1)建立和完善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就业市场,实现城乡统筹就业。逐步取消对失地农民在城市就业的不合理限制,打破城乡就业的界限,使失地农民在接受职业选择、就业服务、就业信息等方面享受与城镇居民平等的政策待遇。充分发挥市场在调节就业中的基础性作用,逐步建立城乡劳动者自主择业、平等就业的就业制度。

(2)完善就业服务平台,加强就业引导。成立乡镇就业服务中心,并拨付专项经费,配备专职工作人员,搞好失地农民就业服务工作。建立失地农民和用工单位信息联网机制,及时对就业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发布及反馈,使之成为失地农民和用工单位沟通的桥梁。定期举办失地农民专场招聘会,积极开展对外劳务服务与输出,增加失地农民就业机会。

2.3 加强教育培训,提高失地农民的素质和技能,增强其就业能力

转变失地农民就业观念,提高失地农民自身素质可从根本上解决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的就业问题。

首先,政府要引导失地农民转变就业观念,有效推进其就业和创业。通过职业讲座、就业培训、舆论宣传等方式,帮助失地农民形成正确的就业观念。引导失地农民破除“等、靠、要”消极思想和“高不成、低不就”就业观念,提升农民自主就业意识。引导失地农民摒弃安贫乐道、固步自封的小农意识,培养积极开拓、敢于尝试的创业精神。

第二,建立失地农民就业培训体系。通过建立“市场引导培训、培训促进就业”的就业培训体系,让失地农民真正掌握实用的职业技能,提高转岗就业能力。就业培训既要靠政府组织,由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门、农业部门以及教育部门等共同参与实施。又要积极鼓励社会力量,特别是企业等和农民合作举办农民职业技术教育,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投入机制和体制,使失地农民职业技术教育进入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在实际操作上,一方面,要以企业用工需求为导向,有针对性地开展培训,使失地农民掌握实用技术,提高劳动技能,满足企业用工需求。另一方面,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根据失地农民的意愿、性别等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对各类失地农民的培训,高效率地培养出懂技术、善经营、能够从事专业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的产业工人。

其次,建立和完善创业带动就业的创业培训机制。大力拓展创业培训,积极引导失地农民自主创业,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对在资金、技术、能力等方面具备创业相关条件的失地农民进行创业基础知识和必备能力的培训,培养和造就一批小企业创办者和自谋职业者,并带动更多的失地农民实现就业,形成培训、创业与就业三者良性互动的效应。

参考文献

[1]陈亚东.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研究——以重庆为例[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

[2]韩俊.征地制度改革与失地农民权利保护[J].中国发展评论(中文版),2008,(8):19.

[3]赵羚雅.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社会保障问题研究[J].中国外资,2013,(5):150.

作者簡介

赵羚雅(1992-),女,河南新野人,郑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本科。

猜你喜欢

失地农民就业城市化
西藏城郊失地农民市民化研究
技工院校以就业为导向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考
浅谈高校辅导员的就业指导力
如何指导大学生提高面试技能
内蒙古自治区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建设及对策研究
失衡的城市化:现状与出路
“城市化”诸概念辨析
失地农民在土地征收中的救济失范及司法回应——以司法权的适度介入为视角
轨道交通推动城市化工作
东阳市失地农民就业保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