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育院校《体育管理学》教材的演进与对比研究

2013-10-13吴向宁

吉林体育学院学报 2013年5期
关键词:管理学章节学科

吴向宁

(武汉职业技术学院体育工作部,湖北武汉 430074)

1 体育管理学学科发展的历史回顾

追溯历史,体育管理学最早产生于美国。早在上世纪30年代,美国就有不少学者撰写过体育管理的论文;在日本,从40年代起便有体育管理专著、教材相继出版:如1949年出版的竹之下藏撰写的《学校体育管理法》、1953年宫细虎彦撰写的《体育管理》。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世界各国的体育管理学专家对其发展与完善都做出过巨大的贡献,通过吸收、借鉴、移植,各国的体育管理学体系也各成特色。

1982年,原国家体委(现国家体育总局)科教司在成都体育学院召开全国体育院校工作会议,决定把“体育管理学”作为重点建设的新兴学科之一。1984年由武汉体育学院编写出了我国第一本《体育管理学》教材,并连续举办了两期全国体育管理学讲习班,为我国培训了百余名体育管理教师和骨干。这标志着体育管理学在中国的初步建立[1]。1989年体育管理学被原国家体委(现国家体育总局)确定为全国首家重点学科[2]。就在这一年,武汉体育学院率先在全国正式招收体育管理专业的硕士研究生。体育管理学专业历经近30年的建设、完善、发展与创新,为社会培养了数以万计的在企业、行政机关和事业单位工作的具备管理知识和技能的人才,部分学生已经成为政府、事业单位和企业的高层管理者。

目前,我国对体育管理学理论的研究已经初具规模,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的高水平研究成果,而且体育管理学的内涵正在不断的延伸与拓展,研究领域也越来越细化与深入,如涉及到体育情报管理、体育经营管理、体育社团管理等。但是,我们还应该看到,目前,我国的体育管理学学科建设还处在不断完善和构建之中,有一些观点是在主观经验的基础上得出的,所以体育管理学理论研究还是任重道远。我们必须对体育管理学的整体结构体系所涵盖的主要方面有一个全面的理解和领悟,才能在宏观和微观上较好的把握中国体育管理学理论体系研究的现状、创新及发展趋势。

2 《体育管理学》教材的演进概览

2.1 编撰初衷体现出鲜明的时代特点

对比发现:从1993年版到2009年版的17年间,《体育管理学》教材修订了五次,每一次的编撰初衷都带有浓厚的时代特征。这17年也是中国体育事业飞速发展和蓬勃壮大的时期,国际体坛经过了1996年亚特兰大、2000年悉尼、2004年雅典、2008年北京四次奥运会;国内体坛经过了1993、1997、2001、2005、2009五次全运会。体育工作者们越来越意识到体育管理的重要性、紧迫性、前瞻性,可见我国的体育管理学理论正在不断的丰富、完善、发展与创新,并且其发展的规模和速度越来越快,这与我国体育管理学领域的专家学者们长期、科学、系统、不畏艰难的理论研究是密不可分的。

理论的不断发展与深化必然带动各种学术组织和学术活动在中国的日益发展、成熟和壮大。1995年原国家体委(现国家体育总局)正式将体育管理学列入委(局)管重点学科,定期举办全国性的体育管理学学术会议与学术活动,涌现了一批像《中国体育滚动发展研究》、《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奥运争光计划纲要》等高水平的研究成果,从而使我国体育管理学发展到90年代以注重实际应用为主,已经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研究方向,真正发挥从战略上研究促进并推动体育事业发展的重要作用。

2.2 教材名称的变更更加注重实践和学科特色

追根溯源,我国最早的体育管理方面的专著出现在1935年,1984年由武汉体育学院组织并编写出我国第一本《体育管理学》教材[3]。1990年武汉体育学院率先获得体育管理专业的硕士学位授予权[4]。可以这样说,1993年版的《体育管理学》教材博采众长、自成体系,在借鉴已有专著、教材的基础之上,集中反映出当时体育管理学学科研究与发展的最高水平,既体现了较高的理论性,又具有较强的实践性。1996年版的《体育管理学教程》相比之下更加注重其实效性与针对性,并且是经全国体育院校教材委员会审定,根据原国家体委(现国家体育总局)“八·五”教材建设规划而专门编写的。1999年版的教材又重新回归到原名称,这本教材是根据原国家体委(现国家体育总局)“九·五”教材建设规划和体育事业的新发展、新要求,重新编撰出版的,体现出了十分鲜明的目的性。而2004年版的教材更名为《实用体育管理学》,主要是为了更好地适应体育事业迅速发展的需要,特别是2008年奥运会在我国举办对国际体育管理人才的迫切需要上精心编写的,其内容也更为翔实、新颖、实用,突出了实践性和应用性。相比较而言,2009年版《体育管理学》教材就更加名副其实,教材无论是在体系上还是内容上都变化最大,更加强调系统性、现实性,重点突出了实践性、灵活性,重点体现出时代性和创新性。

3 《体育管理学》教材的整体内容结构对比

3.1 各个章节内容的横向比较

1)五种版本的教材都有绪论,虽然1993年版和1996年版的教材没有把绪论单独作为一个章节列出。通过对绪论的学习,可以使学生对体育管理学学科有一个总体的认识和宏观的了解,非常有意义。相比较而言,1999年版教材阐述得更为翔实和丰富。

2)1993年版和2004年版的教材都是先从现代管理入手,再引申到体育管理的学习,而1996年版和1999年版的教材更偏重于体育管理学本身的学科性质和专业特点,直接从体育管理的基本原理开始进行论述。2009年版教材对体育管理就更加细化和深化,论述得更为透彻。

3)1993年版、1996年版和1999年版的教材在前面章节的论述中紧紧围绕体育管理的计划、组织、控制等主线进行深入的剖析与介绍,更多的偏重于体育管理的职能;而2004年版教材则是重点阐述了体育管理的因素、环境、原理与方法,并且把其归纳为理论基础篇。显然,2004年版教材已经有意识的将理论与实践划分开来。相比较而言,2009年版教材既包含有以阐述体育管理基础理论为主的基础理论篇,又有结合当前社会背景、总结现有体育管理理论运用成果的体育事业篇和体育产业篇的论述,显得更为贴近现实与实践。

4)1993年版、1996年版和2009年版的教材都用专门的章节论述了体育管理的体制,而且阐述的侧重点各不相同。1999年版和2004年版的教材却没有论述体育管理体制。

5)在涵盖体育管理的综合论述中,1993年版、1996年版、1999年版的教材都在专门的章节中论述了学校体育管理、运动训练管理、运动竞赛管理和体育科技管理。不同点在于:1993年版和1999年版的教材都用专门章节列出了社会体育管理,而1996年版教材没有;1996年版和1999年版的教材都用专门章节阐述了体育信息管理、体育科技管理,而1993年版教材只阐述了体育科技管理;1996年版教材用专门章节论述了体育人才管理、体育财务管理和体育健身与娱乐管理,1999年版教材用专门章节论述了体育产业管理,这是两种版本教材的特色与创新之处。再来看2004年版教材,则是直接用实用管理篇来分别阐述体育管理的决策、组织、领导、控制、创新这几大职能,增加了我国体育管理的国际化这一章节,这与前面几种版本有很大的不同;而2009年版教材开创性的将体育管理分为事业和产业两大体系进行编撰,更为体现出学科的独特之处和新颖所在。

表1 各版本教材各个章节内容的横向比较

6)相对以前的版本而言,2004年版和2009年版的教材增加了体育管理案例教学的章节,这是其教材的亮点之处。通过学习体育管理案例教学的方法,对于培养学生分析与解决实际管理问题的综合和应变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比较之下,2009年版教材所选用的案例更加有针对性和目标性。

3.2 各个章节内容的纵向比较

1)从1993年到2009年的17年间,五种不同版本的《体育管理学》教材处在不断的修订与完善之中,总的章数基本是稳定的,在总节数上还处在变化之中。可见我国的体育管理学学科理论与实践正处于不断的丰富、发展与完善的过程中,并且创新的速度也会越来越快,这与我国体育管理学领域的专家学者们长期、科学、系统、坚持不懈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是密不可分的。

2)从1993年至今,国内很多体育院校开始陆续招收体育人文社会学专业(体育管理方向)的硕士研究生,并且北京体育大学、上海体育学院和武汉体育学院都已经获得了体育人文社会学专业(体育管理方向)的博士学位授予权。国内体育管理学学科的学术交流活动日益频繁,涌现出了很多高水平的研究成果,而且也越来越注重与国际体育管理学术组织的交流与合作,发挥出了整体优势,对一些国际、国内的重大课题进行联合攻关。显而易见,这些都会对《体育管理学》教材体系的不断完善、丰富与深入祈祷重要的影响和非常积极的推动作用。

表2 五种不同版本教材各个章节的增减统计

3)理论的不断深化与发展必然会促进我国体育管理学学科水平的稳步提升,从1984年我国第一本《体育管理学》教材[3]面世到2013年,在30年的风雨历程中,大量的事实和数据足以证明体育管理学学科在我国实现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5]转型和迈进过程中所发挥出的不可替代的突出作用。由此不难预测,随着国内外体育管理学学科建设无论是在理论还是在实践方面,都将会更加贴近时代的潮流和体育发展的需要,其教材内容也将会随之不断的丰富和深入发展,而且更加注重创新。在学科理论和实践框架不断完善的基础上,教材的章节数也必然会发生一些增减。同时,一些不适应体育管理学学科规律的章节内容将会被删减或淘汰。

4 《体育管理学》教材的内容体系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4.1 《体育管理学》教材的内容体系中所存在的问题

4.1.1 对体育管理学学科内容体系缺乏统一的认识

通过对五种不同版本《体育管理学》教材内容体系的对比(见表3),可以看出:除了2009年版教材是首次分为体育管理基础篇、体育事业管理篇和体育产业管理篇三个大的篇章分开进行论述的,其余四种版本的《体育管理学》教材内容都存在很大的相似性,包含了体育管理的地位、作用、发展;体育管理的原理与方法;体育管理的职能;学校体育管理;运动训练和运动竞赛管理;体育科技管理。但是,从体育管理学学科内容的整个体系来看,不同版本还缺乏统一性,如1996年版教材将体育人才管理和体育财务管理列入了教材内容,这在其它版本教材中是没有的;1999年版教材单独提出了体育产业管理的内容;2004年版教材将我国体育管理的国际化作为了教材内容,这在其它版本中也是没有的。

表3 五种不同版本《体育管理学》教材的内容体系比较

4.1.2 对体育管理学学科专业术语的界定和解释值得商榷

从学科的严谨性和严肃性而言,每一种版本对专业术语概念的解释应当具有统一性[6]。但是通过仔细比较,发现五种不同版本教材中所涉及的专业术语还是缺乏一致的理解和表述,可见,该学科的专业术语仍在不断地完善和商榷中。虽然体育管理学作为一门正在发展与不断创新的学科还在其建设与完善之中,但应该对其专业术语具有共同的认识。例如:1999年版教材中对“体育信息”的解释与1993年版和1996年版的教材不同;1996年版教材中对“体育战略”的解释与2004年版教材则不同;2004年版教材与2009年版教材对“体育管理”的解释不同等。

4.1.3 教材内容中的理论部分变动较大

通过对五种不同版本教材的内容体系的深入对比,我们不难发现各个版本在理论上都有各自偏重的内容,尤其是2004年版教材首次突出了案例教学,开始重视体育管理的国际化发展方向,更加注重学科的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结合。而2009年版教材在书中引用了丰富的现实数据和实践案例,深入浅出、循序渐近,也更为贴近体育管理学学科的本质属性和专业特色。但是,每一种版本都有其它版本所未涉及到的内容,从教育学的观点而言[7],这对于学科发展的整体性和全局性会带来潜在的影响因素。笔者建议能否将这五种版本的教材体系加以整合、融合和优化,使其更加完善、完整和完备。

4.2 完善《体育管理学》教材内容体系的对策

4.2.1 注重与国际化接轨,不断加强理论研究,创新学科理论体系

回顾历史,我们可以看到体育管理学最早产生于美国,在80年代才正式引入我国。应当承认,目前体育管理学的学科内容体系还正处在不断完善、发展、变革与创新的过程和研究之中[8],还有很长的一段路需要我们去不断探索和总结,必须要注重与国际化接轨,始终能站在学科的前沿来不断加强理论研究。

4.2.2 重视并规范体育管理学学科专业术语的确定与使用

每一门学科都有自身特定的语言,应当避免出现带有主观色彩或经验的烙印,如果一旦出现专业术语的不同定义或者解释,必然会直接或间接地妨碍甚至阻碍体育管理学学科的发展。因而,必须要非常注意并重视体育管理学学科的相关概念、专业术语的区分、界定、解释与规范,乃至包括与国际范围的学术沟通、交流与接轨。

4.2.3 突出体育管理学学科对体育领域的应用与指导

体育管理学作为一门综合性的应用学科,同时又具有极强的现实指导性,而且随着实践的飞速发展,必将不断向深度和广度延伸,使学科体系逐步趋向更加成熟与创新,甚至会产生出一些更深层次的学科。例如:《运动训练管理学》[9]对于体育领域中运动训练的指导就非常有意义。

5 结论

《体育管理学》教材的演进从很大程度上也代表了体育管理学学科的孕育、发展、壮大和成熟。通过对《体育管理学》教材五种版本较为深入和细致的对比、研究,发现编撰初衷体现出了非常鲜明的时代特点,尤其是教材名称的变更非常注重实践和学科特色,不同版本之间都存在着相似性和高度的关联,每种版本都有各自独到的特色和亮点之处,都有其他版本未涉及到和未论述的观点、见解,但是各种版本的完整性和整体性还有待加强。另外,不同版本在教材内容体系、理论部分的阐述,尤其是对一些专业术语的定义上还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容易使读者产生分歧,这对体育管理学学科的发展有着潜在的负面影响,建议尽快加以整合、补充、统一和完善。《体育管理学》教材的修订和编撰在未来会更加注重与国际化接轨,不断加强理论研究,创新学科理论体系;同时更加注重和突出体育管理学学科对体育领域的应用与指导,彰显体育管理学学科的特色和优势。应该说,这五种版本都是我国体育管理学界的权威所反复修订和编撰而成,也是我国体育管理工作者的智慧和心血的最高体现,对指导我国体育运动实践和促进体育科学事业的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1]戴文忠,杨桦,李桦,等.体育科学学科发展现状与未来[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2:72-84.

[2]武汉体育学院教学概览(2010/2011学年)[M].武汉:武汉体育学院教务处、学工处编印,2010:154.

[3]徐锐,陈嘉奎.体育管理学学科发展的趋势与对策[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1,35(专辑):108-109;121.

[4]武汉体育学院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手册[M].武汉:武汉体育学院研究生部,2008:2.

[5]鲁飞,李小刚.对迈向竞技体育强国进程中几个重要问题的探析[J].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9,43(12):11-15.

[6]王学实,戴萌,李倩.体育概念定义的辨证批判[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0,44(1):10-16.

[7]李秉德,李定仁.教学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1-5.

[8]薛天祥,唐玉兴.高等教育管理学[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3-23.

[9]孙汉超,黄明教.运动训练管理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5.

猜你喜欢

管理学章节学科
【学科新书导览】
科研仪器平台管理现状与建议——基于管理学理论
《管理学原理》课程中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改革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张瑞敏金句背后的管理学知识
经济管理学教学的创新途径探索
高中数学章节易错点提前干预的策略研究
利用“骨架突破法”,提高复习效率
“超学科”来啦
借问学科哪家强?尽言洄服有良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