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路下属路,是路非路
——金代蒲与路行政级别研究

2013-09-22

大庆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1期
关键词:上京金史节度使

綦 岩

(黑龙江大学 历史文化旅游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80)

蒲与路是金代最北部的一个地方行政区,有时作蒲峪路、浦峪路或普一路,王振超先生认为是蒙古语忽兰叶儿的转音得名,与扶余也存在一定的转音关系[1];但大多数学者根据清人屠寄“瑚裕尔河,亦作乌羽尔,国语涝也”[2],认为是以乌裕尔河得名,乌裕尔河发源于小兴安岭南麓,流经松嫩平原北侧,至于地势平坦的蒲与路城附近,形成沼泽草甸,系女真语洼涝之地的意思。

很多学者认为,“路是金代最高行政区域,相当现在省会”[3],“路,是金代的一个省,蒲与路古城即当时的省会”[4]。“路”,的确是金代最高行政机构,相当于省,但金代的路并不都是这种情况。蒲与路比较特殊,城名虽称“路”却并非省会,是上京路下辖属路,是金代府级别的节镇州。“诸府节镇的治所,是较大区域的中心城市,应有六十六处。”[5]

一、蒲与路的管辖范围与蒲与路城的内部空间结构

黑龙江省考古工作队于1974年、1975年和1976年连续三次对乌裕尔河流域考察,征集到“蒲峪路印”的印模,从考古学角度证实了杨守敬编绘的《历代舆地沿革险要图说》标注的错误,以及津田左右吉认为蒲裕路城在齐齐哈尔附近的错误观点,证明了上三次男根据20世纪30年代福岛一郎、北川争雄、龙川正次郎对克东古城的考察提出的克东古城(位于东经一百二十六度三十四分至三十五分,北纬四十八度三十一分至三十二分,今天克东县金城乡古城村)为金代蒲与路城的正确主张。

景爱先生的《关于金代蒲与路的考察》一文指正了津田左右吉和王国维先生《金界壕考》中关于蒲与路城管辖四至位置的不当之处,结合西清《黑龙江外纪》所说“黑龙江……古为肃慎氏遗墟,汉鲜卑、魏勿吉、隋黑水府、宋契丹、辽上京、金蒲裕路……皆其地也”;蒲与路东部边界在汤旺河一带,西界为嫩江,南界为松花江,北部为金代北部边界。

蒲与路古城平面呈椭圆形,东西长径一千一百米,南北短径七百米,周长曰二千八百五十米,总面积约九十万平方米。城墙由夯土筑成,基宽二十三米,顶宽一点五米,墙残土高约三米,有南北二瓮门,城墙上间隔七十米左右筑堆堞(马面),堆堞(马面)共约四十处,墙外十米设有护城河。蒲与路古城东、北、西三面多是沼泽草甸。城内东侧建筑遗址由前堂和后殿组成,坐北朝南,建筑面积近四百平方米。它的基部是一个大型土台,由一层青砖包裹。后殿是这座建筑的中心部分,开有南旁门,西侧门和北便门。殿内有三排平行柱础石,后殿东、西、北三面有回廊。发掘出文物二百余件,有陶、瓷、铁、铜、骨器等[6],后殿内东侧有火炕,西北附近有灶坑。蒲与路古城公署廨舍军事衙门和军营位于城市东北隅,考古发掘已证实,这一点与中原传统城市内部空间相似,所以我们可以推断学校、文庙等文教设施形成的士绅聚居区应位于城内南部,往往是东南隅;城内的店铺与市场较为分散,主要为满足驻扎官兵及其家属的生活需求;医疗机构位于北部,靠近公署廨舍“置医院,医正一人,医工八人”[7]1311。对于普通百姓,城内并不是居住的最佳场所,城外生活费用较低,便利的交通、低廉的地价与乡村的广泛联系都提供了更多的谋生机会,因此城外会形成一定的街区。蒲与路城东、北、西三面多是沼泽草甸,南面宽阔平坦且连接上京的道路,故此街区聚集于蒲与路城南门附近,于是形成了城墙内外的分野。

蒲与路的管辖范围与蒲与路古城的内部空间结构具备金代路、府、州、县各级行政单位的特征,使蒲与路表现出“是路非路”的模糊状态,以至于人们提及“路”便想到金代最高行政单位,忘却了其“路下属路”的特殊地位。

二、蒲与路城的外部空间形态与行政级别

金代的行政建制分为路、府、州、县四级,建制城市的规模和等级有着一定的对应关系。当前研究中国城市的规模主要存在三种形式:人口、占地面积和城墙的周长,由于文献资料的制约,主要采用城墙周长的形式进行研究。金代由于每一级城市大多存在城墙,所以我们可以较方便地归纳出金代城市城墙周长的普遍规律。李建才先生指出,金代城墙“分为大、中、小三种类型……京城较大……一般府和属于节镇的州城,其城址的周长除个别外,一般均在八到十里之间……金代的防御州,是仅次于节镇的州城,其周长一般在四到六里”[8]。王永祥、王宏北先生所列对应关系更加精细:“京城以上的古城在十五华里以上,八到十华里古城为路所在地的州城或府城一级的城,五到七华里古城,为观察一级的州城,或州城一级的城,三点五华里古城为谋克一级的城,零点八到一点五华里古城为边堡及戍守一级的城。”[9]城市的等级是变化的,可能提升可能下降,而城墙却不易重筑,这就造成城市规模和等级的脱节,但在金代这种脱节极其少见,基本如李建才、王永祥、王宏北等先生所言。

蒲与路古城东西长径一千一百米,南北短径七百米,周长曰二千八百五十米。按以上划分应为防御州或者观察州的级别,但蒲与路却叫做路。金代“袭辽制,建五京,置十四总管府,是为十九路”[10]550。十九路中并未有蒲与路,蒲与路与会宁府、曲江、宜春、肇州、隆州、信州、合懒路、恤品路、曷苏馆路、胡里改路均为上京路下的行政区。

城市的行政级别与城门数目有直接联系,某种程度上是确定城市面积和城市繁荣程度的依据。金代上京城北垣一处、东垣两处、南垣两处、西垣两处、腰垣(南北城之间的界墙)两处,合计九处城门,而蒲与路仅有两处城门。金上京城总面积近六百万平方米,而蒲与路城总面积约九十万平方米,可见蒲与路与上京城城市行政级别的差距,这种行政级别的差距会影响人口数量的不平衡以及商业流动的不均衡。城墙上间隔七十米左右筑堆堞(马面),堆堞(马面)共约四十处,墙外十米设有护城河,说明蒲与路城的区域经济职能并不突出,军事防御职能与行政管理职能是其主要职能,这与金代猛安谋克制度兵民合一的性质密不可分。

一个城镇的行政级别还会受到微观地貌和所处地域在国家整体布局中地位的制约。蒲与路城东、北、西三面多是沼泽草甸,仅有南部城市空间可以扩展,这种特殊的地理环境造成了蒲与路城平面呈椭圆形的城址;蒲与路城是金朝最北端的行政区,纬度偏高,处于高寒地区,人口相对较小,故相对同一级别的城市,蒲与路古城规模相对较小、管辖范围较大;而且处于京畿腹地,相对同一规模的城市,蒲与路古城级别相对较高,应该高于防御州或者观察州的级别,低于路的行政级别,即一般府和属于节镇的州城。

三、蒲与路城的交通与行政级别

《金史·地理志》记载,蒲与路古城“南至上京六百七十里,东南至胡里改一千四百里,北至北边界火鲁火疃谋克三千里”。蒲与路城南北二门各联系外界道路一条,南道为主干道,至上京并沟通胡里改路;北道为辅道,连接金朝最北端军事哨所火鲁火疃。因为南道的经济相对发展,人口与城镇较多,肩负着政治、防御与经济等职能,而北道仅以防御职能为主,故南道的宽度远大于北道。

南至上京六百七十里,即上京通往蒲与路城的路线里程。从金上京会宁府(今哈尔滨阿城区城南白城)沿阿什河西北行六十里,经莫力街古城(今哈尔滨香坊区幸福屯)四十里,至黄山南北古城(今哈尔滨市黄山阿什河与松花江交汇处)渡过松花江,沿着呼兰河北上四十里到裕丰大队古城(今哈尔滨市呼兰区乐业乡西南二十里处),西北五十里至临安屯古城(今兰西县太阳升乡东七里),前行五十里至兰西县郊区发展大队古城,北行四十里朝阳屯古城(今兰西县朝阳乡西北八里),然后沿通肯河北上六十里至青冈,北上一百二十里至明水,北上一百里至拜泉,接着北行一百一十里至于克东县城,城北十五里为蒲与路城。

东南至胡里改路一千四百里,是指蒲与路城南至上京六百七十里,与胡里改路西至上京六百三十里[10]553的总里程。后半程有水、路两种方式进行沟通,水路是顺松花江而下直抵胡里改路(今依兰)和黑龙江下游;陆路则是上京沿东南上行十二里至半拉子古城(哈尔滨阿城区),然后东北一百一十余里至今宾县境内仁和古城(新甸镇仁和村)、常安古城(常安镇西南十里)、民和城子屯古城(民和乡华英村东三里)、红石砬子宫城(乌河乡红石村东北二里)、韩城古城(满井镇韩城子屯)、大成子山城(民和乡北山屯南三里),东行二百四十里至太平屯城(今通河县太平岗村),东北行二百二十里至土城子古城(今依兰县城南四十五公里)。

“金之壤地封疆,东极吉里迷兀的改诸野人之境,北自蒲与路之北三千余里,火鲁火疃谋克地为边。”[10]549火鲁即女真语山谷,火疃即女真语城堡,火鲁火疃是外兴安岭山谷中的军事哨所,“此地位置虽不详,但可以推断是在斯塔沃依岭的南。盖金之北界直抵此山脉,连同今日之阿穆尔州,亦庶几包括在金代疆域之中”[11]。蒲与路北上至庙台子城(北安东南约一百一十六里),继续北上沿军事哨所至火鲁火疃谋克。

金代一般作为路这一行政级别的城市主干道应为多条,至少要连接下设的各府、州、县,但蒲与路城除南北二门各有连接外界道路外,从文献与遗迹中并未发现其他道路,这与其地理位置偏北,下设城镇较少有直接关系。

四、蒲与路的官员设置与行政级别

“蒲与路,国初置万户,海陵例罢万户,乃改置节度使。承安三年,设节度副使。”[10]552金代建立前“部族之数,初无定制”,“至太祖即位之二年,既以二千五百破耶律谢十,始命以三百户为谋克,谋克十为猛安”[12]992。猛安谋克多为宗室贵族,世袭继承。天辅五年“太祖开创,因时制宜,材堪统众授之万户,其次千户及谋克……猛安之上置军帅,军帅之上置万户,万户之上置都统”[13]。蒲与路此时由万户府统领,蒲与路城并未形成城的规模,仅是木城而已。

海陵王完颜亮为了削弱宗室贵族权力,消除对自己统治的潜在威胁,进而加强中央集权,例罢万户,乃改置节度使。海陵王置节度使到金代灭亡的八十四年间,共有六位节度使,依次为阿勒根没都鲁、纥石烈胡剌、蒲察通、乌林答乞住、高闾山、蒲察移剌都。

节度使基本履历任职蒲与路时期祖籍体貌与特长升迁过程资料来源阿勒根没都鲁海陵王完颜亮上京纳邻河(后徙咸平路梅黑河)雄伟美须髯,勇毅善射国初伐辽,没都鲁在军中,领谋克猛安……皇统元年,计功擢宣威将军。明年,授同知通远军节度使,改移剌都抃详稳。授世袭本路宁打浑河谋克。为滑州刺史,改肇州防御使、蒲与路节度使,迁骠骑上将车。累官金吾卫上将军。金史·列传第十九(卷八十一)阿勒根没都鲁,第1818页纥石烈胡剌金世宗完颜雍晦发川唵敦河识契丹字为帅府小吏……大定二年,迁刑部员外郎,与御史大夫白彦敬往西北部族市马。累转泗州防御使,三迁蒲与路节度使,移宁昌军。金史·列传第二十(卷八十二)纥石烈胡剌,第1840页蒲察通(本名蒲鲁浑)金世宗完颜雍中都路胡土爱割蛮猛安幼尝从游性温厚有识虑又精骑射授尚厩局副使……贼破,以功授世袭谋克…….起为殿前右卫将军,兼领闲厩……出为肇州防御使……寻擢蒲与路节度使,移镇归德军,迁西南路招讨,入知大兴府事,除殿前都点检。金史·列传第三十三(卷九十五)蒲察通,第2105页乌林答乞住金章宗完颜璟大名路猛安大定二十八年进士累官补尚书省令史,除山东提刑判官、英王府司马。御史台举前在山东称职,改太原府治中。签陕西按察司事,历汝州、沁州刺史,北京、临潢按察副使,迁蒲与路节度使。金史·列传第六十(卷一百二十二)乌林答乞住,第2673页

节度使基本履历 任职蒲与 路时期 祖籍 体貌与特长 升迁过程 资料来源高闾山金章宗完颜璟─卫绍王完颜永济澄州析木详稳选充护卫,调顺义军节度副使......改震武军节度副使、曹王府尉,大名治中。迁汝州刺史,改单州……久之,降凤翔治中,历原州、济州、泗州刺史,改郑州防御使,迁蒲与路节度使,移临海军、盘安军、宁昌军。金史·列传第六十七(卷一百二十九)高闾山,第2777页蒲察移剌都金宣宗完颜珣东京猛安勇健多力迁隆安府治中,赐银百两,重币六端,遥授信州刺史。有功,迁蒲与路节度使兼同知上京留守事,进三阶,改知隆安府事。金史·列传第四十二(卷一百四)蒲察移剌都,第2303页

为了填补大肆屠杀宗室贵族形成的权力空白,笼络人心,海陵王又增置了大量世袭猛安谋克。上三次男考证蒲与路所辖有三猛安二谋克,即屯河猛安、火鲁火疃谋克,奴古宜猛安、乌耶古河谋克以及合里宾忒千户。[14]蒲与路城应建立在海陵王完颜亮设置节度使时期。

节度使的设置,“其诸路曰曷懒、曰蒲与、曰婆速、曰恤频、曰胡里改、曰移懒,移懒后废,皆在上京之鄙,或置总管府,或置节度使”[12]993。节度使的升迁是从护卫到州刺史,再到节度使,再次证明蒲与路城应该高于防御州或者观察州的级别,低于路的行政级别,即一般府和属于节镇的州城。

五、蒲与路的管理与行政级别

蒲与路的行政管理。“节度使一员,从三品。掌镇抚诸军防刺,总判本镇兵马之事,兼本州管内观察使事。其观察使所掌,并同府尹兼军州事管内观察使。同知节度使一员,正五品。通判节度使事,兼州事者仍带同知管内观察使。副使一员,从五品。节度判官一员,正七品。掌纪纲节镇众务、佥判兵马之事,兼判兵、刑、工案事。观察判官一员,正七品。掌纪纲观察众务,佥判吏、户、礼案事,通检推排簿籍。知法一员,州教授一员,司狱一员,正八品。司吏,女直,隆州十四人,盖州十二人,泰州十一人,速频、胡里改各十人,蒲与八人……汉人,依府尹数例。译人一人,通事二人,抄事一人。公使人,上镇七十、中六十五、下六十人,惟蒲与、胡里改、速频各二十人。曷速馆路、蒲与路、胡里改路、速频路四节镇,省观察判官而无州事。”[7]1311《金史》在此将蒲与路列为诸节镇,与隆州、盖州、泰州在行政待遇上基本相同,但曷速馆路、蒲与路、胡里改路、速频路四节镇要比隆州、盖州、泰州等防御州或者观察州的政治地位高。

蒲与路的教育管理。“女直学。自大定四年,以女直大小字译经书颁行之。后择猛安谋克内良家子弟为学生,诸路至三千人……国子学策论生百人,小学生百人。府州学二十二,中都、上京、胡里改、恤频、合懒、蒲与、婆速、咸平、泰州、临潢、北京、冀州、开州、丰州、西京、东京、盖州、隆州、东平、益都、河南、陕西置之。凡取国子学生、府学生之制,皆与词赋、经义生同。又定制,每谋克取二人,若宗室每二十户内无愿学者,则取有物力家子弟年十三以上、二十以下者充。凡会课,三日作策论一道,季月私试如汉生制。大定二十九年,敕凡京府镇州诸学,各以女直、汉人进士长贰官提控其事,具入官衔。”[15]《金史》将蒲与路列为州府学。

蒲与路的军事管理,“凡边境置兵之州三十八:凤翔、延安、邓、巩、熙、泗、颍、蔡、陇、秦、河、海、寿、唐、商、洮、兰、会、积石、镇戎、保安、绥德、保德、环、葭、庾、宁边、东胜、净、庆、来远、桓、昌、曷懒、婆速、蒲与、恤品、胡里改”[12]992,《金史》将蒲与路依然列为置兵之州,即节镇的州。

蒲与路的财政管理。“海陵辛丑,买珠于乌古迪烈部及蒲与路,禁百姓私相贸易,仍调两路民夫,采珠一年。”[16]商业较为繁荣,“蒲与、胡里改等路食肇州盐,初定额万贯,今增至二万七千。若罢盐引,添灶户,庶可易得”[17]。蒲与路城内发现冶铁遗址,出土铁甲叶、铁铧、铁锅和铁等生产工具,从而可知盐铁等必需品储备丰富,手工作坊众多。“今上京、蒲与、速频、曷懒、胡里改等路,猛安谋克民户计一十七万六千有余,每岁收税粟二十万五千余石,所支者六万六千余石,总其见数二百四十七万六千余石。臣等以为此地收多支少,遇灾足以赈济,似不必置。”[18]“合懒、恤品、胡里改、蒲与路并于各管猛安谋克所管上中户内输差驱丁,依射粮军例支给钱粮,周年一易。”[19]农业相对繁荣,人民生活殷实。以上不难看出,蒲与路的财政实力具备金代府、州的经济特征。

金代蒲与路是上京路的“路下属路”,虽称之为“路”,但并非金代最高行政单位的“路”,而是节镇州,是金代六十六个区域中心城市之一。蒲与路的设置加强了金代对北部边疆的防御,有效地保卫了金上京城;促进了边远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开发与社会文化的进步;加速了金代北部边疆地区向封建社会的转变。蒲与路的政区格局对当今黑龙江的政区划分具有一定导向作用。

[参考文献]

[1] 王振超.克东金城质疑[J].齐齐哈尔社会科学,1986(6):80.

[2] 屠寄撰.黑龙江舆图说·齐齐哈尔城图说[M].上海: 上海书店出版社, 1994.

[3] 沈章兴.蒲峪路古城[J].齐齐哈尔社会科学,1986(3):77.

[4] 郭德明,郭悦立,康健.黑龙江省克东县蒲峪路古地震[J].东北地震研究,2008(9):56.

[5] 韩光辉.宋辽金元建制城市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203.

[6] 考古工作者发掘金代一座大型建筑遗址[N].人民日报,1979-12-17.

[7] 脱脱.金史·志第三十八(卷五十七)诸节镇防御刺史县镇等职[M].北京:中华书局,2005.

[8] 李建才.东北地区金代古城的调查研究[M]//孙进已,冯永立,孙泓.中国考古集成·东北卷·第17册.北京:北京出版社,1997:1.

[9] 王永祥,王宏北.黑龙江金代古城述略[M]//孙进已,冯永立,孙泓.中国考古集成·东北卷·第18册.北京:北京出版社,1997:861.

[10] 脱脱.金史·志第五(卷二十四)地理:上[M].北京:中华书局,2005:550.

[11] 松井.金代满洲的疆域[M]//白鸟库吉,箭内亘,稻叶岩吉,松井.满洲历史地理:第二卷.大连:日本南满铁道株式会社出版社,1940.

[12] 脱脱.金史·志第二十五(卷四十四)兵制[M].北京:中华书局,2005.

[13] 脱脱.金史·志第二十五(卷四十四)禁军之制[M].北京:中华书局,2005:1002.

[14] 上三次男.金代女真史研究[M].金启孮,译.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4:454-455.

[15] 脱脱.金史·志三十二(卷五十一)选举:一[M].北京:中华书局,2005:1130.

[16] 脱脱.金史·本纪第六(卷六)海陵[M].北京:中华书局,2005:99.

[17] 脱脱.金史·志三十(卷四十九)食货:四[M].北京:中华书局,2005:1093.

[18] 脱脱.金史·志三十一(卷五十)食货:五[M].北京:中华书局,2005:1120.

[19] 脱脱.金史·志二十三(卷四十二)仪卫:下[M].北京:中华书局,2005:959.

猜你喜欢

上京金史节度使
英文摘要
近二十年来金史方向硕士学位论文选题量化研究——以近二十年来中国知网相关数据为核心
辽上京遗址
21世纪以来的《金史》研究综述
唐末五代宋初定难军节度使王爵研究
金初上京新城琐议
敦煌归义军节度使承袭制度研究(上)——张氏归义军节度使的承袭引发的有关问题
《金史·结什角传》笺证
辽上京博物馆藏花押印选介
唐末至宋初定难军节度使及其僚属的兼官与带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