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为+O+V/VP”和“为+O+不+V/VP”句式比较

2013-09-22姚海萍颜力涛张立丹黄珊珊

大庆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1期
关键词:否定性焦点介词

姚海萍,颜力涛,张立丹,黄珊珊

(大庆师范学院文学院,黑龙江 大庆 163712)

“为”字句可以用“不”否定,也可以用“没”否定,我们所考察的对象是用“不”否定的“为”字句。一种情况是“不”在“为”前,我们称之为“不为……”型“为”字句,另一种情况是“不”在“为”后,我们称之为“为……不”型“为”字句。

“不为……”型“为”字句的基本结构形式是“不+为+O+V/VP”,“为……不”型“为”字句的基本结构形式是“为+O+不+V/VP”。从形式上看,这两类否定性“为”字句式不仅是“不”的位置不同,经过考察,我们发现它们在构成形式、语义特征和语用功能层面都有很大的差别,下面分而述之。

为了行文方便,下文中“不为……”型“为”字句式称为A式,“为……不”型“为”字句式称为B式。

一、构成对比

通过考察语料[注]论文中所用语料多数来自现当代文学作品,还有些采用了相关论文或词典中的例句,个别的为自拟例句。,我们发现“不为……”型“为”字句在数量上大大超出“为……不”型“为”字句,而且“为”字宾语“O”和谓语“V/VP”也不一样。

(一)“为”宾语“O”的异同

A式和B式中“为”的宾语都可以是名词性成分,A式以名词性成分常见,B式以动词性成分为常见。A式如:

例(1)到(3)中介词“为”的宾语都为名词性的成分,“为+O”所修饰的谓语“打算”、“添”、“买”、“提供”都为置办类的动词,“为”引出受益对象。

例(4)到(6) 中介词“为”的宾语也都为名词性的,谓语动词“动心”、“操心”、“分心”、“感到害躁”、“后悔”、“动心”为心理活动动词,“为”引出原因。

A式宾语为谓词性的比较少,如:

例(7)和(8)中介词“为”的宾语为谓词性的,谓语动词为动作行为类动词,“为”引出目的,常与“而”搭配使用。

B式“为”的宾语大部分以谓词性成分为常见,“为”字短语表目的,有时用逗号隔开,以表强调。如:

B式介词“为”的宾语也有名词性的,比较少,在我们所搜集的语料里只发现一例,如:

两类否定性“为”字句“为”的宾语“O”,都可以是名词性成分和谓词性成分,但从数量上看有所不同。A式介词“为”的宾语更多的是名词性成分,尤其是后面的动词谓语是置办类、处置类、表达类、心理类动词时,一般情况下都是名词性成分,介词“为”引出受益对象或原因。而B式介词“为”的宾语大部分是谓词性成分,后面的动词多是能愿动词加动作行为类动词,“为”字短语表示目的。

在“为……不”型“为”字句中“为”的宾语为“之、此、这、这个”等代词的比较多,如:

以上三例中“这”、“此”、“这个”都为代词。在我们所搜集的“为……不”型“为”字句语料中,大概有100个例句,其中介词“为”的宾语为指示代词“这”、“此”、“这个”的例句占了30%。

在“为……不”型“为”字句中,“为+O”置于句子主语前的情况也比较多,在我们所搜集的“为……不”型“为”字句语料中,此类例句占了40%的比例,如:

(二)两种否定性“为”字句中心项“V/VP”的异同

1.“为”引进受益对象的否定性“为”字句中心项“V/VP”

介词“为”引进受益对象时,“为”字句否定式的形式主要是A式,它的谓语一般不是动词,多是复杂形式,带宾语、补语和助词等。句式上也多受限制 ,大多用在反问句、对举句中。如:

例(18)谓语“买”后带了宾语“各种教学器材”和语气词“了”。

(19)他们不为个人装电话,只为单位装。

(20)这个领导从不为老百姓反映实际情况,只知道为自己好。

(21)他嫂嫂觉得她不为自己打算,也得为小健打算。(张爱玲《十八春》)

以上三例都出现在对举句中。

(22)她怎么能不为我们洗衣服呢?

(23)但自己既然有两个,干嘛不为自己的行为思想来捧捧场?(沈从文《阿丽思中国游记》)

例(22)和(23)用于反问句中。

不“为”的前面出现“绝”、“决”、“”并、“从”等否定性副副词。如:

例(24)中“绝”是“绝对”的意义,表示完全否定,排除任何例外。例(25)中“决”是“一定、完全”的意义,表示坚决否定。例(26)中“并”有加强否定语气的作用。 例(27)中“从”只用在“不”、“未”前,后面必须用双音节动词或动词短语。这些副词的意义和它们在句子中所起的作用要求后面必须是否定结构。

2.“为”引进原因的否定性“为”字句中心项“V/VP”

介词“为”引进原因时,A式和B式里的中心项“V/VP”都是表心理活动的动词。心理活动类动词从语义角度看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表示喜爱等积极义的,如:满意、喜欢、关心、理睬、相信、信任、信服、放心、尊重、想念、上心等;另一类是表示怨恨等消极义的,如:害怕、畏惧、憎恨、记恨、后悔、介意、怀疑等。

通过语料考察,我们发现表积极义的心理活动动词能进入A式,也能进入B式,如:

例(28)到(30)中,中心项 “喜欢”、“骄傲”、“兴奋”为积极的愉快义。

而表消极义的心理活动动词主要出现在A式里,如:

(34)我将不为这损失伤心,也不责怪你。(《冰心文集》第五卷)

例(31)到(34)中,谓语中心项“悲痛”、“后悔”、“生气”、“伤心”、“ 责怪”为消积的不愉快义。

此外,还有一些表性质的形容词也能进入A式,“为”引进原因,如:

例(35)中“方便”是表性质的,类似的词还有“宽敞”、“平坦”等表性质的词也能进入。

3.“为”引进目的的否定性“为”字句中心项“V/VP”

介词“为”引进目的时,“为”字句否定式的形式主要是B式,其中“为”都可以换成“为了”,中心项主要是表动作行为的动词,如:

B式“V”前常有副词“再”字。“再”在这类“为……不”句中,表义为“永远不”,起到加强否定的作用,所以上面的两个句子可以作如下的变换:

和A式相比,从形式上看,B式的谓语为“能愿动词+VP ”的比较多,如:

另外,B式的谓语还有些中心项本身含有否定意义,带有“不”,如:不满、不安、不欢、不值等,这些词语用在“为”字句中,不能再对其进行否定,形成“为……不+VP”的形式,如:

沈家煊(1999)指出,“经济原则”就是说话人总想在取得精确传递信息的效益时尽量减少自己说话的付出。使用频率较高的成分不加标志或采用短小的组合形式,都是出于经济或省力的考虑。因此,这时就需要象似原则服从经济原则,即使用频率高的语言成分在形式上缩略,形式的缩略意味着象似度降低[1]。在“为”字句中心项的“不X”型词语就是受“经济原则”的制约而形成的。原因就是这类“不X”型词语的常用性,使其由“不”与另外一个词语合成为一个词,如“不欢乐”合成为“不欢”。因此,“我为之欢乐”可以有对应的否定形式“我为之不欢”,而缩略后的“不欢”则只有“我为之不欢”这样的形式。这就是经济原则压倒了象似原则,在此,我们就无法遵循“一个概念一个形式”的“关系象似”原则了。

介词“为”引进目的时,A式“为”字句常常有“而”搭配使用,如:

在“不+为+O+V/VP”中,介词“为”表目的时,动词也多为表动作行为的动词,如例(43)和例(44)中的“卖”和“用”,还有一些动词为抽象意义的行为动词,如例(45)和例(46)中的“振作”和“作”。

二、语义特征对比

1.主语S的差异

这两种句式的主语S都是有生命力的,有理性的、有明确目的的自主行为者,具有典型的施事特征。不同的是B式的主语常常省略,或置于“为”字短语之后。如:

(47)为这个不值得干一杯吗? (邓友梅《双猫图》)

例(47)主语省略。

例(48)和例(49)中,主语置于“为”字短语之后,“为”字短语提前,以表强调。

2.“为”宾语“O”的语义差异

“为”表原因时,A式和B式一样,介词“为”宾语可以是“人”,也可以是“事”。“为”引进受益对象时,A式“为”的宾语主要是“人”,“为”引进目的时,B式“为”的宾语主要指“事”。如:

例(50)和(51)中,“为”引进受益对象,宾语“自己”、“他们”代指“人”。

B式中,“为”表目的,宾语“要讲功课”、“防引起误会”、“这件事”从语义角度说,指事件。

3.句式意义的差异

当介词“为”引进受益对象时,否定性“为”字句的句式主要是A式,当介词“为”引进目的时,否定性“为”字句的句式主要是B式,当介词“为”引进原因时,A式和B式都有。我们这里着重比较介词“为”引进原因时,两种句式意义的不同。

当介词“为”引进受益时,A式的句式意义是:施动者有意地不给予对象某种益处,不对他做出有益的行为。如:

(55)你不为老百姓办事,不为老百姓谋利益,他们也会回敬你一个“不”。

(56)时人没法不为他的朋友辩护,虽然他极崇拜堵西汀。(老舍《蜕》)

(57)意思是自己人,并不为他添菜。(《张爱玲全集》第五卷)

当介词“为”引进目的时,B式的句式意义是:主体为某种目的而不做出某种行为。如:

(58)为私仇而不去打日本,咱们的祖坟就都保不住了!

(59)为怕衣饰的破裂和污损,他不敢走进世界,甚至于不敢挪动。(《冰心文集》第四卷)

当介词“为”引进原因时,我们分别说明A和B的句式义。A式的句式意义是:主体不因某种原因而产生心理上的变化。如:

(60)辣辣并不很懂小叔子的话,她只需看见小叔子并不为过期的信而十分痛苦就行了。(池莉《你是一条河》)

(61)我将不为这损失伤心,也不责怪你。(《冰心文集》第五卷)

B式的句式意义是:因某种原因而引起心理上的变化(一般是不好的心理变化)及放弃某种常规行为。如:

(62)我原来为这件事不好受。(雨果《悲惨世界》)

(63)他为此事不去约会了。

三、功能对比

(一)造句功能对比

A式和B式的主要功能都是作谓语。但是A式除了单独作谓语外,还作并列复句中的一个分句谓语或假设复句中的一个分句谓语,而B式主要是单独作谓语。另外A式还可以作宾语,定语。

1.作谓语

A式和B式都可以单独做谓语,此外A式还常常作并列复句中一个分句的谓语。如:

以上例(64)到(66)中,“不为+O+V/VP”作并列复句中一个分句的谓语。

例(67)和(68)中,“不为……”句作假设复句中的一个分句谓语,两个复句都可以转化为典型的假设复句,可以加上关联词“如果”、“那么”。

2.作定语、宾语

A式还可以作定语、宾语,如:

(二)预设的差异

预设是一种使语句具有真值的条件。A式的预设是主语现在有做某事的能力,他准备去做或正在做某事,如:

(71)他不为任何事情任何主义去宣传,他只把自己的生命放在正当的工作上。(老舍《火车集》)

预设:他有做宣传的能力。

(72)他不为我辩护,为他们辩护。

预设:他准备辩护。

B式的预设是主语曾经做过某事或主语原来处于V的状态。当V为动词时,“为……不”的预设是N曾经做过某事,如:

(73)他为好好学习不再每天玩球了。

预设:他以前每天玩球。

当V为心理动词、形容词时,“为……不”的预设是N原来处于V的状态。

(74)学校为我们不高兴了。

预设:学校原来是高兴的。

A式的预设信息是关于现在、将来的,B式的预设信息是关于过去的。

(三)否定范围的异同

否定范围是指一个否定成分的作用范围,即在一个包含否定词的格式中,所有可能被这个否定词否定的成分合在一起构成的范围。吕叔湘(1982)曾指出:“不”或“没”的否定范围是“不”或“没”以后的全部词语[2]。那么,在否定性“为”字句中,“不为……”句的否定范围就应该是介词“为”以后的内容,包括介词宾语和谓语;而“为……不”句的否定范围则应该只是谓语V/VP,不包括介词宾语。

在“不为……”型“为”字句中,否定词“不”位于介词短语之前,“不”的否定范围是“为+O+V/VP”,这是一种广域否定。如:

(75)他不为我说情。(否定范围是“为我说情”)

在“为……不”型“为”字句中,否定词“不”位于谓语前,否定词后边只有一个成分“V/VP”,那么B式的否定范围即为“V/VP”。如:

(76)他为我不跳舞了。

例(76)中,否定范围是“跳舞”这一动作。

(77)小红为我不高兴了好几天。

例(77)中,否定范围是“高兴”这一状态。

A式否定范围是“为+O+V/VP”;B式的否定范围是“V/VP”。

(四)否定焦点的异同

处于否定范围中的各成分通常只有一个是真正被否定的,这就是否定的焦点。一个句子中说话和听话双方都已知的信息是句子的预设义,是旧信息;而说话人认为对方不知道的内容则是句子的重点,是一个新信息。在否定句中,否定的焦点通常也是句子中的新信息,因此,否定词通常会尽可能地靠近否定焦点。在“为”字句中,当介词结构是句子的新信息部分时,它就成为否定的焦点,否定词就会出现在介词结构前面;当谓语部分是句子的新信息时,它就成为否定的焦点,否定词就会出现在谓语中心词的前面。在“不为……”句中,“为”表示“受益”时,谓语为置办类动动词充当,动作面对的对象是句子的新信息,因此否定的焦点是介词宾语;在“为……不”句中,“为”多表示“目的”义,谓语由动作行为类动词充当,是对动作行为情况的描述,由“为”引出的内容只是句子的已知信息部分,对它的描述才是句子的新信息,因此否定的焦点是谓语中心词。焦点不同,“为”的意义也不同。例如:“我不为你办这件事”,否定的焦点是“你”,这时“为”引进“受益”对象;而“我为你不去了”,否定的焦点是“去”。这时“为”引进行为的“目的”。

介词都是由动词虚化而来的,在虚化的进程中,最初的意义较实,与动词的意义较为接近,仍然保留着和动词一样的语法功能,这时否定词仍然会位于介词前;随着虚化程度的提高,离动词的意义越来越远,便也丧失了和动词一样的语法功能,否定词不能再加在介词前。但是,在介词虚化的过程中,一个新用法的产生,并不代表原来的用法会消失,因此,出现了两种否定形式并存的局面。这主要是人们表达的需要。否定词的不同位置,体现了不同的否定焦点。两种否定形式虽然可以互换,但它们否定的焦点却发生了变化。“我不为你办这件事”中,否定焦点是介词宾语“你”;而“我为你不去了”中,否定焦点则是“去”。

[参考文献]

[1] 沈家煊.“在”字句和“给”字句[J].中国语文,1999(2).

[2] 吕叔湘.疑问·否定·肯定[J].中国语文,1985(4).

猜你喜欢

否定性焦点介词
焦点
介词和介词短语
审丑文化在青年中流行:论丑的否定性原则再创造
介词不能这样用
“两会”焦点
本期焦点
黑格尔哲学之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意义
焦点
看图填写介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