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瑞舒伐他汀对心律失常合并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炎症和凋亡反应的作用

2013-09-06刘红莉杨良瑞高琴朱芳一

中国实用医药 2013年27期
关键词:汀对瑞舒伐心内科

刘红莉 杨良瑞 高琴 朱芳一

瑞舒伐他汀对心律失常合并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炎症和凋亡反应的作用

刘红莉 杨良瑞 高琴 朱芳一

目的 探讨研究瑞舒伐他汀对心律失常合并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炎症和凋亡反应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心内科于2010年2月~2012年12月接收心律失常合并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10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两组患者的炎症因子变化治疗前后有明显差别, P均<0.05,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瑞舒伐他汀对心律失常合并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炎症有明显的影响作用, 不但能明显降低低密度脂蛋白和炎症因子水平值, 而且能显著提高高密度脂蛋白。瑞舒伐他汀的抗炎作用以及抗凋亡作用较强。

瑞舒伐他汀;心律失常;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凋亡反应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已成为心内科并不罕见的一种疾病, 具有较高的病死率和病残率, 是心内科疾病中的一种急症[1]。青海省西宁市心脑血管病医院心内科于2010年2月~2012年12月接收心律失常合并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102例, 现报告研究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心内科于2010年2月~2012年12月接收心律失常合并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102例, 随机分为瑞舒伐他汀组(A组)和阿托伐他汀组(B组), 每组51例。男52例, 女50例, 年龄42~86岁, 平均年龄(51.7±3.8)岁,平均病程1.4~2.8年, 所有患者经过临床诊断、影像检查确诊为心律失常合并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两组患者的性别、病程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0), 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A组给予瑞舒伐他汀进行治疗, 10 mg/次,每晚1次。B组患者采用阿托伐他汀治疗, 服用剂量20 mg/次,每晚1次, 疗程为2个月。两组患者的血脂值和炎症因子值使用检验科全自动生化仪测定。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炎症因子的变化,包括白细胞介素-18(IL-18), 和超敏C反应蛋白(CPR)。

1.4 统计学方法 用SPSS15.0软件分析表中数据, 计数资料用χ2检验分析, 计量资料用( x-±s)表示, 并且用t检验进行分析,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结果

两组患者炎症因子的变化在治疗前后差异显著, IL-18和CPR值明显降低。A组与B组相比炎症因子变化较为显著,且优于B组(P<0.05)。见表1。

表1 观察治疗前后炎症因子的变化( x-±s)

3 讨论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在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心肌缺血, 该病是由局部血栓形成、血小板粘附聚集和不稳定斑块破裂形成的, 形成的基础是冠状动脉发生粥样硬化[2]。因此, 及时诊断治疗能明显降低该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具有重要的意义[3]。超敏C反应蛋白和白细胞介素-18对于该疾病来说具有重要价值, 是两种典型的炎性因子。该两种炎性因子也是预测发生心血管事件的危险因素, 由此可见, 观察炎症因子的变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超敏C反应蛋白在体内的含量甚微, 是人体血浆内正常的蛋白组分, 是非特异性的急性时相反应蛋白。尽管C反应蛋白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影响机制目前还没有确切的定论, 但是已有多种学说证明C反应蛋白参与该疾病的形成和发展。C反应蛋白具有敏感性、易行性等特点。白细胞介素-18是一种多效应分子, 生物活性具有多样性。有临床资料表示,白细胞介素-18是该疾病独立的危险因子, 对该疾病的预防和预后均有重要的研究价值。由此可见, C反应蛋白和白细胞介素-18的测定对于该疾病的意义重大[4]。

瑞舒伐他汀是一类较新并有效的调脂药, 较其他他汀类药物的活性强, 是三羟基三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抑制剂, 作用机制是与该酶活性部位结合起到抑制该还原酶的作用。该药的主要临床疗效是降脂作用, 但该药还有抗炎、抗氧化、免疫调节、改善血管内皮功能等作用。

本研究结果可知, 两组患者的血脂值变化和炎症因子变化治疗前后有明显差别, A组明显优于B组, 两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均<0.05, 具有统计学意义。综上所述, 瑞舒伐他汀对心律失常合并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炎症有明显的影响作用, 不但能明显降低低密度脂蛋白和炎症因子水平值, 而且能显著提高高密度脂蛋白。瑞舒伐他汀的抗炎作用以及抗凋亡作用较强。

[1] Ariyarajah V, Dawe DE, Khadem A.Is there a role for statins in atrial fibrillation?.Pacing Clin Electrophysiol, 2009, 32(8):1063-1072.

[2] 范群雄, 张涛, 唐雪梅, 等.瑞舒伐他汀对老年高脂血症高敏C反应蛋白的影响及调脂疗效观察.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10, 18(12):1789.

[3] 杨丽丽, 寇惠容.阿托伐他汀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疗效对比研究.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11, 19(4):535.

[4] 郑婕, 田建会, 丁思华.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病人炎症因子的影响.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 2008, 44(2):153-155.

810012 青海省西宁市心脑血管病医院内三科

猜你喜欢

汀对瑞舒伐心内科
风险管理在心内科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依托胸痛中心建设开展心内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探索与应用
隔姜灸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脾虚湿阻型肥胖并发高脂血症的临床观察
心内科重症监护室患者心理特点及护理分析
对心内科新护士应用人性化带教模式的教学效果观察
瑞舒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的临床效果分析
阿托伐他汀和瑞舒伐他汀用于冠心病治疗疗效对比
阿托伐他汀对慢性肾脏病患者肾功能的影响
不同剂量他汀对急性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介入术后肾功能的影响
瑞舒伐他汀对心肌梗死后大鼠心肌组织中α-SMA、 TGF-β1表达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