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AIDS合并呼吸道症状中医病机初探

2013-08-21陈滢宇岑玉文谭行华符林春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13年6期
关键词:舌象脉象病机

陈滢宇,岑玉文,谭行华,符林春△

(1.广州中医药大学热带医学研究所,广州 510405;2.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广州 510060)

肺部感染在艾滋病(AIDS)机会性感染发生率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呼吸道症状多见发热、咳嗽、咳痰、胸闷、呼吸困难等,常常反复发作。近期研究[1]发现,合并机会性感染的艾滋病患者在免疫抑制的早初期运用抗逆转录治疗,能更好地控制病情进展,但艾滋病肺炎仍然很常见。本文主要研究AIDS患者呼吸道症状并探讨其中医病机,为中医药防治艾滋病提供参考根据。

1 临床资料

1.1 纳入标准

符合2005年卫生部《艾滋病诊疗指南》诊断标准的AIDS患者,经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免疫印迹确认试验(WB)HIV抗体阳性,并符合以下肺部感染诊断标准:①艾滋病新近出现的咳嗽、咳痰,或原有呼吸道疾病症状加重并出现脓性痰,伴或不伴胸痛;②发热;③肺实变体征和(或)湿罗音;④WBC>10×109/L或<4×109/L,伴或不伴核左移;⑤胸部X线检查显示片状、斑片状浸润性阴影或间质性改变,伴或不伴胸腔积液。以上1~4项中任何1项加第5项可建立诊断。

1.2 排除标准

不符合以上纳入标准者;妊娠或哺乳期妇女;伴有严重的心、肝、肾功能障碍及其他重要器官障碍者;患有严重神经或精神病疾患;有肺结核、肺部肿瘤、非感染性肺间质性疾病、肺水肿、肺不张、肺栓塞、肺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症、肺血管炎等疾病者。

1.3 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艾滋病专科2010年4月至2011年1月间以呼吸道症状为主诉的AIDS患者31例,其中男性22例,女性9例;年龄27~62岁,平均年龄(39.00±10.08)岁;体质量39~70kg,平均体质量(50.00±8.76)kg。经性接触感染者(同性或/和异性)22例(71.0%),经吸毒感染者5例(16.1%),血液或血制品感染1例(3.2%),传播途径不详感染者3例(9.7%)。患者根据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的分类标准,艾滋病C3期(CD4<200个/μL)28例(90.3%),艾滋病 C2期(200个/μL <CD4<500个/μL)3例(9.7%)。其中1例C3期患者已服用抗病毒药物11个月,方案为3TC+D4T+NVP,其余患者尚未开始抗病毒治疗。

2 研究方法

通过中医望闻问切四诊,收集纳入的AIDS患者呼吸道症状(包括咳痰颜色和性状)、主要全身症状及舌象、脉象资料,其中舌象、脉象由主治以上中医医师判断,按照症状出现频率进行统计和归纳。

3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13.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组间差异采用双尾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4 结果

4.1 呼吸道症状频次

表1显示,AIDS患者呼吸道症状出现频率按高低分别为咳痰、咳嗽、气短、胸闷、气喘、胸痛、心悸、胁痛,涉及最多的脏腑是肺。咳痰颜色频率按高低分别为白痰、黄痰、黄白相间痰、痰中带血,咳痰性状频率按高低分别为稀薄痰、黏稠痰、泡沫痰、滑痰,咳痰颜色和性状显示的主要证候依次为痰湿和痰热。

表1 呼吸道症状及咳痰颜色、性状频次(n=31)

4.2 主要全身症状频次

表2显示,伴呼吸道症状的AIDS患者中,最多见的全身症状依次为发热、不寐、身体困重、食欲不振、盗汗、头痛、头晕、口苦、多梦、腰膝无力、口淡、手足不温、腹胀、腹泻、便秘、小便清长、小便黄赤、自汗。面色异常最多见依次为面红、面色晦暗、面色萎黄,主要涉及的脏腑是脾。全身症状显示的主要证候依次为热证、气虚、阳虚。

4.3 呼吸道症状患者的舌象频次

表3显示,患者中出现最多的舌象(包括舌质和舌苔)依次为红舌、白厚苔、黄厚苔、暗舌、薄白苔、淡红舌、腐霉苔、淡白舌、紫舌、薄黄舌、胖大舌、齿印舌、少苔、花剥苔,舌象显示的主要证候为湿热、痰湿、血瘀、阳虚、血虚。

表2 主要全身症状频次(n=31)

表3 呼吸道症状患者的舌象频次(n=31)

4.4 呼吸道症状患者的脉象频次

表4显示,按照六类脉的分类方法,脉象频次从高到低依次为数脉、实脉、沉脉、虚脉、浮脉、迟脉。浮脉与沉脉、数脉与迟脉、实脉与虚脉两两比较,浮脉与沉脉、数脉与迟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沉脉和数脉例数明显多于浮脉和迟脉。实脉与虚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脉象的八纲证候依次为热证、实证、里证、虚证、表证、寒证。

表4 肺部症状患者的脉象频次(n=31)

4.5 频次归纳

按照频次出现最高的呼吸道症状、全身症状及舌象和脉象,主要归纳为肺脾两虚、痰热壅盛、痰湿阻肺三类病机(见图1)。

图1 AIDS并呼吸道症状病机归纳

5 讨论

肺脏是AIDS机会性感染最常见累及的系统之一。本研究显示,咳嗽、咳痰是AIDS并呼吸道症状的主要症状。郜桂菊等[2]回顾性分析257例艾滋病(AIDS)病人机会性感染情况,发现呼吸系统机会性感染发生比例为65.25%,呼吸道症状发生频率最高的是咳嗽、咳痰。Onyedum CC等[3]在尼日利亚调查有呼吸道症状的HIV阳性和阴性患者各100例,结果显示HIV阳性患者常见呼吸道症状为咳嗽、咳痰、气喘和胸痛,发生频率分别为48%、35%、32%和29%,与HIV阴性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IDS患者咳嗽、咳痰症状的病位在肺,多见咳稀薄或黏稠白、黄痰,主要证候是痰湿、痰热。病机关键是感受外邪,肺失宣肃,气不化津,津凝为痰,痰浊郁而化热。艾毒其性质本身也兼有湿、热、毒、疠等病邪特征[4],且以湿热为主,更加重痰热、痰湿阻肺。

伴随呼吸道症状的AIDS患者中,最多见的全身症状有发热、不寐、身体困重、食欲不振、盗汗、头痛、头晕、口苦、多梦、腰膝无力、口淡、手足不温、腹胀、腹泻等。涉及的脏腑主要是脾,主要证候是热证、气虚、阳虚。谢世平等[5]对艾滋病中医证候规律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数据显示艾滋病临床证候以虚证为多,病位集中在脾、肺、肾、胃、心、肌肤和肝等脏腑,病性集中在气虚、火(热)、湿、阴虚、毒、痰、血瘀、阳虚等方面,常见症状为发热、神疲乏力、腹泻、脉细、消瘦、食欲减退等,与本研究数据基本吻合。郭会军等[6]对78例艾滋病内伤发热患者中医辨证分型并与CD4+T细胞计数分层相对照研究,结果显示脾肾阳虚占比例均最大,认为艾滋病期内伤发热的患者多蕴含脾肾阳虚的征象。AIDS并呼吸道症状病机关键是肺病日久,子盗母气,脾失健运,脾虚不能散精上归于肺,肺虚不能输布水精,导致肺脾两虚。肺脾两虚包括肺脾气虚和肺脾阴虚,从本研究的症状频率上看,以肺脾气虚为主。

舌象变化主要有红舌、白厚苔、黄厚苔、暗舌等,与广东地区湿热气候和体质特点相一致。张清仲等[7]对609例广东HIV/AIDS患者进行舌象分析,结果显示暗舌比例(41.38%)均大于其他舌色,其次是红舌(35.47%),以白腻苔(44.83%)为主,其次是黄腻苔(26.11%)、薄白苔(20.20%),认为广东艾滋病患者多出现正气虚、夹瘀、夹痰化热的病机。AIDS并呼吸道症状患者的脉象多见数脉、实脉、沉脉、虚脉,但浮脉、迟脉少见,数脉、沉脉频次显著多于迟脉、浮脉(P<0.05),实脉与虚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脉象反映出患者有里实热证,还存在虚实夹杂。谢世平等[5]对艾滋病文献中证候的规律和特点进行研究,同样认为艾滋病病机存在本虚标实、阴阳失调、虚实夹杂。

综上所述,四诊合参,AIDS并呼吸道症状的主要病机是肺脾两虚、痰热壅盛、痰湿阻肺。本研究中发生呼吸道症状患者,其中有28例(90.3%)血CD4细胞数低于200个/μL,免疫力低下,标志着进入艾滋病发病期。以往研究发现,艾滋病呼吸道症状的发生与体内T淋巴细胞亚群、肺泡巨噬细胞吞噬功能、肺泡巨噬细胞诱生TNF-a及血清水平TNF-a水平、淋巴细胞诱生IL-2、肺组织匀浆的IL-2水平及肺组织TLR2、TLR4基因表达的变化密切相关。张可等[8]分析 160例 AIDS患者机会性感染与CD4+之间关系,发现早期人体血中CD4+T细胞数接近正常时,呼吸道感染与正常人群相似,随着血中CD4+T细胞数下降,感染几率逐渐增加,多发生一些罕见肺部感染。近期研究发现[9],HIV感染者肺部受损后,其支气管中特异抗原CD4+T细胞对病毒和细菌感染做出应答。可见,艾滋病肺疾病的发生除与HIV邪毒和正气亏虚有关,还与肺的防御功能密切相关。

因此,艾滋病患者 CD4+>200个/μL,可予以补肺健脾法预防呼吸道症状发生。如进行适当运动加强肺脏的功能;戒烟并远离粉尘使得清窍通畅,预防呼吸道疾病的发生;控制悲与忧情绪,维持肺的正常宣发肃降。AIDS并呼吸道症状多见虚实夹杂,须明辨虚实主次,把握好扶正与驱邪的关系,在用寒凉或苦寒药物治疗时,还应当注意顾护正气。

[1]Raju R,Peters BS,Breen RA.Lung infections in the HIV-infected adult[J].Curr Opin Pulm Med,2012,18(3):253-258.

[2]郜桂菊,毛羽,赵红心,等.257例艾滋病病人机会性感染情况分析[J].中国艾滋病性病,2010,16(2):134-137.

[3]Onyedum CC, ChukwukaJC, OnwubereBJC, UlasiII,Onwuekwe IO Respiratory symptoms and ventilatory function tests in Nigerians with HIV infection[J].African Health Sciences,2010,10(2):130-137.

[4]彭勃,李华伟,谢世平,等.论艾毒伤元[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0(1):17-20.

[5]谢世平,王勇,梁润英,等.基于文献的艾滋病中医证候Logistic回归分析[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1(11):2513-2516.

[6]郭会军,陈莉华.艾滋病内伤发热中医证型与CD4+T细胞计数分层的相关性研究[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1(12):2995-2996.

[7]张清仲,符林春,岑玉文,等.广东AIDS患者舌象分析及其与CD4、CD8、CD4/CD8 计数的相关性研究[J].免疫学杂志,2010,26(4):325-328.

[8]张可,董培玲,强来英,等.160例成人HIV感染者/AIDS患者机会性感染CD4+之间关系分析[J].中国艾滋病性病,2003(9):5-7.

[9]Jambo KC,Sepako E,Fullerton DG,et al.Bronchoalveolar CD4+T cell responses to respiratory antigens are impaired in HIV-infected adults[J].Thorax,2011,66(5):375-382.

猜你喜欢

舌象脉象病机
574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康复者舌象特征分析
基于Citespace的国内肿瘤舌象研究可视化分析(2001-2020年)
基于时间序列和时序卷积网络的脉象信号识别研究
基于Citespace糖尿病舌象研究的文献计量与可视化分析
探索脉学的学习方法
舌象仪临床应用研究的方法学及报告质量评价
脓毒症的病因病机及中医治疗进展
瞬时波强技术对人迎、寸口脉象研究的意义探讨
高血压病中医病机探讨
气虚发热病机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