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树·石·云》中的生存悖论解析

2013-08-15

宿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3年5期
关键词:麦卡报童卡森

张 瑞

(信阳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 河南·信阳 464000)

卡森·麦卡勒斯是美国南方颇有代表性的女性作家。这个一生多磨难的作家在其20 岁的时候就写下了她的代表名作《心是孤独的猎手》。 这篇作品开启了她作为一个著名作家的人生, 也同时开启了她对人生以及人的生存状况的探寻, 尤其是对爱情的挣扎和爱之不能的痛苦的描述。 人之孤独及其生存悖论在其于1942 年发表的短篇小说《树·石·云》中表现的尤为明显。 在这篇短篇中,卡森·麦卡勒斯以一个浸泡在啤酒中的红鼻子老头为主人公。 20 多年前,这个老人娶了一个令他感到被需要和完整的女人。 但是结婚一年之后,她离开了他,跟另一个男人跑了。现在,这位老人比过去更孤独凄凉,也更支离破碎。 他跑遍全城,试图要找到她。 而在寻找的过程中,为了克服心中的丧失感,他发展出了所谓的“爱的理论”。 但是正如麦卡勒斯其他小说中的主人公一样,这位老人即使有所谓的“爱的理论”,却依然没有真正爱的能力。他在人群中,却更是孤单;他有着祈祷者的手势,却没有真正的信仰。 这位老人的追寻过程,事实上发现生之悖论的过程。也同样体现出了作为二十世纪美国文坛上重要作家之一的卡森·麦卡勒斯在其作品中始终如一的对于生存悖论和人之爱之无能的探求。

一、信仰困境

作为美国文坛上饱受争议的作家, 麦卡勒斯一生充满劫难和痛苦。 她自15 岁第一次中风起,经历了多次中风,并在25 岁时半身瘫痪。 一生有着无数次大大小小的手术。 年仅50 岁的时候,在最后一次中风中离开了人世。正是这种经历,使得她对于西方社会所面临的精神危机和信仰困境有着更为深刻的思索。 在其作品中,从《心是孤独的猎手》到《伤心咖啡馆之歌》再到《婚礼的成员》, 麦卡勒斯塑造了一个又一个畸形的孤独的现代人。 有的评论家这样指出:“正常的人物都是一样的,不正常的人物各有各的不正常。麦卡勒斯小说中的人物都是畸形的现代人,个人有着个人的问题,个人有着不能被人理解、不能言说的痛苦,但归根结底是信仰上出了问题,是人格上、心灵上出现了问题。 ”①(120)而这些心灵上的问题也彰显了麦卡勒斯本人对于宗教信仰的矛盾、挣扎和悖论。

作为饱经风霜的女作家, 虽然麦卡勒斯在其年少时就已经成名, 但是其心灵的孤独和对宗教的质疑也贯穿了其生活本身。麦卡勒斯出生于美国南方,这里有着深厚的浓郁的宗教氛围。 在这里,“清教主义的宗教观、 伦理观和道德观等因素潜移默化地传递给美国社会的每个成员。 ”②(120)但是20 世纪初开始,随着世界经济的飞速发展,科技的巨大进步,神学的光辉也逐渐消散。 而卡森·麦卡勒斯在14 岁时就退出了有组织的宗教活动,拒绝了基督教,也终此一生很少走进教堂。 而她对于基督教的讥讽和质疑不仅仅只存在其长篇小说里,在《树·石·云》中也有着很明显的体现。

在小说《树·石·云》中,麦卡勒斯塑造了一个孤独的到处寻找自己爱人的老人。 而对爱人的追寻未尝不是对自己人生依赖和信仰的追寻和探究。 他的生命曾经毫无意义。遇到他的爱人则找到了灵魂的完整。但是这种完整在爱人离开之后更加的支离破碎和难以复原。 心灵的孤独和扭曲无可取代,只能发展出所谓“爱的理论和科学”让自己能继续去追寻自己的爱。但是这种理论却无法找回内心的完整, 就像老人纵使是祈祷的姿态,却也是被上帝遗忘一样。 在小说中,麦卡勒斯写到:“那人把头低下,在柜台上磕碰他的脑门。有几秒钟,他一直采取这样低着头的姿势,他青筋毕露的后脖劲上满是红荆豆色是头发, 他那双有着扭曲的长手指的手, 掌心紧贴着对握在一起, 姿势很像是一个祈祷者。”③(146)在这里,麦卡勒斯突出了老人扭曲畸形的身体符号来表述老人业已被扭曲的灵魂和内心。 其祈祷的姿势只能更加表明其人生的悲凉和沧桑。 没有了信仰的人对生命的追寻和挣扎最终只是以表象的祈祷姿势作为一种慰藉。这种对于宗教的质疑、嘲讽和无可奈何正是老人悲凉的见证,也是麦卡勒斯内心的独白。

二、人群中的孤独

人类的孤独是社会发展的产物。在内战之后,美国南方的传统农业经济被现代工业所代替。 物质文明的发展和南北方在意识形态上的冲突, 使人们在精神上愈发空虚。 “每个人在精神上都是孤独和孤立的,不管他多么渴望并努力去与他人发生联系都没有用。 ”④(13)对于麦卡勒斯来说,生存的孤独、孤立和疏离是其难以割舍的主题和话题。 这一主题贯穿了麦卡勒斯的大部分作品。在其作品中,麦卡勒斯一而再再而三的强调生存的孤独是人的常态。 而且在人群中孤独的意味更是明显。 正如卡森·麦卡勒斯的传记作者弗吉尼亚·斯潘塞·卡尔指出的那样:“孤独、孤立和疏离的主题始终贯穿在她的所有作品中, 并烙刻在她个人生活的各个层面。”⑤(13-14)该主题在短篇小说《树·石·云》中也有着很明显的体现。

《树·石·云》这篇小说是发生在一个咖啡馆里。 这个咖啡馆通宵营业。当小报童走进咖啡馆时,他发现比起阴冷、空旷的大街,这个咖啡馆显得“友好而明亮了:柜台旁有两个大兵、三个棉纺厂里的纺纱工”。⑥(139)就是在这样一个相对明亮的地方, 小报童第一次发现了那个老人。 他弯身坐在角落里,“鼻子和半张脸都埋在了一只盛啤酒的大玻璃缸子里。 ”⑦(139)老人虽然身在人群中,但是却无人理解他要表达的意思,他无法与对方沟通。 当他喊住小报童并突然抓住他并且宣布自己对他的关爱时,小报童只表现出不确定和不安全的样子,而且频频望向店老板的方向,希冀自己能够被解救。但是店老板只是漠不关心。这让小报童更是惴惴不安。老人在对小报童做了毫无意义的爱的表白以后, 消失在夜色中, 而那个孩子只说了一句希望不会令自己尴尬的话:“他肯定有过许多旅行。 ”⑧(150)

在本来应该充满着美好氛围的咖啡馆里, 老人却无法与他人沟通, 只能把自己的痛苦和孤独说给一个什么都不懂的只有十二岁的小报童。 其他的人对他一直都是漠视和漠然的态度。纵使是小报童,在惴惴不安中想要向老板里奥寻求帮助却也是一直没有得到回应。在这个小小的咖啡馆里,没有一个人的存在是被其他人感知和在乎的。 这个世界的漠然和人生存的孤寂在小的空间里更是显露无疑。可以说,人类在人群中更找不到存在的意义, 内心的荒凉和表象的热闹形成了更荒诞却也更真实的对比。

三、爱之追寻和爱之无能

爱情是卡森·麦卡勒斯一直都关注的焦点。而她在文本中不止一次的表达了她对于爱情和人的爱之无能的认知。 在其中篇小说《伤心咖啡馆之歌》中就有一个总结:“被爱者仅仅是爱者心底平静地蕴积了好久的那种爱情的触发剂。每一个恋爱的人都多少知道这一点。他在灵魂深处感到他的爱恋是一种很孤独的感情。 他逐渐体会到一种新的、陌生的孤寂,正是这种发现使他痛苦。 因此,对于恋爱者来说只有一件事可做。 他必须尽可能深地把他的爱情禁铜在心中; 他必须为自己创造一个全然是新的内心世界——一个认真的、奇异的、完全为他单独拥有的世界。 ”⑨(25)而这种爱的追寻和爱之无能留给人们的是深深的痛苦和不安。 这些痛苦和不安在麦卡勒斯的作品主人公中大多体现在他们畸形扭曲的外表和挣扎孤独的内心深处。 而《树·石·云》这篇短篇小说中, 麦卡勒斯更是把爱情当成矛盾纠结的中心来写作。

在这篇小说中, 主人公是一个沉溺在酒精中的流浪老人。 但是,他过去却曾是一个工程师。 作为一个敏感的人, 他在五十岁之前,“曾是一个从来没有过爱的人。”⑩(143)但是一直到遇到他的前妻。这个自称永远三十岁的女人使这位老人的“心中再也不是分崩离析的了而是让她给拾掇得服服帖帖的了。”11(144)但是,纵使是这样的一个女人, 对于他来说所有的浪漫感觉竟然是:“这个女人对我的心灵来说有点像是一条装配线。我的一个个小部件从她那里通过, 结果我就变成了一个整体。 ”12(144)这样一种对爱情的比喻本身就带有工业时代的特征。爱情如同部件之于装配线。这个爱情故事的最后结局就是“长时期以来她和我都想逃离对方,到头来两人竟缠结在了一块,于是便都停下来不动了。 ”13(147))最终, 女人选择和他人私奔结束了这个毫无浪漫感觉的爱情。而这个时候的老人开始跑遍全城去追寻女人,并在过程在发展出了所谓的爱情理论。 这个理论就是爱要从一棵树、一块岩石、一朵云开始。然而,当小男孩问他是否重新爱上另外一个女人时, 老人却只能说自己“没有完全准备好呢。 ”14(149)

原来所谓的爱的理论的发展背后却是一个再也无法爱着的灵魂。 或者可以说,“她小说中的流浪汉可以夸耀说,他已经发现了这个世界上爱和生存的科学,但具讽刺意味的是,他后来的存在却证明,这个发现使得一种有意义的生活方式变得完全不可能。 ”15(208)这种完全不可能的有意义的生活方式正是爱的无能的体现。也正是麦卡勒斯诸多作品中人物痛苦挣扎的原因之一。

四、结论

作为二十世纪美国最重要的女性作家之一,卡森·麦卡勒斯在其作品中不断探究着人类对于生存的挣扎和悖论。这种挣扎有出自于对宗教的质疑、有存在的荒谬和爱之无能的痛苦。 这种扭曲挣扎和痛苦同样表现在她的短篇小说《树·石·云》中。正如麦卡勒斯的挚友、美国著名戏剧家田纳西·威廉姆斯评价的那样:“卡森曾经写过一个短篇小说,标题是《树·石·云》—一个神秘的、可爱的标题,直到你读了之后,才发现它不再神秘但依然可爱。标题中提到的物体是这样一些东西,一个男人或女人必须首先学着对它们产生情感上的反应,然后才有可能着手解决那个极其困难的问题,即把他的爱、他的心给与人类的一个成员。 在这个故事里,卡森表达了她的重大主题: 人类爱情的非常重要性以及它的几乎无法解决的问题。 ”16(3)可以说,《树·石·云》虽然短小,却依然浓缩了卡森·麦卡勒斯一贯的观点和对人生以及人性的探讨。 而正是这种探讨也奠定了麦卡勒斯在美国乃至世界文坛举足轻重的地位。

注释:

①②宗连花,黄铁池.灵魂上的拒和合:卡森·麦卡勒斯创作宗教观的悖论[J].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1):117-121.

③⑥⑦⑧⑨⑩卡森·麦卡勒斯著,李文俊译.伤心咖啡馆之歌—麦卡勒斯中短篇小说集[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7.

④⑤弗吉尼亚·斯潘塞·卡尔著, 冯晓明译. 孤独的猎手:卡森·麦卡勒斯传[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5.

猜你喜欢

麦卡报童卡森
基于预期的报童问题研究
卡森和里夫斯
美国老爸教女儿学投资
前景理论框架下基于期望的损失厌恶报童博弈
创意(二)
善良是路标
善良是路标
善良是路标
莫言与麦卡勒斯——以小说《民间音乐》、《透明的红萝卜》和《伤心咖啡馆之歌》为中心
克尔凯郭尔存在主义哲学思想对卡森·麦卡勒斯创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