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正确认识《共产党宣言》中的“两个必然”理论

2013-08-15夏红莉

宿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3年5期
关键词:共产党宣言资产阶级阶级

夏红莉

(中共宿州市委党校 安徽·宿州 234000)

1848 年《共产党宣言》(以下简称为《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它以精炼的文字,以纲领的形式, 通过对资本主义的经济关系和阶级关系的分析,论证了“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 ”[1]32这就是著名的 “两个必然”理论,它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总结论。

160 多年过去了, 当代资本主义无论是在生产力、生产关系还是在上层建筑等方面,都与马克思、恩格斯时代有着巨大的不同。 面对资本主义的新发展,市民社会和理论界有不少人对“两个必然”原理提出了怀疑和质疑。 因此,如何正确认识“两个必然”理论,不仅是一个重大的理论问题,而且也是一个重大的现实问题。

一、“两个必然”理论提出的历史背景

“两个必然”原理,是在西欧社会处于巨大的社会转型期提出的。 这个“转型”,体现在以下方面:

第一, 资本主义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得到了巨大发展。 从生产力方面来看,1765 年,瓦特发明了蒸汽机,工业革命开始。 以蒸汽动力为基础的工业化迅猛发展,西欧国家迎来了一个崭新的工业文明时代。 到了19 世纪40 年代,英国工业革命接近完成,法国在快速推进,德国、美国开始起步,人类社会的生产迈入了社会化大生产阶段。

随着社会化大生产的确立, 与之相适应的资本主义雇佣劳动关系也确立了,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也得以逐步确立。

第二, 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生产社会化和私人占有制的矛盾日益尖锐化。 这表现在两个方面:在社会生产方面, 表现为个别生产的有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生产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 在社会阶级关系方面, 表现为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矛盾日益加剧。 这些矛盾的存在必然使资本主义社会出现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和广大社会成员购买力不足的矛盾,从而使生产相对过剩,不断发生经济危机。 1825年、1836 年、1847 年危机就是这样产生的。

第三, 工人阶级革命运动空前发展。 1834 年、1836 年、1844 年,先后爆发了法国里昂工人起义、英国的宪章运动、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 但却无一例外地都失败了。 这说明,工人运动亟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 “两个必然”就是为了适应工人运动的发展应润而生的。

二、“两个必然”理论的基本内容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宣言》中,运用唯物史观,揭示了 “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这一重要原理。 这一重要理论包含以下方面的基本内容:

第一,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发展导致资本主义灭亡的历史必然性。 在《宣言》中,马克思和恩格斯首先肯定了资产阶级的历史作用, 指出:“资产阶级在历史上曾经起过非常革命的作用”[1]23,“资产阶级在它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 比过去一切世代所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1]25在肯定了资产阶级的历史作用以后,《宣言》 又指出,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也在发展:“几十年来的工业和商业的历史, 只不过是现代生产力反抗现代生产关系、 反抗作为资产阶级及其统治的存在条件的所有制关系的历史。 ”[1]26怎么证明这一点呢? 《宣言》指出:“只要指出在周期性的重复中越来越危及整个资产阶级社会生存的商业危机就够了。”[1]26“在商业危机期间,总是不仅有很大一部分制成的产品被毁灭掉, 而且有很大一部分已经造成的生产力被毁灭掉。 在危机期间,发生一种在过去一切时代看来都好像是荒唐现象的社会瘟疫, 即生产过剩的瘟疫。 ”[1]26这说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容纳不了生产力的巨大发展,并造成生产力的巨大浪费。“资产阶级的关系已经太狭窄了,再容纳不了它本身所造成的财富了。 ”[1]26由此《宣言》得出结论:“资产阶级用来推翻封建制度的武器, 现在却对准资产阶级自己了。 ”[1]27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没有办法继续存在下去了,必然被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取代。

第二, 无产阶级的经济地位决定了其是资本主义的掘墓人。 《宣言》指出:“资产阶级不仅锻造了置自身于死地的武器; 它还产生了将要运用这种武器的人——现代的工人,即无产者。 ”[1]27这种“现代的工人”处于什么样的经济地位呢? “现代的工人只有当他们找到工作的时候才能生存, 而且只有当他们的劳动增殖资本的时候才能找到工作。 ”[1]27也就是说,在经济地位上,他们不占有任何生产资料;靠出卖劳动力为生。 “无产阶级没有什么自己的东西必须加以保护, 他们必须摧毁至今保护和保障私有财产的一切。 ”[1]31也就是说,无产阶级的经济地位决定了无产阶级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天然掘墓人。

第三, 无产阶级的阶级特性决定了其能够完成自己的历史使命。 《宣言》对无产阶级的阶级特性进行了论述:“在当前同资产阶级对立的一切阶级中,只有无产阶级是真正革命的阶级。 其余的阶级都随着大工业的发展而日趋没落和灭亡, 无产阶级却是大工业的产物。”[1]30“无产者是没有财产的,”“无产阶级,现今社会的最下层,如果不炸毁构成官方社会的整个上层,就不能抬起头来,挺起胸来。 ”[1]31可见,无产阶级同先进生产力相联系, 是最有前途的阶级;它处于社会的最底层,是革命最坚决的阶级;不占有任何生产资料, 是革命最彻底的阶级。 这种阶级特性,决定了无产阶级能够担当起掘墓人的重任,从而完成自己的历史使命。

在以上论述的基础上,《宣言》 在第一章的最后得出了一个总结论: 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 这就是著名的“两个必然”的基本结论。

三、用发展的观点正确看待“两个必然”的基本结论

如前所述,“两个必然” 理论已经诞生160 多年了。 如何正确理解160 多年前产生的理论? 笔者人为,对于马、恩经典著作的理解,既要看到某一时期、某一个论断,也要看到其理论的整体;既要从当时的历史环境去认识,又要结合现时代的特点去考察。

从整体的角度看,到了1857 年,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又提出了一个观点,通常概括为“两个决不会”。 他指出:“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 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 是决不会出现的。 ”[1]56这是对“两个必然”理论所进行的及时补充、深化和发展。

用“两个决不会”来衡量当代资本主义,笔者认为,我们既要看到它走向灭亡的发展趋势,也要看到它还能容纳生产力的发展、 还有巨大的发展空间的客观现实, 世界资本主义并未达到垂死和总崩溃的地步,“两个必然”的实现将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

二战以后,资本主义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缓和基本矛盾,纷纷对生产关系进行了调整,从而使资本主义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新变化:

第一,在资本占有上呈现出社会化的趋势。 这种社会化首先表现为国有经济的出现。 二战以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了适应生产社会化的需要, 纷纷发展国有经济。 比如当时英国、 法国等西欧国家在煤炭、电力、电讯、铁路、煤气、邮电等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命脉行业上,基本上是100%的国有化。 虽然上个世纪80 年代以后西方掀起了私有化浪潮,但在这场私有化浪潮过后,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的命脉行业,仍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值得一提的是,在出售一部分国有企业后, 西方国家又转而在一些朝阳产业上发展国有经济。 特别是在2008 年开始的金融危机中, 欧美各国采取的救市措施完全是社会主义手段——把大银行收归国有。 正因如此,在欧美有人发出了这样的嘲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美国! ”“美国比中国更加Communist (共产主义)! ”“Welcome to Red American(欢迎来到红色美国)! ”

其次,私有财产权出现了相对化的趋势。 上个世纪80 年代以来,发达国家对原有的资本占有方式进行调整,逐步推行“利害攸关者经济”:企业从以股东为中心逐步转变为以利害攸关者为中心, 从私有财产权绝对不受限制转变为私有财产的使用方式要受限制。 美国的宾夕法尼亚州、纽约州、威斯康辛州等30 余个州都在公司法中作出了如下规定: 企业在处置自身财产时, 既要考虑到股东利益, 又要考虑雇员、管理者等企业其他构成要素的利益。 也就是说,企业管理者在处置企业财产时, 必须把雇员的工作岗位损失、对社会的影响等也作为考虑问题的依据。这样,私有财产权出现了相对化的倾向。

再次,出现了股权社会化和职工持股现象。 二战前, 股份制企业的股权绝大多数控制在少数资本家手里。 战后,西方发达国家则推行股权社会化,让企业职工也拥有股票。 上个世纪80 年代以来,美国大力推行雇员持有股票计划, 对于实行雇员持有股票的企业,政府给以实质性的税收补贴。 目前,“美国已不是由摩根、洛克菲勒、杜邦、梅隆等八大家族财团统治,而是约有二百家大股份公司和银行占优势。 约有60%多的人拥有不等的股票。 ”[2]这种股权社会化倾向在西欧也很普遍。 比如,“在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德国大众公司就按股票面额的80%至90%,将本公司股票卖给企业职工和国内公民, 规定每个股东不得拥有超过5%的该公司股票。 目前,该公司有70万个小股东(多为企业职工),拥有80%该公司股票,其余20%股权握在国家手中。 ”[3]

第二,经济运行不再是无序化。 在马克思、恩格斯的时代, 资本主义各国经济的运行普遍处于无政府状态和无序状态。 这导致了经济危机频频发生,使生产力遭到巨大破坏。 然而,自二战后,尤其是上个世纪80 年代以后,资本主义各国的经济运行则处于有序化和可调控状态。 二战后,一大批资本主义国家推行经济的计划化,以法国、日本、韩国等较为突出。这种计划短期的为一年,中期的一般五年,长期的为五年以上, 有效地解决了社会经济无序化即无政府状态的问题。 由于经济实行计划化,资本主义国家的调控能力加强了,经济危机的周期也延长了,经济恢复的能力也处于增强的趋势。 比如近年来资本主义世界规模较大的金融危机也就是1982 年危机和2008 年危机,相隔了26 年。 这说明相对于马、恩时代, 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已经不再处于无序化发展状态。

第三,社会阶级结构有变化,阶级矛盾也有了巨大的缓和。 在马克思、恩格斯的时代,资本主义社会阶级结构较为简单,按照《宣言》的论述来说就是整个社会日益形成两大对立的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无产阶级是资产阶级的掘墓人,因为无产阶级的处境及其悲惨,到了无法生活的地步,必然要起来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 但现在和马、恩时代相比,阶级结构已经发生了较大变化, 阶级矛盾也有所缓和,资产阶级的统治处于相对较为稳定的状态。

首先, 大量新阶层的出现使传统的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人数大幅度减少。一是技术专家阶层。西方称之为“符号分析阶层”。 他们以知识作为生产要素参与生产经营和分配, 其收入远远高于传统意义上的劳动力价格的收入。 目前在西方,这类技术专家几乎都是富翁。 二是经理阶层。 在当代西方,公司经理实际上是一种职业。 他们同工人一样与生产资料相分离,受雇于企业主,但由于他们拥有管理才能和经验,因而收入颇高,已经进入富人行列。 此外,在当代西方国家,随着第三产业的发展,还存在着日益庞大的中产阶级,包括政府中的中上层公务员、大学教授、医生、律师、会计师、美容师、服装设计师、报社记者等等。 他们收入也较高,过着比较上层的生活。 以上这几个阶层,虽然收入较高,生活优渥,并没有凭借手中的生产资料和资本去获得剥削性收入, 而是与工人一样受雇于企业主。 显然,将这些新阶层简单地划归资产阶级,或无产阶级,都是有失妥当的。 这些新阶层的出现使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结构不再处于两极对抗状态, 而是呈现出日益多元化的倾向。

其次,工人阶级经济地位有了很大提高,生活日益中产阶级化。 战后以来, 西方发达国家普遍实行“高工资、高福利、高消费”的“三高”政策,特别是社会市场经济国家,政府长期致力于缩小贫富差距,重视、兼顾社会公平,使工人阶级的生产、生活状况得到明显改善,工资福利增加了,社会地位提高了,社会认同感也增强了。

此外,为了缓和阶级矛盾,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还着手改善劳资关系,推进劳资合作。 比如让工会代表工人参与企业的决策和管理; 鼓励工人提合理化建议,增强职工的主人翁意识;让劳资双方公平负担经济困难;每年让职工带薪休假,等等。 这些措施的实施,在很大程度上缓和了劳资冲突。

以上新变化使得资本主义的自我调解能力大大增强,整个社会进入平稳发展时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使资本主义还具有能够容纳生产力发展的巨大空间, 进而延缓了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历史进程。 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将是一个漫长而艰难的历史过程。

但另一方面, 我们从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中认识到“两个必然”的实现是一个漫长而曲折的历史过程的同时, 还必须从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中认识到,“两个必然”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第一, 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是资产阶级统治者为了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而进行的自救, 是资产阶级在资本主义制度框架内进行的局部调整和改良,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因而也无法从根本上使资本主义摆脱被新的更高形式的生产关系——生产资料公有制所代替的历史命运的支配。 比如,战后以来发达国家国有经济的发展以及职工持股现象的出现, 并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私有制的本质。 对此,恩格斯指出:“无论转化为股份公司,还是转化为国家财产, 都没有消除生产力的资本属性。 ”[4]“资本主义国有经济的发展,其基础仍然是越来越集中在少数大企业手中的私人资本, 国家作为垄断资产阶级的总代表(恩格斯称之为“总资本家”)是为私人资本服务的, 发达国家搞国有化只不过是为私人资本服务的形式、手段的一种调整。 ”[5]再比如,在当代资本主义国家,从事白领工作的人数增多了,工人阶级经济地位提高了,生活日益中产阶级化了,但他们受雇佣的地位并没有改变:“吃穿好一些,待遇高一些,持有财产多一些,不会消除奴隶的从属关系和对他们的剥削。 ……实际上不过表明,雇佣工人为自己铸造的金锁链已经够长够重, 容许把它略微放松一点。 ”[6]

第二, 当代资本主义在发展的过程中不自觉地孕育了社会主义的因素, 资本主义自我挽救的过程正是资本主义自我否定的过程。 如前所述, 二战以后,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了解决自身矛盾,普遍发展国有经济,实行股权社会化;国民经济计划化发展,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吸收工人参与企业管理;实行“三高”政策,提高工人的经济地位。 这些措施的实施, 意味着当代资本主义在发展的过程中已经不自觉地孕育了自身的否定因素和社会主义的肯定因素,资本主义自我挽救的过程,正是其自我否定的过程。

在今天,我们重读《宣言》,必须要坚定对“两个必然” 最终实现的信心, 同时还要认识到,“两个必然” 的最终实现是一个漫长而曲折的历史过程。 对此,邓小平同志曾经指出:“封建社会代替奴隶社会,资本主义社会代替封建社会, 社会主义经历一个长过程发展后必然代替资本主义。 这是社会历史发展不可逆转的总趋势,但道路是曲折。 资本主义代替封建主义的几百年间,发生过多少次王朝复辟。”[7]我们看,野蛮落后的奴隶制和封建制存在了两千多年,比它们更先进、更民主、更充满生机与活力的资本主义制度到目前位置也仅仅存在了300 多年, 从目前的状况来看, 正处于它的高级发展时期, 社会矛盾缓和、生产力持续发展,指望它在短期内灭亡是不现实的, 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制度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将处于共存状态。

[1]《马列主义经典著作选编》[M].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2011.

[2]高放.当代资本主义六大新特征[N],中国青年报,2001-04-15(3).

[3]胡连生.当代资本主义的部分质变及其意义[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1999(2):69.

[4]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629.

[5]吴雄丞.“两个必然”的原理和资本主义的新变化[J].高校理论战线,2008(3):38.

[6]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678.

[7]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3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382-383.

猜你喜欢

共产党宣言资产阶级阶级
阶级话语与翻译:以英译《暴风骤雨》为例(1949~1966)
“偏离”与“回归”:京郊土改中的路径依赖与阶级划分(1949—1950)
浅析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的全面发展重要思想的指导意义
《共产党宣言》教我们怎样做合格党员
1920—1927年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对民族资产阶级的认知及影响
被遗忘阶级的困顿与救赎——关于影片《钢的琴》的分析
毛泽东对资产阶级军事思想的批判汲取
第一支资产阶级军队的创建者——克伦威尔
俄国资产阶级军事改革家——米柳京
阶级不消灭 我们就要贴“阶级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