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医学院校大学生党员自我教育的载体探究

2013-08-15黄月圆

河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3年5期
关键词:学生会载体党员

黄月圆

(桂林医学院,广西 桂林 541004)

自我教育是构建大学生党员教育长效机制的一种有效途径。大学生党员自我教育就是以自身作为教育主体,在自我意识的支配下,立足于自我需要,根据党性原则和社会的要求,发挥主观能动性,同时又把自身作为教育的对象,在德、智、体、美等各个方面全面发展自己的实践活动[1]。充分发挥大学生党员自我教育的载体作用,为大学生党员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党性修养、丰富科学文化知识、增长个人才干提供更广阔的空间。

所谓载体,本义指“科学技术上能传递能量或运载其他物质的物质”[2]。20世纪90年代后,“载体”一词逐渐运用于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领域。大学生党员自我教育载体是承载、传导大学生党员自我教育因素,能为自我教育主体所运用,且主客体可借此相互作用的一种自我教育活动形式[3]。大学生党员自我教育载体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类别不同,功能齐全,以实现大学生党员自我教育效果的最大化为目的。

1 校园文化载体

校园文化在大学生党员自我教育中发挥着重要、关键、核心的载体作用。大学生党员依托党团组织、学生会、班级等校园文化载体开展形式各样的自我教育。这些载体约束性和规范性强,本身具有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特点。校园文化载体容易形成集体自我教育的氛围,集体成员互相学习,共同进步,对大学生党员自身素质的提高和自我教育能力的培养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1.1 党支部 大学生党支部有着强大的育人功能。党支部作为大学生党员自我教育的核心载体,对大学生党员的自我成长、自我发展、自我完善发挥着不可取代的作用。必须加强大学生党支部的建设,以发挥其作为自我教育重要载体的最大功效。

1.1.1 强化大学生党员的党员意识 党支部要通过多种途径培养和强化大学生党员的党员意识。例如,可以在大学生党员身边树立优秀的典型,评选优秀党员、优秀党员宿舍、优秀党小组、选派优秀党员担任党支部书记或班主任助理等,这样的典型来自于大学生党员群体,又高于大学生党员群体,让大学生党员产生亲切感和安全感,激发他们“比学赶超”先进的热情,从而达到自觉提高自我的目的。正如苏霍姆林斯基说的“为了使一个人力争自身达到道德的美好和完善,他应该在自己周围,即在自己同学的身上看到这种美和完善”[4]。强化大学生党员的党员意识,有利于提高大学生党员的自我认知水平,激发大学生党员的自我教育意识。

1.1.2 激活大学生党支部的组织生活 大学生党支部的组织生活应多样性、灵活性、实效性,要以满足大学生党员身心发展需要为出发点,改变过去大学生党员参加组织生活“无所谓”的态度,变“要我参加”为“我要参加”,充分发挥大学生党员在组织生活中的主体性。大学生党支部要开展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立意新颖、特色鲜明的组织生活,让大学生党员在系列理论学习、主题实践活动、批评与自我批评等活动中增强自我教育意识,提高自律自省的能力。

1.1.3 把发展党员工作作为大学生党员自我教育的过程 中共中央组织部、中共教育部党组、共青团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在大学生中发展党员工作和大学生党支部建设的意见》指出“要把在大学生中发展党员工作的过程作为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发展党员的主要环节如入党积极分子的确认、考察和培训、接受为预备党员的支部讨论大会等,本身就是大学生党员思想道德修养、政治理论水平等得到提高的过程,同时也是大学生党员主动改造主观世界、不断修正自我认知和评价、强化自我实现的自我教育的过程。因此,党支部要按照标准和程序认真做好发展党员工作,让大学生党员在“被组织接收为党员”的系列活动中自觉进行自我教育。

1.2 班级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指出:班级“是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主要组织载体。”并要求加强班级集体建设,发挥班级“团结学生、组织学生、教育学生的职能。”班级集体这一组织载体具有“情景陶冶、舆论监督、环境暗示、行为模仿、人际互动、情绪感染等要素的互动结构、运作原理和运作过程”[5]为大学生党员开展自我教育提供了良好的软硬件条件。因此,班级也必然成为大学生党员自我教育的重要载体。

班级为大学生党员实现自主管理、展示自我才干提供了途径,笔者在多年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践中发现,在学生干部中工作成绩出色的多数是大学生党员。班级良好的文化氛围能够感染大学生党员表现出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展现文明礼仪行为,增强集体荣誉感,充分发挥班级集体自我教育的强大功能,促进大学生党员全面健康发展。大学生党员在主动参与班级自主管理、实现自我服务的过程中,实现自我教育。特别是“支部建在班上”,“低年级有党员,高年级有党支部”的高校党建工作目标提出后,大学生党支部和班级结合得更紧密了,大学生党员在班级管理和建设中发挥着骨干、示范作用,为大学生党员提供了更宽阔的交流平台和展示自我才能、完善自我形象的舞台。班级、党支部的建设相得益彰,系列丰富多彩的支部生活和主题班会等活动,将拓展大学生党员自我教育的空间,极大激发大学生党员自我教育的主观能动性,形成合力,共同推动大学生党员自我教育。

1.3 学生会 《中华全国学生联合会章程》第一章第二条明确规定了高校学生会的基本任务:“学生会应以促进同学德智体全面发展,团结和引导同学成为热爱祖国、适应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的合格人才为宗旨”并要求学生会“倡导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自我教育”。《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中明确指出:“高校学生会是党领导下的大学生群众组织,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依靠力量。”因此,学生会必然成为大学生党员自我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载体。学生会作为学生群众性自治组织,在引导大学生党员进行自我教育,提高自我教育能力方面有着自己的组织优势。学生会机构设置齐全,包含大学生党员学习、生活、纪律、社会实践等各方面,可以为大学生党员自我教育提供服务和帮助。学生会立足于广大学生,以满足大学生的物质文化和生活需要为出发点,这就为大学生党员进行自我教育提供了很多、很好的契合点,提高了大学生党员自我服务和自我管理的效能。学生会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大学生党员喜闻乐见的活动来促进大学生党员的全面发展,提升大学生党员的综合素质,充分挖掘大学生党员自我教育的潜力。

1.4 社团 共青团中央在《关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团工作的意见》中指出大学生社团是“由高校学生依据兴趣爱好自愿组成,按照章程自主开展活动的学生组织”。正因为社团是大学生依据兴趣爱好自觉自愿成立的组织,它能充分调动大学生党员参与的积极性,激发大学生党员自觉地将课堂教学中正确的理论内化为自己的思想,并外化为行动,能满足大学生党员自我认识、自我塑造的内在需要,因此,它是大学生党员自我教育的有效载体。

近年来,理论型社团发展非常迅速,已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在大学生自我教育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6]对于大学生党员来说,相比较于其他类型的社团,理论型社团能更有效激发大学生党员自我教育的热情,提高大学生党员自我教育的能力。以桂林医学院“红色阵营”为例。桂林医学院于2006年创建了“红色阵营”理论社团,“红色阵营”以在优秀学生中开展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党纲的基本知识学习,提高青年大学生的理论修养,积极发挥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的模范带头作用,团结广大青年大学生积极进取,奋发向上,促进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努力营造良好的学风、校风为宗旨。“红色阵营”的骨干绝大部分是学生党员,成员全部是大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红色阵营”已建设成为桂林医学院学生党建工作的亮点和特色。“红色阵营”以社团活动的灵活形式和健康向上、丰富多彩的主题实践活动,提高了大学生党员理论学习和党性修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发挥了大学生党员的主体作用,激发了大学生党员自我教育的主体意识,引导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培养大学生党员独立思考、自我控制、自我发展的能力。

2 社会实践活动载体

社会实践活动载体是大学生党员自我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载体。科学世界观和坚强党性的形成和确立,既要从书本中吸取理论营养,更需要在实践中去锻炼[7]。大学生党员通过各种社会实践能检验自我认知,更清楚地看清自己的优、缺点,发现“现实自我”与“理想自我”的差距,并激发主体意识,自觉地进行自我反省、自我调节和自我完善,缩短“理想自我”和“现实自我”的距离,不断改造自我的主观世界,达到坚定理想信念、自觉锻炼党性修养的目的。大学生党员的知、情、意、行的统一和发展都离不开实践锻炼。由于个别大学生党员常常眼高手低,往往找不到自我与社会的结合,社会实践活动给大学生党员实现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平台。同时,结合参加社会实践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促使大学生党员主动去分析、思考并积极动手解决,培养了大学生党员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获得自主、自理的机会,在实践活动中提高自我教育能力,并通过培养自我教育能力,去促进其他能力的发展。自我教育虽然是“自我”的,但它的每一个过程都离不开社会,因此,大学生党员必须主动借助社会实践活动的载体,来完善自我教育。

3 网络载体

通过网络阵地对学生党员进行继续教育是党的组织将党员教育与最新的信息技术相结合的创新工作[8],高校学生党建工作进网络,是信息时代的要求,是大学生党员终身教育的必需,因此,网络必然成为大学生党员自我教育的重要载体。网络这一载体,能凸显大学生党员自我教育的自主性,强化自我教育的选择性,拓宽自我教育的空间,提高自我教育的针对性。

自2001年9月《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进网工作若干意见》颁布以来,至2002年底,全国高校已经有250余家“红色网站”,并取得了积极的成效。清华大学的“红色网站”就是学生党建工作进网站的成功典型。在清华大学党委的热情支持和鼓励下,学生自发创办的“红色网站”已成为清华校园面向学生党员、学生党支部的理论学习网站,学生上网率达92%[9]。清华大学“红色网站”从成立之初由一个面向汽车系各班级党课学习小组的平台发展到现在全校性的、并对整个社会产生一定影响的高校学生党建网站,在大学生党员自我教育方面确实发挥了较大的作用。目前,很多高校的学生党建网站都是由学生党员组建、经营、管理和维护,既提高了大学生党员运用网络知识的能力与水平,也有利于增强大学生党员的党性修养和责任意识,提高大学生党员“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自我塑造、自我设计的自主性。“网上党支部”、“党建之窗”、党员QQ群的建立,增强了学生党建工作的针对性,加强了党组织对大学生流动党员的教育和管理,同时,也提高了大学生党员自我教育的主动性和自觉性。高校应加强学生党建网站的建设,让其成为大学生党员的“网上精神家园”,从中摄取源源不断的精神养分,增强大学生党员自我教育的效果。

总之,通过校园文化载体、社会实践活动、网络等载体的共同作用,充分发挥各种载体的优势和特色,营造民主、宽松、积极向上的自我教育氛围,最大限度地实现大学生党员自我教育的功效,朝着党的十八报告提出的“全党要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目标不懈努力。

[1]黄月圆.大学生党员自我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行性[J].辽宁医学院学报,2012,10(3):88-90.

[2]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2:1 437.

[3]陈万柏.思想政治教育载体论[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03:72.

[4][苏]苏霍姆林斯基著.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81:183.

[5]王敏.“生活德育”理念与高校德育创新[J].思想教育研究,2006,总130(4):32-35.

[6]李颖川.论大学生社团的自我教育作用[J].教育与职业,2009,总612,(8):169-171.

[7]中国共产党基层党建[M].1.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7:661.

[8]刘富春,黄毅,曾宪军.大学生党员的继续教育研究[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3(3):126-127.

[9]高校红色网站建设[EB],中国教育和科研网:http://www.eol.cn./20010823/204847.

猜你喜欢

学生会载体党员
我是党员向我看
创新举措强载体 为侨服务加速跑
“我是党员,就要冲在最前面!”
学校“书记有约”走进学生会改革
坚持以活动为载体有效拓展港澳台海外统战工作
学联选举结果名单
转移党员组织关系的要求
对慰问贫困党员的反思
高校学生会组织的构建及运行
基于Grails的学生会工作管理系统研究